第231章 左思與徐氏的文學伉儷人生
字數:2438 加入書籤
筆落驚鴻賦三都賦
在西晉風雲激蕩的曆史長卷中,左思與徐氏這對夫妻以獨特的方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左思憑借《三都賦》掀起“洛陽紙貴”的文壇熱潮,而徐氏雖湮沒於曆史塵埃之中,卻在丈夫的文學征途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二人的故事,不僅是個人才情的綻放,更折射出西晉社會的文化風貌與時代精神。
左思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他的父親左熹原本隻是一個小小的官吏,但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官至殿中侍禦史。這樣的家庭奮鬥曆程,讓左思深刻地認識到知識的力量,因此他自幼便立下了以文立身的誌向。
然而,年少時的左思並不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據《晉書·左思傳》記載,他的相貌醜陋,口才也欠佳,甚至連學習書法和彈琴都未能成功。這使得他的父親一度認為他“不及我少時”,對他的未來感到擔憂。
但是,左思並沒有因為這些挫折而氣餒。相反,他決心發憤圖強,克服自己的不足。於是,他開始係統地研習儒家經典和曆史著作,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地汲取養分。
西晉時期,門閥製度盛行,世家大族壟斷了政治與文化資源。出身寒門的左思,在成長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階層的壁壘。盡管才華橫溢,卻難以憑借門第獲得仕途晉升與社會認可。這種困境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欲望,試圖通過文學創作打破階層桎梏,實現自我價值。他閉門謝客,潛心研究三國時期魏、蜀、吳的都城風貌、曆史沿革、風土人情,為創作《三都賦》積累了海量素材。
徐氏出身儒學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對經史子集皆有涉獵。她與左思的結合,不僅是情感的交融,更是文化的共鳴。在左思創作《三都賦》的漫長歲月裏,徐氏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她操持家務,照顧家人起居,讓左思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創作。
徐氏的文學素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左思的創作。雖然具體事跡未載於正史,但可以想象,在無數個夜晚,夫妻二人或許會就文章的結構、用詞、典故展開討論。徐氏作為第一讀者,以其敏銳的文學直覺,為左思的作品提出建議與見解,幫助其不斷完善作品。她的支持與鼓勵,是左思堅持創作的重要精神支柱。
左思創作《三都賦》,耗時十年之久。為了確保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他不僅查閱大量典籍,還實地考察相關地點。賦中對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建業的描寫,細致入微,栩栩如生,從城市建築到風俗習慣,從曆史典故到人物事跡,無不展現出左思深厚的學識與精湛的文筆。
《三都賦》剛剛創作完成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和重視。左思心裏非常清楚,由於自己出身低微,沒有什麽背景和名氣,他的作品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讚賞。
然而,左思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堅信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一定會得到回報。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去尋找當時文壇上的兩位重要人物——張華和皇甫謐。
張華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的意見和評價在文學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左思帶著自己的作品去拜見張華,張華閱讀之後,對《三都賦》讚不絕口,他認為這部作品可以與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相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得到了張華的肯定,左思如釋重負,但他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又找到了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皇甫謐,請求皇甫謐為《三都賦》作序。皇甫謐被左思的誠意所打動,仔細閱讀了《三都賦》後,也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欣然答應為其作序。
有了張華和皇甫謐的推薦,《三都賦》一下子聲名大噪。文人學士們紛紛爭相傳抄這部作品,使得洛陽的紙張價格因為供不應求而暴漲,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洛陽紙貴”。
《三都賦》的成功,不僅僅是左思個人的勝利,更是寒門士子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文學的壟斷,證明了才華和努力是可以超越門第的限製的。同時,這部作品中對三國都城的生動描繪,也為後世研究當時的社會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
憑借《三都賦》的聲名,左思獲得了進入仕途的機會。他曾任秘書郎,參與皇家藏書的整理工作。然而,西晉政治腐敗,八王之亂爆發,社會動蕩不安。左思不願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目睹了官場的黑暗與混亂後,毅然選擇歸隱。
歸隱後的左思,在文學創作上依然筆耕不輟,但作品風格逐漸轉向對田園生活的描寫與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徐氏始終陪伴在他身邊,與他一同過著簡樸而寧靜的生活。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在亂世中尋求心靈的慰藉與安寧。
左思與徐氏的故事,是西晉時期一對普通夫妻的縮影,卻又有著不普通的精彩。左思以其卓越的文學才華,在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徐氏雖事跡不詳,卻以賢內助的身份,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丈夫的文學事業。他們的人生,展現了寒門士子的奮鬥精神與夫妻間的深厚情感,也讓我們看到了西晉時期獨特的文化風貌與社會現實。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徐氏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