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南梁文學家徐紘
字數:1892 加入書籤
徐紘,南朝梁文學家,字士章,東海郯人(與徐豁同屬東海徐氏,應為同族後人),生於公元507年,卒於公元565年,主要活躍於梁簡文帝蕭綱時期,以編纂《玉台後集》聞名,是南朝女性文學整理與傳播的重要推動者。
徐紘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徐廣是南齊國子博士,父親徐摛為梁武帝時期文學家,與庾肩吾並稱“徐庾”,開創了“宮體詩”的先河。受家庭熏陶,徐紘自幼博覽群書,尤愛詩賦,《梁書》記載其“六歲能屬文,十歲誦《文選》,十三作《秋興賦》,為父友沈約所歎賞”。青年時,他因“文辭清麗、尤擅閨情之作”被太子蕭綱召為文學侍從,與庾信、劉孝威等文人共事,成為“東宮十學士”之一。
蕭綱喜好豔情詩與女性題材創作,曾主導編纂《玉台新詠》的徐陵(徐摛之侄,徐紘堂叔)便是其核心文臣。《玉台新詠》收錄漢至南朝梁的女性詩作及男性寫女性的作品,雖因“綺麗輕豔”遭後世爭議,卻首次係統整理了女性相關詩作。徐紘認為,《玉台新詠》“收羅未備,南朝近年佳作尤多遺漏”,遂向蕭綱提議續編,得到支持——這便是《玉台後集》編纂的緣起。
從公元531年(蕭綱被立為太子)開始,徐紘曆時五年完成《玉台後集》十卷。與徐陵不同,他的編纂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專收女性作者詩作,摒棄男性寫女性的作品,明確“以女性為主體”的收錄標準;二是側重當代作品,全書217首詩中,南朝宋、齊、梁三代的作品占180首,尤其收錄了大量梁代宮廷女性與民間才女的詩作,彌補了此前文集對“當代女性創作”記載不足的缺憾。
書中收錄的作者涵蓋不同身份有皇室成員如梁武帝之女永興公主(存詩3首)、簡文帝妃王氏(存詩5首);有士族女性如謝靈運孫女謝道韞(存詩2首,非東晉謝道韞,為同名後人);也有民間才女如吳郡(今蘇州)歌妓蘇小小(存詩4首,部分為托名之作)。內容上,除傳統閨怨題材外,還收錄了寫景、詠史、贈答等作品,如東海才女鮑令暉(鮑照之妹)的《題竹詩》“綠竹引清風,疏簾透月影”,展現了女性詩人對自然的細膩觀察。
編纂過程中,徐紘克服了兩大困難一是搜集不易,許多民間女性詩作僅在親友間傳抄,未入典籍,他“遍曆吳、越、荊、揚諸州,訪藏書之家,求閨閣之作”,甚至親自抄錄寺廟中尼姑的詩作(如建康開善寺尼智通的《詠蟬詩》);二是觀念阻力,當時認為“女性作詩非正業”,部分士族不願將女眷作品外傳,徐紘以“蕭綱令旨”勸說,並承諾“隱去作者私諱,僅記郡望”,才得以收錄。
公元549年,侯景之亂爆發,建康淪陷,蕭綱被囚,《玉台後集》原書在戰亂中散佚。徐紘帶著書稿逃往會稽(今浙江紹興),卻因戰亂中“貧病交加”,於公元555年將書稿托付給友人——這成為該書後世流傳的關鍵。隋唐時期,《玉台後集》尚存殘本,《隋書·經籍誌》《舊唐書·藝文誌》均有著錄;宋代以後,全書逐漸失傳,僅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殘卷中保存了42首(編號s101novel.com55敦煌文書),包括梁代才女劉令嫻的《春閨怨》、陳郡謝氏女的《寄遠詩》等,成為研究南朝女性文學的珍貴資料。
侯景之亂後,徐紘未再出仕,隱居於會稽若耶溪畔,以教書、校書為生。他晚年整理平生所藏詩稿,編成《徐士章集》五卷(已佚),其中《論南朝女性詩》一文,首次提出“女性詩‘清婉’‘真率’,異於男性之‘藻飾’”的觀點,是早期女性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公元565年,徐紘病逝於會稽,享年五十九歲,友人虞世南為其作墓誌銘,稱其“輯閨閣之遺文,續《玉台》之絕響,雖身沒而名存”。
徐紘的貢獻不僅在於續編《玉台》,更在於他對女性創作的重視——在“男尊女卑”的時代,他主動搜集、整理女性詩作,並肯定其文學價值,這種意識遠超同時代文人。敦煌殘卷中保存的42首詩,雖隻是原書的五分之一,卻讓後世得以窺見南朝女性的精神世界,而徐紘“為女性立言”的努力,也使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女性文學整理的先驅之一。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徐氏略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