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南陳徐陵
字數:2989 加入書籤
徐陵,字孝穆,其籍貫為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他出生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逝世於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年)。徐陵在中國曆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他不僅是南朝時期一位傑出的詩人和文學家,更是被後人尊稱為“一代文宗”。
徐陵的一生跨越了南朝梁、陳兩個朝代,這使他在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方麵都有著豐富的經曆和深厚的影響。
徐陵出生於顯赫的官宦世家,曾祖父徐憑道在南朝宋時擔任海陵太守,祖父徐超之在南朝梁初年出任員外散騎常侍,父親徐摛更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官員和文學家。徐摛自幼好學,長大後遍覽經史,寫文章喜歡標新立異,不拘泥於傳統體裁。他是“宮體”詩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庾肩吾並稱“大徐庾”。徐摛一生追隨晉安王蕭綱,曆任記室參軍、諮議參軍等職,晉安王蕭綱成為太子後,他轉任家令兼掌管記。當時,徐摛的文體獨特,東宮眾人紛紛效仿,“宮體”詩的稱號也由此而來。梁武帝聽聞後曾怒召徐摛責問,但徐摛應對明敏,辭義可觀,不僅讓武帝怒意消散,還因他對五經大義、曆代史及百家雜說的對答如流,而備受武帝歎賞,從此寵遇日隆。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陷台城,衛士奔逃,唯有徐摛獨自堅守,麵對侯景,他毫不畏懼,正色說道:“侯公應當與皇上以禮相見,又何必要這樣呢?”侯景竟被他的氣勢所震懾,對他心生敬畏。551年,梁簡文帝被囚禁,徐摛因無法朝見而在怨恨中病逝,終年78歲。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熏陶下,徐陵自幼便顯露出非凡的天賦。傳說他的母親臧氏懷孕時,夢到五色雲化為鳳凰,落在自己左肩上,隨後便生下了徐陵。在他數歲時,家人帶他去見有道高僧寶誌上人,寶誌手摩其頂,稱他為“天上石麒麟”,光宅惠雲法師也常將他比作顏回,稱讚他早有成就。八歲時,徐陵便能撰文,十二歲已通《莊子》《老子》。長大後,更是博涉史籍,能言善辯。
徐陵早年在梁朝為官,晉安王蕭綱任平西將軍、寧蠻校尉時,他的父親徐摛為晉安王諮議,徐陵也被引薦參與寧蠻府軍事。後來蕭綱被立為皇太子,徐陵入選東宮學士,從此開啟了他在宮廷的文學生涯。他的詩文輕靡綺豔,是南朝梁“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之一,與庾信齊名,並稱“徐庾”,他們的文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時期,徐陵還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文化活動,梁簡文帝在東宮撰《長春殿義記》,便由徐陵作序,還令他在少傅府講述所製《莊子義》。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 ,42歲的徐陵以常侍官的身份奉命出使北朝東魏。魏國設宴洗塵,魏收有意取笑他,說當日天氣炎熱是他帶來的。徐陵巧妙回應:“從前王肅到了這裏,為貴國製定禮儀;現在我來,再使你們知道寒熱。”令魏收大為慚愧,從此不敢輕視他的才能。然而,徐陵出使期間,侯景之亂爆發,梁武帝蕭衍被幽禁而死,國家陷入動蕩,徐陵滯留東魏,與家人音信隔絕,他為此蔬食布衣,憂心如焚。後來北齊受魏禪,梁元帝承製於江陵,與北齊通使,徐陵多次請求回國,卻被拘留。他在北齊期間,寫下了許多表達淪落異鄉悲苦之情的書信,如《答李顒之書》《與李那書》 ,還作《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勸進梁元帝表》 ,關注著國事,心係梁的命運。
侯景之亂平定後,梁元帝稱製江陵,南北修好,徐陵得以歸朝。歸朝後,他得到太尉王僧辯的賞識,被舉為尚書吏部郎,掌管詔命的撰寫。後來,陳武帝陳霸先誅殺王僧辯,徐陵因感激王僧辯的知遇之恩,參與了任約偷襲陳國首都建康的計劃,但計劃失敗。不過陳武帝並未追究他的責任,還任命他為尚書左丞。此後,徐陵在陳朝曆任要職,曆任太府卿、五兵尚書、散騎常侍、禦史中丞、吏部尚書等職。他為官剛正不阿,陳文帝天嘉六年565年) ,安成王陳頊及其部下鮑僧睿依仗權勢,壓製言論,徐陵在朝堂上威嚴地彈劾陳頊,令殿中禦史扶著陳頊退下殿,免去其侍中、中書監的官職,此事震驚朝野,朝廷為之肅然。
公元569年,徐陵參與罷黜了廢帝陳伯宗,扶立陳宣帝,因功被封為建昌縣侯,陳宣帝讓他擔任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等要職,他多次推辭,皇帝為之動容。太建三年571年) ,徐陵拜為尚書左仆射。陳宣帝準備北伐時,眾人推舉淳於量為統帥,徐陵卻力排眾議,獨力推薦名將吳明徹。事實證明他的眼光獨到,吳明徹在北伐中屢立戰功,從北齊王朝手中奪取徐泗之地。雖然之後北伐因北周滅北齊等因素,取得的土地得而複失,但徐陵知人善任的能力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讚揚。
徐陵不僅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文學成就更是卓越。他原有詩文三十卷,雖大多在戰亂中散失,但今仍存《徐孝穆集》6卷。他還編纂了詩歌總集《玉台新詠》10卷,這部詩集收入東周至梁詩歌共690篇 ,選錄的詩歌雖以豔歌為主,但也保存了許多感情真摯且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如漢樂府民歌《陌上桑》、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上山采蘼蕪》等,這些民間文學作品得以流傳,《玉台新詠》功不可沒。徐陵的文章風格獨特,長於說理,氣勢充盈,又輯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篇文章寫成,好事者都爭先傳抄、誦讀,流傳甚廣,甚至遠播海外,家藏其本。
陳後主即位後,徐陵遷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後主喜好與嬪妃創作豔詞,並拿給徐陵看,徐陵直言“皆不達辭也”,因此得罪後主。至德元年583年) ,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詔贈鎮右將軍、特進,諡號“章”。
徐陵的一生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充滿了傳奇色彩。他自幼便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才華,被譽為神童,其文學造詣更是令人驚歎。
憑借著卓越的文學才華,徐陵得以順利地步入仕途。然而,他所處的時代正值亂世,政治風雲變幻莫測,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充滿了波折和坎坷。但無論麵對怎樣的困境和挑戰,徐陵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原則,不為權勢所動,不為利益所誘。
在政治舞台上,徐陵以剛正不阿的態度著稱。他敢於直言進諫,不畏權貴,堅決肅清朝綱,維護公正和正義。同時,他還具備慧眼識才的能力,能夠發掘和培養許多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文學領域,徐陵更是成就斐然。他的詩文風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深受當時文人雅士的喜愛和推崇。他所編纂的詩集更是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徐陵以其卓越的才華和高尚的品格,在南朝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故事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卓越,堅守信念,成為了人們敬仰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