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茅鄉新校起醫館解愁腸 眾誌驅迂腐明朝綻曙光

字數:3501   加入書籤

A+A-


    村裏人打這兒過,我劉叔,老遠就扯著嗓子喊:“哎,快來瞅瞅咱的新學校,多敞亮!” 我站在學校門口,一隻手搭在額頭上遮擋陽光,眼睛笑得眯成了縫,臉上的皺紋裏都透著喜氣。“以後咱的娃娃們,都能在這兒念上書,學本事,比咱強百倍!” 我那笑容,比夏日的陽光還暖人,讓人心裏頭熱乎乎的,覺得日子有奔頭,希望就在眼前。旁邊幾個扛著鋤頭準備下地的大叔,聽到我的喊聲,也停下腳步,望著嶄新的學校,臉上滿是欣慰,其中一個說道:“是啊,咱這一輩子就盼著娃娃們有出息,這下可算有著落了。”
    茅山渦村這片地界兒,就像被命運的絲線緊緊纏繞在一起,大夥的心啊,貼得比親兄弟還緊。每個人心裏都揣著一團火,那是對好日子的渴望,是齊心協力的決心。咱們農民,就像那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倔得很,認準了道兒,哪怕磨破鞋底、磕破膝蓋,也要走到頭。就拿當年愚公移山來說,太行、王屋二山高聳入雲,可愚公帶著子孫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挖山,最終感動天帝,派神仙搬走了大山。咱茅山渦村的人,也有這股子愚公精神,為了村子的未來,再難也絕不退縮。
    日子如白駒過隙,眨眼間,一年就悄無聲地溜走了。咱茅山渦村這塊老地兒,愣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地起高樓,建起了一座亮堂堂的學校,這可是咱村裏頭一遭的大事兒!這學校,可不單單是教書的地方,它是娃子們心中最亮的啟明星,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天剛蒙蒙亮,娃子們就像剛破土的春筍,朝氣蓬勃地往學校跑。他們背著洗得有些發白卻幹淨整潔的書包,小臉蛋被清晨的涼風吹得紅撲撲的,恰似熟透的蘋果。到了學校門口,一個個像歡快的小鳥,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走進教室,摸著那嶄新的桌椅,小手兒都舍不得鬆開,眼睛瞪得大大的,滿是新奇和歡喜,嘴裏嘟囔著:“這桌椅真好看,坐著肯定舒服。”
    再說那多媒體教室,嘿,簡直就是個神奇的魔法盒子!村裏的老少爺們兒見了都稀罕得不行。那天,一群大爺大媽們好奇地圍在門口,張大爺戴著老花鏡,伸長脖子往裏麵瞧,嘴裏念叨:“這是啥?咋還有這麽大的一塊兒黑板子能放畫兒呢?” 旁邊的年輕人笑著解釋:“大爺,這是多媒體教室,娃子們手指頭輕輕一點,嘿,山南海北的事兒就跟看電影似的,全在眼前晃悠。” 大爺們聽了,紛紛咋舌,感歎道:“現在的娃子們可真是趕上好時候了,咱那時候,哪見過這玩意兒啊。” 這多媒體教室,讓娃子們的小腦瓜兒裏,裝的不再是村頭村尾那點雞毛蒜皮的事兒,而是天大地大的學問,是飛出這山溝溝的翅膀!
    咱農民啊,雖說一輩子土裏刨食,但心裏頭對娃子們那是掏心掏肺的疼愛和期望。看著學校建起來,娃子們有了這麽好的學習環境,咱們打心眼兒裏高興,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因為咱們知道,這些娃子們,就是咱村兒的未來,是咱村兒飛得最高的那片雲!
    可在這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和故事呢?就說為了建這學校,村裏各家各戶湊錢的時候,有個叫二柱的小夥子,家裏本就不富裕,可他還是咬著牙,把自己準備娶媳婦的錢先拿了出來。他媳婦為此跟他大吵了一架,哭著說:“你咋這麽傻,這錢是咱們以後過日子的指望啊!” 二柱抽著悶煙,沉默了許久,緩緩說道:“媳婦,你想想,咱小時候沒條件讀書,吃了多少虧。現在村裏建學校,是為了孩子們能有個好前程,這是造福子孫的大事兒。咱的日子以後還能慢慢攢錢過,可孩子們的機會錯過了就沒了。” 他媳婦聽了,雖還是滿臉委屈,但也不再言語。這就是咱村裏人的覺悟,為了下一代,哪怕自己的生活暫時受點影響,也毫不猶豫。
    還有那村裏的李老頭,一開始對建學校這事特別抵觸。他覺得建學校浪費錢,不如把錢拿來修修自家漏雨的屋頂。他到處跟人說:“讀書有啥用,能當飯吃嗎?咱祖祖輩輩不讀書,不也照樣過日子。” 可後來,有一次他生病臥床,村裏的孩子們自發地拿著自己做的小禮物來看望他,還給他講在學校裏學到的新知識。那一刻,李老頭的心裏像被什麽東西觸動了。他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再想想自己以前的固執,不禁老淚縱橫。從那以後,李老頭不僅不再反對建學校,還主動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小診所一建起來,那可是比久旱後的甘霖還及時,直接滋潤到了咱村民的心坎上。大夥兒圍在那門口,你一言我一語的,熱鬧得跟趕大集似的。有的老漢吧嗒吧嗒抽著旱煙,煙袋鍋子一明一滅,臉上笑開了花,說:“這下子,頭疼腦熱的再也不怕沒地方瞧了。” 婦人們也是眼裏含淚,用手帕輕輕擦拭著眼角,嘴裏直念叨:“真是菩薩顯靈了,咱們村也有了自己的醫館。” 孩子們更是圍著新診所轉圈圈,小腦袋左看右看,眼裏滿是好奇和歡喜。這場景,暖得人心都化了,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就像是幹涸的心田裏,真真切切地開出了希望的花兒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瞧瞧這小診所,幹淨敞亮得跟啥似的,真是讓人眼前一亮!” 王嬸拉著李嬸的手,眼裏頭閃著淚花兒,激動地說,“想當年,有個頭疼腦熱,還得翻山越嶺走好幾裏地去鎮上瞧病,山路又崎嶇,一走就是大半天,累得人夠嗆。如今啊,家門口就能瞧病,這心裏頭暖洋洋的,跟過年似的!”
    “可不是嘛,王嬸。” 李嬸拍著手應和道,“聽說這兒的大夫都是正經學過的,手藝好得很,以後咱們有點小病小痛的,再也不怕拖成大病,家裏頭也不會因為看病返貧了。這日子,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有奔頭了!”
    “是啊是啊!” 張大爺也樂嗬嗬地插話進來,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我還聽說,這小診所時不時還辦些養生講座,教咱們咋防病,咋養生,這可是實打實的好事兒!咱們也能跟著學學,以後少生病,健健康康地活,享那清福嘞!”
    娃娃們的笑聲,清脆得跟山澗的溪水似的,跟咱們大人閑聊的聲兒混在一塊兒,那叫一個悅耳,聽著心裏頭那個舒坦,暖洋洋的。這新學校、小診所啊,簡直就是咱們村的福星,一來,村子立馬變了樣,不光外表光鮮了,人心裏頭也亮堂了。它們就像是兩盞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咱村口,不光照亮了回家的路,還照亮了咱心裏頭對好日子的盼頭。每次瞧見那倆地方,心裏頭就跟吃了蜜似的甜,想著娃們能有學問,病了不愁看,這日子啊,真是越過越有奔頭,心裏頭那個火苗子,噌噌地往上漲,對未來的日子,咱是滿懷信心,滿心歡喜!
    然而,社會矛盾就像隱藏在暗處的礁石,時不時就會冒出來。村裏還是有些老人,觀念守舊,覺得讀書不如早點下地幹活,能多掙點錢。他們看著孩子們在學校裏讀書,心裏總犯嘀咕,覺得這是浪費時間。但在新學校和新觀念的衝擊下,他們的想法也在慢慢改變。就像村裏的趙爺爺,一開始堅決不讓孫子上學,說:“這地裏活兒都忙不過來,上啥學,浪費錢!” 後來,村裏的老師多次上門勸說,還帶著趙爺爺去學校參觀,讓他看到孩子們在多媒體教室裏學習時那興奮的模樣,看到孩子們的畫作和作業。趙爺爺的態度漸漸有了轉變,他摸著孫子的頭,歎了口氣說:“爺爺以前不懂,看來這書還是得念啊。” 這就是觀念衝突帶來的矛盾,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曆的階段,好在咱們茅山渦村在一步步前進,在不斷化解這些矛盾,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這小小的茅山渦村裏,每一個變化都飽含著人性的光輝與掙紮,每一個故事都訴說著社會發展的曲折與希望。我們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緊緊抓住那一絲光明,向著美好的未來奮勇前進。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