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村聚議科興 資難未阻情 齊心尋策進 途闊耀鄉榮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會議室裏,燈光昏黃,恰似老屋裏那盞永不熄滅的油燈,柔和的光暈灑在眾人身上,映照著一張張被歲月刻下痕跡卻又滿含堅毅的麵龐。眾人圍坐,熱烈地討論著,氣氛猶如村裏過年時大家聚在一起嘮家常,隻不過,今天談論的都是關乎這片黃土地未來發展的大事。
“我說,[我] 兄弟說得在理,這科技啊,就像是咱莊稼地裏的新式農具,得趕緊用起來。” 技術部的李工率先發言,他操著一口濃重的鄉音,言語間透著莊稼人的幹練與急切。他邊說邊指向窗外連綿的山巒,比劃著說道:“咱就說那山尖尖上、溝溝坎坎裏,要是安上些靈敏的感應器,那可就神了!就像咱村裏看家護院的老狗,耳朵靈得很,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就‘汪汪’叫起來,提前給大夥報信,咱們心裏也有底,能提前防備。”
市場部的小張姑娘,心思細膩,一直靜靜地聽著大家發言,此刻她接過話茬,眼中滿是溫柔:“李工說得是,不過說到底,安全還得靠大家心裏那根弦繃緊。咱村裏現在越來越多城裏人來遊玩,咱們得好好跟他們講講,教他們在緊急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就像教自家孩子學遊泳,得一步一步來,讓他們心裏有數,不慌不亂。我之前碰到個遊客,在河邊玩水,差點滑倒,幸好我及時提醒了。咱們得多搞些這樣的安全宣講,讓大家都能開開心心來,平平安安回。”
安全主管王隊,向來雷厲風行,一聽這話,“啪” 地一拍桌子,聲音如同過年時的鞭炮般響亮,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對!咱們還得有個應急方案,就像咱村頭那口大鍾,一敲就響,一響就行動。真要是出了什麽事,咱們得像救火隊一樣,迅速衝上去,把人從危險中救出來,一個都不能少!” 他說著,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站起身來,雙手握拳,那架勢仿佛已經置身於搶險救援的現場,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決心。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話匣子一打開,就如同夏日傍晚的蟬鳴,此起彼伏,話語中滿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好日子的期盼。我站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心中暖意融融,如同冬日裏曬太陽一般舒坦。看著這一張張熟悉的麵孔,有的帶著田間勞作後的黝黑,有的掛著為村裏事務操心的疲憊,但無一例外,都透著堅毅與溫柔。我心裏明白,此刻,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大道上,這條路,是用我們莊稼人的汗水澆灌的,用科技的種子播種的,更是用大家心中那份熾熱的愛鋪就的。
正想著,技術隊的領頭雁,黎明大哥,眼中光芒閃爍,比夏夜的螢火蟲還要明亮,一看就知道他心中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他轉過身來,對著我,話語如同唱山歌般響亮而有力:“[我] 大哥,您的話,比田埂上的風還清爽,直接吹進了咱心坎裏。這科技啊,簡直就是咱莊稼人的好幫手,就像那犁田的鐵牛,省力又高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有了它,就像摘自家樹上的果子一樣容易。”
黎明大哥越說越激動,大步走到會議室前方,拿起桌上的一個小型農業監測儀,像展示寶貝似的舉起來:“您瞧瞧,就說這玩意兒,以前咱種地,全憑經驗,什麽時候澆水、施肥,心裏沒個準數。現在呢,有了它,土壤的濕度、肥力一目了然,就像有個專家在地裏隨時指導咱。這科技啊,就是讓咱從‘睜眼瞎’變成了‘明白人’。”
“再往前幾年,咱村裏遇上病蟲害,那真是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莊稼遭殃。可如今不一樣了,無人機一飛上天,撒藥均勻又高效,害蟲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消滅得差不多了。” 說到這兒,黎明大哥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那笑容裏既有對過去艱辛的感慨,也有對如今科技助力的欣慰。
“還有啊,咱農產品的銷售,以前就靠販子來收,價格被壓得很低。現在有了電商平台,咱自己就能把東西賣出去,價格還翻了番。我家那口子,前陣子在網上賣自家曬的幹豆角、醃鹹菜,沒幾天就被搶購一空,可把她樂壞了。” 一旁的張嬸也忍不住插話,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
我頻頻點頭,心中感慨萬千:“大家說得都對,這科技的力量,咱們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但咱們也不能光依賴,還得學,得琢磨怎麽把它運用到咱農村的各個角落,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是啊,[我] 大哥。” 村裏的年輕小夥阿強接過話茬,“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智能灌溉係統,要是能成功,以後咱澆水都不用人守著,手機上一點,水就自動噴灌,又省水又省力。我還想著,能不能搞個農產品溯源係統,讓城裏人吃得放心,咱賣得也安心。”
眾人紛紛投去讚許的目光,會議室裏的氣氛愈發熱烈。這時,一直默默記錄的村支書開口了:“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這科技之路,咱們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接下來,咱們得規劃規劃,先把那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列出來,再看看怎麽引進合適的技術。咱村的未來,就掌握在咱們自己手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看著大家幹勁十足的模樣,腦海中浮現出未來村子的美好景象:田地裏,智能化農機有序作業;村莊裏,遊客們穿梭其中,體驗著鄉村生活的樂趣;家家戶戶,通過網絡與外界緊密相連,農產品暢銷各地。這一切,不再是遙遠的夢想,而是在大家齊心協力下,正逐步變為現實。
我深知,這不就是咱們農村人的傳統嗎?手挽手,肩並肩,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這守護的道路,走的不僅僅是腳下這片黃土地,更是我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我的眼中滿是欣慰與驕傲,我知道,這些樸實無華的鄉親們,正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那故事裏,有汗水,有淚水,但更多的是笑容和希望,能溫暖人心。
會議進行到一半,突然,村裏的老會計老孫皺著眉頭站了起來,聲音有些顫抖地說:“大夥先停一停,我得潑盆冷水。這科技是好,可咱得想想,這引進技術得花多少錢?咱村裏的財政狀況,大夥心裏都清楚,這錢從哪兒來?別到時候,錢花出去了,事兒還沒辦成,咱可就虧大了。” 老孫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會議室裏頓時議論紛紛。
“老孫,你這話說得太喪氣了。” 黎明大哥有些著急地回應道,“現在上麵有政策支持,還有各種扶貧貸款,咱們再發動村民眾籌一些,總能湊出這筆錢。而且,從長遠來看,這投入肯定能帶來回報,咱不能因為眼前的一點困難就退縮。”
“黎明啊,你想得太簡單了。” 老孫歎了口氣,“這貸款是要還的,眾籌也不是個小數目,村民們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萬一這項目搞砸了,大家的錢打了水漂,到時候,誰來負責?”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氣氛變得有些緊張。這時,一直沉默的張大爺緩緩開口:“我給大夥講個故事吧。從前,有個村子,村民們都靠種地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一天,村裏來了個外鄉人,說要教大家種一種新的作物,能賣個好價錢。可是,這新作物需要特殊的種植技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村裏一部分人覺得這是個機會,願意嚐試;另一部分人卻害怕失敗,堅決反對。兩撥人爭論不休,最後不歡而散。那些願意嚐試的人,在困難麵前沒有退縮,齊心協力,終於成功種出了新作物,過上了好日子。而那些反對的人,依舊守著原來的土地,過著貧窮的生活。” 張大爺頓了頓,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咱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錯過改變的機會啊。”
會議室裏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大家都在思考張大爺的話。過了一會兒,我站起身來,說道:“老孫叔擔心的也有道理,咱們不能盲目行事。這樣吧,咱們成立一個專門的小組,負責核算成本、製定詳細的計劃,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同時,積極爭取上麵的支持,多找幾個靠譜的合作方,降低風險。大家覺得怎麽樣?”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一場可能引發衝突的爭論,在大家的理性討論中逐漸平息。我知道,在追求發展的道路上,矛盾和困難不可避免,但隻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會議結束後,眾人陸續走出會議室,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個個堅毅的輪廓。我知道,新的征程即將開啟,而我們,將帶著對科技的熱忱與對家鄉的熱愛,繼續砥礪前行,讓這片黃土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