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芳音驚四座? 弦韻訴滄桑? 祖藝心中守? 村情歲月長
字數:2833 加入書籤
咱村裏的小芳,那可真是個水靈靈的丫頭片子,模樣長得就跟春天裏剛冒尖的嫩蔥似的,嫩生生、綠油油的,看著就讓我心裏頭舒坦得不得了。每次瞧見她,我都忍不住多瞅兩眼,越看越覺得喜人。她往台上這麽一站,身段兒那叫一個挺拔,就像是田埂邊最直溜兒的那棵小楊樹,風一吹,還帶著股子精氣神兒。臉上掛著的笑,甜得喲,能膩進人心窩子裏去,眼睛亮堂堂的,跟夜裏最亮的星星似的,一眨一眨,仿佛會說話,直勾勾地就能把我的魂兒給勾了去。
說起小芳唱戲,那可真是一絕。她一亮嗓,那聲音清脆悅耳,就像是山澗裏的清泉,“嘩啦啦” 地歡暢流淌,徑直流進人的心田,又像是夏日傍晚的涼風,輕輕柔柔地拂過人的臉龐,把一天的燥熱和疲憊都給吹散了。她在台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透著股子靈氣,活脫脫就是村裏頭最能幹又最懂事的閨女模樣,讓人打心眼兒裏喜歡,看著就覺得親切,就跟自家孩子似的。我旁邊的張大娘一邊拍著手,一邊跟旁人嘮嗑:“這小芳啊,打小兒就機靈,瞅瞅現在,這出息樣兒,可給咱村爭光咯!”
小芳那嗓子一收,嘿,舞台上的燈就跟聽懂了話似的,“唰” 地一下,一盞接一盞地亮堂起來,照得整個舞台跟白天的日頭差不離地耀眼。那音樂啊,慢悠悠地飄進耳朵,跟村頭老槐樹下乘涼時,那風帶著的蟬鳴似的,絲絲縷縷,撓得人心裏頭那個舒坦。大家夥兒都沉浸在這美妙的氛圍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時候再瞅瞅整個廣場,好家夥,那熱鬧勁兒,就跟過年似的,人山人海,歡聲笑語不斷。大夥兒臉上都掛著笑,有的咧著嘴,牙齒都快笑得掉出來了;有的眯著眼,眼睛都快成一條縫了,那表情就像是久旱的莊稼地終於盼來了甘霖,心裏頭那個美啊,真是沒法用言語來形容。李大叔笑得合不攏嘴,扯著大嗓門喊道:“咱村這文化夜,辦得太得勁兒了,比過年還熱鬧!”
小芳往那兒一站,那就是咱村裏的當之無愧的文化使者。她穿著打扮,透著股子樸實裏的講究,上身一件碎花小襖,下身配著條靛藍色的布褲,幹幹淨淨、利利索索的,就像是自家地裏長出的最水靈的瓜,看著就讓人稀罕。她一動,那舞台就像活了過來,每個動作都像是從咱農民心裏頭長出來的,帶著泥土的氣息,親切又自然。
這文化之夜的序幕,就像是春耕的第一犁,“哢嚓” 一聲,翻開了咱心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翻開了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意。台下的大夥都屏著氣,瞪著眼,脖子伸得老長,生怕錯過了一丁點兒的精彩,心裏頭那個期待,就跟等著看自家娃娃考狀元似的,既緊張又興奮。我攥緊了拳頭,心裏默默念叨:“可得好好瞅瞅,今晚上這大戲。”
這場景,這氛圍,真是比那豐收的季節還要讓人心裏頭暖洋洋的,每一刻都像是被精心雕琢過的,讓人忍不住想,這就是咱農民的日子,雖然平凡,但總有那麽些個時候,能綻放出比金子還耀眼的光芒。
正想著呢,幕布 “嘩” 地一掀,黑夜裏頭就像是突然裂了道口子,亮堂堂的一束光 “嗖” 地一下子紮進來,不偏不倚地照在了那位老爺子身上。老爺子啊,穿著那身老繡衣裳,上頭的刺繡雖然有些褪色,可那花紋依舊透著股子古樸的韻味,就像是從老照片裏頭走出來的人。他手裏頭還攥著把二胡,舊得發亮,琴杆上還有幾道被歲月摩挲出來的痕跡,一看就是有年頭的好物件。老爺子不緊不慢,慢悠悠地走到台當中,一坐下,那股子沉穩勁兒,就像是山裏的老鬆樹,任憑風吹雨打,都穩穩當當,不帶晃的。
老爺子手指頭輕輕一搭弦上,嘿,那《二泉映月》的調子就飄出來了,悠悠揚揚,跟山裏的風似的,帶著股子空靈勁兒,能吹進人心裏頭去。那聲音啊,深沉得能揪著你的心肝兒,聽著聽著,我眼眶一下子就濕了,眼淚花兒在眼眶子裏直打轉轉。這曲子裏,有苦,有淚,像極了咱村早年鬧饑荒的時候,大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艱辛;但更多的是那股子不服輸的硬氣,就像是咱莊稼人,哪怕地裏再旱,再難,也得咬牙挺過去,等來年的好收成。
記得小時候,村裏有個叫柱子的後生,和小芳一般大。柱子家窮,父母又體弱多病,他早早輟學,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柱子有個愛好,就是畫畫,他用撿來的炭條,在自家土坯牆上畫滿了村裏的人和景。有一次,村裏來了個城裏的畫家,看到柱子的畫後大為讚賞,想要帶他去城裏學畫。可柱子的父母卻堅決反對,他們覺得畫畫不能當飯吃,不如在家種地實在。柱子苦苦哀求,甚至絕食抗爭,可最終還是拗不過父母。多年後,柱子依舊在土裏刨食,那曾經眼中的光芒,也早已熄滅。此刻,聽著老爺子的二胡曲,我不禁又想起了柱子,想起了他那被現實碾碎的夢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人群裏,我聽到了這樣一段對話。年輕的阿強對身旁的阿珍說:“咱村裏這些個玩意兒,雖說聽著看著挺帶勁,可在外麵的世界,誰還稀罕這些啊。咱不如早點出去打工,多掙點錢。” 阿珍皺著眉回應:“話不能這麽說,這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丟了多可惜。而且,這也是咱村裏人的念想啊。” 阿強撇了撇嘴:“念想能當飯吃?你看那些出去打工的,回來都蓋起了大房子,咱還守著這點老古董,能有啥出息。” 兩人的爭論,就像一根尖銳的刺,紮進了這看似歡樂祥和的文化夜氛圍裏。
這曲子,就像是在說咱茅山渦的故事,那些年啊,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可咱沒趴下,反倒是跟那鳳凰似的,燒了又生,生了又燒,越活越精神。老爺子拉得動情,身子微微晃動,臉上的皺紋仿佛也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咱們台下的人聽得也入心,一個個的心裏頭都跟明鏡似的,知道這是祖輩們留下的根,得好好守著,往後還得傳給下一代呢。大夥都靜靜地坐著,偶爾有人悄悄抹一把眼淚,沉浸在這悠揚又厚重的曲調裏,思緒也跟著飄遠了,飄進了茅山渦的往昔歲月,也飄向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然而,在這希望之中,又交織著對傳統與現實、夢想與生存之間矛盾的深深思索,就如同這二胡曲,有悠揚,更有深沉的喟歎,在鄉村的夜空中久久回蕩,叩問著每一個人的靈魂。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