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山渦夜戲濃? 歌鼓樂聲隆? 新舊思難斷? 情燈照路中

字數:2837   加入書籤

A+A-


    這文化夜啊,恰似田埂間驀地躥出的野花,直叫人眼前陡然一亮,心底那股子美喲,簡直沒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站在人群之中,挺直了腰杆,雙眼亮晶晶的,那眸子裏閃爍的光芒,比夏夜的螢火蟲還要亮堂幾分,滿是對未來的殷切盼頭。我一邊說著,一邊揮舞著手,仿佛正為茅山渦勾勒一幅絢爛至極的未來圖景,口中念念有詞:“咱們可得盼著,往後這般好事,能像春雨一般,一茬接著一茬地來,也好讓咱們這些泥腿子多沾沾文化的光。把茅山渦的好故事一代又一代傳下去,讓娃娃們也知曉,咱這地兒,可不單單隻有莊稼,更是有魂兒的!”
    身旁的阿強趕忙接過話茬:“那可不,咱必須得加把勁兒,讓這文化夜辦得越來越出彩!”
    瞧瞧咱這村裏,熱鬧得簡直跟過年沒啥兩樣!村民們自己精心搗鼓出來的節目,一個緊接著一個,恰似那地裏茁壯成長的莊稼,一茬接一茬,旺盛又充滿活力。
    那鑼鼓聲,咚咚鏘鏘的,氣勢比夏夜的雷陣雨還要猛烈幾分,震得人心潮澎湃,就好似喝了自家釀造的米酒,火辣辣的勁頭直往嗓子眼兒裏鑽。敲鼓的大壯,光著膀子,胳膊上的肌肉硬邦邦的,猶如田埂上的石頭。他每一下敲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雙手緊緊握住鼓槌,高高揚起,而後重重落下。臉上的汗珠,如同下雨一般,劈裏啪啦地往下掉,可他愣是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嘴裏還不時喊著:“嘿喲,嘿喲!” 旁人見狀,打趣道:“大壯,你這敲鼓的勁兒,莫不是要把天給敲破咯!” 大壯咧開嘴,露出爽朗的笑容:“圖個樂嗬,圖個喜慶嘛!”
    還有那悠揚的民歌,婉轉得仿佛能飄到山的那頭。婆姨們整齊地站成一排,身著樸素卻幹淨的衣裳,嗓子一亮,宛如山間潺潺流淌的小溪,緩緩流過心田,甜得仿佛能滴出水來。她們所唱的,皆是咱這地界上的事兒,山山水水,人情世故,無一不包。張嬸子唱著唱著,眼眶瞬間紅了,聲音也略帶哽咽:“這唱的可都是咱實實在在的日子啊……” 旁邊的李嫂趕忙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跟著哼唱起來。聽著聽著,大夥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心裏暖烘烘的,比冬日裏燒得正旺的火盆還要暖和幾分。
    戲曲表演更是逗趣十足,大夥扮上戲服後,那模樣兒比戲文裏的角兒還要活靈活現。你瞧那小生,眉眼間透著一股英氣,恰似剛從田裏插秧歸來的小夥子,幹淨又利落。扮演小生的小剛,下台之後仍意猶未盡,對著鏡子反複比劃著剛才的動作,還向旁人詢問:“我剛才那幾步走得咋樣?” 再看那花旦,一顰一笑間,比春天裏綻放得正豔的花兒還要嬌豔動人,讓人看了心裏滿是歡喜,比吃了蜜還要舒坦。小花旦小美在後台,與姐妹們相互整理著戲服,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說道:“咱這一上台,非得把大夥都給迷住不可咯!”
    這些節目,可都是村民們傾注了無數心血與汗水的成果。每一句唱詞,每一個動作,都深深藏著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對家鄉的熱愛與自豪。恰似那地裏的莊稼,無論遭遇怎樣的風吹雨打,都頑強地往上生長,隻為了那一份收獲,那一份滿懷希望的憧憬。
    遊客們一個個眼睛瞪得溜圓,恰似那田裏剛破土而出的嫩玉米,亮晶晶的,全被茅山渦這濃鬱的文化味兒給深深迷住了。掌聲好似夏夜突如其來的雷陣雨,說響就響,劈裏啪啦地響個不停,聽著就讓人心裏格外舒坦,仿佛喝了一口井裏剛打上來的涼水,透心涼,心飛揚!
    還有那歡呼聲,喲吼!跟咱莊稼人豐收時節的吆喝聲一模一樣,響亮又充滿力量,似乎能一直傳到山的那頭去。大夥臉上都笑開了花,比地裏開得最豔的野花還要燦爛。看得出來,他們是真真切切被咱們這旮旯獨特的文化底蘊給震撼住了,心裏那叫一個佩服!
    再瞅瞅咱這山裏人,一個個樸實得就像那黃土高原上的老榆樹,皮實又熱情。見著遊客來了,那笑容啊,比春日裏溫暖的陽光還要燦爛,眼睛裏滿是真誠,就如同對待自家親戚一般,招呼得那叫一個無微不至。山裏的王大爺瞧見幾位遊客站在一旁,趕忙迎上前去,遞上一碗自家晾曬的茶,既暖手又暖心,話語裏透著一股憨厚勁兒:“來來來,嚐嚐咱這山裏的味道,看看合不合您的胃口。” 遊客接過茶,笑著回應:“大爺,您太客氣了,光聞著就覺著香!”
    這般情景,真真是暖到了人的心窩子裏去。讓人不禁覺得,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這人間煙火氣,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絕美風景!
    然而,這看似和諧美好的文化夜背後,並非全然沒有波瀾。村裏的老學究趙先生,一直對傳統文化有著極高的要求。他看著台上的戲曲表演,微微皺起了眉頭。表演結束後,他把小剛和小美叫到一旁,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的表演雖有熱情,但在一些傳統的身段和唱腔上,失了幾分韻味。就拿這戲曲來說,它傳承千年,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詞都有其典故和講究。當年唐玄宗設梨園,培養戲曲人才,那可是對戲曲藝術精雕細琢。咱們如今傳承文化,可不能隻圖個熱鬧,得把老祖宗的東西原汁原味地傳下去。” 小剛和小美聽後,雖有些不服氣,但也知道趙先生所言有理,隻是覺得傳統與創新之間,實在難以平衡。
    與此同時,村裏的年輕人和老一輩對於文化夜的發展方向也產生了分歧。年輕人想融入更多現代元素,吸引更多遊客,讓茅山渦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老一輩則堅持要保留最純粹的鄉土文化,擔心過度商業化會破壞了茅山渦的本真。為此,在一次村民大會上,雙方爭得麵紅耳赤。阿強作為年輕一代的代表,激動地說:“咱們不能固步自封,現在外麵的世界變化太快了,不跟上時代步伐,茅山渦遲早會被遺忘。” 而村裏的長輩孫爺爺則反駁道:“根都沒了,還談什麽發展?沒了這鄉土味兒,茅山渦就不是茅山渦了。” 矛盾一時陷入僵局,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夜越來越深,可廣場上的燈火依舊通明,大夥的興致卻因為這些矛盾變得有些複雜。孩子們依舊在人群中穿梭嬉戲,大人們圍坐在一起,不再僅僅是分享歡樂,更多的是思考著茅山渦的未來。而茅山渦的文化魅力,在這矛盾與思考中,如同這夜色中的燈火,雖有些搖曳,卻依舊熠熠生輝,努力照亮著每一個人的心……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