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槐下聚英賢 藍圖展眼前? 齊心迎困境 鄉夢啟新篇

字數:4431   加入書籤

A+A-


    在咱張家小院,日頭正盛,熱烈的陽光透過老槐樹繁茂枝葉的縫隙,稀稀疏疏地灑下,於地麵勾勒出一片片金色光斑,斑駁地映在我這張曬得黑紅、滿是歲月痕跡的臉上。我微微眯著眼,愜意地享受這片刻溫暖,隨後望向圍坐一圈的年輕人們。他們眼中閃爍著好奇與迷茫,恰似夜空中閃爍不定的星辰。瞧著他們,我心裏那股熱乎勁兒,比灶台上剛燉好、咕嚕咕嚕冒著熱氣的羊肉湯還要暖人。
    我清了清有些沙啞的嗓子,開口說道:“兄弟姐妹們,你們心裏那點子念想,咱都明白。不就是想讓這旮旯地兒,變得比咱親娘還親,讓人念著嘛!” 說著,我站起身,走到一旁石桌旁,拿起桌上的粗瓷大碗,猛灌一口涼茶,潤了潤喉,接著道,“咱們不光得把那份鄉愁,像老屋裏那壇子酒一樣,穩穩地擱在牆角,任歲月沉澱,讓它越存越香,還得給它添把火,讓它跟外麵的大世界接上茬兒,成座橋,一頭連著咱祖祖輩輩走過的老路,一頭通向那亮堂堂的新日子。”
    我越說越激動,雙手不自覺地比劃起來,眼神中滿是憧憬,仿若已瞧見那幅美好的畫麵:“瞧瞧,將來咱村兒,清晨公雞扯著嗓子打鳴,嘹亮的雞鳴聲穿透晨霧,和古時候沒啥兩樣,聽得人心裏踏實。這時候,嬸子大娘們已在灶台上忙活開了,煙囪裏升騰起嫋嫋炊煙,滿是煙火氣。可你再往村裏走,嘿,新修的柏油路幹淨又寬敞,鋥亮得都能映出人影。路邊的太陽能路燈一排排,白天它們如同沉默的衛士,吸收著太陽的能量,到了晚上,‘唰’地一下全亮了,亮堂堂的,跟城裏沒啥區別。老屋子翻新了,保留著原來格局,青磚灰瓦間巧妙融入些現代元素,像鋁合金的門窗,既不失咱老祖宗留下的古樸,又透著股新潮勁兒。”
    “還有那田地頭,可不得了啦!智能灌溉係統一開啟,水就像長了眼睛似的,精準地流向每一株需要滋潤的莊稼,一滴都不浪費。無人機在空中嗡嗡作響,來回穿梭,均勻地噴灑著農藥,又快又準。高科技種地,省力又高產。年輕人回來創業,那機會多得是!就說村裏的二柱子,之前在城裏打工,前些日子回來,開了個網店,專賣咱村裏的土特產,什麽自家醃製的鹹菜、山上采的野蘑菇、地裏收的五穀雜糧,生意火爆得很,沒幾個月就賺得盆滿缽滿,還能守著家,照顧老人孩子。手藝人也不愁沒活幹,村裏的篾匠老王,編的竹筐精致又實用,以前也就是逢年過節在集市上賣幾個,現在照片往網上一放,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忙得他都沒時間抽煙了。孩子們放學了,不光能學書本上的知識,還能跟著老一輩學編筐、繡花,知道咱的根在哪兒,魂兒咋守。”
    說到這兒,我的眼裏閃爍著光芒,那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也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我拍了拍身旁的石凳,興奮地說:“到時候啊,咱這張家小院,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好地方,城裏人來了都不想走,說咱這兒有魂兒,有根兒,還有那股讓人心裏熱乎的勁兒!他們會在這兒住上幾天,跟著咱學學種地,嚐嚐農家菜,體驗體驗鄉村生活,走的時候大包小包地帶走咱的特產,還一個勁兒地說下次還要來。”
    這番話,字字句句都似從心窩子裏掏出來的,暖得人心頭一熱。年輕人們的臉上漸漸露出向往和堅定的神情,仿若已看到那個既傳統又現代,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美好家園。有人忍不住開口說道:“哥,聽你這麽一說,我這心裏亮堂多了,以前還愁沒出路,現在感覺渾身都是勁兒!”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眼神中滿是幹勁。
    這時,一直沉默的阿強突然站了起來,他眉頭緊皺,臉上帶著一絲憂慮:“哥,話是這麽說,可咱這說幹就幹,錢從哪兒來?就咱這點家底,怕是連買幾盞路燈都不夠。” 這話一出口,原本熱烈的氣氛瞬間冷了下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陷入了沉思。確實,資金問題像一座大山,橫亙在我們麵前。
    我心裏一沉,但很快鎮定下來,拍了拍阿強的肩膀:“阿強,你提的這問題,問到點子上了。錢,確實是個大難題。可你們還記得‘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愚公他老人家,就憑一股子倔強勁兒,帶著子孫,硬生生要移走擋在家門口的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咱現在雖然缺錢,可咱有人,有幹勁,有想法,這就是咱最大的財富。”
    “我聽說鄰村的老李,前幾年想搞農家樂,也是沒錢。他就挨家挨戶去動員,把大家的閑散資金湊起來,還跟銀行貸了一部分款。一開始,困難重重,可他咬牙堅持下來了。現在,他的農家樂生意火爆,帶動了整個村子的發展,村民們都跟著富了起來。咱為啥就不能學學人家?” 我目光堅定地掃過眾人,繼續說道,“咱可以先成立個合作社,把村裏的資源整合起來,再去爭取政府的扶持資金,找一些企業拉投資。隻要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夥聽了,又開始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阿強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哥,你說得對,是我太著急了。咱不能被這點困難嚇倒,就像你說的,幹就完了!”
    天剛麻黑,天上星星眨巴著眼,亮堂堂的,仿佛老天爺給咱村掛上了串夜明珠,把村子照得朦朦朧朧,別有一番景致。大夥兒又聚到了村口那棵老槐樹下,往常臉上那層厚厚的愁雲如今散得一幹二淨,一個個眼裏不光有光,還有股熱火勁兒,跟地裏剛冒出頭的莊稼苗似的,透著股生生不息的勁兒。
    我,心比火爐還熱乎,情比咱地裏最甜的井水還深。我深知鄉親們的擔憂與期盼,每一句話都斟酌再三。此刻,我站在樹下,看著圍攏過來的鄉親們,緩緩開口,那一句句實在話,像春風吹過麥浪,輕柔又有力量,悄悄地,就把大夥兒心裏頭那層硬邦邦的殼給化開了。咱這些土裏刨食的莊稼人,頭一回覺得,咱的日子啊,也能有盼頭,能畫出個五彩斑斕的圖景來。
    “大夥兒聽著,咱們齊心協力,咱村就能換個新模樣!” 我提高了音量,聲音在夜空中回蕩,簡單直白,卻像一把鈍刀刻進了每個人的心窩子裏。我挺直了腰杆,目光堅定地掃過每一個人,那雙眼睛,亮得能照人,裏頭滿是對未來的篤定和對鄉親的深情。
    大夥兒聽著,心裏頭那個暖啊,就像冬日裏喝上了碗熱乎乎的玉米粥,從頭暖到腳。村裏的李大爺吧嗒了一口旱煙,吐出一團煙霧,感慨道:“娃啊,就衝你這話,咱跟著你幹!咱這把老骨頭,還能再為村子出份力。” 其他鄉親們也紛紛響應,七嘴八舌地說著:“對,一起幹!”“咱們村肯定能變好!”
    就這樣,我成了咱村的領路人,帶著咱們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地往前奔。月光如水,灑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我的影子,在月光下拉得長長的,跟咱村的影子緊緊交纏在一起,分也分不開。咱們這些莊稼漢,也跟著我,學會了做夢,學會了相信,學會了用汗水澆灌希望,用勤勞繪就咱村的幸福畫卷。
    往後的日子裏,每天天不亮,村裏就熱鬧起來,男人們扛著農具,哼著小曲兒下地幹活,女人們聚在河邊,一邊洗衣裳,一邊嘮家常,孩子們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學。大家各司其職,為了村子的新模樣努力著。而我,穿梭在各個施工現場,和工匠們討論著建築細節,和農戶們商量著種植計劃,一刻也不得閑。
    有一回,在修建生態小道的時候,遇到了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去路。幾個年輕小夥麵露難色,我挽起袖子,走到石頭前,拍了拍它,笑著說:“嘿,你這家夥,還想擋咱村的發展路,看我怎麽挪開你。” 說罷,大家齊心協力,喊著號子,硬是把石頭移開了。那一刻,大家相視而笑,眼中的信念更加堅定,因為我們知道,隻要團結一心,沒有什麽困難能阻擋我們邁向美好未來的腳步。
    可發展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一次,村裏引進了一家企業,打算在村邊建個工廠。這本是件好事,能給村裏帶來不少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可工廠的建設需要占用一部分農田,這一下,可惹出了大麻煩。
    那些祖祖輩輩靠土地吃飯的鄉親們,一聽要占自家的地,都不幹了。他們聚集在村委會門口,吵吵嚷嚷,情緒激動。“這地是咱的命根子,沒了地,咱吃啥?喝西北風啊!”“就是,不能讓他們占了咱的地!”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場麵一度失控。
    我站出來,試圖安撫大家的情緒:“鄉親們,大家先別激動,聽我把話說完。這工廠建起來,對咱村的好處可多了去了。咱的年輕人不用再背井離鄉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家裏。而且,工廠每年還會給村裏交一筆租金,這些錢可以用來改善咱村的基礎設施,讓咱日子過得更好。”
    “話是這麽說,可地沒了,咱心裏不踏實啊。” 一位大爺紅著眼眶說道。
    我理解他們的擔憂,土地對於農民來說,不僅僅是生產資料,更是一種情感寄托。我想了想,說道:“大爺,我知道您擔心啥。這樣,咱們和企業再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留出一部分地,讓大家繼續種。而且,工廠的工作崗位,優先安排咱們村裏的人,讓大家有雙保險。另外,咱們也可以用工廠給的租金,去投資一些其他產業,讓咱村的經濟多元化起來。”
    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再加上和企業的多次協商,最終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工廠順利開工建設,鄉親們也漸漸放下了心。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鄉村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的提升,更是觀念的轉變。我們既要保留住那份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又要勇敢地擁抱新的機遇和挑戰。隻有這樣,我們的村子才能真正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