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昔耕艱且辛,今用智能新。舊念難消處,憑心化俗塵 。
字數:4168 加入書籤
在時光長河的悄然流淌中,我緩緩坐進那張宛如未來產物的懸浮搖椅。搖椅周身散發著科技特有的幽光,仿佛將我引入一個與往昔截然不同的世界。隨著搖椅的輕輕晃悠,往昔歲月如潮水般在我心頭翻湧,心中的感慨恰似決堤的洪水,瞬間奔湧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曾幾何時,天剛蒙蒙亮,整個世界還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我便像被命運驅趕的陀螺,麻溜地從床上爬起。順手操起那把被歲月打磨得鋥亮的鋤頭,鋤頭的手柄處已被磨得光滑無比,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艱辛。我邁著沉重的步伐邁向田間,那時的田間勞作,全憑一雙手和一把鋤頭。一鋤頭下去,土地硬邦邦的,如同頑石一般,震得我的手臂好似要脫離身體。但我猶如誇父逐日般執著,咬著牙,一下又一下地翻著地。一天下來,渾身酸痛,仿佛散了架一般,汗水濕透衣衫,可換來的收成卻寥寥無幾,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吃了上頓愁下頓。這種周而複始的生活,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日複一日地推著巨石上山,永無盡頭,卻始終難以擺脫命運的枷鎖。
可當我將目光拉回如今的茅山渦村,眼前的變化令人瞠目結舌!村裏四處矗立的智能溫室大棚,宛如作物們的 “夢幻城堡”。大棚內,溫度、濕度、光照,全由一套極為精密的智能係統調控得恰到好處。作物們在這片科技的溫床上,如同被仙女施了魔法一般,綠油油、水靈靈的,茁壯成長,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無人機在空中嗡嗡盤旋,宛如忠誠的衛士,按照預設好的路線,穩穩當當地巡檢著農田。哪塊地水分不足,哪片莊稼遭蟲子侵襲,它那敏銳的 “眼睛” 一掃,便能迅速察覺,緊接著便自動開啟噴灑農藥、精準灌溉模式,其效率之高,令人歎為觀止。等到收獲的季節,自動化收割設備霸氣登場,金黃的麥子、飽滿的稻穀,眨眼間就被收割得幹幹淨淨,顆粒歸倉。看著囤滿糧食的倉庫,我心中的喜悅如同春日盛開的繁花,這日子,富足得如同掉進了蜜罐,甜滋滋的。這般翻天覆地的變化,快得就跟科幻電影裏的場景似的,可它又真真切切地擺在眼前,伸手一摸,實實在在,讓人忍不住感歎科技的力量。
我經營的農家樂 “星際田園”,在村裏可謂聲名遠揚,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農家樂門口,掛著幾盞智能感應燈籠,燈籠造型別致,古色古香中透著現代科技的韻味。客人剛走到門口,還沒來得及抬手敲門,燈籠就像長了眼睛,自動感應到,瞬間亮起溫暖而柔和的紅光,一閃一閃的,仿佛在熱情洋溢地招手歡迎。走進院子,智能語音係統立馬啟動,用清脆悅耳、充滿熱情的聲音送上親切問候:“歡迎光臨,祝您心情愉快!” 同時,還貼心地引導客人前往最佳座位就座。再走進屋內,智能餐桌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它就像個善解人意的朋友,能根據用餐人數自動調整大小,不占一絲多餘空間。而且,桌麵上鑲嵌的大屏幕輕輕一點,每一道菜的食材來源、烹飪過程便一目了然,食客們看著放心,吃得開心,紛紛對這獨特的體驗讚不絕口。就因為這些別出心裁的設計,“星際田園” 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眾多遊客,已然成為展示新農村風貌的一張亮麗名片,將茅山渦村的魅力傳播得更遠。
我這人,骨子裏既有傳統農民的那份質樸、善良與堅韌,又滿是新時代女性的獨立、聰慧與果敢。平日裏沒啥事兒的時候,我就喜歡悠閑地坐在院子裏的智能搖椅上,和來訪的客人嘮嘮家常、談談心。有一回,幾位從大城市遠道而來的遊客,對鄉村生活了解甚少,滿是好奇,可又帶著些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其中一個年輕人,穿著一身昂貴的運動裝,腳蹬名牌運動鞋,滿臉不屑地說:“這農村,再怎麽變,能有啥好玩的,不就是一堆土房子和莊稼地嘛。” 我見了,也不惱,笑眯眯地招呼他們坐下,然後繪聲繪色地講起過去的艱苦歲月,講如今日新月異的變化,從春耕秋收的傳統農事到智能科技助力農業的新奇事兒,一樁樁、一件件,說得那叫一個生動。就像孟母三遷,為了孩子的成長不斷努力改變環境,我們農民也在為了生活,努力適應時代的變遷。一位遊客聽得入神,忍不住感慨道:“李嬸,您這兒可真是個好地方,和我們想象中的鄉村太不一樣了!” 我笑著回答:“可不是嘛,咱農村現在也跟上時代啦,日子越過越好,歡迎你們常來逛逛,多感受感受!” 我總是這樣,不管麵對誰,都能靜下心來傾聽,用一顆熾熱的心去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與此同時,我更是個敢於創新、勇於嚐試新技術的人,我就像個神奇的魔術師,將科技巧妙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麵麵,讓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重新煥發出耀眼的生機與活力。
在智能溫室那光影交織、如夢如幻的環境下,我那張飽經歲月雕琢的臉龐顯得格外堅毅而溫柔。我手腕上戴著的智能手環,時不時閃爍著微光,我輕輕抬手,查看作物生長的各項實時數據,眼神深邃而專注,仿佛能穿透那些高科技農業設備散發的光澤,直直地看到心底那份對鄉土深沉而熾熱的眷戀。“是這片被無人機精準灌溉的土地,用它的豐饒滋養了我;是這些經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的山水景致,點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光。” 我在心底默默許下誓言,聲音雖輕柔,卻仿佛蘊含著千鈞之力,堅定而不容置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像我一樣積極擁抱這科技帶來的變革。村裏的老張,就是個守舊的人。他總覺得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兒靠不住,還是喜歡自己那套老把式。有一次,村裏來了一群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們帶來了最新的農業智能設備,想要在村裏推廣。技術人員們在村裏的廣場上搭建了展示台,向村民們介紹這些設備的功能和優勢。我聽著他們的介紹,心中十分激動,覺得這是讓茅山渦村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於是,我找到老張,好心勸他試試用智能設備管理農田,他卻把眼一瞪,大聲嚷嚷道:“我種了一輩子地,用的都是祖宗傳下來的法子,那些個機器能懂啥?別到時候地沒種好,還把人都給弄傻了!” 我耐心地跟他解釋:“老張啊,時代變了,咱不能總守著老黃曆過日子。這智能設備能幫咱們省多少力氣,還能提高收成,多好啊。” 老張卻哼了一聲,扭過頭去:“我不管,我就信我自己這雙手。” 這就像刻舟求劍裏的那個人,不懂得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就在大家對這些智能設備議論紛紛的時候,村裏的老李站了出來。老李是村裏的文化人,讀過不少書。他說:“我知道大家對新事物都有顧慮,就像當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事實證明,正是這次改革,讓趙國變得強大起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改變,就拒絕進步。” 老李的話,讓一些村民陷入了沉思。可老張還是不為所動,他覺得種地是實實在在的事,不能靠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為了讓老張改變想法,我決定帶他去我的智能溫室看看。走進溫室,老張看著那些自動調控的設備,一臉的不以為然。這時,我指著旁邊的一塊試驗田說:“老張,你看這塊地,我用傳統方法種,那邊那塊,用智能設備種,咱們比比看。” 幾個月後,到了收獲的季節,用智能設備種植的那塊地,產量比傳統方法種植的高出了一大截。老張看著眼前的景象,沉默了許久。最終,他歎了口氣說:“看來,我真的是落後了。”
經過這件事,老張開始慢慢接受新事物。他找到我,讓我教他如何使用智能設備。在我的幫助下,老張逐漸掌握了這些設備的使用方法,他的農田也迎來了大豐收。
今兒個,我身著一件精心改良過的漢服,巧妙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布料是手工紡織的棉麻,紋理清晰,質樸自然,摸上去糙糙的,卻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可再瞧瞧領口、袖口,鑲著一圈能發光變色的智能纖維,白天的時候,它安安靜靜,和普通布料沒啥兩樣,可一到晚上,走在路上,便一閃一閃的,五彩斑斕,時尚又吸睛,引得路人紛紛側目。頭上戴著的智能草帽更是一絕,寬大的帽簷遮陽效果那叫一個好,能把毒辣辣的陽光全都擋在外頭。而且,帽子裏頭內置了微型傳感器,就像個忠誠的小衛士,實時監測著土壤的濕度、溫度,一旦數據出現異常,立馬通過輕微的震動提醒我,這可是我在新時代務農的得力 “助手”,堪稱新時代的 “農夫帽”。我的性格,就如同我這身裝扮一樣,既有身上那股怎麽也抹不去的鄉土氣息,又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探索欲 —— 堅韌而不失柔情,傳統中蘊含著開放包容的胸懷。
“我要利用這後半生的每一刻,不光靠我這雙飽經風霜、布滿老繭的手,還要借助這些智能設備的強大力量,去精心守護這片土地的純淨與美麗。我要讓這份來自大自然的慷慨饋贈,通過直播帶貨、智慧農業平台,傳遞給每一個渴望綠色生活的你我他,讓幸福像這智能灌溉的水流一樣,無孔不入,源源不斷地滋養每個人的心田。” 我一邊熟練地擺弄著手中的智能平板,查看農產品訂單,一邊眼神堅定地說道,那目光仿佛已經看到了茅山渦村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可我也知道,前方的路並非一帆風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觀念的差異,還會帶來更多的挑戰。但我不會退縮,就像精衛填海一般,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都要為這片土地,為我們的生活,開辟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在時代的浪潮中,茅山渦村正經曆著破繭成蝶的蛻變。而我,願做這蛻變過程中的推動者,用自己的行動,書寫屬於這片土地的傳奇。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