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渦水藏靈秘,村言護土情。守規謀遠計,興旅煥新榮 。

字數:3841   加入書籤

A+A-


    在茅山腳下,晨曦像是被揉碎的金箔,肆意地揮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遠處的山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如同神秘的巨獸蟄伏於此。渦水蜿蜒,宛如大地的動脈,承載著千年的傳說,而關於渦水之靈的故事,如同山間縹緲的霧靄,悄然鑽進每一個村民的靈魂深處。
    村民們圍坐在村口那棵老槐樹下,老槐樹曆經歲月的洗禮,枝幹扭曲盤旋,像是一位沉默的見證者。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似在訴說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往事。此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緩緩走來。拐杖的頂端被磨得發亮,仿佛在訴說著它陪伴老者走過的漫長歲月。
    “你們可曾聽聞,那渦水之中,藏著世代守護的秘密?它讓我們的山川鍾靈毓秀,也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神秘的魔力。” 老者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像是從歲月的深處傳來。他的眼神深邃而悠遠,仿佛能穿透層層水波,看到那隱匿在渦水深處的神秘存在。
    “那渦水之靈,源自遠古,承載著天地間的靈氣與智慧。據說,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片荒蕪之地,飛沙走石,生靈塗炭。直到渦水之靈降臨,它以磅礴的力量驅散了陰霾,讓山川重披綠裝,萬物得以繁衍生息。” 老者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敬畏,仿佛在講述一段神聖的曆史。
    村民們聽得如癡如醉,有的張大了嘴巴,露出驚訝的神情;有的目不轉睛地盯著老者,試圖透過他的講述,勾勒出那片荒蕪之地重煥生機的畫麵。這時,一個年輕小夥子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站起身來問道:“老人家,那渦水之靈究竟長什麽樣?我們能親眼見到它嗎?” 小夥子的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身體微微前傾,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答案。
    老者微微一笑,臉上的皺紋如同幹涸的河床,透著歲月的滄桑:“渦水之靈,無形無相,它與山川大地融為一體。要想見它,需有一顆純淨的心,以及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老者的話語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村民們心中對未知世界的渴望之門。
    人群中一陣騷動,年輕人們的臉上寫滿了好奇與向往。這時,一位青年農夫,肩扛鋤頭走了過來。鋤頭的木柄被磨得油亮,那是他辛勤勞作的見證。他眉頭緊鎖,神情嚴肅地說:“老村長說得對,如今外界的目光紛紛投向我們,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既要守護好這份自然遺產,又要尋找發展的出路,讓鄉親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青年農夫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思考,他的眼神堅定而執著。
    話音剛落,一位身著樸素的女子,手捧著一本泛黃的古籍,撥開人群走了出來。古籍的紙張已經脆弱不堪,邊緣有些破損,仿佛在訴說著它所經曆的漫長歲月。女子輕聲細語道:“古籍有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方能長久。我們可以借鑒古人的智慧,發展生態旅遊,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學會尊重與保護。這樣,茅山渦的故事不僅能傳得更遠,還能成為我們世代傳承的驕傲。” 女子說話時,眼神專注,輕輕地撫摸著古籍,仿佛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隨著討論的深入,夕陽的餘暉將整個村莊染成了一片金黃。村子裏的房屋籠罩在金色的光輝中,煙囪裏升起嫋嫋炊煙,宛如一幅寧靜祥和的田園畫卷。孩子們圍在一旁,瞪大眼睛聽著大人們的討論,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一位小女孩,手裏緊緊攥著一束野花,那野花色彩斑斕,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她天真地問道:“那我們是不是可以一起種更多的樹,讓山更綠,水更清呢?” 小女孩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山間的清泉,流淌在每個人的心田。
    就在這時,李大爺湊了過來,雙手比劃著說:“老張啊,你聽說了嗎?茅山渦的故事如今越傳越遠,外麵的人都說咱們這兒藏著寶呢!” 李大爺的眼中閃爍著既自豪又複雜的光芒,他的臉上布滿了皺紋,每一道皺紋都記錄著歲月的滄桑。
    張伯聞言,輕輕歎了口氣,那歎氣聲仿佛承載著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憂慮。他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那若隱若現的山峰,說:“是啊,名氣大了,機會自然來了,可咱們這綠水青山,又該如何守護?” 張伯邊說邊彎腰拾起腳邊的一片落葉,放在手心輕輕摩挲著,仿佛在感受土地的溫度,眼神中透露出幾分不舍與堅定。
    王嬸聽了,忍不住接過話茬:“咱們不能隻顧眼前的小利,忘了祖祖輩輩留下的這片淨土。要是山沒了,水濁了,那些慕名而來的人還會來嗎?” 王嬸邊說邊站起身來,雙手合十,仿佛在向山神祈求,眼神中滿是擔憂,仿佛看到了綠水青山被破壞後的景象。
    我站在人群中,靜靜地聽著大家的討論,心中感慨萬千。這片土地承載著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既能守護它又能讓它發展的道路。我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鄉親們,我們一起想想辦法,一定能找到那個平衡點!” 我的聲音在村子裏回蕩,給大家帶來了一絲希望和勇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就在大家積極討論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這份和諧。村裏的趙二,叼著煙,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冷笑道:“哼,還守護呢!現在外麵的人都在大把賺錢,我們卻在這裏守著這窮山惡水。不如把地賣了,搞房地產開發,這樣大家都能發家致富。” 趙二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打破了原本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千層浪。
    “趙二,你這是什麽話!” 青年農夫憤怒地瞪著趙二,大聲吼道,“這片土地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如果把它賣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該怎麽辦?”
    “就是,就是!” 村民們紛紛附和道,眼神中透露出對趙二的不滿。
    趙二卻不以為然,撇了撇嘴說:“你們懂什麽!有錢才是硬道理。再說了,開發房地產又不一定會破壞環境,說不定還能讓這裏變得更漂亮呢!”
    “你這是在自欺欺人!” 女子氣憤地指著趙二說,“看看那些過度開發的地方,哪一個不是生態破壞嚴重?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就在雙方爭論得不可開交時,老村長拄著拐杖走了過來,清了清嗓子說:“大家都別吵了!聽我說幾句。” 眾人見狀,紛紛安靜了下來,目光都集中在老村長身上。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老村長緩緩說道,“北宋時期,茅山前潘村有個叫潘仁美的人,通過自己的奮鬥,在朝廷做了大官,還成了國丈。有一年,宋仁宗想到茅山遊覽,潘仁美為了謀取私利,向皇帝啟奏要造一座百畝大橋。皇帝撥了 20 萬兩銀子,可潘仁美卻讓兒子監造了一塊兩平方米的青石橋,其餘銀兩都進了自己的私囊。後來,太子到茅山遊覽,看到所謂的百畝大橋後大笑身亡。潘仁美假造大橋的內幕敗露,最終被朝廷判了殺頭之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弄虛作假,更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老村長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每個人的心上。趙二聽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低下了頭,不再言語。
    這時,我走上前,說道:“鄉親們,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而迷失了方向。古人雲‘網開三麵’‘王用三驅’,體現了對自然萬物的敬畏和愛護。我們要像先輩們一樣,取之有節、用之有度,在守護好這片土地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
    聽了我的話,村民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發展生態旅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此後,茅山渦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齊心協力,種植樹木,清理河道,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他們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開發了一係列生態旅遊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站在茅山之巔,俯瞰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渦水潺潺流淌,山巒鬱鬱蔥蔥,村莊裏歡聲笑語不斷。我知道,我們找到了守護與發展的平衡點,也讓渦水之靈的傳說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