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晨募遭猜忌,童言暖眾心。晚籌興學路,希望待深耕 。
字數:3117 加入書籤
清晨的陽光,宛如金色的絲線,悄然斜灑在村頭那棵古老的槐樹下,為這棵飽經滄桑的大樹鍍上了一層金邊,光影斑駁間,小李與張維並肩而立,他們的身影被拉得悠長,仿若兩根孤立在荒野中的旗杆,在這略顯空曠的村口,顯得格外孤寂。小李緊握著募捐箱的手微微顫抖著,那募捐箱上的紅漆已有些剝落,斑駁的痕跡如同他此刻起伏的心緒。他的眼神中滿是困惑與委屈,像是一隻受傷的小鹿,不明白為何善意之舉會遭遇如此多的誤解。張維則眉頭緊鎖,眉心擰成了一個深深的 “川” 字,嘴角緊緊抿著,堅毅的下巴線條愈發緊繃,試圖以沉默來抵禦那些如冷箭般無形的指責。
“哎,你們說說,小李和張維這到底是在搞啥名堂?小金祥家遭了難,他們倒是挺積極,可別是借著這機會給自己撈好處吧?” 村東頭的王嬸,此刻正坐在自家門口的矮凳上,她粗糙的雙手熟練地擇著手中的青菜,枯黃的菜葉紛紛飄落,如同她言語間散發的寒意。一邊擇菜,一邊壓低聲音對旁邊的李大娘說道,眼神中充滿了狐疑,眼角的魚尾紋因眯眼而顯得更深,仿佛藏著無數窺探的秘密。
李大娘聽到這話,手中正縫補著衣物的針線活兒也停了下來,她微微抬起頭,渾濁的雙眼透過老花鏡望向遠處的兩人,手中的針線還懸在半空,歎了口氣:“我也聽說了,這年頭啊,人心隔肚皮,誰知道呢?” 她的語氣中滿是無奈與歎息,那聲音仿若從歲月的深處傳來,又像是對人性複雜的一種深刻體悟,悠長而沉重。
這些話,恰似一陣無形卻又刺骨的風,穿過人群熙攘的縫隙,輕輕拂過小李和張維的耳畔。小李的臉色瞬間蒼白了幾分,如同被霜打過的菜葉,眼眶微紅,他緊咬下唇,強忍著不讓淚水落下,隻是更加用力地搖晃著手中的募捐箱,那募捐箱隨著他的動作發出輕微的 “哐哐” 聲,仿佛是在竭力證明自己的清白,每一下晃動都像是他在對誤解的呐喊抗爭。張維則一聲不吭,高大的身形仿若凝固的雕塑,但緊握的拳頭卻泄露了他內心的憤怒與不甘,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好似下一秒就要揮向這無端的猜忌。
就在這時,小金祥蹣跚著走了過來,他瘦小的身形在晨光下顯得愈發單薄,臉上還帶著未愈的傷痕,那傷痕結痂處泛著紅,觸目驚心,可他的眼神卻異常堅定,仿若夜空中最亮的星。他緩緩走到兩人麵前,仰頭看著他們,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說道:“叔叔們,我知道你們在為我努力,我相信你們。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我。”
小金祥的話,如同一縷溫暖的陽光,瞬間穿透了所有的陰霾,照亮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房。小李和張維相視一笑,那笑容裏有感動,有欣慰,所有的委屈與誤解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他們蹲下身子,緊緊擁抱了小金祥,小李的手輕輕撫摸著金祥的頭,張維則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仿佛是在用行動告訴所有人:真正的善良,無需多言,時間會證明一切。
而周圍的村民們,也在這溫馨的一幕中,漸漸放下了心中的偏見與猜疑,紛紛加入到募捐的行列中來,幾個大媽放下手中的活計,匆匆跑回家拿來積攢的零錢;年輕的小夥們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把褲兜裏皺巴巴的鈔票塞進去;就連之前嘀咕的王嬸和李大娘,也相互對視一眼,默默起身,蹣跚著走向募捐箱,手中緊握著她們的心意。這一刻,人性的溫暖驅散了冷漠,大家用行動支持著這份難能可貴的情誼。
夕陽的餘暉溫柔地灑在寧靜的村落上,給這片土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仿若一幅天然的油畫。在村口那棵古老的大槐樹下,小李與張維再次並肩而立,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堅定與希望。小李,一個總是麵帶微笑、眼神中透露著溫暖光芒的青年,那笑容仿佛能驅散一切陰霾;張維,則是一位言辭犀利、行動果敢的漢子,兩人此刻正低聲而熱烈地討論著。
“維哥,你看這些孩子們,” 小李抬手輕輕指向不遠處一群圍坐在簡陋教室前、專注聽講的孩子們,那教室不過是幾間破舊的土坯房改造而成,牆壁上的泥坯有些剝落,露出裏麵的秸稈,但孩子們毫不在意,眼睛睜得大大的,緊緊盯著黑板,“他們眼睛裏對知識的渴望,比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強烈。每次看到他們這樣,我心裏就一陣發酸,咱們不能讓這些渴望的光芒被現實的陰霾遮蔽。” 說到這兒,小李的聲音微微顫抖,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哽咽,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眼眶也有些濕潤。
張維聞言,目光也隨之溫柔起來,他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原本冷峻的麵容仿若被春風拂過,沉聲道:“是啊,小李,我們不能讓孩子們失望。我想,我們應該做點什麽,為他們的夢想插上翅膀,讓他們能飛出這個貧窮的山坳,去看看外麵廣闊的世界。” 說著,張維的拳頭不自覺地緊握,手臂上的青筋微微凸起,仿佛要將這份決心深深烙印在心,每一塊肌肉都在訴說著他的堅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李見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輕輕拍了拍張維的肩膀,那手掌的溫度傳遞著信任與支持,提議道:“我們成立一個‘希望之光’教育基金吧!這個名字,既是對孩子們未來的期許,也是我們行動的燈塔,照亮他們前行的路。有了基金,咱們就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修繕教室,買新課本……”
兩人相視一笑,那笑容裏滿是默契,仿佛達成了某種神聖的契約。隨後,他們開始分工合作,小李負責起草倡議書,他回到家中,坐在那張破舊的書桌前,昏黃的燈光映照著他專注的麵容。他拿起筆,一筆一劃地書寫著,用他那細膩的文字描繪出孩子們的夢想與挑戰,講述著村裏孩子為了一本舊書爭相傳閱的場景,描述著那間每逢雨天就漏水的教室,字裏行間充滿了感染力,每一個字符都像是一滴飽含深情的淚水,滴落在讀者的心間。
而張維則穿梭於村間小道,他邁著大步,腳下的塵土飛揚,帶著他的熱情和決心,一家家、一戶戶地拜訪。每到一戶人家,他都會先熱情地打招呼,拉著鄉親們的手,坐在院子裏,講述著他們的計劃:“大叔大媽,咱們村的孩子太苦了,咱們不能看著他們沒書讀啊。咱們成立這個基金,就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希望,您哪怕捐一塊兩塊,那也是孩子們的希望啊……” 他的聲音洪亮而富有激情,眼神中滿是誠懇,鄉親們聽著,有的頻頻點頭,有的低頭沉思,最終都紛紛表示願意出一份力。
在他們的努力下,“希望之光” 教育基金逐漸有了雛形,可後續的管理、資金的持續籌集等問題接踵而至。村裏的老會計主動站出來幫忙記賬,但新的質疑聲又開始出現:“這錢真能都用到孩子身上?” 麵對這些,小李和張維又該如何應對?未來的路,依舊崎嶇,卻也充滿希望,他們能否堅守初心,帶著孩子們衝破困境,走向光明?一切都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