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帝國亡,天人出9: 你方唱罷我登堂
字數:4126 加入書籤
孟碩自知心有愧疚,跨一步就上前來扶起癱在了地上的言冉,衝著顧驍承認道:“王爺,剛才是我放走鬼醫,不關言軍師的事兒,您——”
“閉嘴!”
“閉嘴!”
言冉顧驍異口同聲製止孟碩,看向了對方。
孟碩還要再說,可惜顧驍提戟就走,隻留下一句:“今日誰敢給他治傷,誰就和他一個下場。”
話到此處,言冉衝著孟碩搖了搖頭,須知孟碩如今是越解釋越錯,王爺隻會更加厭惡。
言冉在顧驍身邊這麽多年,生地又那麽多七竅玲瓏的心思,自然知道顧驍的心性如何。
在顧驍看來,鬼醫向來惡毒,自己放人走,再沒有半分道理,廢掉自己一條腿,是他們王爺能給自己最大的寬容。
已經廢了一個人的腿了,難道還要廢掉第二個人的不成?
言冉整張臉慘白一片,隻能口中囁嚅幾個字::“謝王爺不殺之恩。”
言冉既已請罪,顧驍隻當剛才折斷他腿的事兒半點兒沒有發生。
“你們在場所有人都記住,是先有天子,才有我顧城王!天子尚存,則我顧驍誓死追隨我主,天子若殞,則我顧驍誓死尋到天子遺脈,重建大夏帝國!”
才一說完,他拂了衣擺,向著王城雒陽的方向長跪下去,言冉在後邊沒有一句話說,直直同顧驍一起跪了下去。
很顯然,顧驍的這個決定,從今以後就是他的決定了。顧驍要追隨天子那他就同往。
顧驍言冉都已經跪下,所有人自然一個不落。這一跪,便是三個時辰……
往後的這許多年,說書先生的話本多繞幾段,紅粉佳人、君臣佐使的故事仍舊上演。
顧城王一身轉戰三千裏,由漠北轉至夏帝國舊城雒陽,尋找天子遺脈的壯舉口口相傳,顧驍一戰成名天下知。
漠北軍師言冉,排兵布陣、料事在先,乃是漠北顧驍下的另一個傳奇。
少有人知道,為何漠北第一智囊、最好陰詭之道的言軍師、本該意氣風發的言軍師,怎麽就是個跛子。
那是一個英雄般悲壯的日子。
有輕微的春風,三月的冷風料峭春寒,陽光也是冷冷的,隻是太陽異常地明媚,明媚地刺目蒼涼。
言冉立在風裏直直看那太陽,看地眼睛發酸發脹,最後紅了眼眶淚流滿麵,最終還是閉上了雙眼。
往後許多年,有人問他,你當時是認命麽?他說,他隻是認人罷。
那個問他的人還沒經曆過什麽人事,所以他不知道。
有些人,就是自己的命,是命,就得受著。
同樣看那太陽的還有九州崤山上的一位耄耋老者。
老人站在崤山最高的峰頂俯瞰整個淮江,人也立在風裏。
身前風景壯美奇秀,身後供奉觀破損不堪,自然是經曆了一場滅頂之災,整座守靈道觀很明顯被人力生生破壞,隻有那拚盡全力保護下的,供奉主殿四十八靈位,孤零零地立在風中紋絲不動。
他伸出手,幹枯瘦弱的手掌中,指尖觸到了山峰的風,更覺孤寒。
老道身後站著位意氣風發的青年男子,同樣穿著道袍,顯得氣度不凡,他問老者:“師父,您為我推命,命書上說我將為人奴仆,供人驅使,我不信命。”
老道轉身,顯得慈眉善目,唯有懷中一個嬰兒哭哭啼啼。
他噙著笑意,若有所思看自己徒弟,仿若已經看透他,問道:“三七,你是也想下山有一番作為呢,還是真的不信命。我觀你,去意已決了。”
三七垂頭沉默片刻,回應道:“是我不信命,我是慶俸觀修靈天賦最高的守靈人,我不甘心,一輩子蜷縮在小小的慶俸觀中,這裏不是我該待的天地。”
見他如此回話,老道隻是歎了口氣,道:“既然如此,你為人奴仆之命,現在已早早定下了。”
老者不再言語,轉身仍舊眺望淮江,他不願看自己這最得意出色的弟子離開。
三七目中驚愕,爾後緩緩受之,叩頭辭別師父,轉身離開。他沒有一柄飛劍便離開崤山,爾後飛渡淮江,隻是慢慢的,用腳丈量著自己走了二十多年的路。
這路是自己的來路,他人真若為人奴仆,記得了這來路,也不要後悔才是。
徒弟走了,老者眼底的一顆熱淚被山風帶走,山風又把老者長長的白胡須飄蕩起來,懷裏的孩子歡喜地用手去抓。
“嘻——”
伴隨一聲清脆的孩童歡笑聲,老人一根白白的胡須被扯了下來捏在孩子的小手中。
老者看一眼孩子扯在手中的胡須,望了自己手柄上半禿的拂塵。
他微不可聞地歎了一聲,對著孩子喃喃道:“拂塵一去三百萬,一絲皆作一緣劫。你倒好啊,這拂塵未掉,我老頭子的胡須從今往後倒是要掉不少了!”
老者的眸光有片刻的欣慰和寧靜,忽然又想到了什麽,眼神略微沉重,隻搖了搖頭,望著腳下被崤山一分為二的淮江,神色蒼茫道:“師兄啊,你可真是給我出了個大大的難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這一天,顧城王顧驍,立誓要找到天子遺脈,重建帝國。
一約既定,萬山無阻。
可惜,在旁人看來,除了顧驍那一身忠膽,尚且可添史家筆,其餘的一切堅持在後麵的二十多年好像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隨後,妖族來犯,為大局著想,顧驍不得不回到顧城進行抵禦,任由親貴族們在不離洲境內大殺特殺,爭權奪利,都要登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
這一年,不離洲上,傳說殺人不眨眼、用活人煉藥試藥,後來被顧城王困在王府不得出半步的鬼醫藥不停,又被放了出來。
江湖上惶恐不安,沒有人知道鬼醫藥不停,所要煉製的,究竟是怎樣一個藥方。
這一年,大夏帝國被眾多異軍突起的諸侯王瓜分,一直供奉大夏帝國天子亡靈的崤山,遭遇一場外人不可知的滅頂之災。
崤山觀主殞命,新觀主繼位,夏帝國最後一位天子靈位空置。
崤山守靈人誓死,要等著失蹤的夏天子姬啟,再次出現。
這一年,有一個消息不脛而走:
說夏帝國天子唯一一位直係皇室,還在繈褓之中的皇子並沒有葬身於宮城大火中,被人帶去了哪裏無人知曉。
隻有當初唯一一位名正言順的顧城王,在苦苦追尋其下落,立誓要找到天子遺脈。
這一年,大夏帝國亡,天子言傳死,遺脈不可尋,帝國被幾個親貴族瓜分,正式分裂為天照國、桓秦國、青國、靖國。
這一年伊始,四國為爭奪土地資源而爭鋒不絕,江湖朝堂未嚐有半分寧靜。
加上之前就已分裂出去的周遭小郡,泱泱人族不離洲,好似攪亂了的菜市場,從來你方唱罷我登堂……
喜歡不離洲請大家收藏:()不離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