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邯鄲城

字數:4920   加入書籤

A+A-


    看著司馬昭離去,司馬懿轉身對司馬師說道。
    “你剛才所說文聘可能投降漢軍一事,有多大可能!”
    司馬師說道。
    “兒以為有七成以上可能文聘會選擇投降諸葛亮,而剩下的才會考慮投向我們。”
    司馬懿眼神一緊。
    “為何這樣說,現在汝南已在我手,我們的地盤緊臨江夏,要是我與荊州陸遜聯手攻他,江夏必敗,他文仲業舍近求遠選諸葛而不選我,是死路一條,難道為父比諸葛亮就差如此之遠?”
    “非也!”
    司馬師說道。
    “此事不在於此,要說背靠我們對抗東吳是文仲業最好的選擇。”
    “他文聘戎馬一生不會看不出這其中關鍵所在!”
    “隻是……!”
    司馬師看向司馬懿有些猶豫的說道。
    “隻是父親您忘了,之前曹睿可是明發天子詔定我們為叛軍,定父親為……為,為那什麽!”
    “此詔當時明發全國,想來江夏郡也收到了這封詔書!”
    “文聘此人以忠義自居,當年他棄劉表而投曹操,在追擊劉備之時,隻因劉備當年一句何故背棄故主又來追殺故主兄弟,就讓他羞憤而退,可見其人深守舊禮。”
    “之前受曹操重用鎮守江夏,又為魏臣這麽多年,一時之間很難讓他舍曹睿天子詔來降我們。”
    “哼……!”
    說到此處司馬懿像是想到了從前何事,氣的拍案而起。
    “叛賊、叛軍……!”
    “他曹睿說的好聽,好像他沒有一點錯一樣!”
    “當年我對其父忠心耿耿,助其登上帝位,其父死、他登基,我為顧命大臣,單人對抗整個曹氏宗親,以求為國改製革新、增強皇權,其中凶險不說也都知道,一個不小心就會家族殞滅,當年,我何曾有過半分退縮!”
    “可他呢,用我之時委我以馬前之卒,不用我時又為其護身盾,為他接受各方明槍暗箭!”
    “在我與曹真、曹休之間大搞製衡。”
    “他如真像傻帝劉禪放心諸葛孔明那樣對我十有一二,我又何苦時時要想為自己留有後路。”
    “我造反一為時勢所逼,其二就是他曹睿不給我司馬家留活路。”
    “反是死、不反亦死,我又奈何!”
    司馬懿越說越氣,最後一把抽出架上寶劍握在手中。
    “曹睿小兒臨死之前還回光反照惡心我一次!”
    “我誓殺汝!”
    司馬師說道。
    “父親息怒,曹睿用不著我們來殺,諸葛亮離鄴城近,到時候他會為我們代勞!”
    “現在當務之急是收服江夏,隻要江夏在手我們就有了一支強大的水軍。”
    司馬懿點點頭。
    “沒錯,整個大魏七成的水師戰船都在江夏,我勢在必得!”
    “這樣……!”
    司馬懿一揮手司馬師附耳過去,聽著司馬懿說著什麽!
    而就在司馬懿想要穩定中原,結交東吳,收複江夏水軍之時。
    在河北的邯鄲城外,一場攻守大戰正在進行。
    “直娘賊的,這支魏軍還真抗打,我們連攻了十日,護城河第一日就填平了,六上城頭六次被頂了回來!”
    先鋒軍張苞騎於一匹黑色戰馬之上,手中提著蛇矛看向遠處的邯鄲城頭說道。
    “再不行老子帶敢死營上去,我就不信今日拿不下此城。”
    這時一旁的副將也是吐了口血水說道。
    “沒錯,這城上的魏將打仗很有一套,他將有限的兵力布在城頭明外,而大量的後備兵馬卻躲於城下背側,還修了好多臨時防箭軍房,就是我們的強弩也射不到他們。”
    “弟兄們攻城剛剛衝上城頭,以為得手之時,就從一側衝出大量魏兵,對方仗著比我們向城頭增兵快,一個反衝就將剛上城頭的人給反殺回來。”
    “這都好幾次了都是用的此法。”
    “剛讓我們看到占領城頭的希望,接著又陷下絕望!”
    “這種心理上的強大落差對我們將士士氣打擊很大!”
    “再這樣下去,弟兄攻城肯定受挫!”
    “屬下同意將軍的說法,組織死士營,不計傷亡一次性衝殺城頭,末將帶兵打頭陣,看誰拚的過誰!”
    張苞還未說話,一旁的廖化看了一眼那副將。
    這人名叫黃崇,是張苞先鋒軍手下的一個校尉副將。
    他還有一個尷尬的身份,那就是黃權之子!
    當年劉備領軍從永安出發水陸大軍並進、進攻東吳;黃權任江北主將,領兵防備江北的魏軍。
    可後來劉備於夷陵被陸遜打敗,江北蜀軍西回巴蜀的道路也被陸遜吳軍切斷。
    黃權所部無奈之後帶著部將史合、龐林投降魏軍。
    黃權被魏帝曹丕封為鎮南將軍,此消息傳回蜀地一時引起震動。
    當時將軍投敵,家眷應予重罰,即使不像以前那樣全家抄斬,最少也要下獄流放。
    為此蜀漢朝廷廷署官員要求依律法處置黃權留於蜀中的家小。
    劉備一句: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其家人如初,得以保全黃權家小。
    而黃崇就是黃權長子,因其有這樣一層尷尬身份。
    黃崇也是每每做事低調,在成年之後隨之從軍,每每感念先帝保全黃家之恩,戰戰爭先!
    在北伐之時隨諸葛亮大軍一路攻略隴右、關中,由一名小兵官一步步憑戰功升至一營校尉之職。
    現臨時調任張苞副將!
    看著激進的黃崇,廖化想了一下說道。
    “還是先回稟丞相與劉將軍吧!”
    “現在整個邯鄲城都被我們圍死,唯一沒有駐軍的城南道路也被我們的騎兵給截斷,消息不通。”
    “現在邯鄲城就是一座被捂在釜中的飯食,早晚都要熟,揭鍋蓋著什麽急!”
    張苞看著老將軍廖化,想了一下隨之對身邊一位親兵說道。
    “馬上回營稟報當下情況,並將我們要組織死士營衝城之事一並上報!”
    “那親兵一拱手打馬而去。”
    這才對著黃崇說道。
    “先將攻城部隊撤下來!”
    “將軍!”
    黃崇還想說什麽。
    張苞卻是一揮。
    “廖老將軍說的對,我們不能擅自硬衝!”
    一旁的廖化看到張苞未有在怒急之下擅自做出決定,隨之點點頭。
    當初潼關之戰時,他也這樣勸說過張苞,讓其謹慎行事,可張苞立功心切,於潼關之外中了曹真誘敵出寨之計,丟了潼關南營。
    而看到今日這樣,張苞能在怒急之下聽進去屬下的建議。
    廖化知道,當年那個於潼關城外隻知拚命的愣頭將軍已變的成熟!
    後方十裏之外漢軍大營。
    張苞親兵將前線之事一一向著丞相和劉禪稟報著。
    諸葛亮點點頭說道。
    “知道了,讓張苞暫停攻城,本相軍令隨後下達!”
    “諾!”
    那小兵一拱手出帳而去。
    一旁的劉禪看著攻打邯鄲的輿圖說道。
    “我倒是小看了這毋丘儉守衛邯鄲的決心,沒想到這人帶著兩萬兵馬就在此處足足阻止了我們大軍十餘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