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估計也得跪啊
字數:4086 加入書籤
重點不在那些酸液,而是在於能幫其他生物提升體質和能力的那種吞噬力。
你開著越野車在它們麵前晃蕩?你是擔心它吃不飽,特意送頓加餐?
再說……
麵對眼前的螞蟻群,胡凱旋原本也有打算脫身。
可惜啊,有人根本就沒打算給機會!
因為麒麟血的威壓,原本十分凶悍的蟻群眼下都有些遲疑後退了。
趁著這個短暫的機會,老胡趕緊向胡凱旋提出了突圍方案。
可惜的是,他還沒來得及詳細告訴胡凱旋噬金蟲的本質問題,就見麵前沙土猛然翻滾而起,攻勢快得驚人。
為了避免波及老胡,胡凱旋隻能一個技巧性踹腳,把他踢到了胖子身邊。
緊接著,還沒等老胡、胖子和雪莉楊弄清楚發生了什麽事,“鏘!!”
一聲震耳欲聾的金屬碰撞聲頓時響起,幾人的耳朵都嗡嗡作響。
待到他們回過神來,看著眼前的景象時,幾個人的目光全都愣住了,眼神裏隻剩下震驚與不可置信。
整個身子籠罩著一層金色光芒,不僅氣勢十足,還散發出無比威嚴的力量感。
雖然身體大部分仍然埋藏在沙漠中,並未現身。
但是露出部分就已經超過三米長。
更誇張的是,盯著眼前那隻突如其來的龐然大物。
眾人定睛一瞧後,雪莉楊才不太確定地小聲說:
“這個……這好像是某種蟻足?”
“不會吧楊大小姐,你不會是嚇懵了吧?世界上哪兒會有這麽大一隻螞蟻?
光腳就有三米長,整隻螞蟻不得十來米?這樣體型的動物,真有可能是沙漠這種貧瘠地帶能孕育出來的?”
胖子這番話倒也沒錯。
別說有沒有這麽大的螞蟻了,僅憑昆蟲的身體結構,就不支持長到這種規模。
別忘了它們一個個能扛幾十上百倍的體重,甚至跳上自己身高的幾十幾百倍。
倘若真有這種大型蟲類出現,別說咱們普通人打不過,就是拉來個恐龍,估計也得跪啊!
所以結論隻有一個——
它的體積巨大並非天然體態,而是動用了特殊的秘術或者異能力量。
雖然胡凱旋電光火石之間一腳把老胡推開,替他擋下那一擊巨腳的重擊。
可那法相一出手,也就順勢破了麒麟血形成的防線。
於是,抽出自製的避水劍勉強逼退敵方,同時還要攔住外圍撲過來的一批行軍蟻,他一邊處理一邊做出決定:
哪怕身上帶著稀有的麒麟血再金貴,該揮的時候也不能吝嗇!
唰~
隨著甩出一股血流將外圍蟻群逼散,又順便清掉了趁機混進圈內的敵人之後,胡凱旋終於騰出手來解釋。
“剛才那個不是真貨,隻是法相!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是這支螞蟻軍隊首領所釋放出來的!”
他說,“長時間守住這地方肯定難撐,看遺址構造,對方砸不了幾下就能毀了它。
等下我會主動迎戰解決那怪物。
老胡你們幾個,就用我灑過的麒麟血守住這裏就行。”
“別大意,這批家夥簡直跟開了掛一樣,萬一血味被覆蓋掉,麒麟血可能就會失去效果。”
“呃……”胖子一臉狐疑地看著他,“不是說好胡哥牛掰嗎?但是這玩意那麽高那麽大,您一個人打得贏嗎?
不行咱跑也行,被追點東西也算正常。”
胖子書讀不多,聽不懂啥叫法相。
在這種狀況下,他自然隻想讓胡凱旋保命為主。
胡凱旋則是笑了笑回答道:
“打得贏嗎?如果肉身難以對抗這種龐大存在,那我也放個法相好了。”
“也放出法相?”這回答聽得胖子愣住,就連老胡和雪莉楊也是滿頭問號相互對望。
用法相對拚……聽起來似乎挺順理成章。
可那可是法相誒?說得這麽輕鬆,好像去超市購物似的。
所謂法相,在修行圈子裏指的就是萬物形態的表象特征,包括了本體麵貌和內在含義兩個層麵。
從佛家角度看,那是屬於禪修內容的一種概念。
而在這群修士的認知體係內,所謂體相就是外貌上的還原;意相則偏向內在理念或能量。
以剛才那隻巨大的螞蟻舉例——
它那驚人的外形與真實個體極為相似,很明顯走的是體相這條路。
隻要體能跟得上,活得越久,這種法相就越強,可以不斷壯大,達到一種難以想象的程度。
換句話說,一旦掌握了法相的力量,生命的限製也就不再是絕對的束縛,想變多大就能有多大。
舉個例子,就是現在他們所看到的這隻螞蟻。
它是因為先天獲得了某種神秘能量而產生了變異進化。
相比普通的螞蟻種類來說,沙漠行軍蟻體型已經算得上非常龐大了。
說它是螞蟻家族裏的巨人,也一點都不誇張。
但是,即使已經如此巨大,它的生長也已接近極限。
因為生命本身有著固有的瓶頸,不是靠吃多少東西、吃什麽就能夠輕易突破的。
想要衝破這個界限,獲得更為驚人的體魄,這些螞蟻隻能想辦法另找門路。
畢竟大自然的標準向來簡單直接——
大的就是美的,大的就是強的!
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對“龐然大物”抱有一種本能的畏懼感,所以要嚇住別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自己變成巨無霸。
而大多數野生動物,沒有古老的血脈傳承,也沒有稀有的山海之力作支持,若它們也想成就那種恐怖的巨獸身軀,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修煉法相,把自己的身體不斷放大,無視一切生理限製。
借助法相的特性,在合理的控製範圍內,不僅可以獲得極為明顯的戰力提升,連自身能量的消耗也能被精準地管理起來。
再來說說法相的另一個修煉方向:“意相”。
與專注自身錘煉的體相不同,意相講究的是吸收外部的經驗智慧,尤其在異人世界裏,大家普遍都認為這兩條路是相輔相成卻又截然不同的選擇。
一個以內為主,一個以外為重。
中華文明流傳五千年,每一代都有天資卓絕之人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