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試航

字數:6918   加入書籤

A+A-


    關於新船入水試航,閔悉已經有經驗了。幾年前祥雲號的入水儀式,他就參加過,這次根據祥雲號仿造的永寧號入水儀式他又在場,這麽一看,還挺有意義的。
    永寧號的風帆用的是西式風帆,西式風帆雖然使用起來更加複雜,但是靈活性更強,對風的利用率也更大,不管是哪個方向來的風,都能通過調整風帆來催動船隻前進。
    永寧號平穩地離開船塢,進入三汊河後,調整方向,朝西駛去。三汊河是長江與秦淮河的交匯處,往西便是長江。要檢驗永寧號的性能,顯然波濤滾滾的長江是最好的地點。
    永寧號上的將士大多都有駕駛祥雲號的經驗,因此操縱永寧號對他們來說並不算難事。
    船進了長江後,明顯被江水裹挾著往下遊去。將士在船長的指揮下進行轉向、調頭、逆行、橫行等操作,這些都是他們平時在海上訓練的常規操作,以應對戰場上的各種突發情況。
    韓鬆一臉興奮地在船長室和甲板上走來走去,看著手下的將士操縱著永寧號反複試煉,他臉上的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閔悉問:“將軍,你感覺如何?”
    韓鬆點頭,滿臉都笑容:“不錯,不錯。這船顯然比福船要靈活多了,大家對這艘船了還不夠熟悉,反應速度就能達到這個水平,等熟悉了,那就更不用說了。要是都換上這種船,以後就可以在南海橫著走了。”
    閔悉笑著說:“這船改窄了,我還以為穩定性會差一點,但是並沒有,穩定性出奇地好。我相信會有那麽一天,整個大明水師都會換成這種船。”
    於亮說:“閔大人多慮了,這船的穩定性是經過船匠們嚴密計算出來的,不可能讓一艘價值數萬兩銀子的大船入水後就側翻了,這不是打我們造船人的臉嗎?”
    閔悉趕緊笑著作揖:“是了,是我唐突了,我向龍江造船廠的船匠們賠禮道歉。”
    一旁的趙士楨說:“我感覺這船非常穩,我看以後戰艦都可以照著這個標準來做。”
    閔悉拍拍他的肩:“這事確實需要仰仗常吉賢弟才行。到時候還得麻煩龍江造船廠的船匠們不吝賜教,教會其他船廠的匠人如何打造這戰列艦。”
    於亮倒是沒有推辭:“隻要是朝廷來的命令,我等焉敢不從。”
    趙士楨是兵部武庫司的主事,讓他去跟兵部建議把戰船改成戰列艦最有說服力。兵部如果確定以後要大麵積生產戰列艦,各地船廠便需要安排人來龍江造船廠學習如何製造戰列艦,這樣全國才能統一起來。
    他們駕駛著永寧號在江麵上兜了好幾個圈子,最後把船開回了龍江造船廠。其實要不是閔悉和趙士楨等人在船上,永寧號恐怕就直接把船開回福建了。
    因為他們迫切想試試這船的攻擊效果,畢竟他們也很少有艙內開炮的經驗。可惜長江裏來往船隻過多,不適合進行射擊訓練。
    永寧號試航儀式圓滿結束,永寧衛的將士們迫不及待要回福建,跟同袍們展示他們的新船,所以當日便辦完交接手續,翌日便啟航回福建了,連秦淮河都吸引不了他們。
    閔悉等人此行的任務也算圓滿完成,閔悉問趙士楨:“常吉,你打算回老家看看嗎?”
    趙士楨想了想,搖頭:“還是不回了。我是出來公幹的,也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回老家,太過匆忙,就不回去了。”
    “那你是要回京了?”
    “你不回嗎?”趙士楨反問閔悉。
    閔悉說:“我要先回一趟老家,然後再返京。”
    趙士楨想起來:“你老家就在應天府,是該回去看看的。那我們在這裏等你,到時候一並返回京城?”
    閔悉想了想:“好。我需要兩天時間,就勞煩你們等我了。”
    “難得回來一次,怎麽不在老家多待兩日?”
    閔悉解釋:“我家中已無親人,隻有一些族人,回去祭祀一番即可。”
    “原來如此!那你去吧,我們在這裏等你回來。”
    閔悉也沒耽擱,當天便租了馬車,買上禮物,和陶興一起回句容縣。
    他這次回來完全是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外,因此並沒有驚動任何人。
    到了老家的小鎮上,已經是午後,馬車直接停在了閔悉家門口,閔悉從車上下來,因為天熱,大家都躲在家中避暑,沒多少人注意到他們的到來。
    閔悉走進自家院子,聽見裏麵傳來朗朗書聲,他家果然如他預想的那樣,用作了學堂。
    閔悉悄悄進去,院子裏被踩得光光的,一根雜草也沒有,散落著孩子們的一些玩具,看來這裏是他們的遊樂場,唯一一棵棗樹樹幹也被摸得非常光滑。
    左右廂房的門緊閉著,看樣子是打算留著給他回來安歇的,正屋的廳堂大門敞開著,能看到書桌和孩子的身影。有不專心的孩子已經朝門外看過來了。
    這院子比閔九原來住的要寬敞了許多,以前隻有三間茅草屋,如今已經換成了一個院子,有主屋,還有廂房,全都是黛瓦白牆的磚瓦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閔悉去西廂房看了看,發現裏麵居然還給他置辦了家具,床、櫃、桌皆有。
    他從西廂房的走廊走向正屋,走到正中間被用作教室的堂屋,裏麵坐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孩子,本來正在讀《千字文》,看到他來,讀書聲都低了下去。
    講台上的夫子聽見聲音不對,抬起頭來,循著孩子們的視線看向門口。那夫子不認識閔悉,見到他,起身過來,站在門口打量他一番:“你找誰?”
    說的是本地話,閔悉隻能聽懂,但不會說,他朝對方微微作揖:“夫子好!我並不找人,隻是回來看看,打擾你們上課了。你們忙!”他說的是官話。
    那夫子姓楊,非本村人,聽到他的口音,愣了一下,又看他穿得講究,氣度不凡,知道他身份可能不一般,便問:“你貴姓?打哪兒來?”
    “免貴姓閔,從京城來。”閔悉說。
    楊夫子反應過來了:“你是這家的主人閔舉人?”
    閔悉笑道:“正是。”
    楊夫子趕緊行禮:“原來是閔先生,久仰久仰,請恕在下唐突!你們繼續讀書,閔遇你來帶讀。”他交代完學生,便把閔悉往外麵請。
    “不知先生回來,有失遠迎。”楊夫子嘴上客套著。
    閔悉說:“請恕我失禮,我此次是來應天府公幹,忙完了順便回老家來看看。夫子貴姓?”
    “免貴姓楊。”
    “打擾楊夫子了,你繼續忙吧,我就是過來看看。看到孩子們在我家中讀書,甚感欣慰。”
    楊夫子說:“我這裏有你家房門的鑰匙,我給你拿吧。”
    “不用了,我不住家裏,上客棧住一宿就好,明日就要回京了。”閔悉拒絕了他的好意,“對了,夫子在這裏教了幾年書?”
    楊夫子說:“兩年了。”
    “街上的孩子來上學的多嗎?”
    “不算多,也就十幾個吧。大部分都沒上學。”
    “我每年都往家塾寄了些錢回來,資助孩子們上學,怎麽還有那麽多孩子沒來上學?”
    楊夫子歎息:“先生的心意是好的,可讀書就算不用束修費,也需要筆墨紙硯,還需要買書,這些所費皆頗昂貴,許多家庭負擔不起。半大的孩子還能幫家裏做點事,很多人家覺得讀書不合算,就不送孩子來上學。”
    閔悉了然:“多謝夫子告知。”
    楊夫子擺擺手:“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倒是要感謝先生高義,願意資助孩子們上學。”
    “也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
    閔悉跟楊夫子了解了一下學塾的情況,這才告辭去找族老,族中人得知他回來,恨不能敲鑼打鼓昭告天下,很快,近的遠的族親們都來了,左鄰右舍也都來了,把族老的家圍得水泄不通。
    寒暄過後,族長說:“九郎,你沒考中進士,在京城生活成本高,不如回老家來,你名下也有些田契,足夠你繼續讀書考進士了。”
    閔悉驚訝道:“我名下怎會有田契?”
    “都是你上次考舉人時,那些富戶大家送的,我幫你登記在你名下了,每年的產出我們也幫你收著,折成銀子在我那放著。”族長說。
    閔悉無奈歎息:“我當時不是說了,那些東西都幫我退回去嗎?”
    “退了,人家不要啊,說是哪有送出去的東西還收回去的,覺得沒麵子,死活不收回,我們幾個老東西商量,就替你收下了。”族長說。
    “那組長把當初是誰送的那些田契都給我看看吧,告訴我都是誰送的。”閔悉打算把所收之禮等價還回去。
    族長很快就把田契拿來給閔悉看,閔悉看了看,竟有二三十畝地,雖然不算多,但一年的收成起碼也有二三十兩銀子。
    閔悉看完,說:“這些田既然歸在我名下了,那田畝所得,就全拿來辦學吧。 我聽聞鎮上有許多人家嫌棄書本和紙墨筆硯太貴,不願意送孩子上學。以後學塾盡量提供一些書本和紙墨筆硯,勸更多的孩子來上學,不光是男娃,女娃也可以上學。”
    族長有些犯難地看著閔悉:“九郎,你確定要這麽做?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啊。”
    閔悉說:“你們計算一下,鎮上適齡的上學的孩子有多少。一年讀書的花費要多少。我看看大致需要多少錢,我能負擔得起多少。”
    族長看著他:“你就算有錢,可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你不顧自己家了?”
    “我自己家能顧得過來的。我如今在鴻臚寺謀了個官職,也在京城做了些生意,一年還是有些進項的。”閔悉說。
    他自己在京城的店鋪一年也能賺個幾百兩,加上雲霽給他的分紅,每年幾千兩的入賬還是有的,他又不需要養孩子,搗鼓自行車那些玩意兒主要是雲霽掏錢的,自己花費屬實有限,掙的錢就在那放著,一年拿出幾百兩來辦學,對他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壓力。
    族長問他:“你做官了?”
    “是的。皇帝陛下賜的官。”
    “幾品?”
    “一個小官,八品。”
    族長說:“八品是低了點,不過是皇帝欽賜的,那應該是很看重你,將來肯定很有前途。”在普通百姓心中,做官至少也得是七品縣令,低於這個品階的,都不算正經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閔悉笑道:“也說不上什麽前途。鴻臚寺是專門負責同番邦打交道的,因為我在歐羅巴待了數年,會一些番邦語言,去鴻臚寺正好能派上用場。”
    族裏幾個長輩麵麵相覷,這官聽起來好像沒多大用處,到底是好事還是不好呢?
    閔悉說:“我這次是來應天府公幹,順道回來看看,了解一下學塾的近況,順便去祭掃一下我父母。明日祭掃過後就走,還有些同僚在應天府等我回京。”
    族中長輩聽聞還有同僚等著返京的,自然也不敢留。閔悉如今是他們家族最有出息的人,第一個考上舉人的,也是第一個在京為官的,他怎麽安排,族中長輩自然怎麽接受。
    就是在第二天祭掃祖父母和父母的時候,跟他血緣最近的族祖說:“你年紀也不小了,希望下次再回來的時候,是帶著你的夫人孩子一起回來的,知道你後繼有人,你祖父母和父母也就可以瞑目了。”
    這點著實有點難為閔悉了,他隻好裝沒聽到。
    離開的時候,閔悉把隨身攜帶的三百兩銀子留了下來,給學塾辦學用的。昨晚族長統計了一下,族裏能上學的適齡孩子,加上街坊的孩子,總共有三十幾人。不過族長說,這些孩子大約有三分之一左右是不會來上學的,有些去做學徒了,有些家中父母就不可能讓孩子上學。
    除了已經在上學的十幾人,就是說還有十來個人是可以爭取來上學的,這點人數他完全能夠負擔得起。
    閔悉把錢交給族長,而負責筆墨紙硯書本采購的任務則交給了楊夫子,這樣雙方就起到一個互相監督的作用,不至於被誰一個人把錢給昧下了。
    離開老家,閔悉回到應天府,與趙士楨等人會合,準備返回京城。
    臨行前,閔悉還去應天府逛了逛,給雲霽和雲霖帶了一些禮物。
    喜歡大航海時代:中華美食橫掃歐洲請大家收藏:()大航海時代:中華美食橫掃歐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