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種植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沈暮春收到那一大堆植物,有芋頭、葛根、山藥、蘿卜等植物根莖,以及各種瓜瓜豆豆,唯獨那堆小山一般的木薯他不認識。
聽說此物有毒,他測試了一番,便趕緊來尋謝長安二人。
給做試驗的狗子吃了之後,未幾便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了。
沈暮春倒抽一口冷氣,這玩意兒不光有毒,毒性還挺強!
他倆挖這麽多回來幹嘛?
“木薯的確有毒,如何能食用?”
謝長安道:“不可生食,去皮煮熟之後,毒性自去。”
江璃也道:“對,我倆都吃過了。”
沈暮春無語,你倆是普通人麽?
“我們還進村子裏看了,那邊家家戶戶都吃木薯。”
江璃吃吃笑著,把他們如何潛入蒲甘國偷木薯,被發現後幹脆跑進村子裏,偷看人家如何處理木薯的經過,細細說了一遍。
沈暮春聽得嘴角直抽搐。
堂堂大楚征南軍大元帥,還有尊貴的靖安郡王,竟然背著自家剛滿三個月的孩兒,跑到鄰國村子裏偷木薯,也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不過這倆新婚之時,也沒閑著,不是去翻魏王府的牆頭,就是去亂葬崗挖屍體,還有什麽是他們幹不出來的?
“沈兄,你也嚐嚐這木薯?”謝長安提議。
“好。”
於是,謝長安親自動手,去皮,下鍋,煮熟之後,撈出來,遞給沈暮春一個,他自己也吃了一個。
沈暮春盯了他半晌,見他並無異狀,又用銀針試毒之後,這才將木薯放入口中,咬了一口,緩緩吞下。
煮熟後的木薯,外觀和山藥差不多,就是口感比山藥粗糙。
過了一會兒,他給自己把脈,發現並無中毒的脈象,這才確信,去皮煮熟之後的木薯,的確無毒,能夠食用!
沈暮春也很喜悅,此物如此高產,飽腹感極強,若是大量種植,這個荒年便可無憂了!
但是,總不能老去蒲甘國偷木薯苗吧?
江璃笑道:“自然不能啊,我打算上書聖上,請求與蒲甘國議和,締結友好盟約。”
沈暮春納悶,聖上壓根兒就沒想過要打蒲甘國吧?
蒲甘國與南疆六詔不同,南疆六詔本是一體,各自立國之後,百姓仍然來往密切,互相通婚,六國王室貴族之間,也大多有親戚關係。
因而需要一統南疆,方能永絕後患。
蒲甘國與南疆六詔雖是近鄰,但它曆來都是一個獨立國家,與南疆六詔並無瓜葛,與大楚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南宮清和無意對它再動兵戈。
既然不打算動它,還需要議和嗎?
江璃狡黠地:“話雖如此,可蒲甘國不知道啊!”
蒲甘國阿奴律陀王正嚇得半死,生怕大楚乘勝追擊,順手將自己也滅了,此時大楚若提出議和,怕是什麽條件都會答應。
沈暮春不由佩服,別人再聰明,也就是個“七竅玲瓏心”,十六妹子何止七竅,她這心眼兒,怕是比漁網都多!
謝長安也鬆了一口氣,兩國能交好便好,千萬別再指使他去偷木薯了!
江璃的密折很快便送到南宮清和手中。
他拆閱之後,喜得一個晚上都沒睡著。
次日一早,南宮清和召集群臣議事。
“靖安郡王在蒲甘國尋得一種作物,名曰‘木薯’,此物產量極高,畝產能達幾千斤!”
他滿懷喜悅地向群臣宣布了這個好消息。
與那還未到手的“朱薯”不同,木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靖安郡王建議與蒲甘國締結友好盟約,互不侵犯,以此換取蒲甘國的木薯。”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群臣自然不會反對,但梁首輔等老臣仍是心存疑惑。
“這木薯如此高產,為何沒有流傳出來?”
畝產能達幾千斤的作物,不可能隻蒲甘國有吧?老百姓又不是傻子,有這種好東西,早就搶著種了。
“其中有個緣故。”南宮清和緩緩說道,“此物若處理不當,毒性極大。”
“啊?”群臣大驚,蒲甘國窮到這個地步,竟然冒著生命危險去吃這種東西?
梁首輔眉頭更是皺得能夾死蚊子。
“毒性極大,畝產再高也無用啊!”
南宮清和臉上露出笑意:“靖安郡王與定國公悄悄潛入蒲甘國,已然弄清楚如何處理木薯了。端安伯也試驗過,經過處理之後的木薯,能夠食用。”
他想到阿璃信中所說的經過,也不由忍俊不禁。
堂堂靖安郡王、征南軍統帥,竟然潛入鄰國偷木薯,真是怎麽想怎麽好笑。
“如何處理?”眾臣也很好奇。
“很簡單,去皮煮熟之後,即可食用。”
蒲甘國與南疆六詔素有齟齬,邊境多有摩擦,老百姓之間也是語言不通,南疆又從來不缺食物,偶爾見過木薯,聽說有毒,自然棄之如敝履。
當下群臣再無異議,齊聲稱頌:“聖上英明!”
“聖上洪福齊天,所以才天降此物,拯救大楚子民!”
南宮清和大悅,當即命中書舍人擬旨,派馮五湖為使者,向蒲甘國送去國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楚願與其締結友好盟約,互不侵犯,百姓通商通婚,以此換取蒲甘國的木薯及培植方法。
旱災此事仍未波及南方,如在雲貴、四川、兩廣等地,大力推廣木薯栽培,等到冬日來臨,這些畝產幾千斤的木薯,便是救命糧!
蒲甘國的阿奴律陀王正終日提心吊膽,日日去寺廟祈禱。
沒想到竟然天降驚喜,大楚送來國書,願意和談,並締結友好盟約,條件也很簡單,隻要蒲甘國的木薯及培植方法。
阿奴律陀王感激零涕,果然是佛祖保佑啊!
在這種雙向奔赴的友好氛圍中,兩國很快便締結了和約,雙方開放邊境,鼓勵老百姓通商通婚。
木薯苗也大批大批地從蒲甘國運過來,在越正傑、李應南的大力配合下,雲貴、四川等地,很快便開始大批種植。
人們驚喜地發現,這種作物對土壤的適應性極強,山地、沙地均可種植,耐旱高產,缺點就是不耐寒,故此無法在北方地區推廣。
整個大理府都開始全民總動員,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征南軍也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中,尤其是原平西軍、鎮北軍的將士們,他們的家眷大多在北方,正是幹旱嚴重的地區。
他們現在種植的東西,日後可是家人賴以活命的“救命糧”!
想到這點,將士們的幹勁更高了。
喜歡廠草堪折直須折請大家收藏:()廠草堪折直須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