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四大發明1

字數:3995   加入書籤

A+A-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再次發生,在洪熙元年,朱高熾將南北方的學子分開考試,設置不同的卷子,這就是以後明朝的南北榜製度。】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更是變成了南北中三方取士,穩固了大明的政局。】
    【這項製度咱們現在其實也在用,高考中考等,很多地方都是省裏自己出題,也是同樣的道理。】
    洪武年間。
    “原來是這樣啊!”
    朱元璋狂喜!
    不止兒子的政策好用,孫子的也好用!既然都這麽好用,那就先孝敬一下你爺爺吧!
    永樂年間的朱棣也看著自己的好大兒,滿意的把這項製度拿走了:“傳旨!今年的會試,就開始分南北卷!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分開錄取!”
    “是!”大臣們起身應道。
    不過這南北方士子的錄取比例嘛,就要看如今朝堂上是北方籍貫的官員嘴皮子利索,還是南方籍貫的官員更勝一籌了!
    明成祖朱棣搓搓手:哎呀呀,這種上能啃老下能啃小的日子,可不多了啊!
    【既然還有一點時間,之前有幾位大佬一直都在說讓主播說一下四大發明,那麽主播就簡簡單單的說一下吧!】
    照理來說,四大發明可是華夏人最最自豪的成就之一,怎麽麽會有人連這個都不清楚?
    不過,給錢的是大爺!土豪大大們想聽,簡單說說就是了!
    至於為什麽說這些人是土豪,當然是唐欣欣這麽長時間摸索出來的!
    先不說那酷炫獨特的入場特效,唐欣欣每次去看自己後台的直播收益的時候,都發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隻要這些帶著特效的人出來說話,她的收益就能高出一大截!
    今天有這麽多特效大佬發言,哇,想想就美滋滋!
    雖然她不差錢,但是錢誰有會不喜歡呢?!
    四大發明啊,這可是咱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四大發明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到了西方之後,也推動了西方的進步!
    咱們的老祖宗就是厲害,都21世紀了,我還在啃老祖宗呢!
    嗯?樓上你幹嘛的?
    哦,我開印刷廠的!
    還有我,我家是做煙花的!
    難道這個世界上隻有我是個打工仔嘛?qaq
    不,還有我!
    【四大發明是咱們大中華的智慧結晶,但是四大發明這種說法,卻並不是咱們提出來的。】
    【這個說法是英國的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來的,他認為這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最為出色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
    【而四大發明指的則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首先我們先來說造紙術,這個也是我們剛剛提到過的,就用它來開頭吧!】
    春秋戰國以及秦漢的皇帝們,都把耳朵豎了起來,而漢之後的朝代,雖然已經有了紙的存在,但是紙這種東西,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
    “要是天幕能說一說怎麽造紙就好了!”一個出身農家的學子喃喃道。
    他家中原本還算是富裕,正因為如此,家中才咬咬牙送他去讀書。
    可是現在,家中因為他讀書花費甚多,已經成為了十裏八鄉有名的窮苦人家。
    雖然他也會抄書以換取錢財,但是對於讀書的花費而言,這點簡直是杯水車薪。
    而他也沒有家有餘財的人有時間去學習,長此以往,賺錢會嚴重拖累他,隻會形成惡性循環,他的讀書之路,說不定都要就此斷絕。
    但假如,他是說假如,假如天幕能夠有造紙的辦法,他學會了就能省下一大筆錢財!
    無數出身貧寒的學子們都有這樣的想法,而那些窮苦人家,機靈的已經開始磨拳擦掌的準備學造紙了!
    【紙,就是用來記錄信息的工具。】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使用竹簡來記錄文字、傳遞消息,竹簡的製作十分複雜,記錄的東西也很有限,並且,竹簡很重,書寫和修改也十分不容易。】
    【正是因為如此,讀書識字是一件十分耗費錢財的事情,最開始的竹簡是使用刻刀在上麵進行雕刻,商朝時有了毛筆的出現,到了秦朝,大將蒙恬對毛筆進行了改良,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愛的毛筆的前身。】
    唐欣欣一邊說,一邊再電腦上放上了一張張圖片,從竹簡到毛筆,幾張圖片讓萬界中的窮苦百姓們直呼大開眼界。
    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很多人連竹簡長什麽樣子都沒見過,這下可真的是長了見識了!
    原來這就是那些滿腹經綸的貴人們讀書用的工具!
    【當時的人也不傻,他們也知道竹簡的缺點,但是又沒有東西能夠來替代,其他能夠用來書寫的工具也就隻有布了,但是布相比起竹簡,更加的昂貴。】
    【後來,人們在抽絲剝繭織布的時候,為了節約會將一些壞繭用飄絮法抽出好絲,這個時候用來漂洗的篾席上就會留下一部分絲絮,絲絮多了漸漸的就集合成了能夠用來書寫的工具,方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是很明顯,方絮這種東西,得來的更加不容易,聰明的古人敏銳的察覺到,絲絮本質上就是一種纖維,既然絲絮可以,那麽植物的纖維行不行呢?】
    【可以,西漢的人們使用麻來製作紙,但是這種紙成本高昂,跟布匹不相上下,根本不能得到普及。】
    【東漢時的宦官蔡倫富有才學、敦厚謹慎,雖然是個太監但是卻有諫臣的風範,經常犯顏諫諍。】
    【蔡倫的性格孤傲高潔,是漢和帝的寵臣,在當時相當的有權勢,但是他卻並沒有因此而生出野心,反而更加低調,每至假期便閉門謝客。】
    【正因為如此,蔡倫一個太監,卻得到了“漢宦官之賢者”的美譽。】
    【永元十四年,蔡倫在皇後鄧綏的支持下,開始對紙進行改造。】
    【他總結了過往人們造紙的經驗,以樹膚、麻頭、敝布、魚網等為原料造紙,造出來的紙質量更好,更加結實細膩,這種紙被稱為“蔡侯紙”,而蔡倫也被後人稱為“紙聖”。】
    【友友們稍等,我去找一下我家的宣紙!】
    唐欣欣啪嗒啪嗒地跑走了,一會兒便拿來了一遝潔白的宣紙,唐欣欣還拿了毛筆和墨水在上麵寫了幾個字,不暈不染,效果極好!
    “這就是紙?餘也想要!”孔子羨慕的眼睛都要紅了。
    這種東西,潔白細膩,拿著也很是輕便,這麽一大張,可比竹簡要能承載更多的字!
    喜歡曆史直播間:隨機創死一位老祖宗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間:隨機創死一位老祖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