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乞丐皇帝72

字數:3444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不理解,李世民大受震撼!
    為什麽不給俸祿啊!李世民要尖叫了!
    “這種俸祿應該也沒多少吧?為什麽不給啊!都是在給朝廷辦事,裏長和甲長們,也應該算是個小官了吧?”
    李世民為這些幹活的百姓們叫屈。
    二鳳可是很看重百姓的,這都算是磋磨百姓了吧?怎麽能這樣!!
    他們大唐可是在興致勃勃的談論是不是要為了實行裏甲製度和黃冊製度,把官職增加到十品哎!
    二鳳剛剛還在跟自己的臣子們商量要給大唐的裏長和甲長定多少俸祿來著,沒想到明朝是真不給啊!
    【對於朱元璋來說,裏長和甲長們幹的這些活兒,本就是身為大明的子民,應該為大明做出的貢獻,是一種應盡的義務。】
    【隻是,要是裏長和甲長們的工作就隻是日常管理百姓,到點收賦稅,那也沒什麽,但是別忘了,裏甲製度可是與黃冊製度聯動了,所以甲長和裏長們,還有額外的工作要做。】
    【比如說,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需要裏長和甲長幫忙製作自己這一裏的黃冊,收到賦稅之後,也需要他們將稅糧運往縣裏。】
    【而這些工作中的相應支出,比如說製作黃冊的紙張購買費和運糧過程中路上的損耗,官府是一概不管的,都要由百姓們平攤!】
    哇哦!誰說老朱不會算賬的!這不是算的很精嗎?
    不給工資不說,還要自掏腰包辦事兒?這什麽牛馬企業!舉報了!
    這不會就是傳說中的,貸款上班吧?
    說真的,我能想到老朱摳,但是沒想到能這麽摳!給點錢置辦點辦公用品就能把大明給掏空是嗎?真鐵公雞啊!!
    不行!要我是裏長或者甲長,這個破班是一點兒都上不了!
    這些裏長和甲長們竟然還能忍?
    不然怎麽辦?這可是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想讓你出錢你敢不出嗎?不會是活得不耐煩了吧?
    供養宗室如養豬,官員都是大貪官,最後的受害者出現了!明朝的大冤種——大明子民!!撒花.jpg
    【所以才說這套製度最讓朱元璋滿意呢,皇帝對民間的掌控力提高了,管理成本還降低了,朱元璋的妄想,成為了現實。】
    【這麽一來,百姓們就多出了賦稅之外的其他負擔,而這項製度的缺陷,還不止於此。】
    【製作黃冊的紙張需要特製,因為黃冊需要存放很久,所以防蛀和結實,是對黃冊紙張的必要要求。】
    【為了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製作黃冊需要用到最厚實潔白的綿紙,做好之後,需要用結實的棉線搓成棉索進行裝訂。】
    【綿紙也不是普通的綿紙,為了防蟲蛀,製作的時候要加入花椒、明礬等原材料,普通的造紙處,也是做不出來的。】
    【所以這種特製的綿紙,隻有官府指定的紙鋪中才有售賣,這就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壟斷。】
    【我們都知道產品壟斷的可怕之處,這意味著,不管這種產品的成本有多少,商家都可以隨便提高價格以獲取暴利。】
    【製作黃冊是皇帝的要求,百姓們必須要做,特製綿紙成為了明朝的一種必需品,賣棉紙的商家們漫天要價,以至於一裏的黃冊,就需要至少二兩銀子,一個縣的黃冊,製作成本竟然高達上千金!!】
    【這些全部都被百姓們分攤了。】
    【當然,老朱的洪武年間,製作黃冊的成本還沒有這麽離譜,但還是那句話,政策還是要長久來看,明朝中期的時候,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了。】
    【因為沒有俸祿,還需要幹活,裏長們當然也不願意自己吃這個啞巴虧,所以借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就成為了裏長們的收入來源。】
    【老朱的本意其實還是挺好的,黃冊不僅可以讓皇帝知曉百姓們的財產,還能根據每十年一次的調查調整賦稅,解決賦役不均問題。】
    【家中地多的就多繳稅,地少的就少繳稅,但問題是,皇帝隻是得到了戶籍編寫的最終結果,那麽這個結果,是否真的真實可靠呢?】
    【這就要打個問號了。】
    【所以在明朝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戶人家家中明明有很多的田地,但是他想要少交稅,怎麽辦呢?】
    【他就可以拿著銀子去賄賂裏長,裏長就會在黃冊上少寫這個人的田地數量,然後將這些莫名其妙消失的田地,分攤給其他的人家。】
    【這樣一來,總的田地數量沒有改變,收上來的賦稅也沒有改變,變得隻有那些本就貧窮的百姓們,富戶的賦稅被平攤到了窮人身上,進一步壓榨貧農。】
    【徭役同樣可以這樣操作。】
    【可能有人要說了,古人識字的少,所以被加了賦稅可能也隻會認為是朝廷的賦稅又加重了,根本不怎麽在意,但是徭役可不是這樣的。】
    【一戶百姓家中的壯勞力就那麽幾個,要是分攤徭役的話, 就會一家中多抽人,那豈不是很明顯?為什麽沒有人去反映這種情況呢?】
    【這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另一個製度了,如果想要狀告別人,那麽隻能一級一級的層層上告,不能越級。】
    【有了裏長之後,裏長本身就算一級,所以這個人想要反映徭役有問題,那隻能向裏長反映,或者告到鄉紳耆老那邊。】
    【但是這事兒本來就是裏長幹的,鄉紳耆老們也會沆瀣一氣,無論如何,貧農們也隻能吃下這個啞巴虧,告狀無門。】
    【就算是僥幸告到了縣裏,縣官也不會管的。】
    【對縣太爺來說,賦稅是夠的,徭役人數是夠的,朝廷的任務完成了,就大功告成!】
    【可能告不贏的同時,還會被人打一頓板子呢!】
    【隨著明朝的發展,黃冊也漸漸成為了官員們貪汙的重要手段,官員們總能從黃冊上發現漏洞,發現發財的機會,從中貪汙。】
    喜歡曆史直播間:隨機創死一位老祖宗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間:隨機創死一位老祖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