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力勝三僧1)

字數:4241   加入書籤

A+A-


    1.早有定論
    天井裏擺了一些蒲團,但佛道雙方的卻沒有人去坐,或往來踱步,或背手仰天,或者幹脆倚牆而立,吳少站在那裏隱隱覺得有些氣悶,同時聽見輕微地劈啪聲,他知道肯定是一些劍客高僧不自覺地運轉真力,偶爾出現了真氣外溢所致。
    隨著一聲鍾鳴,論辯開始了,一個五十多歲的官員出來先說了一番開場白,大意是這佛道論辯乃是盛事,希望佛道雙方明辨真理,以正視聽,為天下做好表率雲雲。
    吳少對這種言而無物的開場白根本就不向心裏去,聽那官員說話間,他忙著從麵具後麵悄悄觀察二層閣樓上的那些官員,找了一圈,並未發現有年紀特別大的官員。大概鄭太師根本不會來到這種他認為無聊的辯論現場,對此吳少也早有預料,他找鄭太師無所謂也就是求他帶自己進入樞密院,但那種可能極小,一來鄭太師與二叔吳西嶺的交情怎樣誰也不清楚,二來鄭太師就算看出吳少是吳西嶺的親人,也不一定答應他這件事,畢竟進入樞密院可是需要大元皇帝恩準的大事。
    與其靠別人還不如靠自己,隻要他吳少在辯論會上混到終場結束,那麽就有可能被邀請進入皇宮遊曆一番,到時候也許有機會進入樞密院,最不濟也可以弄清樞密院位置,抽機會可以偷偷潛入,皇宮守衛森嚴,但對於劍客來說也不是太大問題。
    吳少一邊想著,一邊聽著那官員的開場白,聽他象唱詩一般說了半天,最後說起了比賽規則,大意是分辯論和印證功法兩部分,辯論以駁倒對方為勝,不可無理取鬧,印證功法不準動兵器,不論生死,以對方認輸為勝,但功法使用不能損害周圍的一磚一瓦和傷及他人。
    吳少覺得這個規則難度倒是不小,要知道一名大劍客倘若發威,這承天宮肯定最後是千瘡百孔,若要求不能損害周圍物品,那要求真氣的使用必須爐火純青才可。
    下麵那官員開始介紹佛道雙方的十位辯論者和五位候補人選,吳少豎起耳朵仔細聽,除了孔見,道教這邊出名的是太清宮的向北道師、青城山的張敬之劍客,其餘的都是大都附近一些道觀的道士,什麽清涼觀王真人、正一教孫掌教等等,當然也包括薑門薑先生——也就是吳少,所有的人吳少此前從未沒聽說過。佛門那邊出場人員卻要齊整地多,以帝師八思為首,京城這邊三人、五台山的僧人三個、西域高僧三名,隻看他們內斂低調的樣子,吳少便覺得這些和尚很不一般。
    雙方的出場人員介紹完畢,吳少有些不解:佛道雙方怎麽都隻有九人?難道大家都不識數麽?
    就在吳少百思不解的時候,那官員念到了候補人中的其它一個名字,讓吳少由地渾身一震。
    “東山寺百丈大師……”
    百丈禪師竟也來了!這是吳少萬萬沒有想到的,他偷眼觀瞧,果然看見百丈禪師正低眉順眼地站在那裏,許久不見,他的樣子似乎並沒有多大變化。
    “來啊,擂鼓! ”那官員介紹完,便宣布開始。
    三通鼓餘音未歇,便見佛門陣營中先有一人邁向天井中央,邊走邊開始說話。
    “諸位,能參加今日佛道論辯的,應該都是道德高深、學究天地至理之人,小僧久研佛法,對道教也有所了解,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道門的朋友。”
    眾人一看,原來是帝師八思的師弟那摩,聽他的語氣便知道,他要挑起經義論辯。
    道教陣營早有準備,青城山張敬之道長上前一步道:“有何疑難?”
    那摩卻輕輕地搖搖頭:“我不想問你,而是想問那位青袍客。”
    問我?吳少心裏一咯噔,這臭和尚怎麽會首先盯上了自己?難道自己有什麽不妥麽?
    不等吳少有所反應,張敬之冷笑道:“高僧,你這麽做破壞了規矩了,論辯經義可不是印證功法,不需要挑選對手,倘若我無法解答自然有人為你解疑釋惑。”
    “非也。小僧並非故意刁難,方才這位青袍客姍姍來遲,而且據說並無入場香木令,是朝廷重臣特許讓他進來的,小僧不得不懷疑其中有假冒可能。小僧想略與他討論,若是他回答得體,小僧自會賠罪,當然,若是諸位道家堅持不允許,我自然不再發問。”
    吳少沒想到佛門陣營的消息這樣靈通,自己沒有香木令和平宇王子特許他進來的事剛剛發生,這和尚竟現在就知道了,看來倘若悶聲不說話,不但遭和尚嘲笑,道家這些劍客恐怕也會懷疑。
    見張敬之剛要說話,吳少搶先道:“和尚,你想問什麽?”
    吳少直呼那摩為和尚,極不禮貌,那摩不禁一愣,他怔了一下才道:“閣下在皇帝腳下,也不敢以真麵目示人,是不是有不可告人之秘?”
    吳少笑道:“這就是你所說鑽研佛經後產生的疑問?那我倒可以回答你,我麵貌極其醜陋,倘若露出臉來,把你嚇個半死,豈不是誤了你老和尚在辯論會上揚名立萬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少這一番說出來,倒讓天井內眾人的神經一下子放鬆了不少,閣樓上正在觀看的眾人臉上不禁現出一絲笑意。
    吳少心裏早有了算計:參加這次論辯會想混水摸魚恐怕很難,畢竟雙方隻有十個人,總也會輪到他。現在是辯論經義,還沒有動劍氣,自己現在好好賣點力,待會兒要印證功法也好袖手旁觀。所以這才搶著答話。
    那摩開始的問題並非是經義上的,這正捅到了吳少的癢處,他自來擅長此類“疑難問題”,回答起來當然張口就來。眾人神情有些放鬆,吳少心中卻緊張起來:方才他的話毫不客氣,若是這老和尚生了氣,順著他的路子走,那麽他發揮出特長,將對方罵個體無完膚還是有把握的,別瞧他修煉了幾十年,可在損人這方麵他吳少可是有相當的實力。
    但接下來那摩的話卻讓吳少有些泄氣,因為那摩根本沒理會他的無禮,真的提出了一個道家經義的問題。
    “這也罷了。我想請教閣下,《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說道生萬物,這自然與天可是一體的?”
    吳少一聽是這個問題,心中暗喜,答案他當然知道了:“和尚,此‘自然’非是佛門的‘自然’,當年佛教由本土傳入,借鑒道家的話語,將佛家無為之意,強用自然來解釋,豈不知當初那譯者便對‘自然’並不通徹,導致後來者以錯釋錯,這才有了疑問。我這個回答你可滿意?”
    恩?所有在場的人不禁一驚,想不到方才還是插科打諢的這位青袍客,竟然說出了這樣深的經義!
    那摩和尚更是吃了一驚,他這個問題其實還套著後續的小問題,但想不到青袍客從另一個角度,完全將他的後續問題給截斷了,讓他再也無法將這個問題繼續下去了。
    那摩立即又換了個問題:“道德經言‘道生一’,那麽‘道’與‘一’已是二,道家何以又說‘道’乃唯一?”
    “道與一,兩者本質不同,又怎麽能相並而論?又哪來的‘二’之說?”頓了頓,吳少發出不屑的一聲:“和尚看來隻知一二三,還是不要再論了,免得讓諸位大師笑話。”
    這那摩禪師精研佛家經義,對道教著作隻是知其大概,討論道家經典本來就非其所長,被吳少這麽嘲諷,一時回答不上來,到了此刻,他才想起師兄八思禪師勸他多讀些道家經典以助修行的話實在有理,心內懊惱不及。
    那摩這裏正準備找些問題挽回麵子,那邊吳少卻又說話了:“列位,這和尚已經啞口無言,我該算是贏了吧?”
    他話音剛落,一個和尚早上前一步道:“我佛門講求修行,意在普渡眾生,你道家講求修煉,重在自我成仙得道,一個為眾,一個為已,佛道追求的高下優劣由此便可判斷。”
    眾人一看,認出他原來是五台山的高僧,法號若思。
    吳少聽了這個問題,心下一跳。方才他回答那摩的兩個問題,均在和塵長老給他的那本《論語》的前麵,他恰好看到並記住了,因此回答起來從容不迫。現在若思的這個問題,《論語》書上也有答案,可惜他隻記了個大概,也怪那梅舒,搶了那本書便沉迷進去,根本沒再給吳少學習的機會。
    但現在問題來了,可不能不回答,吳少隻好勉強道:“此事早有定論,又何必再議?”
    喜歡魔印傳奇請大家收藏:()魔印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