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何以勝?

字數:8932   加入書籤

A+A-


    很明顯,這詞條構建帝國雙壁中任何一位都有些偏頗。
    微微歎了口氣後,李修遠也不得不選擇退而求其次!
    布萊達的人數太多太多,如果放棄了這次三金色傳說詞條的機會,下一次點氣運的十連抽是否真的能出誰也不敢保證。
    老規矩,按照棋局給的詞條來構建英魂,從來都是王道。
    就好像水友說的,一手爛牌也能打。
    華夏千古風流人物實在太多太多,以至於僅僅是稍稍思量李修遠就在平台上開始落筆:
    【詞中之龍——辛棄疾】
    要構建這個英魂時,李修遠也不由有些唏噓。
    【他是詞人中最能打的,也是武將中最能作詞的。】
    【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折斷了多少脊椎?】
    【他來這人間這一趟,實屬萬分遺憾。】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風雪。浩蕩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如此豪氣幹雲的上闕,還有一讓人意難平的下闋。】
    【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
    【南宋,是文人的南宋。自太祖杯酒釋兵權將文人扶起,南宋就已被閹割了血性。】
    【當女真族卷著大興安嶺的疾風驟雪,在北宋助攻下將遼國擊敗。北宋助攻打死了遼國這頭孤狼,卻又迎來了剛剛嚐過血肉美好的猛虎。】
    【與虎謀皮的下場就是,消耗完遼國底蘊的金國馬踏中原,烽煙四起,遍地哀鴻遍地血。北宋都城汴梁淪陷,二帝淪為階下囚。】
    【被尊為天子的趙構南逃,這也代表著他將半壁江山送給了金國。】
    【宋金兩國化淮為界,權貴南逃。可還有無數故土難離的中原百姓組成了一支支忠義民勇,為圖自保,為圖光複山河。】
    【出生在淪落半壁江山土地上的辛棄疾也是其中一員。義軍啊!沒有長槍弓弩,沒有甲胄,甚至於衣不蔽體,可他們打得比誰都有勇氣。】
    【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時,中原還有一座座古城的義軍還在抵抗。可即便如此,偏安一隅的南宋卻都沒有多看一眼。】
    【多次抵抗,多次家破人亡的辛棄疾終於加入了泰安義軍,他的老大叫做——耿京!京城的京!】
    【宋史書《辛棄疾傳》曰: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
    【會張國安,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眾謀曰:“我緣主帥而歸朝,不期事變,何以複命?”乃約統製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方國安與金將憨飲,即眾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獻俘行在,斬安國於市。】
    【那時候投降的張國安已經是濟州知州。那是金國軍防重地,駐紮著五萬金軍。辛棄疾五十人去,五十一人歸!】
    【然起義軍首領耿京已死,歸人辛棄疾也就被安排了江陰江陰僉判。】
    【歸宋的辛棄疾如被南宋朝廷深鎖的蛟龍,他也隻得收起劍鋒,以血為墨,光照詞壇千古。】
    【聞道清都帝鎖,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袖裏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
    【落日露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想劍指三秦,君王得以,一戰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年至68歲,辛棄疾終於等到了再次被啟用的機會。可惜抑鬱不得誌多年的辛棄疾已經臥病在床,隻能看著南宋按照既定軌跡走入真正的滅亡。】
    【生命走到盡頭,唯有最後“殺敵!殺敵!”的遺言留下滿腔悲憤。】
    【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耗費華夏才氣才孕育一個辛棄疾,可惜……辛棄疾似去病,宋皇非漢武!】
    【命世大才,濟時遠略。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壺。十載倦遊,飽看帶湖之風月;一麾出鎮,迥臨越嶠之煙霞。上方為克複神州之圖,公雅有誓清中原之誌。】
    【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動,不知須鬢之既斑,庶幾膽力無恐。呼而來,麾而去,無所逃天地之間;撓弗濁,澄弗清,豈自為將相之種。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為天寵也。】
    筆落,詞條開始暴動。
    綠色詞條:壯誌難酬。
    藍色詞條:憂國憂民,詞華典贍。
    金色詞條:英氣逼人,劍膽琴心,忠肝義膽。
    舍棄了那紫色詞條的【神通初悟】,六道各色詞條很快融入旋渦。
    藍色的華光衝破了整個長空!
    在場所有人都看著李修遠落筆。
    即便高傲如呂布,也不由眉頭緊鎖,滿是沉默。
    他想不通,區區胡虜,怎麽可能破得了九州城池?竟然還能擒龍帝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鞠義不是很懂,但依舊肅然起敬。
    趙雲眼眸帶著同病相憐,唇角喃喏道:“殺敵?殺敵!”
    同樣是北伐,同樣的失敗,同樣少年英氣,同樣的蹉跎歲月,同樣老死病榻,一時間看著身前還在玩遊戲的劉禪,目光中的歡喜又多了幾分。
    沒辦法,與南宋那些深井鎖龍的帝王將相比,至少自己還跟著丞相一起努力過。
    至少,先主和陛下都沒有對北伐有任何節製。
    趙雲甚至於不由在心想,如果把陛下放在那南宋的朝廷為帝,是不是辛棄疾就能成了?
    秦良玉也感同身受得,同樣是外族入侵,她是聽過這位濟南公子,幼安居士的故事,隻是這位先生落筆的滿腔悲憤方知世事之艱。
    孫思邈不由皺眉,怎麽感覺華夏帝王越來越差勁了?
    當年那位在時,似乎一再強調,不能動不動就滅鄰國,難道真的是時代不同了?
    ……
    “哭死!一身才華啊,一身武藝啊!故土淪陷,朝廷不作為。這要是我別說六十多歲了。早t氣死了。”
    “淚目,壯誌難酬!壯誌難酬啊!”
    “雖然隻是寥寥幾筆,書不盡我炎黃英魂的風華,不過就說這詞,還有誰?”
    “麻蛋,看得我熱血沸騰,恨不得衝入東京宰兩個小日子樂嗬樂嗬。”
    “北伐,我艸啊,又事北伐!我雲神這樣,辛棄疾也這樣,又是一個北伐失敗的英魂。難道就沒那個能北伐成功的?”
    “就我發現不對了嗎?辛棄疾似去病,宋皇非漢武!也就是說,漢武帝是位英主,也就是說,這個叫去病的也是一位強悍英魂!”
    “五十人衝五萬人陣營,而且全去全歸!這也太逆天了吧!”
    “又是一個無雙神將啊!不過這似乎沒看到辛棄疾有帶著特殊兵種啊?”
    ……
    因為剛剛一進入戰場就觸發了遭遇戰,所以李修遠這會才有時間看戰鬥規則:
    軍團死鬥模式開啟:
    注1:此戰雙方采用積分戰模式。當一方積分達到100點時戰鬥結束。
    注2:一方帝王被斬殺投降被俘虜,則積分354050。
    注3:一方兵力減員五成八成九成,則積分204050。
    注4:一方士氣歸零,則積分20。
    注5:一方大將被斬殺,則積分5,最多減少15點。
    而此刻,整個軍隊的士氣是30點。
    ……
    這次的英魂似乎分外積極,沒花費多少時間,就有一個身披鎧甲跨著瘦馬,手持馬槊,背負長劍的少年郎從旋渦中一躍而出。
    少年人興奮異常得看著周圍眾人,急忙下馬行禮道:“見過先生,見過諸位同僚!棋局已經給我說了這裏的情況,事不宜遲,我們邊走邊說如何?”
    達叔嘿嘿一笑小聲嘀咕道:“嘿嘿,來了個話多的。”
    沒辦法,武鬆和他勉強還能喝完酒,但孫思邈這位老祖宗年歲太大,沈萬三是個人精,大家都不怎麽愛交流。
    這好不容易來了個氣氛組,達叔笑容洋溢難以自持。
    李修遠樂嗬嗬得點了點頭道:“走吧,如果幼安沒什麽意見的話,那我們就先按照文和的計劃,今天晚上之前,找一個落單的部落殺人搶糧,先休息一晚,明天做預案打一場有準備的仗。”
    辛棄疾馬上持槍上馬,跟在李修遠身邊目光掃過一眾落在了賈詡身上。
    “文和先生,匈人和遼軍,金軍類似,常年生活在馬背上。我大軍行進必然留下痕跡。如此慢吞吞得轉移,必然被人圍追堵截……”
    話音還沒說完,賈詡就樂嗬嗬搖頭道:“藏蹤納跡正是詡所長,何況還有一眉道人,藥王道長兩位道門高人相助。想勘破我們的行蹤,卻也並非易事。”
    辛棄疾不解,但還是順著賈詡指引策馬朝著大軍最後而去。
    看著這位新入隊的小將離開,賈詡不由笑道:“先生,幼安真乃俊材啊!”
    這並非是說反話。
    因為此刻軍團最大的破綻就是行軍速度緩慢。
    剛剛一戰,繳獲了不少馬匹。
    無論是並州狼騎的呂奉先,還是白杆軍的秦良玉,兩人對於戰馬都是愛護有加,也就是鞠義的仙秦弓弩殺了千頭。否則這會也不用有百來人共乘一騎了。
    但即便如此,全都是騎兵的情況下,行軍終究會留下破綻。
    大軍行進,怎麽可能不留下痕跡。隻要對方追趕,時間長短的問題,必然會再次遭遇。
    事有輕重緩急,這個破綻自然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辛棄疾這個年紀就能一眼看破,自然值得賈詡稱讚。
    李修遠哈哈笑道:“幼安可是個帥才。他的戰略眼光比李儒也絲毫不差。”
    這話讓賈詡不由愕然。
    董仲穎能從屠龍少年短短時間內長成霸占帝國的惡龍,其中李儒的戰略眼光和謀略是最為關鍵的一環。
    虎牢關時,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李儒是一人獨戰天下謀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非那大腹便便的董仲穎喪失了銳意進取之心,恐怕也不至於丟棄洛陽而逃。
    賈詡已經在心中一再高估辛棄疾的地位,不過李修遠這一句“戰略眼光比李儒也絲毫不差”還是讓他不由心驚。
    辛棄疾剛剛來到軍團最後,就看到兩個道人談笑風生。
    騎著山君的孫思邈側坐,旁邊的一眉道人並沒有騎馬,不過閑情散步之間卻是不緊不慢跟著軍團步伐。
    奇怪的是的,萬人大軍行進之後,草木瑩瑩生長,竟然沒留下半點被踩踏的痕跡。
    相比於英叔的內斂,孫思邈是真心喜歡這些年輕俊秀。
    看著辛棄疾就朗聲道:“是幼安吧!怎麽,過來查漏補缺了?”
    一眉道人也帶著幾分笑意,他學貫中西,對史書中這些前輩自然還是十分歡喜的。隻是對方年紀,咳咳……
    辛棄疾驚駭,忍不住翻身下馬,細細摸索著查看起來。
    這草原不久前剛剛下過陣雨,不少草地上都還掛著露珠。按理來說應該比較泥濘,大軍行進,地麵應該翻飛,可現在……
    草木瑩瑩,露珠星星點點,並無半點萬人大軍行軍的痕跡,著實不可思議!
    他也是不恥下問,急忙興致衝衝行禮,一邊牽著馬,一邊急切道:“敢問兩位前輩,這是哪裏的仙家手段,如何做到這般滴水不漏?”
    孫思邈和一眉道人對視了眼,後者解釋道:“此事說來也容易。”
    “那位賈文和軍師端是大才,萬人的氣息,他都能用神識壓製,貧道以斬息訣不過斬去百人氣息,並不耗費多少法力。”
    “至於藥王前輩。”
    說到這裏一眉道人也慕羨道:“挪移乙木精氣的手段神乎其技,不過是讓壓彎的野草再次複蘇,自然易如反掌。”
    孫思邈笑道:“小道爾,小道爾!”
    辛棄疾可不傻,自然不會認為這真是小道。
    他剛剛可是分明看到,有些馬邊走邊拉,然後那翻飛的草地上,草籽迅速吸收馬糞做肥料,然後悍然長大。這般精細化的操作絕對當得起神乎其技四字。
    而且,剛剛這位道人竟然說連大軍行進的氣息都一起斬去。也就是說,即便對方有神通術法的佛道高人,也難以追尋自己軍團的動向。這簡直……泰褲辣!
    解決了心頭大患,辛棄疾策馬揚鞭興高采烈得再次回來詰問:
    “敢問,文和先生,此戰我軍多少人?”
    賈詡輕笑道:“一萬之眾。”
    “那,敵軍幾何?”
    “恐不下百萬之數。”
    辛棄疾微微頷首道:“何以勝之?”
    場中連同看孩子的趙雲在內,眾人不由都看了過來。
    以一萬對戰百萬,這其中的差距實在太大太大,眾人雖然都有獲勝的信心,可這仗怎麽打,憑什麽勝,這確實是個問題。
    賈詡淡然自若。
    “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我軍之兵皆為精銳,我軍之將有勇有謀。此一勝也!”
    “主不疑臣,此二勝也!”
    “有幼安相助,此三勝也!”
    “憑此三勝,可否?”
    辛棄疾並未答話,反而朝著李修遠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先生以為,此戰何以勝之”
    李修遠微微仰頭,好似回憶什麽一般長長歎了口氣:“昔年,我種花家初建,百廢待興。然後啊,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向我種花家施壓,意圖越過鄰國邊境線侵吞我國土。”
    “那場仗,情況比我們現在惡劣了何止百倍!”
    “關於這仗怎麽打,會議上無數人發表了意見。”
    “有武器專家提出了個尖銳的問題,敵人的武器裝備上勝過我們太多太多了,我們怎麽贏?”
    “場中所有人都沉默,大家都知道兩個國家之間鴻溝一般的差距。”
    “然後啊,我偶像當時就站出來說了一句征服全場的話!”
    李修遠目光中滿是炙熱,一字一頓道:“他說,‘因為隻有打贏,我們種花家才能生存下去!!’”
    喜歡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請大家收藏:()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