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耐人尋味

字數:5081   加入書籤

A+A-


    翰林院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和名士聚集的地方,更是大梁的人才儲備基地。
    大梁有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矩。
    從翰林院出來的人,即便是不能入閣為相,將來必定會成為大梁朝廷中的名臣幹吏。
    眾所周知。
    蕭樂康不學無術,整日隻知道吃喝玩樂。
    在文學上沒有半點造詣。
    相比太子和晉王來說,無論從哪個方麵講,燕王蕭樂康都沒有任何的優勢。
    梁帝卻讓蕭樂康入主翰林院編修國史,分明是想讓他在大儒和士子之中樹立威望的心思。
    這其中所表達出來的意思。
    便十分的耐人尋味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沈青辰與蕭樂康相交莫逆,此事整個京城無人不知。
    難怪陛下如此不遺餘力的培養沈青辰。
    其實為的是燕王蕭樂康?
    梁帝一封聖旨,仿佛是扔進平靜湖水的一塊大石,立刻在大梁朝廷中激起了千層浪。
    京城的權貴們對此議論紛紛。
    很多人突然發現。
    燕王蕭樂康好像不是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內閣首輔嶽穆清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頓時滿臉的驚愕。
    心裏仿佛掀起了巨浪,讓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當初戶部侍郎趙維楨舉薦蕭樂康去南陽府賑災平亂的時候,嶽穆清便覺察出來。
    沈青辰是在有意為蕭樂康積累政績。
    因為隻有如此,才能梁帝注意到蕭樂康。
    同時還能讓蕭樂康進入朝臣的視線。
    南陽府賑災之事,蕭樂康沒讓梁帝失望。
    雖然蕭樂康能力有限,但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從來沒有指手畫腳。
    反而十分的從諫如流。
    在大梁朝臣的心裏,隻有善於納諫的皇帝,才是一個好皇帝。
    通過此事之後。
    大梁的朝臣們對蕭樂康的印象大為改觀。
    梁帝也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也並非一無是處……
    嶽穆清心裏很明白。
    沈青辰如此處心積慮的為蕭樂康造勢,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扳倒太子。
    本來嶽穆清對此有些不以為然。
    你一個十多歲的小娃娃,而且出身寒門,身後毫無底蘊,如何能和一國太子抗衡?
    但嶽穆清卻萬萬沒想到。
    沈青辰在多方謀劃之下,竟然真的改變的梁帝的心意,讓梁帝發了這樣的一道聖旨……
    正當嶽穆清感慨不已的時候。
    內閣成員謹身殿大學士李文冉,武英殿大學士羅鴻永連門都沒敲,便急匆匆的進入嶽穆清的房間之中。
    羅鴻永皺眉道:“嶽大人,出大事了。”
    “剛才陛下給燕王殿下下旨,讓他入主翰林院,負責編修國史。”
    “陛下這是明擺著想要易儲啊!”
    李文冉也十分氣憤的道:“太子乃國之儲君,是社稷根基。”
    “即便是太子做了諸多荒唐之事,陛下也不能輕言廢黜。”
    “此事關乎大梁江山社稷。”
    “嶽大人,咱們必須趕緊去找陛下,請求陛下收回成命……”
    嶽穆清卻不以為意的笑了笑。
    “陛下隻是讓燕王殿下入主翰林院,帶領著眾學士們修編大梁國史。”
    “陛下又沒說會廢黜太子。”
    “你們又何必如此緊張……”
    內閣的三位重臣都是太子蕭瑾墨的老師。
    這些年來,三人輪番教授蕭瑾墨學問,以及治國之道。
    按理說三人對蕭瑾墨都應該十分親近才對。
    但蕭瑾墨在東郊伏擊沈青辰之事,的確是讓嶽穆清寒了心。
    這讓嶽穆清的內心十分猶豫。
    此時此刻。
    嶽穆清也不知該不該去覲見梁帝,讓梁帝收回成命……
    羅鴻永見嶽穆清想要置身事外,立刻就急了。
    “嶽大人,你可不能犯糊塗啊!”
    “太子是陛下的嫡長子。”
    “無論嫡庶之論還是長幼之論,太子殿下都是唯一的儲君人選。”
    “太子殿下無大逆之罪,何以輕言廢之?”
    “這與禮不合,搞不好會出大事的……”
    李文冉點頭道:“羅大人所言極是。”
    “陛下一旦決意易儲,天下法禮與倫常可就亂了。”
    “自從咱們大梁建國以來,就有不少世家大族蠢蠢欲動。”
    “若是陛下不依法度,不遵古禮。”
    “說不定會造成天大大亂。”
    “此事咱們絕不可等閑視之……”
    內閣的三位成員忠心的是梁帝。
    羅鴻永和李文冉想要保住蕭瑾墨的太子之位,並沒有太大的私心。
    嶽穆清同樣也是如此。
    如今梁國國庫空虛,又處在內憂外患之局麵。
    雖然太子蕭瑾墨的品行不佳。
    但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嶽穆清也不希望大梁會因為此事而引起動蕩。
    李文冉的這番話,終於打動了嶽穆清。
    “好,咱們現在就去覲見陛下……”
    內閣的三位成員剛剛有了決定。
    禮部尚書孔瑾衍,京都府尹顧正則等人聯袂而來,請求內閣的三位成員一起去覲見梁帝。
    孔瑾衍,顧正則是太子蕭瑾墨的鐵杆擁護者。
    兩人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太子的身上。
    若是梁帝決意易儲。
    這十幾年對太子的付出可就全部打水漂了……
    大梁朝廷的十多位眾臣聚在一起,略微商議了一下,便立刻入宮求見梁帝。
    梁帝性情溫和,納諫如流。
    無論發生了什麽事情,君臣之間議事的氛圍還是很和諧的。
    但對於此事,梁帝卻沒有任何的退讓。
    依然堅持讓燕王蕭樂康入主翰林院……
    太子蕭瑾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嚇得渾身發抖。
    何靖國當街被殺之事,鷹揚衛已經隨便找了一個仇殺的理由,便草草結案。
    這讓太子蕭瑾墨自然明白。
    他派何靖國伏擊沈青辰之事,已經暴露了。
    此刻蕭瑾墨也顧不上其他,立刻去了皇宮求見梁帝請罪。
    梁帝卻始終不見。
    蕭瑾墨在殿外跪了一個時辰,最後才在李安福的勸說下,失魂落魄的回去了……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太子蕭瑾墨頻頻作死,讓梁帝對太子失望萬分。
    其中最高興的莫過於蕭君顏。
    特別是在與沈青辰搭上關係之後,蕭君顏自以為自己距離太子之位已經近在咫尺。
    在沈青辰受傷期間。
    蕭君顏還派人去沈府送去了一些名貴草藥,沈青辰也很愉快的收下了。
    但梁帝的一份聖旨。
    卻立刻把蕭君顏打回了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