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肅清朝堂

字數:5289   加入書籤

A+A-


    正所謂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若是能有別的辦法,沈青辰也不想和梁帝硬剛。
    但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為了能救下趙維楨的性命,今日沈青辰決定非得找梁帝要個說法不可。
    反正大軍出征在即。
    梁帝即便是再憤怒,也不會殺了沈青辰……
    即便如此,沈青辰說完這句話之後,也是嚇得渾身都直哆嗦,後背都出了一層白毛汗。
    本來沈青辰都準備迎接梁帝的怒火了。
    但令沈青辰出乎意料的是。
    梁帝突然不憤怒了,臉上竟然浮現了和煦的笑容。
    “太子和晉王都來勸諫過朕了,唯獨燕王沒來朕的麵前獲取名聲。”
    “可見你是一個聰明的娃子。”
    “朕活了四十餘年,從未見過你這麽聰明的孩子,簡直是什麽都懂……”
    “朕希望你能繼續聰明下去”
    “趙維楨有功於社稷,朕不會對他怎樣的。”
    “現在你可以滾了……”
    沈青辰等的就是梁帝的這句話。
    有了梁帝的這句話。
    隨便趙維楨怎麽作,也絕不會再有性命之憂。
    沈青辰大喜過望,趕忙給梁帝行了一個大禮。
    “謝陛下,臣告退……”
    等沈青辰回到家裏之後,蕭樂康已經在沈府的大堂等了他好久了。
    在南陽府賑災平亂之時。
    蕭樂康和趙維楨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如今投靠蕭樂康的臣子不多。
    一個戶部侍郎對蕭樂康的來說,也算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了。
    如今趙維楨被梁帝打了板子,並送入了大理寺的牢獄。
    蕭樂康自然也很著急。
    等沈青辰進入大堂,蕭樂康便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
    “聽說你入宮見我父皇了。”
    “可是為了趙維楨入獄之事?”
    沈青辰點點頭,不緊不慢的坐在了大堂的次位上。
    蕭樂康又顛顛的跟了上去。
    “最後結果如何?”
    沈青辰接過娟兒端來的茶水,放在嘴邊飲了一口。
    “你就放心吧!”
    “趙伯伯沒事,過幾日就能放出來了。”
    蕭樂康聞言,頓時鬆了口氣。
    “如今父皇修建儲秀宮的事情鬧得越來越大,我真的不用上書勸諫一下嗎?”
    沈青辰放下茶盞,搖頭道:“你什麽都不用做,老老實實的修你國史就行了。”
    蕭樂康卻皺眉道:“這樣下去可不行啊!”
    “如今翰林院的官員們紛紛上書,反對父皇修建儲秀宮。”
    “我若是還一直看著,就沒人和我是一條心了……”
    大梁的讀書人都是一群有骨氣的人。
    梁帝越是反抗的激烈,他們就越嗷嗷叫著往前衝。
    文官集團向來都是以清流自居,將反對皇室奢靡視為忠君愛國之象征。
    而且如今的社會製度便是如此。
    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皇權需要文官集團作為行政骨架維持國家的統治。
    而文官集團則會依托製度,儒家思想,和集體行動與來約束皇權的無序擴張。
    文官集團與皇權形成長期對抗。
    也算是一種國本之爭的延伸。
    當梁帝把戶部侍郎趙維楨下獄之後,仿佛捅了一個馬蜂窩。
    梁帝此舉不但沒有嚇住這些讀書人,反而激起了這些讀書人的同仇敵愾之心。
    翰林院的官員們紛紛上書,斥責梁帝修建儲秀宮是一件勞民傷財的惡政。
    和蕭樂康關係不錯的官員也曾邀請蕭樂康一起上書勸諫梁帝。
    結果蕭樂康卻百般推脫,始終沒有具體的行動。
    這就導致翰林院的官員看向蕭樂康的目光充滿的鄙視之情。
    蕭樂康費了好大的勁,一個勁的裝愛學習的好寶寶,才讓翰林院的官員對他有了一個好印象。
    但經曆此事之後。
    翰林院的官員們對蕭樂康的態度大變,甚至開始對他有些對立。
    這個結果讓蕭樂康心裏有點慌張……
    沈青辰想了想道:“現在你就別管他們怎麽想了,好好的在翰林院修史,盡量別出錯就行了。”
    “再等一段時間,此事或許會有反轉。”
    蕭樂康聞言,頓時一愣。
    “你此話何意?”
    沈青辰端起茶盞飲了一口茶,緩緩道:“實話給你說吧!”
    “今日我入宮之後,便確定了一件事情。”
    “你父皇根本就沒想建設儲秀宮。”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話,你父皇是想借這個幌子,除掉一批人。”
    蕭樂康聞言,頓時驚訝的目瞪口呆。
    “除掉一批人?”
    “我父皇為什麽這麽做?”
    沈青辰放下茶盞,歎息道:“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你父皇便要禦駕親征了。”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若是不能保證京城的安穩,你父皇敢離開京城嗎?”
    大梁的朝廷並非是鐵板一塊。
    在朝廷重臣之中,暗中勾結黨營,擾亂國策的人便不在少數。
    甚至還有和魏國,晉國暗通款曲之人。
    在此之前,梁帝始終找不到他們的把柄,也不好對他們下手。
    如今梁帝出征在即,也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回來。
    若不把朝中的內憂肅清。
    梁帝怎麽敢隨意離京?
    但這些人的身後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梁帝也不好不教而誅。
    總得有個名目才好動手。
    於是梁帝才會故意做出這件修建儲秀宮糊塗事,也好拿住他們的把柄,爭取把這人一舉拿下。
    如此一來。
    既能肅清了朝堂,保證了京城的安穩,又可以對一些世家大族來個敲山震虎,令他們不敢妄動。
    此時梁帝再出征南越,便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
    經過沈青辰提示之後。
    蕭樂康突然一下子就全明白了……
    怪不得這麽多人上躥下跳,而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卻置身事外,對此無動於衷。
    原來根子在這兒呢!
    蕭樂康揚起來腦袋,臉上露出了一副睿智而又自信的笑容。
    “果然不出我所料。”
    “在我父皇決定修建儲秀宮的時候,我便覺得不對勁了。”
    “如今我大梁國庫空虛,就指著內帑的那點銀子。”
    “即便是我父皇再昏庸,也不會拿大梁的社稷國本去冒險。”
    “更何況這麽多人反對,我父皇卻依然一意孤行,不知悔改。”
    “這根本就不是我父皇的做法……”
    沈青辰望著蕭樂康一副智珠在握的得意表情,也不禁有些莞爾。
    “這幾日你可以在翰林院發表一些言論,讚同一下翰林院官員的想法。”
    “但不要做具體的事情。”
    “等過幾天後,你父皇可能會給你一個名震天下的機會。”
    “這對你的將來,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