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群神亂舞

字數:4049   加入書籤

A+A-


    “我們明白的!張哥!!這幾個月咱們再努力吧!把新技術研發出來!”
    “好!!”
    伴隨著鬧哄哄跑去研究的團隊成員,張新華則是一個人看著120組的作品,記錄著他們的優點。目前看來和天宮一代差距還是很大,希望接下來順利。
    次日。
    第2天評比。
    高校團隊徹底發力。
    第2輪隨機編號,七家高校團隊排成一串。
    魔都科技大學,率先登場。
    底氣相當足的4位年輕人,直接走在人流密集的商業街,麵前的機器人牽著一條狗,不少圍觀的路人忍不住停下,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還有行人詢問:“你們是參加那什麽大學生編程比賽的機器人小組嗎?”
    “對,我們現在在直播間。大家請看,我們要展示的是機器人的自動避障功能以及環境檢測功能。”
    “一個出色的機器人,應該具備在複雜環境中,自由應對的能力。”
    隻見1米6高的銀白色機器人,牽著一條田園犬,隻見大黃狗搖著尾巴,很乖巧的往前走,不時穿梭過行人。
    機器人腳步緩慢的前進不時停頓繞開,它的腦袋如同攝像機一般,粗長的炮口不斷的旋轉,270度,掃描計算周邊的環境。
    不時碰到好奇,看著它擋住去路的行人,它還會溫馨提示。
    “路線受阻,請讓開一下。”
    “路線受阻,請讓開一下。”
    排在後麵的高校團隊,一個個麵色凝重,他們本以為自己一個月優化的產品已經登高造極。
    沒想到魔都科技這麽強。
    “一個月的時間,他們是怎麽把環境避障功能給做出來的。”
    “太厲害了!”
    北大團隊,孫承三麵色深沉,旁邊的指導老師眉頭緊蹙,“魔都科技,是武奇逸, 這一手確實厲害,不過,你們也不用慌。你們看他選的商業街地麵,全程平坦。他要是秀技術,肯定會選擇多段,也就是說他也就做出個環境監測加避障功能,他這個避障還不是說完全。協調方麵還是我們組強。”
    聽到這話,幾個緊繃的身體稍稍放鬆,指導老師繼續開口,“你們記住,彰顯作品的時候,把優點放大,缺點隱藏。他們組這樣,其他組亦是這樣。”
    “明白了老師。”
    指導老師微微點頭,“準備一下,下一組就到我們。”
    六人團隊點頭,孫承三轉身,隻看見一排排的貨架延伸,寬敞的倉庫內,無數個貨架上擺滿著紙箱。
    這就是北大能調動的資源,為了展示現租一個倉庫,作為訓練基地。
    隻見一個比成人還要高出一頭的黑色機器人,圓形的腦袋上,代表眼睛的是一長條形的掃描裝置。
    “146號。”
    一個人扛著攝像機,紅燈亮起。
    直播間場景頓時切換成一個寬敞的庫房。
    明亮的燈光灑在鋼製貨架上,每個貨架分5層,每層貼著各自的條碼。
    四位評委愣了一下,一個個起了興趣坐直,秋德海看了一眼團隊名字。
    “這組是北大的團隊,華研編程隊,你們要展示的作品是什麽?”
    “智能倉儲式機器人。”
    “顧名思義,他能完成獨自完成倉儲流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孫承三幹淨利落的聲音,“首先先讓我介紹一下,現場配置,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1000平方的小型倉庫,預計能容納1000噸的倉庫,視儲存商品種類為主。 ”
    “這是倉庫的入貨口,這是地牛拉過來的貨物。”
    隻見一字排開的川型枕木上擺放一箱箱貨物,整齊疊放的規格24240的牛奶箱,高高疊放的水果盒,以及巴掌大小的快遞盒。
    “倉儲式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商品的條碼,擺放進確認的貨架中。”
    操作開始,孫承三有些緊張的拿著一個平板,伴隨著程序控製,站立不動的黑色機器人開始行走,它直線行走精準停在牛奶箱麵前,首先低下腦袋,紅外線精準的掃描過上方張貼的條碼。最後他抬起雙臂,隻見他的雙臂被改造成半圓形的吸盤,吸盤上有抽真空微型裝置。
    隻見機器人雙臂一左一右貼在牛奶箱的兩側,下一秒吸盤擠壓用力,隨後,彎曲的上半身,緩緩抬起,伴隨著夾在手中的牛奶箱。
    “臥槽!”
    這下輪到其他高校懵逼了,“這一箱牛奶多重?十幾斤應該有了??”
    要知道人拿個十幾斤的東西是輕輕鬆鬆,但那是血肉之軀,肌肉調整拉緊,找重心不要太容易。
    機器人純粹鋼鐵之軀,可以說手上多了一分一毫都會影響整體重心。更別提手上搬十幾斤的東西還能穩住。
    光這起身的動作就能看出功底。
    “根據程序,它會自動判定,牛奶需要放入的區域,如果沒有事先設定,那麽它就會自動放入,係統儲存中為空的區域。並且進行編碼對應。”
    隨著機器人開始行走,精準的走到第3排貨架,第4層,紅外線掃描貨架編碼,攝像機一直跟隨著他,隻見抱著牛奶的雙臂緩緩,又精準的將放到貨架上。
    接下來他轉身又開始運送第2件第3件貨物。
    三分鍾的時間明顯不夠,但評委並沒有暫停,或者說現場所有人,都忽視時間。
    眼睜睜的看著機器人搬運了三趟貨物,完美測試了它的功能。
    各大高校團隊看的有些麻木,“這還玩個雞毛啊,把第一給他得了!”
    “這動態平衡怎麽做!還專門整個倉庫搞倉儲!??”
    4位評委也露出欣賞的表情,姚安康開口:“我看你是改造了一下,手臂和肩膀的連接部位,腿部重量應該也調整了。”
    “是的,姚教授,我們在確定要做倉儲式功能,就對機器做了一個徹底的改造,讓它更適應倉庫的環境。”
    “很不錯的想法,你們的搬運極限是多少?”
    “12.3千克。”
    “不錯不錯。”姚安康笑容幾乎溢出來,其餘的三位評委也紛紛開口。
    “除了速度較慢,你們這個設想,已經想到把機器人用到現實中,並且實地運用。”
    “速度的方麵,把腿部更改一下就行了,其實人形對於工具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後期改成履帶更貼合構造。”
    在場的都是行業的佼佼者,簡單的幾句就把機器人的後期優化給點了出來。
    團隊六人也很謙虛的點頭,最後他們收到了,到目前為止最高分。
    平均分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