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學而

字數:5043   加入書籤

A+A-


    沉默良久,鮮於輔回過神來。
    “明公有天人之智!”
    突襲邑落,可以說是以強淩弱。
    與魁頭決戰,也可以說是僥幸。
    但扶羅韓大軍回師,張新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想到以詐計誘騙鮮卑大人,兵不血刃的瓦解了九千大軍,沒有一定智謀是做不到的。
    聽聞鮮於輔開口,眾人也回過神來,紛紛開口恭維。
    “哪有什麽天人之智,隻不過是情急不堪之策罷了。”
    張新自謙道:“如此險峻之策可一而不可再,下次可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
    蔡邕聞言微微點頭。
    他正想進言,讓張新下次不可再輕易弄險,沒想到張新心中已然有數。
    戰事說完,張新開口道:“我離郡日久,各曹可有奏報?”
    “臣有本奏。”
    有事的吏員們紛紛開始匯報情況。
    沒什麽大事,都是些日常的瑣事,張新當了這小半年的太守,很快便處理完了。
    蔡邕見他如此勤政,剛到府中,人未卸甲,便開始處理政務,心中更是滿意。
    處理完政務,張新又命人去約定地點尋找左豹和關羽大軍,讓他們不必急著回郡,而是沿著邊境巡邏,以防鮮卑狗急跳牆。
    安排完這些事,張新大手一揮。
    “退朝。”
    “臣等告退。”
    郡吏一一離去,堂中隻剩張新和蔡邕兩人。
    “府君方才提到,如今鮮卑缺糧,極有可能再來幽州。”蔡邕開口問道:“不知府君可有良策?”
    “等。”張新說道。
    “等?”蔡邕不解。
    張新點點頭,“如今鮮卑缺糧,若是想活下去,隻有兩條路可走。”
    “哪兩條?”
    “其一便是再寇幽州,以幽州之糧供養鮮卑之人。”張新解釋道:“因此我傳檄各郡,命他們繼續堅壁清野,除去拾柴等事以外,不得開城。”
    蔡邕點頭,“其二呢?”
    “其二......”張新緩緩露出一個微笑,“那便是掠奪同族之糧,以存己身。”
    “嘶......”蔡邕倒吸一口涼氣。
    他雖不懂軍事,但張新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又怎麽會不明白?
    現在整個幽州都在堅壁清野,鮮卑人從哪裏去搞糧食?
    或許並州可以弄到一些,但路途遙遠,隻有西部鮮卑能去。
    中部鮮卑想去並州,單程就有七八百裏,更別提東部鮮卑了。
    即使西部鮮卑從並州弄了糧食回來,中部鮮卑眼不眼紅?
    鮮卑人想要活,除了自相殘殺以外,已經沒有第二條路能走了。
    想要再次襲擊上穀烏桓?
    先過了呂布那關再說。
    “蔡公可是覺得此計不妥?”張新試探道。
    “府君此計,無需一兵一卒便能極大的損耗鮮卑元氣,自然妥當。”蔡邕讚許的點點頭,“鮮卑弱,漢人才能強。”
    張新聞言放下心來。
    還好,蔡邕不是劉虞那種聖母。
    一想到劉虞,張新就感覺有些頭痛。
    這次出關殺了鮮卑一萬多人,還沒算關羽他們那邊的。
    不知道劉虞得知消息後會怎麽罵他,隻能寄希望於魏攸那邊會為他說幾句好話了。
    聖母真該死啊......
    張新搖搖頭,看向蔡邕,“蔡公,先前我初任太守之時,我之主簿曾與我言,治郡之道,無外乎三:農、吏與學。”
    “如今農事、吏治我已粗通,唯有學之一事,我尚無頭緒,蔡公天下大儒,可有良策教我?”
    當初他向田楷問策時,田楷給的答案是,隻要糧食豐收,吏治清明,學之一事水到渠成。
    這裏的學,指的是漢時郡縣的慣例教學,就是教百姓認認字,讀讀《孝經》之類的書。
    張新作為穿越者,熟知後來的曆史,自然對這種愚民政策嗤之以鼻。
    所謂的魏晉風流,隻不過是士族切斷了底層的上升通道,有識之士紛紛對國家的前景表示悲觀而已。
    所以才會有那麽多鬱鬱不得誌的名士放浪形骸。
    國家都沒前途了,那麽認真幹啥?
    擺爛吧......
    在張新看來,若不打破這種壟斷,五胡亂華就是個必然事件。
    誠然,五胡亂華的大部分鍋,必須是司馬家來背,但即便司馬皇族都是正常人,最多也隻能將這一曆史進程延後一些時間而已。
    得國不正,導致皇帝要和士族妥協,士族把持朝政,互相攻詰內鬥,什麽牛鬼蛇神都竄出來了。
    賈南風這種人能當太子妃就挺抽象的。
    貌醜,性暴虐。
    她殺了司馬衷懷孕的小妾,司馬炎大怒之下,想要廢掉她的太子妃,最後竟然廢不動。
    一個皇帝,孫子被兒媳殺了,他竟然連廢太子妃的權力都行使不了。
    這樣的國家,豈能長久?
    張新可不想他將來一統天下後,還要被士族把持著朝政,到時候五胡亂華落到他頭上,挨千古罵名的可就是他了。
    所以,民智必須開,底層向上的通道也必須打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退一萬步講,即使這天下將來不是由他來一統,也算給時代做貢獻了。
    可是,想要普及教育,也不能將後世那套生搬硬套過來。
    每個時代都需要有符合實情的方法,這一點張新在軍隊的訓練上已經吃過虧了。
    他自以為訓練有素的士卒,在高順眼裏竟是毫無章法,淩亂不堪。
    因此蔡邕的意見很重要。
    蔡邕聞言微微一笑,從袖中掏出一卷竹簡遞給張新。
    “府君可在書中尋找答案。”
    張新一頭霧水的接過竹簡。
    不是,我找你問策,你給個竹簡給我幹啥?
    沒等張新再說話,蔡邕起身拱拱手,“下吏年紀大了,精力不濟,就先告退了。”
    “額......蔡公慢走。”
    既然蔡邕都這麽說了,張新也不好強留人家,隻能恭恭敬敬的將人送出門去。
    “什麽書中尋找答案?最討厭謎語人了。”
    回到正堂,張新嘟囔著打開竹簡,一行熟悉的文字映入眼簾。
    子曰:學而時習之......
    “這不是論語麽?這玩意我小學就讀爛了......”
    張新撓撓頭,搞不懂蔡邕的意思。
    蔡邕給他的,正是《論語》的第一篇《學而》。
    不過與他後世所讀的論語不同,這部論語上,還有蔡邕本人的心得注解。
    “書中尋找答案是吧......”
    張新深吸一口氣,靜下心來,捧起竹簡。
    不看不要緊,一看,張新便沉迷了進去。
    蔡邕不愧是當世大儒,注解的水平根本不是後世那些老師能夠比擬的。
    其中的一些觀點,不時引得張新大呼‘原來如此’。
    時間靜靜流逝。
    張新全神貫注,絲毫沒有注意到,在正堂的門邊,一雙清秀的眸子正在好奇的打量著他。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