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報捷

字數:10407   加入書籤

A+A-


    4500字大章,不好拆,一起發)
    去唄。
    還能怎麽辦?
    幽州現在一點油水都沒有,並州的距離又太遠。
    唯一被寄予厚望的劉虞,也托病不見了。
    這寒冬臘月的草原上,連樹皮都沒得吃。
    眾大人商議了半天,實在是沒有辦法,隻能收拾收拾,帶了些隨從往漁陽去了。
    一行百餘人來到漁陽,在太守府外求見。
    張新接到通報,將魁頭、扶羅韓和騫曼安排在門口指認,防止鮮卑人偷梁換柱。
    眾人見到魁頭等人,心中不由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尤其是步度根,他這一輩的堂兄弟四人,一下就被張新抓了仨,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鮮卑啥時候成這樣了?
    今年來幽州之前還好好的,怎麽突然間就不行了?
    指認完畢,沒有問題,眾人被帶到正堂。
    張新高坐主位,身側是典韋侍立。
    蔡邕坐在下首,兩側皆是郡府吏員,又有甲士護衛。
    他們都來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
    步度根心中忐忑,率領一眾大人走進正堂,單膝下跪。
    “我等遵從明將軍召喚而來,拜見明將軍。”
    身後的鮮卑大人也跪了。
    他們帶來的隨從,也跪在門外。
    蔡邕見此場景,不由撫須微笑,吏員們也不自覺的挺起了胸膛。
    一番沒有營養的廢話過後,步度根進入正題。
    “我等願意臣服明將軍,懇請明將軍大發慈悲,賜予糧食、開辦互市。”
    “不是臣服我,當臣服大漢才是。”張新糾正道。
    蔡邕還在呢。
    其實在張新原本的計劃中,是沒有這一環的。
    原本的計劃是,在破壞完鮮卑人的生存物資後,把守住幾個關鍵的關隘,坐山觀虎鬥就是了。
    反正左豹和關羽都有他給的公文,隨便找個關隘就能入關,回師肯定沒問題。
    等到哪個邑落頂不住了,他就高價賣點糧草過去。
    鮮卑人在關外彼此廝殺,他在關內躺著賺錢,簡直就是雙贏。
    打著打著,鮮卑就該徹底分裂了。
    估摸著到那時,幽州百姓也該開始春耕了。
    到時候他就把騫曼放回去,再扶植幾個反對騫曼的人,就能像之前製衡烏桓那樣,將鮮卑給控製住。
    可自從知道蔡邕要來漁陽擔任長史後,張新便更改了計劃。
    於是在鮮卑人派遣使者來後,他便提出,要這些大人親自前來漁陽。
    當世大儒在前,豈能不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的刷一波名望?
    “是是是。”步度根連連點頭,“是臣服大漢,生生世世,永不複叛!”
    “嗯......”張新點點頭,“你們的誠意,我感受到了。”
    步度根大喜,但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聽到了張新的“不過”。
    “不過......”
    張新話鋒一轉,笑眯眯的說道:“既然你們願意臣服大漢,那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表示?”
    步度根一愣,隨後覺得張新這是在要好處,連忙苦著臉道:“我等現在連糧食都沒了......實,實在是沒有什麽能夠孝敬明將軍的。”
    “要不......”
    步度根想了一會,說道:“小人還有一妹,若蒙將軍不齊,願獻與將軍。”
    “我要你妹子作甚?”張新翻了個白眼,“我是說,你們臣服大漢,難道不該向朝廷表示一下誠意嗎?”
    “如何表示?”
    這次步度根學乖了,沒有擅自揣測,而是直接問道。
    “你們去雒陽請罪吧。”張新淡淡道:“說句實話,爾等寇掠幽州數十載,我並不想就這麽放過你們。”
    步度根等人麵色大變。
    還沒說話,張新就站起身來,向雒陽的方向拱了拱手。
    “然而當今天子聖明仁德,不喜殺戮,我不好擅專,隻能請你們去雒陽向天子請罪了。”
    “這......”
    眾大人麵麵相覷。
    去雒陽?
    開什麽玩笑!
    步度根很想站起來罵人,但看到周圍手按腰刀的甲士,又忍了下來。
    他們在進來時都被搜過身,身上是一件鐵器都沒有。
    堂中一時寂靜無聲。
    張新見此繼續說道:“放心,天子仁德,隻要你們誠心請罪,天子不會把你們怎麽樣的。”
    “隻要天子能夠赦免你們的罪過,我這邊即刻開關運糧。”
    “諸位大人也不想部眾沒飯吃吧?”
    等了一會,還是沒人說話,張新又道:“怎麽,你們不願?”
    眾大人眼神交流了一番,最後將目光定在了步度根身上。
    步度根隻能硬著頭皮道:“非是我等不願,隻是幽州距離雒陽兩千裏......”
    “連請罪都不肯,爾等誠意何在?”張新打斷道:“就這樣,讓我如何相信爾等是真心臣服於大漢?”
    張新搖搖頭,大聲道:“送客!”
    說完,便要往後院走去。
    “明將軍!”
    步度根連忙叫住,叩首道:“非是我等不願,而是雒陽距離幽州實在遙遠,來回四五千裏,若是明將軍一定要天子赦免才肯放糧,恐怕部眾早就餓死了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原來爾等是擔心這個。”
    張新返身說道:“這樣吧,願意去雒陽請罪的,我放糧給他的部眾,不願意去的,便請自行回去吧,我也不難為你們。”
    其實按照他的想法,哪有這麽麻煩。
    隻要這些大人敢來,他就敢把人全都抓了直接送去雒陽。
    這次出擊,算上左豹和關羽那邊的斬獲,這一戰漢軍總共殺了鮮卑大概兩萬五千人。
    再加上這數十個大人,一股腦的全捆了給皇帝送過去,這名望不得刷的盆滿缽滿?
    這麽大的軍功,封個列侯絕對綽綽有餘了。
    但蔡邕卻給了他一卷竹簡。
    張新回去以後打開一看,是漢初名臣賈誼的《過秦論》。
    《過秦論》的核心觀點,便是秦以詐力取天下,又用詐力守天下,故二世而亡。
    這與後世蘇軾的《諸葛亮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漢也。
    聯想到《諸葛亮論》,張新便明白,蔡邕這是在提醒他:你既然已經用詐計擒了魁頭等人,逼迫鮮卑來降,這種時候該表現一下你的仁義了。
    隻用詐計,不能長久。
    於是便有了今天堂上的這一幕。
    你們來請降,我很歡迎,但我一個臣子,不能擅自接受,這很合理吧?
    既然如此,我要求你們到雒陽給皇帝請罪,這不過分吧?
    如果你們不願意去,那就不是真心請降,我不放糧,誰也挑不出毛病。
    如果願意去,那我就放糧。
    你看,皇帝還沒赦免你們的罪過,我就先替你們養起了部眾,這夠仁義了吧?
    結果都是把人弄到雒陽去請功,隻是做法稍微那麽一變,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區別。
    聽到張新的話,諸位大人頓時炸開了鍋。
    有願意去的,有不願去的。
    張新也不著急,就這麽靜靜看著他們爭論。
    見爭的差不多了,張新把顧雍叫了過來,高聲說道:“勞煩元歎記錄一下,願意去雒陽的大人,登記一下他們邑落的位置,稍後把糧送過去,不願意去的大人,你們現在可以回去了。”
    顧雍不是郡吏,按理來說不該在這裏。
    但張新可不會放過這麽個刷好感的機會,所以把他叫了過來,安排在角落旁聽。
    “我嗎?”
    顧雍聽到張新的話,先是一愣,隨後興衝衝的拿起紙筆,走到堂中。
    “等一下!我們還沒商議完!”
    那些願意去的大人頓時就不樂意了。
    我們去雒陽戰戰兢兢的請罪,放他們回草原?想什麽美事呢?
    到時候糧草到了,我們的部眾無人統領,他們打過來怎麽辦?
    隨後又是一陣爭論。
    漸漸的,迫於現實的生存壓力,願意去雒陽的越來越多,連帶著將那些死不願去的人,都裹挾了進去。
    你們不想去?
    那我們想去的聯合起來,先把你們不想去的滅了,省的到時候你們趁著我們不在來搶、來偷襲。
    這好麽?這不好。
    我們勸你們好自為之。
    足足爭論了近一個時辰,鮮卑大人們終於達成了統一意見。
    去雒陽!
    反正依過往的經驗來看,像他們這種去投降的異族首領,漢朝一般也不會殺。
    既然死不了,那還怕啥?
    “明將軍,我們都商議好了,都願意去雒陽請罪。”
    步度根作為代表,開口說道。
    “好。”張新點點頭,“那就請諸位大人報上自家邑落的位置和人口,我好分配糧草。”
    “多謝明將軍!”眾大人齊齊下拜,感激道。
    張新看著堂中跪倒的一片髡頭,心中不由感慨。
    要不怎麽說中國人是玩政治的老祖宗呢?
    你看,他還得謝謝咱呢。
    顧雍上前登記完畢,張新便讓步度根等人下去休息。
    有小吏上前,引著他們往早就準備好的住處去了。
    接著張新又讓牛豐帶人將他們全都看管起來,防止有人偷偷逃跑。
    鮮卑人退下後,郡吏們紛紛開始恭維。
    張新笑嗬嗬的應著,等差不多了,便讓他們各自回去幹活。
    堂中隻剩張新、蔡邕以及顧雍三人。
    “元歎,你去計算一下,該給鮮卑多少糧食。”
    張新對顧雍道:“記住,不能讓他們餓死,以免他們狗急跳牆,但也不能讓他們吃飽。”
    顧雍一愣,說道:“府君,雍一介白身,這似乎不合法度吧?”
    “我與你手書一道便是。”
    張新寫了一道命令,蓋上大印遞給顧雍,笑道:“郡府要職暫無空缺,若是以刀筆小吏征辟,那就委屈元歎了。”
    “還請元歎稍待些時日,待郡府有了空缺,我再辟你入府。”
    “諾。”
    顧雍接過手書,轉身離開。
    出門沒多久,顧雍突然反應過來。
    “我啥時候說要在漁陽出仕了?”
    正堂內,蔡邕一臉玩味的看著張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清你這是看上元歎了?”
    “元歎高才,自當重用。”張新也不否認,“莫非蔡師不同意?”
    這段時間,蔡邕時常給他書看。
    二人雖然不似傳統師徒那般教授,但也算有師徒之實。
    張新在琢磨過味兒來後,就厚著臉皮把蔡公改成了蔡師,同時讓蔡邕不要再稱呼他府君了,沒人的時候叫表字就行。
    蔡邕也沒反對如此稱呼。
    “元歎家在江東,想要他在漁陽出仕,怕是沒那麽簡單。”蔡邕說道。
    張新聞言,便知蔡邕已經同意,於是笑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書讀的再多,也不如自己上手做一做,我相信元歎會明白這個道理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蔡邕眼裏閃過一絲驚異,“此言甚好!”
    “蔡師謬讚了。”張新謙虛了一下,隨後問道:“今日之事,如此處理可好?”
    “甚好。”
    蔡邕讚許的點點頭,又從袖中掏出一卷竹簡,隨後便起身告辭。
    張新見他又給新書了,便知自己又通過一場考試,心下欣喜,起身將蔡邕送回住處。
    蔡邕回到家,提筆寫了一封信,用火漆密封後,喚過一個從江東跟隨而來的家仆。
    “將這封信送到雒陽給盧植,讓他幫忙轉呈天子。”
    ......
    張新回到正堂,將蔡邕給的新書放在一邊,提筆寫起了戰報。
    先前雖然擒了魁頭,但幽州戰局尚不明朗,中部、東部鮮卑仍不知會如何動作,所以他沒有向朝廷報捷。
    否則前腳捷報送過去,後腳就突然吃個敗仗,那樂子就大了。
    現在大局已定,可以向朝廷報捷了。
    戰報寫完,張新犯起了難。
    “該派誰來押送這些大人去雒陽呢......”
    張新陷入沉思。
    黃巾諸將肯定不行。
    關羽也不行。
    這一年來,關羽擊烏桓、畫地圖、擊鮮卑,已經做的足夠多了。
    現在都快過年了,人還在孤竹城那邊駐守。
    他和胡氏、關平都好些年沒見了,這種時候再派他去雒陽,那就有點不近人情了。
    張遼也不行,年紀太小了。
    典韋......算了。
    “高順?”
    張新回想起那張不苟言笑的臉,猛地搖搖頭。
    他能想象到,劉宏在接到消息後,一臉興奮的問這問那時,高順板著臉嗯嗯啊啊的場景。
    實在掃興。
    閻柔也不行,他的武力值不是很高。
    那些鮮卑大人之所以能當大人,就是因為他們的武力值要比普通人高。
    況且人家是‘主動’去雒陽請罪的,兩千多裏的路,張新總不好一路捆著他們。
    幾十個鮮卑大人湊在一起,戰鬥力還是挺高的。
    若是沒點武力值,萬一他們半路逃跑,還真不好攔。
    張新思來想去,合適的人選就隻有呂布和趙雲了。
    最終他決定讓呂布去。
    呂布是一路跟隨他殺到彈汗山的,這一仗是怎麽打的,呂布比趙雲清楚多了。
    “那就這麽辦!”
    張新決定完,派人去寧縣將呂布召回來,防務方麵由閻柔接手。
    彈汗山一戰,閻柔立功頗大,再讓他當屯將,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也是時候給手下升升官了。”
    張新又提筆寫了一份奏章,上麵寫明了誰誰誰立了多少功,向朝廷請封什麽職位。
    寫完,連同戰報一起,派人給還在平穀的田楷送去,令田楷快馬加鞭,爭取在過年前將捷報送到朝廷。
    田楷是他的主簿,這種事本來就是他的職責。
    在接到張新的命令後,田楷不敢怠慢,馬不停蹄的朝著雒陽而去。
    中平二年十二月廿九,新年前的最後一次朝會。
    劉宏高坐帝位,一臉陰沉。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