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八陣,十陣
字數:4794 加入書籤
張新出城,進入陣中。
中國古代軍陣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
武王伐紂時,第一次擺出了一個最原始的方陣。
《史記·周本紀》中就有關於牧野之戰的記載。
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齊止焉,夫子勉哉!
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齊止焉,勉哉夫子!
爾所不勉,其於爾身有戮。
也就是說,士卒排成方陣,每次前進個六七步左右,就要停下來整理一下陣型。
交戰之時,砍人四到七次,不管你砍爽了沒有,也要停下來整理一下陣型。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頭可斷,血可流,陣型不能丟。
如果沒有按照指令整理陣型,那就是觸犯軍法,當斬。
這種陣型十分簡陋,如果拋開對麵的敵軍,甚至可以說是大型體操表演。
但周武王就是憑借這種類似大型體操表演的陣型,擊敗了殷商的軍隊。
張新當初攮劉備的時候,用的也是這種原始方陣。
沒辦法,那時候的他也不會別的。
由此可見,陣型在古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到春秋時,方陣出現了進階版,不再是所有人排成一個方陣,而是分為左、中、右三個方陣。
這也是三軍這個稱呼的由來。
最早指的就是左軍、中軍、右軍。
並不是指什麽步兵、騎兵、弓箭手之類的。
春秋時期打仗,雙方都是三軍一字排開,步卒在前,戰車在後。
然後互相莽上去,暴力一波流,沒有任何縱深可言。
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誰的裝備更好,誰的士卒更加精銳。
首先打破這種戰爭模式的人,是鄭莊公。
繻xu)葛之戰中,鄭莊公擺出了個魚麗陣,采用了先偏後伍的戰術。
偏,指戰車,伍,指步卒。
也就是說,打仗之時,戰車在前衝鋒,步卒在戰車的左、右、後三個方向跟進,是最早的步坦協同戰術。
同時鄭莊公對傳統的三軍陣型也做了改進,令左右兩軍在前,中軍在後,形成了一個倒品字的陣型。
軍陣第一次有了縱深。
周天子被錘的哭爹喊娘。
在此之後,軍陣迎來了一次改革大潮。
較為出名的有楚國的荊屍陣、越國的左右鉤卒陣之類。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孫臏的八陣和十陣了。
說起八陣,很多人都會想起諸葛亮。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實際上,八陣遠沒有那麽玄乎。
八陣中的‘八’,是一個名詞,並非指八種陣型。
說白了,它就是九個小方陣按照3x3的方式,排列成的一個大方陣而已。
其中最中間的方陣,是主帥所在,一般不動。
作戰方麵,則由外圍的八個方陣負責,因此稱八陣而不是九陣。
前後左右四個方陣,通常負責正麵迎敵,稱為正兵。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個方向負責機動支援,稱為奇兵。
這樣一來,敵軍無論進攻哪個方向,都將麵臨三麵包夾。
影視劇中常把八陣擺成一個八卦形,就和鮑魚炒飯的廚師叫鮑魚一樣扯淡。
孫臏在《八陣》篇中記載的,便是這樣的一種基礎理論,而《十陣》篇,才是具體的應用之法。
十陣中的十種陣型,比如方陣、圓陣、錐形陣,雁形陣......這些後世耳熟能詳的陣法,都是以八陣為基礎演化而來的。
八陣就是方陣,而方陣則是其他所有陣型的基礎。
而後世的其他陣型,又是以十陣中的陣型演變而來。
張新原本也不懂這些,是在得了皇甫嵩的兵書之後,才知道古代的軍陣要怎麽擺。
兩軍對戰之時,最常用的隻有兩種陣型。
若是進攻,就擺方陣,若是防守,就擺圓陣。
所謂陣法萬般變化,皆起於度量方圓也。
無論陣法怎麽變化,都離不開方圓之間。
張新的目的是拖到張牛角的援軍到來,因此擺的是一個以防禦為主的圓陣。
隻不過張新擺的圓陣,並不是將軍隊結成一個圓的基礎圓陣,而是做了一些改變。
張新有一千八百步卒,按照最基礎的八陣來擺,就是九個二百人的小方陣。
正前方是高順,左前方、右前方分別是朱靈和樂進。
這三人撐起一個半圓,減小受攻麵積,作為正兵。
前排士卒舉盾防禦,後排持矛刺殺。
袁滂給兵甲的時候,給了一百麵盾牌,這段時間張新在城內也趕製了一些木盾,此時倒也夠用。
左、中、右三個方陣六百人,張新全部交給張遼統率,作為奇兵,負責支援前麵的高順等人。
張新將自己的中軍設在了原本後軍的位置。
用兵之道,變化萬千,不可完全拘泥於兵書。
左後位的典韋,右後位的徐晃,負責護衛張新的中軍,迎擊側麵來敵。
最後麵還有一道左豹和楊毅的騎兵,伺機而動,也是奇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擺好陣勢,張新下令士卒原地坐下,節約體力。
他是防守方,隻需要等著徐和來攻就可以了。
過了大約一刻鍾時間,黃巾軍陣緩緩壓了上來。
萬餘人馬連成一片,壓迫感十足。
張新仔細的看了看。
徐和練了幾天兵,效果不能說沒有,但也隻能說如有。
說沒有吧,好歹對麵的黃巾也會擺一個最基礎的八陣了。
說有吧,行進之時還是亂糟糟的,逼得徐和不得不走個十來步,就停下來整頓一下陣型。
見此情形,張新心中更有信心了。
黃巾軍陣在距離漢軍軍陣大約三百步的地方停下。
徐和在做最後一次整軍。
張新抬頭看了看太陽,對身旁的王淩說道:“傳話,邀徐和陣前一敘。”
王淩點點頭,對身旁待命的傳令兵說了一下。
一騎領命,策馬出陣而去。
張新的中軍並不全是步兵,他作為主帥,身邊自然要有一些騎兵,用來傳遞消息和命令。
傳令兵來到徐和陣前,大聲喊話。
前軍的黃巾連忙將消息傳遞給中軍的徐和。
徐和道:“去問問張新,帶幾個人?”
黃巾領命,回到前軍,將消息傳給張新的傳令兵。
傳令兵回來,張新道:“你告訴徐和,我就帶一個,他隨意,哦對了,你稍微跑慢點。”
“諾。”
傳令兵領命,緩緩而行。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