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乖巧的陶謙

字數:5724   加入書籤

A+A-


    諸縣縣衙,陶謙噸噸噸喝著悶酒。
    他不明白。
    五路諸侯瓜分青州這麽好的機會,趙昱、王朗、糜竺他們為什麽不同意他進軍。
    難道他們看不出來亂世已至了嗎?
    諸侯爭霸,各憑本事。
    徐州五郡雖大,但卻人口稀少,隻有二百八十餘萬。
    北海國縱貫南北,將西邊的齊國和東邊的東萊分割開來。
    若能拿下北海,則東萊就是一座孤島,唾手可得。
    青州富庶,北海國有九十餘萬人口,再加上東萊的四十餘萬,就有差不多一百四十萬了!
    隻要能夠吞並這兩郡,那麽徐州的實力將會瞬間暴漲一半!
    張新不在,袁紹等人群起攻之,如此大好機會,趙昱他們卻拚命勸阻,以至他出兵至今,都還沒入青州州界。
    “唉......”
    陶謙將酒杯重重砸在案上。
    “州伯。”
    正在此時,別駕趙昱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幾個小吏,抬著一個箱子。
    “今日各郡送來的公文都在這了,請州伯過目。”
    “先不忙看。”
    陶謙揮揮手,示意小吏將文件放到一邊,隨後看向趙昱。
    “元達啊,你說......這張新在青州濫施暴政,以至百姓紛紛起義。”
    陶謙一臉正氣,“我代天子巡守一方,如今百姓有難,你們怎麽就不同意我入青州,解救生民於水火呢?”
    趙昱聞言翻了個白眼。
    這段時間,類似的話陶謙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趙昱對此都有些脫敏了,又將他們的反對理由說了一遍。
    什麽大義啊、名分啊、以下克上啊、張新能打啊、會給徐州招來禍事啊......
    趙昱說完,靜靜看著陶謙。
    平心而論,陶謙這個徐州刺史做得其實還可以。
    拋開青州不談,豫州的葛陂黃巾從中平五年肆虐至今,依舊未被平定。
    兗州方麵,也還有不少黃巾殘部。
    雖然兗州黃巾大部分都是被陶謙趕過去的原徐州黃巾。
    但比起兗豫兩州動不動就有黃巾搞事來講,徐州境內還真就挺太平的。
    陶謙是在某些方麵有些昏聵,但大體來說,他治下的徐州卻也能稱得上是安居樂業。
    矮子裏麵拔高個,在中原這些州的州牧刺史當中,他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因此趙昱等人也不想他被張新宰了。
    張新那是什麽人?
    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宣威侯。
    董卓都打不過他,州伯您這把老骨頭還是省省吧。
    萬一您被張新宰了,朝廷再派一個人過來,這個人治不好徐州,損的還不是我們徐州大族的利益?
    放在平時,聽完趙昱這些話,陶謙一般也就算了。
    可今日似乎是飲了酒的緣故,陶謙的態度忽然強硬起來。
    “張新小兒有何可懼?”
    趙昱懶得理他。
    做了這麽久的徐州別駕,他對陶謙的性格也算摸到了一點。
    野心勃勃,卻又無甚膽量。
    現在趁著酒意口嗨,過會兒酒醒了就沒事了。
    否則也不至於這麽久都不敢進兵。
    正在趙昱準備行禮告退之時,一名小吏走了進來。
    “州伯、別駕,宣威侯使者到。”
    “哎呀,宣威侯的使者來了!”
    陶謙眼神瞬間清澈,手忙腳亂的把酒和杯子藏了起來。
    “咳咳......請進來。”
    “諾。”
    小吏行禮告退,不多時,王朗和糜竺陪著崔琰走了進來。
    崔琰的臉色很差。
    自他從平原到長安報信之後,又從長安來到諸縣。
    月餘之間,東西往來奔波四千餘裏。
    雖然他在見陶謙之前,為了避免失禮,特意沐浴更衣了一番,但依舊難掩麵色疲憊。
    “不知尊使此行前來,所為何事啊?”
    陶謙端正坐姿,一臉乖巧。
    “奉衛將軍之命,申斥徐州刺史陶謙。”
    崔琰沉聲道:“汝屯兵州界,意欲何為?還不速速撤兵!”
    “將軍有言,毋敢動!動,則國滅矣!”
    陶謙聞言心中一驚,連忙笑道:“尊使你誤會了,我並非屯兵州界,而是訓練士卒恰巧經過這裏......”
    崔琰累得不行,不想和他廢話,隻想趕緊完事找個地方睡覺。
    “徐州這兵,是退?還是不退?”
    說話間,崔琰的手已經摸上了腰間劍柄。
    “退!我這就退!”
    陶謙見狀一個激靈,“既然將軍有令,吾自當遵從!”
    張新遣了使者過來,那就說明他的大軍已經不遠了。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在此地糾結了。
    陶謙心中悻悻道:“元達、景興、子仲等人誤我......”
    若不是趙昱他們攔著,他早就拿下北海了。
    崔琰聞言一愣,隨即感覺有些遺憾。
    還以為能再砍他一次呢......
    趙昱也有些遺憾。
    還以為能再踹他一次呢......
    王朗、糜竺心中失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還以為能再看一次熱鬧呢......
    可惜。
    在崔琰的監督下,陶謙迅速傳令退兵。
    確認陶謙軍拔營後撤之後,崔琰又馬不停蹄的向原武趕去。
    原武是河南尹東邊的一個縣,緊挨著酸棗,東北方向二十裏就是兗州的東郡地界。
    河南這一路軍的主帥是張遼。
    荀攸也在這裏。
    張遼、荀攸領兵行到此地,便在原地駐紮休整,一來恢複士卒體力,二來則是等待孫乾出使的結果。
    “若劉公山不肯撤兵,我軍當從這裏進軍......”
    中軍大帳內,二人正在商議劉岱不肯撤軍的應對方案。
    崔琰來到大帳內,匯報出使結果。
    “好!”
    聽到陶謙撤軍,荀攸十分高興。
    五路大軍,已去其一。
    沒過多久,孫乾也回來了,說劉岱也同意撤兵。
    孫乾說服劉岱沒費多大勁。
    和荀攸預料的一樣,孫乾先是責以大義,寥寥數語,便說得劉岱啞口無言,隨後再以兵勢威脅。
    張遼大軍就在兗州旁邊。
    此時不入兗州,算是給劉岱留個麵子。
    若是他不要麵子,那張遼可就要毫不客氣的笑納他的屁股了。
    袁紹許給劉岱的好處才多少?
    一郡之地而已。
    若是為了這一郡之地,將兗州八郡丟了,那才是得不償失。
    權衡利弊之後,劉岱果斷下令退兵。
    “五路大軍已去其二。”
    荀攸對孫乾笑道:“形勢危急,勞煩孫從事再跑一趟,就說我軍要從東郡借道,讓劉兗州行個方便。”
    “便交予在下吧。”
    孫乾很爽快的答應下來。
    青州兵個個歸心似箭,他也顧不得休息,又往劉岱那邊而去。
    荀攸看著地圖,心中喜悅。
    如今萬事俱備,隻待張新那一路軍佯攻冀州,迫使韓馥撤兵以後,就可以從黎陽渡河,到白馬與他們匯合了。
    到那時,數萬大軍回歸平原,青州之圍自解。
    正在此時,一名斥候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神色慌張。
    “將軍,軍師,君侯死了!”
    五點十七碼完,我碼字還是太慢了,困困,睡覺去)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