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小本本記下來

字數:9956   加入書籤

A+A-


    隨著大軍陸續回歸,張新也開始變得忙碌起來。
    傷員醫治、殘疾士卒安置、戰死士卒骨殖的安葬、撫恤、賞錢......
    張新忙得昏天黑地。
    在他回來的第二天,就有平原周邊縣城的大族寫信過來,祝賀他得勝凱旋。
    大族們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想要試探一下他的口風。
    張新直接已讀不回,帶著張桓不斷在軍營裏溜達,讓兒子在將士們的麵前狠狠地刷了波臉。
    又過幾日,其餘郡縣的大族紛紛聯名上疏祝賀,一些州吏在議事之時,也不斷旁敲側擊,打探著他的態度。
    張新依舊已讀不回。
    漸漸地,吏員們的辦事效率慢了下來。
    “今日怎麽隻統計了這點?”
    張新將文書放了下來,看向麵前負責此事的國淵。
    “牧伯。”
    國淵猶豫了一下,拱手道:“先前各家受袁紹蒙蔽,犯了些錯,牧伯對此久未表態......”
    “吏員們心中皆因此惴惴不安,無心做事。”
    張新聞言冷哼一聲。
    “他們這是聯合起來,向我施壓啊?”
    “他們不敢施壓,隻是......”
    國淵忙道:“牧伯欲要如何處置,還請給個準信,就這麽吊在這裏,也不是個事兒......”
    “行吧。”
    張新見火候差不多了,開口問道:“依子尼之見,此事我該如何處理?”
    聽聞張新鬆口,國淵心中長舒一口氣。
    “臣以為,此事不可大肆株連,然亦不可姑息。”
    國淵躬身道:“隻誅首惡,寬宥餘眾即可。”
    “隻誅首惡,寬宥餘眾?”
    張新嗬嗬一笑,“這是你的意思,還是他們的意思?”
    “這......”
    國淵頓了一下,實話實說,“各家皆願交出首惡,任由牧伯處置。”
    張新聞言,心中冷笑。
    顯然,各家的心裏都清楚,這次如果不死人的話,事兒是過不去的。
    但怎麽死,誰死,那就有講究了。
    交出真正的首惡,那是首惡。
    交個替死鬼出來,那也是首惡。
    真正能做決定的,都是各家的族長,族老之類的人。
    張新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他們不可能乖乖的把族長什麽的交出來。
    估摸著,最後也就是送一批旁支過來給他殺。
    隻要殺完這些人,他們就算表了忠心,張新在麵子上也過得去。
    如此一來,此事就此揭過。
    張新繼續仰仗他們處理青州事務,而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自古以來,世家大族皆是如此。
    不過,張新目前確實還需要借用他們的力量,略微思索了一番,對國淵說道:“明日你讓他們都來州府吧。”
    “諾。”
    國淵行禮告退。
    次日,百官來到州府正堂,發現堂中放著十幾個箱子,心中不由疑惑。
    管見的水軍在前兩日已經回來,袁紹的家眷以及青州大族與其交通的書信,自然也一並送了過來。
    張新坐在主位上,等人都到齊之後,站起身來。
    “諸位臣工。”
    張新走到箱子旁,環顧四周,麵帶笑意。
    “我攻下南皮,在袁紹的府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張新敲了敲箱子,“據袁紹府中的家仆所說,這裏麵都是爾等趁我不在之時,與其交通的書信。”
    百官聞言麵色大變。
    一些膽子小的,瞬間就覺得自己雙腿的骨頭被抽走了,頓時戰戰兢兢。
    “不過......”
    張新拉了一個長音,“我倒是覺得,此事怪不得爾等。”
    嗯?
    有轉機?
    百官豎起耳朵。
    “要怪,就怪那董卓老賊。”
    張新破口大罵,“那麵纛旗明明是我用計送給他的,他卻到處派人去說我死了,臭不要臉!”
    百官一時間搞不清楚張新想要表達什麽,不敢隨意接話,隻能跟著罵了幾句董卓。
    張新罵完,繼續說道:“我初聽聞此事之時,心中十分憤怒,恨不得將寫信之人盡數砍了!”
    百官的心瞬間提了起來。
    “不過......”
    張新話鋒一轉,“我轉念一想,董卓以天子聖旨來散布流言,爾等不能分辨,實屬正常。”
    “既然我已經‘死’了,倒也怪不得爾等不忠,於是我便熄了查看這些書信的念頭,將其封存起來。”
    百官聞言看向木箱上的封條。
    果然完好無損。
    “來人。”張新開口喊道。
    幾名親衛走了進來。
    張新指著這些箱子揮揮手。
    “將這些東西拿到外麵去燒了。”
    “諾。”
    親衛抬著箱子放到正堂外的空地上,淋上火油等引火之物。
    張新點起一根火把,親自將這些書信點燃。
    “熊~”
    烈火升騰。
    看著書信與木箱一起化作飛灰,百官心中盡皆鬆了口氣。
    看樣子張新已經妥協,甚至連那些替死鬼都懶得去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新看向百官,微微一笑。
    “爾等可否滿意?”
    百官自然不會傻到去說滿意或是不滿意,隻是齊齊躬身,道了聲‘明公英明’。
    “既然都滿意了,那就去做事吧。”
    張新轉身離開。
    “臣等恭送明公。”
    百官望著張新的背影,心中思緒萬千。
    有感念張新恩德,想日後好好為他效力的,也有眼神亂飄,心中不知道在想什麽的。
    張新回到後宅,走進書房之中,拿起一本空白的折子,提筆寫了起來。
    漁陽紙廠的規模就那麽大,產能一直以來也就那麽回事。
    每年除去郡府自用,印刷教材,以及上貢給朝廷的,基本所剩無幾。
    再加上劉虞那邊的州府也開始使用,產能更是堪憂。
    因此張新州府的公文一直都還是用竹簡。
    不過作為紙廠的創始人,他想搞點折子過來自用,還是沒問題的。
    東萊劉氏、北海高氏、樂安劉氏......
    一個個名字被張新記在了小本本上。
    “兄長。”
    張寧走了進來,見張新在寫東西,開口問道:“在寫什麽呢?”
    張新抬頭看了一眼,見是自家老婆,又低頭繼續忙碌自己的事。
    “記仇呢。”
    “撲哧。”
    張寧直接笑了出來,“我這還是頭一回聽說,記仇不是記在心裏,而是記在小本本上的。”
    “不記下來,將來咱找他們算賬的時候,萬一忘了怎麽辦?”
    張新筆走龍蛇。
    張寧好奇的走了過來,在張新身旁坐下,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臉上露出一抹詫異之色。
    “怎麽這麽多?”
    “我在袁紹的府裏查抄出一批書信......”
    張新邊寫邊說。
    “既有書信,為何還要寫名單?”
    張寧疑惑道:“若要秋後算賬,直接拿那些書信找人便是。”
    “哦,那些書信被我燒了。”
    張新將事情說了一遍,“趁現在咱的腦子裏麵還記得,得趕緊記下來,否則日後若是漏了,那就不好了。”
    “這麽多人......”
    張寧看著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名單,“你都要殺了嗎?”
    “殺不得麽?”
    張新反問道:“難道咱還得留著他們過年?”
    “那倒不是。”張寧搖搖頭。
    那些大族響應袁紹,不僅讓張新的勤王大業功虧一簣,還讓青州百姓陷入戰火,平白死了許多人。
    就連她們母子也陷入險地,險些不保。
    她可不會同情這些大族。
    “可是,這麽多人你全殺了,誰來給你幹活兒?”
    “放心。”
    張新微微一笑,“華陰那邊,還有一些士族因為懼怕董卓報複,跟著遷移了過來,殺完這些人後,正好能用他們補上。”
    “一縣之地的士族,能補一州之地的缺口麽?”
    張寧有些擔憂。
    “不必憂慮。”
    張新解釋了一番。
    一縣之地的士族聽起來似乎不多,實際上卻是不少。
    或許高端人才就那麽幾個,但基層人才的話,隨便哪家都能提供幾百人出來。
    官員之中需求最大的,不是像華歆、荀攸這種經世大才,而是基層吏員。
    這些吏員負責的都是向百姓收稅、統計、處理糾紛這類雜務,隻需要他們具備最基礎的素質,能認字會算數就行,並不需要有多高的才華。
    況且青州士族又不是全部反了。
    把和袁紹交通的那些人都殺了,剩下的士族,自然而然的就能遞補到他們讓出的生態位中。
    青州政務的運轉或許會有短時間的滯澀,但隻要那些新的吏員熟悉之後,很快就能正常的運轉起來。
    “既然兄長心中早有謀劃,那我就放心了。”
    張寧點點頭,“隻是......”
    “兄長既已焚燒書信,若日後再行追究,出爾反爾,恐對名聲不利吧?”
    “誰說我要追究了。”
    張新笑道:“徐和不是還沒回來麽?”
    “這些大族平日裏不是最喜歡代表百姓,說什麽民意嗎?這次我就讓真正的百姓來殺他們。”
    張寧心中再無疑慮,起身笑道:“我去給兄長做飯。”
    “那就有勞妹子了。”
    張寧走後,張新很快就將記憶中的名單全部寫了下來,派人送給徐和,隨後再次投身到了繁雜的政務之中。
    眼下還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孫堅出兵兗州,目前還在昌邑與劉岱僵持。
    昌邑是州治,其城池規模雖比不上張新特意擴建過的平原,但也是一座堅城。
    即使孫堅善戰,但想要攻克一座有數萬大軍死守的州府,顯然沒有那麽簡單。
    先前張新不在的時候,孫堅仗義出手。
    現在他已經騰出手來,該投桃報李了。
    張新一麵寫信給蔡邕,讓他在兗州士族中幫孫堅說說話,一麵召集眾將議事,商議出兵援助事宜。
    劉岱趁著張新遠征之際,背棄盟約,偷襲青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新打他可以說是絕對的師出有名,正義性直接拉滿,麾下根本無人反對。
    唯一的問題是,他麾下大部分的將領和士卒皆已久戰疲憊,軍心士氣都還沒有恢複。
    經過一番商議,張新決定以高順為主將,太史慈、曹性為副將,田楷為軍師,從平原、樂安、濟南三郡的交界之地,拉了兩萬從未參戰過的屯田軍前去助戰。
    這些屯田軍原有五萬人,張新討董之時帶走了萬餘,後來張牛角又帶走了萬餘,駐守在平原城中。
    剩下的兩萬多人,就一直留在原地。
    袁紹來時,他們群龍無首,老婆孩子又處於袁軍的威脅之下,因此無人敢於組織反抗,倒是一直沒有經曆戰事。
    此時拉出來正好。
    將領方麵,比起其他人遠征年餘,留守在平原的諸將,狀態上顯然要好很多。
    尤其是太史慈。
    雖說張新念在這次情況特殊,沒有計較他丟城失地的罪責,但以他的性格,自然不會就這麽算了。
    此次出征,他是最積極請戰的那一個。
    張新也就順水推舟,給了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安排完支援孫堅之事,張新又派人去河內,催促牛豐、王猛等人趕緊將那些百姓帶回來。
    從平原到河內有八百餘裏,百姓行進緩慢。
    足足等了一個月,牛豐、王猛等人才護送著河東百姓及華陰士族來到平原。
    張新親自出城迎接。
    “宣威侯,無雙國士也!”
    楊彪看著高大宏偉的平原城,一臉驚歎的對一旁的兒子楊修說道。
    楊修亦是一臉震驚。
    他們都知道,張新在青州的實際統治時間並不長。
    哪怕是從中平五年十月,青州黃巾起義開始算起,到初平元年二月,張新出兵討董。
    滿打滿算,也就一年零四個月而已。
    這還沒減去張新上任,花在路上的時間。
    短短年餘時間,張新不僅掃平了青州百萬黃巾的叛亂,還能建起如此堅城,這能力屬實是有點恐怖了。
    要知道,先前的黃琬可是和張新在同一時間出任州牧的。
    豫州曆任黃琬、孔伷、孫堅三任主官,如今葛陂黃巾依舊十分猖獗。
    “楊司空。”
    張新笑著上前迎接。
    “君侯日後莫再喚老夫為司空了。”
    如今楊氏背井離鄉,寄人籬下,楊彪作為人精,自然知道低調謙遜的道理。
    “楊公。”
    張新順勢改口,請眾人入城。
    宴會,商業互吹,禮賢下士......
    接風洗塵過後,華陰士族便暫時在平原安置了下來。
    王猛也來到了張新的後宅,與母親、姐姐,以及素未謀麵的外甥女見了一麵。
    數年未見,一家人自然少不得一番關切。
    王猛見過家人,擦去眼角淚水,來找張新。
    “主公,那些士族,你就這麽放過他們了麽?”
    “當然不。”
    張新微微一笑,“你去一趟徐和那邊,告訴他們,準備動手。”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