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兵事下)

字數:5699   加入書籤

A+A-


    孫觀一通誇獎,讓張新的嘴巴都咧到了後腦勺。
    “既然如此,那你便留下吧。”
    張新臉上帶著笑意,“宣高他們呢?也留下嗎?”
    “他們回去。”孫觀道。
    “嗯?”
    張新有點意外。
    他意外的不是臧霸不願留下。
    泰山賊中,若論能力出眾,自然是以臧霸為首。
    但同時此人的野心也是最大的。
    他不願意留下,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讓張新感到意外的是,孫觀作為泰山f5之一,竟然不惜與其餘人分道揚鑣,也要留在自己麾下。
    “我現在已經這麽有魅力了麽?”
    張新心中臭屁了一句,對孫觀道:“你把他們都叫過來吧。”
    “諾。”
    孫觀轉身離去。
    張新看著他的背影,心中欣喜。
    除去臧霸以外,泰山賊中能力最強的就是這個孫觀了。
    官渡之戰時,就是臧霸與孫觀不斷進攻青州,才讓曹操可以不用擔心來自東邊的威脅,安心與袁紹決戰。
    後來曹操徹底平定青徐,孫觀之功僅次於臧霸,被封了一個亭侯。
    張新也曾不止一次的聽於禁說起過,孫觀此人作戰勇猛,常常身先士卒,很能調動大軍的士氣。
    能得他傾心效力,也算又添了一員大將。
    沒過多久,孫觀帶著臧霸、吳敦、尹禮來到。
    張新取出幾道敕令,讓典韋遞給眾人。
    臧霸等人接過一看,頓時愣住。
    張新在敕令中不僅恢複了他們騎都尉的官職,還把這一年多的俸祿,全部按照比二千石的標準補齊。
    除此之外,還有額外的賞賜。
    “先前爾等在我麾下,自當守我軍法。”
    張新看向臧霸,“我知道當時爾等的心裏都在想什麽。”
    “罷官,不是為了奪爾等的兵權,而是為了讓爾等明白軍法的重要性。”
    “如今我將兵權交還爾等,還望爾等回到徐州之後,依舊能恪守軍法,不劫掠百姓。”
    “記住,一支劫掠百姓的軍隊,是沒有出息的!”
    張新臉不紅、心不跳的說完這些話,轉身就走。
    臧霸等人看著敕令上的內容,一時間搞不清楚張新說的是真是假。
    但張新都走了,他們也隻能躬身行禮。
    “多謝君侯教誨。”
    張新回到州府,將荀攸、趙雲、於禁、關羽、徐榮等人召來議事。
    張遼和左豹護送百姓回鄉去了,因此來不了。
    此次的議題,是關於士卒整編的。
    張新軍與董卓鏖戰年餘,各部士卒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損失,需要補充。
    再加上白波黃巾、西涼兵、雒陽兵、漁陽兵的加入,以及韓浩、徐榮這些新投之將......
    如此雜亂,若不及早進行整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軍的戰鬥力,不利於來年攻取冀州。
    正在眾人商議之時,一名小吏走了進來。
    “牧伯,徐州刺史陶謙有信到。”
    “陶謙?他寫信給我幹啥?”
    張新心中疑惑,對小吏道:“呈上來。”
    典韋上前接過書信,遞給張新。
    張新打開一看。
    “好家夥,陶恭祖你坑人坑到我頭上來了?”
    “君侯,陶徐州在信中說了什麽?”荀攸好奇的問道。
    “軍師看看吧。”
    張新將信遞給荀攸。
    荀攸接過一瞧。
    這封信與其說是陶謙寫的,倒不如說是陶謙代朱儁轉交的。
    張新大軍退出河南尹的地界後,董卓便派遣朱儁擔任河南尹,駐守雒陽。
    朱儁這人也是別扭。
    先前張新討董,他給董卓當軍師,為董卓出謀劃策。
    現在張新走了,董卓將他外放雒陽,他又想討董了。
    於是朱儁寫信給山東諸侯,謀劃此事。
    結果不知怎地,他自己突然慫了,擔心事情敗露,董卓出兵揍他,便棄官跑到荊州去了。
    他這個行為搞的董卓十分納悶。
    小老弟,你弄啥嘞?
    董卓見他莫名其妙的跑了,也沒有辦法,便任命弘農名士楊懿為河南尹,鎮守雒陽。
    這個楊懿出自弘農郡的弘農縣,和楊彪他們不是一家。
    朱儁一看。
    哦喲,來的不是董卓麾下的大將,而是一個無名小卒?
    他又覺得自己行了。
    於是他憑借著自己的名望,在荊州地界拉起了一支兵馬,進軍雒陽。
    楊懿就是一個普通的士人,在董卓啟用他之前,連官都沒有做過,哪裏敢和朱儁碰?
    然後楊懿就跑了。
    朱儁進兵雒陽,見雒陽殘破,無法供應大軍,便領兵退到了關外靠近兗州的中牟縣,隨後移書州郡,找各路諸侯要兵討董。
    諸侯之中,誰兵最精?
    那自然是張新了。
    然而張新黃巾出身,朱儁向來看不起他。
    當初劉宏還在之時,他還和張新在朝堂上打過架呢。
    找張新要兵?
    朱儁實在是拉不下這個老臉,隻能寫信給陶謙,讓他幫忙說和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陶謙也夠意思,不僅當即答應下來,還派了三千丹陽兵去,任由朱儁差遣。
    “君侯。”
    荀攸看完信,對張新問道:“給麽?”
    “給個屁。”
    張新翻了個白眼,“朱儁能領兵嗎?”
    “他連波才都打不過,打個趙弘還差點翻車,也就隻能欺負一下褚燕這種人了。”
    “依我看,他恐怕連李傕郭汜都打不過,遑論董卓?”
    “我青州兒郎的命,不是這樣給他浪費的。”
    張新發誓,他對朱儁的這番評價絕對公正客觀,保證沒有摻雜私人恩怨。
    荀攸聞言點點頭。
    張新說的沒錯。
    縱觀朱儁自出道以來的戰績,實在是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
    大破梁龍,那是合一州之力,擊敗一個叛亂的地方豪強而已。
    就像孫堅擊破的長沙賊區星那樣。
    這種豪強的麾下大多都是沒飯吃的流民,戰鬥力搞不好還不如黃巾。
    起碼在張角時期的黃巾,糧草管夠,吃飽沒有問題。
    討黃巾時,若不是皇甫嵩,朱儁恐怕就被波才圍殲在長社了。
    攻打宛城時,若不是劉宏下詔狠狠罵了他一頓,嚇得他以為自己要被宰了,這才拚命,要不他也打不下宛城。
    褚燕就不必說了。
    人家隻是下山打秋風的,見朱儁領兵來擊,自己就退走了,根本就沒怎麽打起來。
    朱儁打了這麽多年的仗,遇上最厲害的對手,也就是波才、趙弘之流。
    就這,他還翻車一次,差點翻車一次。
    朱儁之所以能與皇甫嵩齊名,一來是皇甫嵩上表,將討平豫州黃巾的功勞全部讓給了他。
    二來,他也是劉宏用來製衡皇甫嵩的棋子。
    比起皇甫嵩火燒長社,蕩平兗州,斬殺張梁、張寶、大破王國、韓遂聯軍的戰績,朱儁不如他的一根。
    朱儁,打董卓?
    真的假的?
    “好了,繼續說說,我軍當如何整編吧。”
    張新直接把這件事丟到腦後去。
    “君侯縱然拒絕,也該回一封信才是。”
    荀攸開口道:“朱公畢竟名高,君侯不可失了禮數。”
    “行吧。”
    張新很聽勸,當即寫了一封回信,也不送陶謙了,直接讓人去中牟給朱儁送去。
    喜歡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請大家收藏:()三國:重生黃巾,我開局殺了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