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起兵
字數:11188 加入書籤
張新給胡才李樂二人舉辦了一場宴會,歡迎他們到來。
二人既非什麽名士,又是黃巾出身,所做之事也無關軍政。
因此他並未將麾下都召集過來作陪,而是隻叫了左豹等下曲陽黃巾的老人,以及田豐、楊鳳、黃龍這些,需要他們配合修建新城的人。
張新出征在即,建城之事無法親自盯著,自然要將此事安排妥當。
建城所需,無外乎錢、人二字。
田豐掌管州府,一應錢糧土地,都要經過他的審批。
楊鳳、黃龍等人統領黑山黃巾,要人,也需他們配合。
由於田豐遊說大族花了不少時間,留在冀州的這五萬戶黑山黃巾,分到田地之時,早就錯過了夏種。
沒有夏種,也就沒有秋收。
現在這些黑山黃巾依舊處於吃閑飯的狀態,吃得他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黃龍就來找過張新好幾次,希望張新能給他們安排點活幹。
現在活來了,又有黃巾兄弟的身份加持,黃龍很痛快的就將此事應下。
田豐倒是覺得,現在建城有勞民傷財的嫌疑,有心反對。
但想想還是算了。
冀州州府早就沒錢了。
現在他們花的,都是張新從青州調過來的錢糧,以及甄宓的嫁妝。
這些錢本來就是張新掙來的。
既然他要,那就給吧。
安置好胡李二人,解決了建城之事,張新又將荀彧召了過來,希望他從荀氏族人當中挑選一些人出來,作為啟蒙老師。
當年他給下曲陽黃巾每人都發了三個老婆,讓他們在漁陽哐哐造人。
現在那些小黃巾,最大的差不多有六七歲了。
該上學了。
自下曲陽開始,如今已是八年過去。
玄甲軍士卒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三十歲。
再過個十年,那些四十多歲的老兵就不太適合再在一線衝殺了。
這些小黃巾是接替老黃巾的最好人選,張新當然要好好培養。
荀彧聽完之後,當即應下。
荀氏雖是士族,可家中子弟卻也不是個個都有做官的能力。
那些人讀了書,卻無法出仕,隻能在家種地,也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反正張新要的隻是啟蒙老師而已,並不需要先生有多高的才學。
玄甲軍又是張新心腹中的心腹,那些小黃巾幾乎都是內定的二代。
和他們搞好關係,對荀氏而言,有利無弊。
很快,秋收時節到了。
張新出城視察,順便也將孩子們帶上,讓他們近距離體驗一下。
過了幾日,各郡上計之人紛紛來到鄴城,報上今年的數據。
張新看過以後,下令魏郡和清河國免稅一年。
這兩個郡國受到的破壞最大,若再征稅,許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
魏郡隔壁的趙國和钜鹿這兩個郡國,受到的影響也不小,張新同時下令,兩郡賦稅減半。
至於其他郡國,雖有黑山軍和張遼大軍經過,但總體而言,損失並不算大。
張新也將這些郡國的賦稅減免了三成。
政令一出,冀州百姓無不歡呼。
“將軍仁義!”
諸事皆定。
時機已到,今日起兵!
張新召集麾下議事。
很快,眾文武齊聚一堂,臉上皆帶興奮之色。
又要打仗了,又有軍功了!
“諸君!”
張新著甲按劍,立於堂中,雙眼掃視著眾人。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先有奸賊袁紹,兵變南宮,又有國賊董卓,把持朝政,欺淩天子。”
“王公計除董卓,雖得一時安寧,卻再有李傕郭汜舉兵作亂。”
“今天子陷於賊手,社稷危在旦夕,我受先帝厚恩,又得勤王密詔,自當起義軍,誅國賊!”
“起義軍,誅國賊!”
眾人紛紛喝道。
張新見軍心士氣可用,微微點頭,開始點名。
“徐和,荀攸!”
“末將在。”
徐和出列抱拳。
“下官在。”荀攸也出列拱手。
張新看向二人。
“令,徐和為北路軍主帥,荀攸為軍師,領青州兵二萬,入滏口陘,過上黨,攻靈石口,入河東。”
此次勤王,可以說是張新集團最為重要的一次戰役。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徐和麾下的青州兵,以及張牛角那邊的屯田兵,都被張新從青州調了過來。
與之對應的,高順和他麾下的陷陣營,被張新調回了青州鎮守,放在臨甾。
崔琰雖在北海看著,可他畢竟不通軍略。
陶謙那貨經常腦抽,還是把高順調回去更放心一些。
當年張新為了討董方便,將州治遷到了青州西北的平原。
如今隨著他遷治鄴城,平原的戰略地位正在下降。
鄴城南邊百裏,就是兗州的東郡。
中原若有變故,從鄴城出兵,比從平原出兵方便太多了。
相反,由於臨甾位於青州中心,地理上不僅更加靠近徐州,還能更好的號令各郡,戰略地位反而開始上升。
目前冀州的錢糧還需平原輸送,暫時不能遷治。
等到張新勤王回來,州治就該遷回臨甾了。
“末將下官)領命。”
徐和、荀攸二人微微躬身。
“關羽,徐榮,戲忠。”
張新繼續點名。
“末將臣)在。”
三人出列。
“令,關羽為中路軍主帥,徐榮為先鋒,戲忠為軍師。”
張新看著三人,“你三人領大軍一萬五千,由軹關陘入河東。”
“末將臣)領命。”
三人微微躬身。
“田豐。”
“臣在。”
“由你總領州府事務。”
“臣領命。”
田豐躬身行禮。
“沮授。”
“臣在。”
“以你為監軍,監察各部。”
“諾。”
“荀彧。”
“臣在。”
“我加你為督糧校尉,總督後勤。”
“諾。”
張新看向張遼。
“張遼。”
“末將在。”
張遼出列。
“大軍走後,由你鎮守鄴城。”
張新歎了口氣,“今歲冀州大災,必有流民入山為匪。”
“你既要守好鄴城,也需出兵平定各郡縣的匪患。”
“那些盜匪原本都是百姓,能招撫的,盡量招撫,實在不行,再剿。”
“若有問題,多與別駕商議,再做決斷。”
張遼身上的官職,除了張新給他請的鎮東將軍,還有王允給的魏郡太守。
把他留在冀州鎮守,最為合適。
冀州這邊新兵多,正好可以讓他們通過剿匪提升一下戰力。
“末將領命。”
張遼鄭重應道:“遼必不負明公所托,守好冀州!”
張新深吸一口氣。
“其餘諸將,隨我率主力入雒陽,過崤函道,直取長安!”
“諾!”
眾將轟然應諾。
各路大軍的兵將如何分配,其實早就已經商議好了。
今日議事,隻是走個流程罷了。
因此張新並未在堂中將事情分的太細。
等到散會之後,眾將根據事先分配好的任務,找到自己這一路軍的主將,又開了一個小會。
徐晃和王猛的河東兵,以及楊鳳、陶升的黑山軍,在徐和麾下。
這一路軍全是黃巾,荀攸也是一路跟著張新過來的老人,調度上不會出什麽問題。
臧霸、吳敦、尹禮等人皆在其中。
關羽這一路,除了他和徐榮的本部以外,還有趙雲的五軍營。
這三部都是有騎兵的,主打一個快速突破。
徐榮作為先鋒的任務,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搶占軹關陘的出口。
如果拿不下,他們作為中路軍,又有騎兵,無論是北上支援徐和,亦或是南下支援張新,都很方便。
至於其他人,自然是跟著張新。
此時在張新的大帳之中,眾將正吵得不可開交。
於禁、麴義、樂進、朱靈等人都在爭著擔任先鋒。
樂進是高順的副將,原本應該和高順一起,回青州鎮守。
可張新擔心此番若是招降不成,還需攻城略地。
樂進勇猛,攻城用得上他,便將他留了下來,給了一部兵馬。
這部兵馬,直接由張新本人指揮。
“諸位!”
樂進按劍環顧眾人,神色激昂。
“我自追隨明公以來,大小數十戰,每戰必前!”
“若論先登之功,在場之人可有比我多的?”
“這先鋒之職,便由我來擔任吧!”
樂進的身材矮小,但配上他那慷慨激昂的語氣,此刻竟然顯得十分高大。
“誒,文謙。”
朱靈擺擺手,“你是先登最多不假,可你都封侯了,總不能把功勞全裝自己口袋裏吧?也該讓些機會給我等了。”
“再者說了,帳中諸將,哪個不是每戰必前的?”
“諸位,你們誰怕死啊?”
“是啊是啊。”
“哪有怕死的將軍嘛。”
朱靈的話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可。
男兒當封侯。
封了侯,不僅金印紫綬,位比三公,到哪都被人尊一句‘君侯’。
更重要的是,有了侯爵,就能建立屬於自己的侯國。
哪怕是最低等的亭侯。
大漢不滅,侯國永存,子孫後代永享祖宗恩德。
以後族譜從我開始寫,清明的頭香,那都是燒給自己的。
這份誘惑,試問有誰能夠受得了?
尤其是朱靈。
他投奔張新的時間,也沒比樂進晚幾天。
樂進都封侯了,他的軍功還差一大截呢!
“樂將軍,朱將軍之言有理啊。”
麴義笑道:“你是明公麾下的老人,戰功無數,也該給我等新投之人一些機會嘛......”
說完,麴義看向張新,抱拳道:“明公,你給義麾下本部賜名先登,可得讓先登營營如其名啊。”
“誒?麴將軍。”
朱靈一臉懵逼。
不是,我的意思是,讓我來當先鋒,怎麽你還打蛇隨棍上了。
“麴將軍,先鋒之職,當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於禁開口說道:“若遇敵軍據點,當攻而拔之,為大軍掃清障礙。”
“麴將軍麾下大多都是弓弩手,野戰厲害,可若是攻城,怕是有些吃力。”
“這先鋒還是我來當吧。”
“文則之言有理,麴將軍麾下若是攻城,怕是吃力。”
朱靈附和了一句,隨後話鋒一轉。
“文則你也封侯了,還是讓我去吧。”
“你瞧不起誰呢?”
麴義登時就怒了,“明公,義願立軍令狀,若不能為大軍前進掃清障礙,請斬我頭!”
朱靈一聽,也抱拳道:“靈也願立軍令狀!”
“嘿!”
麴義怒視朱靈,“你他娘......”
“好了。”
張新適時開口打斷,“議事就議事,不要傷了和氣。”
二人聞言微微躬身。
“末將失禮。”
眾人不再爭吵,而是將目光投向張新,等待他做最終決定。
張新看向張合、高覽、淳於瓊等新投之人。
淳於瓊微微低頭,麵色平靜,看起來老實巴交。
張合臉上躍躍欲試,似乎又礙於自己資曆太淺,不敢說話。
高覽介於二者之間。
“仲簡。”
張新開口喚道。
“啊?”
淳於瓊一愣,連忙出列。
“末將在。”
還有我的事兒呢?
張新微微一笑。
“你可願做先鋒?”
“我?”
淳於瓊瞪大眼睛。
“對,你。”
張新點點頭。
淳於瓊大喜,連忙行了一禮。
“明公若信末將,末將願肝腦塗地!”
“那便由你來做先鋒吧。”
張新看向張合、高覽二人。
“張合、高覽為副將。”
“諾!”
二人大喜。
還有我們的事兒呢?
“公與。”
張新又看向沮授。
“臣在。”
沮授拱手。
“你隨先鋒,給他們出出主意。”張新道。
“諾。”
沮授應下。
“明......”
麴義登時就急了,正欲開口,突然察覺袖口被人拉了一下。
轉頭看去,隻見朱靈微微搖頭。
“麴將軍。”
朱靈低聲道:“明公下令之前,我等如何爭辯都行。”
“明公一旦下令,我等便無需多言,執行即可。”
麴義聞言,隻能將口中之語咽了下去,看向淳於瓊等人的眼神十分不滿。
憑啥他們當先鋒?
“文則。”
張新繼續分派任務,“你領後軍。”
“諾。”
於禁抱拳應下。
“其餘諸將,隨我中軍。”
張新大手一揮。
“都回去準備吧。”
“諾!”
眾人抱拳應諾,各自散去。
隨著張新一聲令下,各部大軍很快就動了起來。
張新於城外誓師出征,一番激昂的演講過後,大手一揮。
“出發!”
徐和軍的先鋒是徐晃,自鄴城西門出發,朝西北方向的武安縣而去。
淳於瓊自鄴城南門出發,直奔朝歌。
至於關羽軍的先鋒徐榮,早就領著三千營的騎兵入河內去了。
他的任務是搶占陘道,沒必要在誓師儀式上浪費時間。
大軍出征,動靜極大。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呼,早上六點四十補完,睡覺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