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字數:2473   加入書籤

A+A-


    1.
    清晨的陽光灑在雲南村莊的廣場上,空氣中彌漫著剛出爐麵包的香氣。廣場中央,陳陽正站在一個巨大的石磨旁,手裏拿著一根木棍,正在給一群來自非洲、法國、巴西和日本的孩子們演示如何用傳統石磨研磨小麥。
    "看,"陳陽一邊推著石磨,一邊說道,"這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連接的是土地和人。每一粒小麥,都承載著陽光、雨水和土地的記憶。"
    孩子們圍在他身邊,眼睛裏充滿了好奇。一個非洲小男孩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石磨的邊緣,問道:"陳先生,我們非洲沒有這樣的石磨,那我們的麵包還能講故事嗎?"
    陳陽笑了笑,蹲下身,和他平視:"當然可以。你們的土地有雨季,有旱季,有風吹過的痕跡,這些都可以成為你們麵包的故事。"
    這時,宋小麥走了過來,手裏拿著一盤剛剛烤好的麵包,"來,嚐嚐這個。這是用非洲的紅薯粉和雲南的小麥混合做的,叫‘土地之橋麵包’,它連接了兩個地方的味道。"
    孩子們歡呼起來,爭相品嚐。
    2.
    同一時間,在巴黎的一家麵包坊裏,aice正在為一場特別的展覽做準備。她將不同國家的風土麵包擺放在展台上,每一塊麵包旁邊都貼著一張卡片,上麵寫著麵包的產地、氣候特點和製作方法。
    展覽的主題是“麵包的地理語言”,旨在通過麵包講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土地故事。
    展覽當天,aice站在展台前,迎接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一位來自日本的遊客駐足在一塊雲南風味的麵包前,仔細閱讀卡片上的文字。
    "這種麵包用的是雲南的紅土小麥,"aice走上前,微笑著解釋,"它吸收了雲南高原的陽光和礦物質,所以有一種獨特的香氣。"
    日本遊客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原來如此。麵包不僅是食物,它還能讓人感受到土地的溫度。"
    李懷山眼前一亮:"這個主意不錯。我們可以把‘生命之種麵包’變成一種連接消費者與土地的紐帶。"
    4.
    與此同時,在巴西的一個小村莊裏,陳啟正帶領著一群當地農民種植小麥。這是“生命之種麵包”項目的一部分,旨在幫助巴西的貧困社區通過農業實現自給自足。
    "這片土地非常適合種植小麥,"陳啟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但我們需要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含量。"
    一位老農走上前,問道:"陳先生,我們怎麽才能讓土地變得更好?"
    陳啟笑了笑,"很簡單,就像養孩子一樣。你需要給它足夠的愛和耐心。我們可以用堆肥、綠肥,還有輪作的方法,讓土地恢複活力。"
    老農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原來如此。土地和我們一樣,都需要被好好對待。"
    7.
    與此同時,在孟氏集團的生態麵包工廠裏,一款名為“生命之種”的限量版麵包正式下線。這款麵包的外包裝上,印著一片金色的麥田,旁邊寫著一行字:
    “每一口麵包,都是一片土地的呼吸。”
    李懷山站在流水線旁,看著工人們將最後一批麵包裝箱,心中感慨萬千。
    "我們不僅是在賣麵包,"他對身邊的員工說道,"我們是在傳遞一種信念——土地是有價值的,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它做點什麽。"
    8.
    幾個月後,一場名為“麵包與未來”全球論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如何通過食品文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陳陽作為特邀嘉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農業專家、麵包師和環保人士一起,探討如何通過麵包這一最普通的食物,連接人與土地,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麵包是一種語言,"陳陽在論壇上說道,"它不僅連接了人與土地,也連接了過去與未來。"
    他拿起一塊金穗麵包,繼續說道:"每一塊麵包,都承載著土地的記憶。它告訴我們,糧食不是從超市貨架上憑空出現的,而是從土地裏生長出來的,是農民的汗水,是陽光的恩賜,是雨水的滋潤。"
    台下的觀眾紛紛點頭,有人甚至拿出手機拍下了陳陽手裏的麵包。
    呲呲,世界開始下一個
    喜歡星紋覺醒:從築基丹快遞開始請大家收藏:()星紋覺醒:從築基丹快遞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