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瘋了一樣買房子
字數:6743 加入書籤
但是要說的這些事情,還是要說一說,免得自己吃相過於難看了,他也有些弄不懂,現在市場明明很不錯,何曉為什麽要突然拋售資產?
“我覺得,這個已經達到了我心理預期利潤,我就不會想著去賺更多錢,地皮價格現在如此瘋狂漲價反而是讓我不放心。”何曉道。
“你對未來的地價有什麽看法?價格是要下跌嗎?”三村永平問道。
何曉點點頭,說道:“現在地價已經遠超於真正價值,就算是可控範圍內溢價也都不符合了,風險可能要大於利益了。”
他直接就這麽實話實說了,就算是說了,三村永平也不見得會聽,反正現在倭國這些地產和公司資產最不缺人接手。
那些所謂經濟危機爆發之前,莫非就沒有人能夠看到嗎?
當然有,知識掌握著大量資產那群人,他們總是相信自己可以扭轉這一切局麵,他們能控製,他們能在別人抽身之前抽身,而且誰不想賺錢的時候,能多賺一些事一些。
“何,你實在是非常謹慎了,有時候膽子不夠大,怎麽能夠攫取到足夠利益。”三村永平笑道。
“我們倭國現在是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這一切才隻是個開始,未來這些土地和資產肯定會到一個更高價格,最起碼在五年之地,這些資產都是增值多。”
“我們倭國之前民眾們都不舍得花錢,現在他們購買力非常強,他們賺錢能力也很強,盡管在出口貿易方麵,我們暫時有一些麻煩,這都是因為美麗堅人在給我們使絆子。”
“但我們也想辦法應對了,購置了大多海外資產,這些資產給我們回報,會填補回來我們在貿易方麵損失這些錢。”
“何,其實你看看美麗堅發展曆程你也能懂,工業轉移也是一個國家成為發達國家必然曆史經曆了,而這些應對的就是金融業需要蓬勃發展。”
“現在倭國股市指數每天都在拉出,不同新高,這就說明了倭國市場經濟活力,你對我們倭國經濟市場應該要更加具備信心才對,經濟騰飛這才是開始,你可以賺更多。”
三村永平勸說道,他覺得何曉肯定能看出這些,自然是要說,不然等到自己賺錢時候,又要怪自己沒有提醒他。
三村永平說這些也是他們幾家財閥經過討論後得出結論,他們未來是要沿著美麗堅過去道路走著再成為發達國家。
何曉聽著他這些話,沒有被衝昏頭腦,也沒有反駁,三村永平這些話沒有錯,就拿他們知道購入海外資產來平衡在外貿上損失,已經說明他們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了。
這也是為什麽原本曆史上,倭國經濟危機後,被美麗堅收割,經濟停止了20年,卻依舊經濟體係能夠支撐柱。
而且在遭遇了如此惡劣的經濟打擊後,倭國在未來二十年之內依舊穩穩占據世界經濟第二交椅。
在後來2010年,內地超過了倭國後,倭國才成為gdp世界第三位置。
就因為倭國有大量海外資源可以填補他們國內,在東南亞,歐美,甚至是內地,都有倭國大量投資。
這就跟當年一戰後的英吉利一樣,盡管損失了很多,但是依舊靠著世界各地殖民地,讓自己很快就能換過這口勁。
就算是本國製造業和貿易,都被美麗堅狠狠打壓了,他們依舊有海外資本,在國內經濟,也依舊是處於上升。
這時候,要說倭國經濟體係要蹦,誰有回信這些話?
倭國最後經濟崩塌,美麗堅收割,隻是很小的原因,說到底也是倭國人自己不重視。
“三村社長,我認為你說這些話,自然也有你道理,但我在倭國這裏已經賺得足夠多了,我們婁氏集團做投資也講究風險控製,要是真的超過了這個,我們就拿錢撤回港城就好。”
“我也不是你們倭國人,很多事情我們講究點到為止就好了,因為我們跟三棱財團向來有淵源,所以我也不會對你隱瞞這個消息。”
“如果你們三棱財團想要接受我手裏這些土地和資產,我會優先出售給你們,這也算是我對你們的報答了。”何曉道。
聽完了何曉說這些話以後,三村永平心裏很是感動,他這麽幫著何曉為什麽?不就是為了能得到他感激嗎?
“何,如果你自己真的已經想好了,我也尊重你的選擇,你能夠願意優先出售資產給我們,我們也非常感激,我會跟他們商量商量,再告訴你結果。”
“在我們有結果之前,請你給我們點時間,不要跟其他財團聯係。”三村永平說道。
三村永平自然是知道何曉手裏握著資產,意味著什麽,當初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這些地方優質地皮有很多都是被他給買了。
就算是現在接手溢價土地,對於他們也肯定是賺了。
何曉點點頭,說道:“三村社長,我手底下的人預估了這些土地價格,大概是在個15兆日元,這筆資金對於你們,想必也是要時間。”
“而且為了減少你們的負債,或者保證你們現金流水,我建議你們可以找個合作夥伴,一起來吃下這筆生意。”
在倭國,因為資金數額關係,他們也經常會用兆這個統計單位。
一兆就是一萬億日元,15兆,就是十五萬億日元,大概有一千兩百多億美元了,
這也不是他們在倭國所有資產,何曉也不可能把所有資產都給三棱。
這一千兩百多億美元,對於三棱財團確實是不小的數字。
三棱財團現在加起來也沒有一千兩百億美元市值,到時候,三棱財團估計不僅要抽調自家現金,又要去借貸不少錢,才能買得起何曉手裏產業。
所以,何曉特地讓三村永平可以去找其他財閥家的人一起。
三村永平點點頭說道:“何,這點你完全可以放心,你要是願意拋售這些東西,是我們榮幸,我們會想盡辦法,如果真的有需要,我們可以發行債券。”
聽到三村永平都說了要發行債券這種話,何曉點點頭笑道:“那麽我就恭候三村社長好消息了。”
三村永平說這個債券也是個好東西,何曉覺得如果自己公司要關閉,也可以發行一些債券再說。
何曉回到了自己住處,找來了馬克,這也是婁氏集團在倭國這邊分公司負責人。
“馬克,我們能不能也在倭國發行債券?”何曉道。
“今天的時候,倭國確實是在鼓勵公司向社會發放債券,鼓勵企業向社會貸款,有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這些債券都是有規定,每年固定多少利率,到期就還錢。”馬克道。
發行債券對於很多地產公司都是很常見行為。
很多人都覺得房地產公司就隻是,拿地,開發,再把房子給賣出去,繼續去拿地,所有都是貸款就可以解決,自己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負債的就是銀行。
但其實是地產公司拿到地以後,通過地皮向銀行抵押貸款,再蓋個房子,把債務金融化,發行債券到市場,借到更多的錢,繼續跟官方拿地皮,再用地皮抵押貸款。
這些債券把公司債務不斷打包,又專項市場,以高利率吸引社會資金,走著杠杆遊戲,最後債務不斷的累計,還不上,有些公司就幹脆不還了。
馬克作為專業人才,見識過各種各樣投資公司,“boss,你現在也想要發行債券嗎,我們也可以這麽多。”
“但是您不是已經跟三村社長商量過了,要拋售地產公司業務,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適合發行債券了。”
何曉道:“我們不是有物業公司和金融公司嗎,我們也留下些商業地產,寫字樓,酒店。”
這些也是以後能賺錢行業,尤其是優質地皮的商業地產,何曉肯定是要自己留些。
“我們繼續用優質資產發行更大債券,這一次,我們就做五年和十年的,利率可以給的高些。”
“我們發售的也是不可贖回債券。”
不可贖回債券,就不是定期債券,比如說這個債券就是要等十年到期後才能贖回,何曉也必須要在十年之內就一次把本金和利息付清楚,之後再不用承擔任何。
而買了債券的人也不能想上門債何曉要錢,就隨時要給他們錢。
不可贖回債券對於企業是不合適,風險也很大,企業債務不是受自己控製,就算是有了錢,也不能見麵債券債務,又要給出高利息。
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種高利息債券,是種很好理財的人。
想實現在倭國銀行利息就比較低,低的大家甚至都要沒有存錢欲望了,不如拿出來花錢。
這時候,何曉要是在市場上推出個年利率5債券,肯定是很多人搶著買,在很多人眼裏,年化固定收益有5,就已經是非常有投資價值了。
現在銀行給別人發放貸款也不過是年利率2而已,能夠給他們這些人存款利息才多少?
他們也完全是可以用銀行貸款,再去買何曉那個債券,這怎麽說也有3個點差價。
在何曉看來,這個債券要是弄到市場上,自己也可以賺一筆了。
到時候日元肯定是要升值,何曉直接把手裏日元兌換成美元。
等到倭國經濟泡沫破碎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又會在100多左右。
這說明什麽?
說明這些債券兌換日元,放著在手裏不做其他任何投資,就隻是在美元和日元之間翻一下而已,何曉就能夠獲得翻倍收入。
資產出售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事情,尤其是何曉要拋售這麽多資產。
三棱財團自然是想要把何曉這些資產都買下,隻因為,他們現在很看好倭國經濟發展,很多都是優質資產,位置也都很好。
如今,倭國人好像是瘋了一樣買房子,倭國東京的房子甚至火爆到需要搖號才能決定是不是能買到,甚至中簽率都是3000\1,3000個人裏麵才有1個人能夠有購房資格。
可見房地產市場現在被搶成什麽樣了,三棱財團自然是不能放過這個賺錢機會。
隻不過,三棱財團自己心裏也很清楚,憑借自家公司就要吃下這麽大優質資產,肯定是吃不下。
所以,三棱財團必須要招其他人幫忙,首先就是風田,他們雖然是造車的,但也不代表不能夠多元化投資。
之後就是住友財團了,何曉現在在倭國也是個香餑餑,其他幾個財團的人都想要跟他交往。
隻不過因為婁半城當年跟三棱財團有過合作,所以雙方才更熟悉,何曉來到倭國後,也是跟三村永平見麵。
在進入到三邊會以後,何曉自己也認識結交了不少倭國這邊企業家。
住有財團和新日鐵,崧下等這些公司掌權人,也跟何曉認識了。
但是這些人,何曉和婁氏集團都沒有直接業務合作,現在聽說他們要把在倭國土地資產都拋售,這些人都是非常有興趣。
三邊會給何曉作用現在也開始顯現了,因為都是三邊會出來,大家都有信任基礎,不至於這麽防備。
在日元要升值之前,何曉就在手裏囤積了大量日元現金,他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在這時候收購倭國一些公司。
當然,他要收購的肯定不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公司,現在誰都知道要把錢放入到這兩個行業裏才是真正賺錢。
房地產和金融業能夠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利潤,但也不代表何曉就能夠忽視實體發展作用。
對於倭國現在很多工廠老板來說,你在廠子裏辛辛苦苦一年,不如現在隨便買套房子,轉手賣,能夠賺取更多的錢。
你在工廠這麽多年辛苦,其實最值錢的就是你工廠地皮了。
房地產和股市這些經濟泡沫破碎後,也是意味著倭國大量實體和工業工廠要倒閉,或者是麵臨財務危機,這就是何曉很好的機會了。
何曉心裏已經有目標了,他這天來到了川崎市,不過,他可不是為了什麽川崎工業,就是做摩托車機車的那個川崎工業,完全和川崎市沒什麽關係。
他要來這裏看另外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