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合作突破難關
字數:4146 加入書籤
深冬的北京,寒風裹挾著細雪拍打在量子實驗室的防彈玻璃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實驗室裏,恒溫係統嗡嗡作響,維持著精密儀器穩定運行的環境。陸琛盯著電腦屏幕上不斷跳動的亂碼,指節無意識地叩擊著桌麵,鍵盤縫隙裏積滿的咖啡漬在台燈下泛著陳舊的棕褐色,仿佛訴說著無數個熬夜奮戰的夜晚。三個月前,某跨國犯罪組織利用量子通信漏洞竊取國家機密的案件,像一柄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們研發的初代加密係統,在對方精密設計的量子態攻擊下,防線竟如同薄冰般脆弱,這讓整個團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實驗台上,廢棄的芯片和線路板堆積如山,無聲地見證著一次次失敗的嚐試。那些被替換下來的設備外殼上,還留著技術人員焦急調試時留下的指紋,在冷白的燈光下若隱若現。
"陸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視頻會議還有五分鍾。"蘇瑤推門而入,羊絨圍巾上還沾著未化的雪粒。作為團隊裏最年輕的量子信息學博士,她的眼神中透著疲憊卻又充滿期待,腕間的智能手環正閃爍著腦電波監測的藍光,顯示著她近期高強度工作下的精神狀態。她的黑眼圈濃重,臉頰因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而略顯蒼白,"對方團隊的負責人是諾貝爾獎得主漢斯·施耐德,聽說他們在量子糾纏態防護領域有突破性進展。"說罷,她將一疊最新整理的研究資料輕輕放在桌上,紙張邊緣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資料的封麵用紅筆標注著"緊急"二字,裏麵夾著的便簽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數據和疑問,那是她連續兩天通宵整理的成果。
陸琛微微點頭,起身整理了一下有些淩亂的襯衫。他走到會議桌前,將近期收集的資料整齊擺放,每一份文件都承載著團隊的心血與期望。這些資料裏,有詳細的攻擊數據分析報告,有失敗實驗的複盤記錄,還有無數潦草的思路批注。其中一份報告的邊角已經被反複翻閱得起了毛邊,上麵用不同顏色的筆做滿了標記。會議室的全息投影驟然亮起,十二位金發碧眼的科學家仿佛穿越時空,懸浮在眾人麵前。漢斯·施耐德戴著金絲眼鏡,白發梳理得一絲不苟,西裝口袋裏露出半截褪色的方巾,那是他每次學術會議的標誌性裝扮。他清了清嗓子,用帶著德語口音的英語說道:"我們追蹤到相同犯罪組織的攻擊模式。"他調出一段波形圖,數據曲線劇烈震蕩如同心電圖,"他們利用量子退相幹效應製造的幹擾波,成功破解了傳統密鑰分發係統。"蘇黎世團隊的成員們身後,實驗室的設備閃爍著幽藍的光芒,隱約傳來儀器運轉的嗡鳴,其中一台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轟鳴聲穿透屏幕,讓在場眾人仿佛身臨其境。
陸琛將國內收集的三百二十起攻擊案例數據導入共享界麵,犯罪地圖上的紅點如病毒般蔓延,觸目驚心。當畫麵切換到某次高鐵網絡遭襲事件時,蘇瑤突然按住暫停鍵,她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顫:"看這個時間戳!每次攻擊前十五秒,都有一個持續0.3納秒的量子態異常波動。"她放大波形細節,那些看似隨機的曲線裏,竟藏著某種詭異的周期性。她的手指在觸控屏上快速滑動,調出多個相似案例進行對比,額前的碎發隨著動作輕輕晃動。漢斯的瞳孔微微收縮,用德語低聲和助手交流幾句後,切換出一張未發表的實驗照片:"我們在日內瓦的地下實驗室觀測到類似現象,這是量子態躍遷的混沌邊緣。"照片裏,糾纏態光子在強磁場中呈現出類似星雲的瑰麗圖案,"或許我們可以設計一種自適應加密算法,讓密鑰像生物神經一樣,根據攻擊頻率實時重組。"照片下方的備注欄裏,還記錄著實驗時的環境參數,字跡工整得如同印刷體。
這個構想如同一道閃電劈開迷霧,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精神一振。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雙方團隊迅速組建了三個攻堅小組:理論組負責構建算法的數學模型,實驗組搭建模擬攻擊環境,數據組則繼續深挖犯罪組織的行為模式。陸琛主動承擔起最棘手的理論推導工作,他的辦公室很快就堆滿了寫滿公式的草稿紙。在演算到第七版公式時,他發現某個關鍵係數會導致算法在高維空間中出現邏輯悖論。連續三天三夜,他泡在實驗室,靠能量飲料和壓縮餅幹維持清醒,眼睛布滿血絲,卻始終沒有停下思考和計算的腳步。累了就趴在桌上小憩片刻,醒來繼續投入工作,實驗室的燈光始終為他亮著。有一次他在極度疲憊中不小心打翻了咖啡杯,褐色的液體在鋪滿公式的草稿紙上蔓延,他卻隻是匆匆用紙巾擦拭,便又繼續投入到推導中。
蘇黎世那邊,物理學家艾琳·穆勒的實驗室裏,低溫恒溫器持續發出低沉的嗡鳴,仿佛一首永不停歇的哀歌。她正在嚐試用超導體製造量子比特,但每次冷卻到絕對零度附近,係統就會產生不可控的量子漲落。某次實驗失敗後,價值千萬的超導芯片在液氦中化為廢鐵。她摘下護目鏡,眼眶通紅地對著視頻會議大喊:"這樣下去,我們永遠找不到穩定的量子態載體!"她的聲音裏充滿了絕望與不甘,但很快,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投入到新的實驗方案設計中。她在實驗室裏來回踱步,不斷翻閱著文獻,試圖從其他領域尋找靈感,實驗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新的思路和設想。她甚至聯係了瑞士當地的鍾表匠,探討精密機械製造工藝能否應用到量子設備的穩定結構設計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北京的數據組,二十台服務器同時運轉,硬盤讀寫聲如同密集的鼓點,震得人耳膜發疼。蘇瑤帶領團隊分析了超過1pb的流量數據,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早已酸澀不堪。她的眼藥水不離身,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滴上幾滴緩解疲勞。終於,她發現犯罪組織每次攻擊前,都會在暗網上發布特定加密信息。她調用人工智能進行語義分析,當ai識別出"月光下的萊茵河"竟是攻擊指令時,整個監控屏突然閃爍起刺目的紅光——模擬係統檢測到實時攻擊。那一刻,數據組的成員們都緊張起來,蘇瑤冷靜地指揮著大家進行數據追蹤和分析,額頭上的汗珠不斷滑落。她一邊用對講機協調各小組,一邊快速敲擊鍵盤調取更多數據,指甲在鍵盤上敲出急促的聲響。
這次意外的實戰演練暴露出算法的致命缺陷。當犯罪組織發動多維度的量子態疊加攻擊時,新算法的響應速度比理論值慢了0.7納秒,這足以讓關鍵信息被截獲。陸琛盯著示波器上扭曲的波形,突然想起在劍橋求學時導師的教誨:"量子世界裏,沒有絕對的確定性,唯有與不確定性共舞。"他連夜召集雙方團隊,提出將混沌理論引入算法的大膽設想。會議持續到淩晨,視頻那頭的蘇黎世團隊成員們也都強打著精神,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火花四濺。蘇黎世團隊的一位數學家甚至當場在白板上進行公式推導,試圖證明混沌理論可能帶來的風險,而陸琛則用實際案例數據進行反駁,雙方爭得麵紅耳赤。
漢斯起初對此持懷疑態度:"混沌係統的不可預測性,可能會讓加密密鑰變成失控的野獸。"但當蘇瑤展示出犯罪組織攻擊頻率與大氣湍流的相似性數據時,這位嚴謹的科學家沉默了。兩個團隊開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協作,蘇黎世的實驗室調整超導設備參數,每一次調整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一個失誤就前功盡棄。實驗室裏,艾琳和她的團隊成員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在極低的溫度下進行操作,雙手被凍得通紅。他們甚至在設備旁放置了加熱手套,但每次操作時仍需要取下,刺骨的寒冷常常讓他們的手指失去知覺。北京的服務器群進行百萬次的模擬推演,機房裏的溫度因為高強度的運算不斷升高,空調全力運轉卻依然難以完全降溫。技術人員們隨時待命,監控著服務器的運行狀態,及時處理各種突發問題。有一次服務器突然宕機,整個機房陷入黑暗,技術人員們在應急燈的照明下,爭分奪秒地排查故障,汗水濕透了他們的工作服。
決戰時刻發生在一個暴雨傾盆的深夜。閃電劃破漆黑的天空,雷聲轟鳴,仿佛在為這場科研之戰助威。當最後一行代碼部署完畢,兩個實驗室同時啟動終極測試。蘇瑤的手指懸在啟動鍵上方,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劇烈的心跳,汗水順著她的額頭滑落,滴在操作台上。隨著倒計時歸零,模擬攻擊如潮水般湧來:單光子竊聽、量子態克隆、退相幹幹擾......新算法如同蘇醒的巨鯨,在數據海洋中靈活擺動,每次密鑰重組都精準避開攻擊鋒芒。實驗室裏,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緊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變化。陸琛的手指緊緊攥著椅子扶手,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蘇瑤的嘴唇微微顫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屏幕;視頻那頭的蘇黎世團隊成員們也都圍在儀器前,神情專注而緊張。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係統顯示"防禦成功率100"時,蘇黎世實驗室傳來香檳瓶塞爆開的脆響,歡呼聲通過視頻會議傳來。陸琛摘下布滿霧氣的眼鏡,這才發現蘇瑤早已淚流滿麵。她的淚水裏,有喜悅,有感動,更有對這段艱難時光的感慨。視頻畫麵裏,漢斯舉起寫滿公式的白板,用生硬的中文說:"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窗外,破曉的曙光穿透雲層,照在那些被揉皺又展開的草稿紙上,仿佛為這場跨越萬裏的科研征程鍍上一層金色的勳章。而在這光芒之下,兩個團隊的成員們,雖然隔著千山萬水,卻都露出了欣慰而自豪的笑容,他們知道,這段共同奮鬥的時光,將永遠銘刻在量子科技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後續,他們還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優化算法,為量子通信安全築起更堅固的防線。在慶功視頻會議上,雙方團隊成員分享著這段時間的趣事和感動,艾琳展示了她被凍得紅腫的雙手,蘇瑤則笑著說起數據組集體叫外賣導致外賣小哥在實驗室門口迷路的故事。這段因合作而產生的情誼,也將成為他們科研道路上最珍貴的財富,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科研征程中繼續攜手前行,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喜歡臥底之愛:緬北的愛恨糾葛請大家收藏:()臥底之愛:緬北的愛恨糾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