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田契噬魂

字數:2569   加入書籤

A+A-


    開封城郊的荒田中,淩風靴尖碾碎一塊龜裂的界碑,碑底黏著的暗紅苔蘚泛著鐵鏽腥氣。林清芷廣袖掃開殘雪,露出碑麵刀刻的"嘉靖三年"字樣下壓著的半截指骨——骨節扭曲的弧度,與戶部丈量田畝的繩尺尺寸分毫不差。
    "看這指縫裏的黍米。"她銀刀挑開骨縫,黴變的米粒滾落雪地,"賑災糧摻了遼東礦砂,難怪食者三日腸穿肚爛。"
    難民棚深處忽起騷動,二十餘名麵黃肌瘦的婦人抬著草席卷屍而來。林清芷金線纏住草席一扯,腐屍掌心的血字"冤"竟是用砒霜混著辰砂寫就,與戶部賑災賬冊的批紅朱砂同源。淩風劈開草席夾層,散落的銅錢串孔中塞著魚鰾,鰾內血書拚出新河道圖——改道處正壓在趙氏宗祠的地脈上。
    "去年清丈司劃定的"廢田",原是一等水澆地。"淩風劍鞘戳入凍土,翻出的黑泥間嵌著帶齒痕的銀錠,"江浙核田案失蹤的三十七名裏正,牙印倒是成了貪銀的暗記!"
    子時梆子響過三聲,城南義莊的招魂幡無風自動。林清芷踹開停屍板,棺內女屍雙手反縛,指骨間緊攥的半幅《青苗簿》殘頁泛著屍毒靛藍:"戊寅年清丈田畝的原始記錄——這女子是失蹤的司賬女官!"屍身胸腔突然爆開,竄出的黑鼠叼著裹金箔的鉛塊,底部火漆印竟與三年前國庫失銀的封簽如出一轍。
    "良田變荒地,賦稅銀兩卻進了熔爐。"淩風劍尖挑起鉛塊冷笑,"難怪工部年年奏請"熔鑄舊銀"!"
    四更時分,磚窯濃煙衝天。林清芷揮袖擊碎陶甕,黏土中裹著的不是瓦坯,而是整捆的帶血指甲——每片刻著田契編號,與《青苗簿》的暗記嚴絲合縫。窯工暴起揮鏟時,虎口老繭的位置暴露了身份:"清丈司的丈量手改行燒窯?這丈量杆上的錨形刺青倒是沒褪!"
    暗窯深處機括轟鳴,三百陶俑破壁而出。林清芷金簪刺入俑身眉心,挑出的竟是蜷縮的童屍,心口釘著的五銖錢纏著戶部糧袋紅繩:"以童屍養田契,你們倒是會省筆墨錢!"
    晨光刺破毒霧時,最後一具陶俑在劍光中崩裂。淩風望著窯洞深處飄落的密信,火漆印上的蟠龍紋浸血顯形——正是新任戶部侍郎私章的邊角!
    磚窯的毒煙在晨光中翻湧,林清芷廣袖卷住淩風疾退三步。坍塌的陶俑堆裏忽地探出二十條鐵鏈,鏈頭拴著的不是鐐銬,而是刻滿田契編號的青銅算盤珠。
    “《九章算術》的珠算陣!”她甩出金線纏住鐵鏈,銅珠相撞的脆響中迸出火星,“每一顆珠子對應一頃‘廢田’的賦稅——他們拿算盤當陣眼,是要把民脂民膏煉成陰兵!”
    淩風劍劈鐵鏈,斷裂處濺出的不是鐵屑,而是混著丹砂的銀漿。漿液觸及地麵瞬間凝成八卦圖形,乾位赫然指向城南趙氏宗祠:“清芷,看這卦象——他們改河道不是為了毀田,是要斷趙氏龍脈養銀蠱!”
    暗窯深處忽傳癲狂笑聲,戶部侍郎周顯提著燈籠轉出陰影。燈籠紙麵黏著帶血的田契碎片,火光映出他脖頸處潰爛的瘡口:“淩大人可知這趙家莊地下埋著什麽?”他猛踹機關,地麵轟然裂開——三百口鎏金棺材整齊排列,棺蓋上的饕餮紋竟與戶部銀庫地磚紋樣如出一轍!
    林清芷金簪刺入棺縫,撬開的棺內堆滿裹著金箔的骸骨。她扯下一片金箔對著火光細看:“去年工部奏請熔鑄的‘舊銀’,原是刮了百姓骸骨上的陪葬金!”骸骨指節間卡著的銅鑰匙,正與賑災糧袋的封結紅繩紋路吻合。
    周顯突然扯開官袍,心口潰爛處鑽出的銀蠶纏著半截玉帶鉤:“龍脈已斷,銀蠱即成!”他猛捶胸口,銀蠶爆裂的毒液噴向棺群。淩風踏著棺槨躍起,劍鞘橫掃擊飛毒液,漿液觸及金箔的刹那,棺麵顯出血繪的漕運圖——河道終點竟是首輔故裏的私港!
    “原來所謂‘廢田’,全是首輔家的私產!”林清芷劈開棺底暗格,成捆的黃綾傾瀉而出。浸過銀漿的綾麵褪去偽裝,露出工部與戶部聯署的密約:“戊寅年至今,熔骸骨三萬具,得金二十萬兩——周大人連死人嘴裏那點金牙都不放過?”
    窯洞突傳轟鳴,三百陶俑眼窩中射出毒箭。淩風拽著林清芷貼地翻滾,箭簇釘入磚牆的瞬間,牆體剝落處裸露出鑄鐵的河道模型——每處彎道皆壓著清丈司標注的“凶煞之地”!
    “子午方位全被篡改!”林清芷指尖劃過模型凹槽,“他們在龍脈七寸處埋下童屍,是要借陰煞之氣逆轉國運!”她突然掀開模型底座,暗格裏整整齊齊碼著帶牙印的銀錠,齒痕與首輔書房密匣中的齒模嚴絲合縫。
    五更鼓響,周顯懷中的調兵符突然自燃。火光照亮符麵鑲嵌的鱘魚鱗片,血紋竟匯成新任首輔的八字命盤:“該換戲台了……”淩風劍鋒劃過他咽喉的刹那,窯洞外忽傳來戰馬嘶鳴——
    朝陽下的難民棚騰起黑煙,新到的“賑災糧”正在爆燃。焦黑的麻袋中漏出的不是粟米,而是整箱的丹書鐵券。林清芷拾起半塊殘券冷笑:“等那位‘青天禦史’發現,他祖傳的免死金牌早被熔成貪銀模子時……”
    劍光掠過,首輔私章在烈焰中扭曲變形。順風飄落的密信灰燼裏,最後的“丙寅”字樣正與二十年前清丈司初立的日子重合——這場噬魂的盛宴,竟從新政伊始便已擺開桌席!
    喜歡俠客紅顏傳請大家收藏:()俠客紅顏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