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千秋一夢(下)
字數:1675 加入書籤
太廟簷角的銅鈴在暴雨中碎成齏粉,淩風劍尖抵住最後一塊贖罪碑的裂痕,碑文“徐”字在雷光中扭曲如蛇。林清芷廣袖卷過傾塌的殿柱,扯出半截鎏金楹聯——原該刻著“國泰民安”的匾額背麵,竟用倭文烙著徐氏先祖的密誓:“裂土封侯,永世為藩。”
“原來徐家不是前朝餘孽,”林清芷將楹聯殘片浸入血水,浮出的海防圖標注著琉球諸島,“而是倭國三百年前埋進中原的暗樁!”她指尖劃過圖上“天正”年號,突然撕開自己袖口,露出臂上黥印——與徐黨死士的刺青分毫不差,“當年我被賣入教坊司,這黥印正是徐家訓練細作的手段!”
嘉靖帝的龍袍被狂風吹卷如帆,他握劍劈開太廟地磚,露出深埋的青銅匣。匣中《徐氏宗譜》遇空氣自燃,火苗卻凝成倭國戰船輪廓。“傳旨!”帝王嘶吼混著雷鳴,“沿海衛所戰船即刻出港,給朕碾平琉球——”
“陛下且慢!”淩風突然揮劍斬斷燃燒的宗譜,灰燼中滾出一枚珊瑚印璽,“徐家與琉球王室的盟書用此印,但印紐的硨磲紋是閩南獨有!”他劈開印璽,內層暗藏的密信寫著:“借倭亂清君側,九邊裂土而治”——落款赫然是薊遼總督的私章。
都察院左都禦史突然暴起,官帽中射出淬毒短箭。林清芷反手以銅鏡格擋,箭矢折射釘入盤龍柱,柱內機關彈出一捆《邊軍餉銀賬冊》。“去年失蹤的三十萬兩軍餉,”她抖開賬冊,夾頁飄出成串倭國金小判,“原來熔成了倭國的馬蹄金!”
暴雨衝刷著太廟丹墀,淩風率錦衣衛挖開徐階衣冠塚。楠木棺槨中無屍骸,唯有一尊青銅倭神像,神像底座刻著八省水利圖。“徐黨在黃河堤壩動手腳,是為讓倭國水師沿河道直逼京師!”林清芷銀針刺入神像眼窩,機關觸發後竟彈出半張《漕幫密契》——簽押人正是通州漕幫大當家。
子時三刻,九門同時燃起狼煙。淩風踏著瓦剌使臣的屍首登上城樓,城外倭寇艦隊在閃電中顯形,旗艦桅杆卻飄揚著薊州軍的旌旗。“薊遼總督好手段!”他揮劍斬斷旗繩,落下的軍旗浸油易燃,火光照亮旗麵暗繡的倭國菊紋,“可惜你忘了,真正的薊州軍旗緯線用的是防火柘蠶絲!”
林清芷已解開神像最後的機關,太廟地底傳來齒輪咬合的轟鳴。整座金水河突然改道,洶湧河水順著新挖的暗渠倒灌入海,倭寇戰船在漩渦中支離破碎。“徐黨三年前以修壩為名改河道,如今這‘通敵渠’反成了他們的葬身地!”
嘉靖帝在暴雨中展開《新政十二疏》終稿,朱筆批紅處濺起的水花在絹帛上暈開,宛如萬民書上的血指印。他忽然將玉璽砸向太廟殘碑,玉石俱碎中,傳國玉圭的碎片拚出“天下為公”四字。
“朕以四海為棺,收殮這千秋大夢!”帝王撕碎龍袍,任暴雨衝刷冠冕,“傳詔天下:即日起廢黜百家世襲特權,科舉增開百工、海事、農政三科——淩卿,你持此劍鎮守淩雲閣,凡阻新政者,皆可先斬後奏!”
淩風接劍時觸到劍柄暗紋——竟是當年柳如煙熔毀的發簪重鑄而成。他轉身望向太廟廢墟,林清芷正在焦土中栽下新苗,根須纏繞著徐黨鐵鏈,開出一簇猩紅的安石榴花。
更鼓響徹京師,十二匹快馬自九門疾馳而出。馬蹄踏碎薄冰,鞍袋中的《新政綱要》被春風掀起,頁腳處匠娘繡的“八美臨朝”圖栩栩如生。而東海盡頭,第一縷曙光正刺破倭國戰船的殘帆,像一柄出鞘的利劍,劈開了三百年的陰謀與烽煙。
喜歡俠客紅顏傳請大家收藏:()俠客紅顏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