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出題
字數:4846 加入書籤
“陛下這萬萬不可啊,絕對不能如此輕易賜予爵位”
在聽到阿鬥要給那名年老的錦衣衛爵位時。
文官們的天都塌了。
tnnd想他們讀了那麽多年聖賢書,好不容易從一名普通官員步入朝堂。
可能付出幾十年的努力,不過是換來僅僅維持五口之家的開銷,一個鳳陽老登,不過就潛伏20多年就能封個侯爺?
這要怪就能怪那臭要飯的朱皇帝。
本來文官武官這兩套晉升體係注定是對立的,皇帝隻要在中間協調好各方抗文武兩方打擂台就行。
卻沒想到朱元璋這不講玩意的混蛋,又扶持了藩王與文武打擂台,其實這也沒什麽,原本朱標順利上位,那麽三方勢力都能得到平衡。
可朱標不知被哪個倒黴玩意害死了,把朱元璋精心,布置的大局徹底攪碎。
於是他就徹底不當人了,並且進一步的壓榨文官的收入。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官員俸祿最後一次改革。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鬥,至五石為至。自後為用製。
原本收入就不高,洪武寶鈔又貶值了,好不容易新皇帝上位,他們這才鬆了口氣,悄悄摸摸的搞了一些貪汙腐敗的事情。
結果新皇帝上位之後就重新啟用錦衣衛。
這個行為相當於把文官那根緊繃的弦來回撥弄。
你禮貌嗎?姓朱的,你丫的禮貌嗎?
而一切的不滿,隨著這名風陽老登加官封爵的這一刻起徹底爆發。
於是乎,公元1398年第一次大明皇宮自由搏擊開始。
雙方在以齊泰為首的兵部左侍郎帶領之下發動對殘存的淮西勳貴一黨進行圍剿,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淮西勳貴之中。
除了年近古稀的老侯爺耽炳文沒有參與,像二丫頭李景隆,魏國公徐輝祖成為圍毆的目標。
“咳咳,這成何體統啊?”
阿鬥算長見識了。
“好7,諸位,朕也知爾等辛苦,所以說之後爾等俸祿全部上調一成,全部以銀子銅錢付,你們不要再打了。”
正逢雨季,這一天,應天的雨,格外得大。
“另外,關於朝會及休假一事,改為五天一朝吧,朕看諸卿,想來也是睡不好覺的,咱也就不折騰各位,每5天一次的大早會必須要來,至於其他時候老實在官邸辦公”
阿鬥穿越的這段時間也感覺到身體透支了,不僅一日三朝。
辦那事時,還有太監在門外計時,好不容易到了高潮,盡興之時突然被門外的鈦金打斷。
“陛下,到時間了,該離開了,再這樣下去是違背了祖製啊”
阿鬥真的是氣得夠夠的了,他容易嗎?好不容易想當一個明君,結果連辦正事的權力都被阻止?
皇嗣稀薄,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他朱允文至今也就太子朱文奎一個長子。
這大明朝又不像蜀漢一樣,國力強盛的大明,需要更多的繼承人,來保證大明帝國皇位的順利傳承。
對吧?劉大耳朵?
“至於休假,五天一休吧,不過,一定要保證有官員始終在崗辦公,各部大臣回去合計合計,整理一下具體的工作安排,然後打成奏折,上交予朕審批,各位回去老老實實幹活吧。”
阿鬥撂下這句話之後,就急匆匆的回到後宮之中玩他蛐蛐,他還是改不了之前的喜好。
“多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皇帝還挺像人的啊。
文臣們加了錢,出乎意料的更是得到了休假。
這簡直就是聖明的君主。
比朱元璋這個臭要飯的講人情味多了。
“陛下,您如今初登大寶就這樣擅自改變先皇之政,實在是有些不妥”
雖然方孝儒也很高興皇帝的新政,但方孝儒畢竟是純儒,還是不支持朱允文剛上來就大肆篡改先皇之政。
“好了方先生,其實這也沒什麽畢竟這些大臣在皇爺爺時期複出的態度,咱不過是給他們一點休假而已”
“他大漢能這樣,我大明也能如此”
“可是,陛下,我大明國情與大漢完全不同,怎能完全照搬?”方孝儒還想勸阻一把,就被一旁的黃子澄拉住了。
“好了,孝孺兄,陛下如此指定自有他的考量,我們就需傾聽,擇其善者而實施足矣,另外,相比於這些科舉的設計更重要,更需要方兄與皇帝欽定”
“陛下,這是微臣定製的科舉試題,還請陛下過目”
禦書房內,正玩著蟈蟈的阿鬥,一抬頭便看到方孝儒拿著習題走了進來。
身為純儒,方孝儒在出題的時候,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除了一道就古之聖王垂拱而治與大興井田之間的關係及對當下建文新政的種種舉措有什麽指導雲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另外還有詩一首,賦一篇以及一道策論一道奏疏。
實際上,是儒家對帝王之政的又一次試探,他們渴望恢複上古聖王之治,重現貴族,坐論天下之盛景,這是一種倒行逆施的舉措。
“這家夥不是好人啊”
在看到方孝儒呈上來的試題時,阿鬥內心瞬間就閃過了這樣的一條信息。
不由的審視一下這個原身爺爺給他挑選的輔政大臣。
當初在四川的時候,諸葛亮就曾經給他講過上古聖王之這方麵的課程,這節課,阿鬥記憶猶新。
畢竟那天是阿鬥難得沒有上課溜號的一節課,主要因為阿鬥之前玩的蟈蟈死了,而又沒能更快的找到一隻新的蟈蟈。
所以隻能無奈聽著相父講課。
好不容易看見阿鬥沒有溜號,當時年輕的丞相,便耐心的講述,賓主盡歡,留下了天資靈敏的評價。
“咳咳,方先生,就隻有這點題目是嗎?”
“啥?陛下,難道這些還不夠嗎?”
阿鬥畢竟不是考公人,自然不覺得這五道題有多少,並且考試範圍相對較少,輔導教材,也不過是儒家十三經。
還是太少了。
“咳咳,朕覺得,還是無法篩選出更適合我大明朝廷的官員,這樣吧,朕關親自出題”
“不知道陛下還打算出多少題目”方孝儒不由的為這年科舉的考生捏了把汗,怎麽這小皇帝那麽多活啊,連考題都打算親自把關?
原本說好的,允許朝廷官員推薦賢才,不讓走後門就算了,竟然還要親自參與考題出卷。
是不是還要親自參與閱卷呢?
“當然方先生,你也可以回去多出幾道,畢竟先生你現在又不用參加考試,為什麽不多為難那些考生呢?”
tnnd,老子確實不用參加考核,但老子的族人們需要考試。
原本建文三坑都已經談好了,相互推薦自己的族人入仕,如此一來,都有把柄在對方手上能更好的相互配合。
皇帝不讓,舉辦科考,其實這也沒什麽問題,畢竟三個人的族人們,都是從吉安府裏考出來的狠人,完全不用擔心考不考得上的問題。
當時吉安府,是絕對的科舉工廠,大家族中,不是舉人,都沒有資格參與族內的大事。)
卻沒想到這時候,建文皇帝又整出來了新花樣。
昨滴?
你了不起,你清高,你隨意提高科舉難度。
如果那位讀者大大日後成為了公考出題人,會提高公考難度不?)
喜歡阿鬥:我為建文大帝請大家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