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古裏的街市

字數:4374   加入書籤

A+A-


    “不知馬將軍,觀我古裏大軍是否雄壯?”
    由於大明的海上艦隊太過龐大,古裏城內的貴族們對此是心存恐懼。
    他們固然是一方大國,是一方強國。
    但是在海上的力量太過薄弱,也才數千人馬,在人數上明顯不如這支外來的海軍,更何況他們那配有的黑洞洞的炮口,那些看著就讓人不寒而栗。
    但是所謂大國之威不可辱。
    古裏,好歹是一方大國,周邊數10個小國的盟主,萬萬不可能因為一支龐大的海軍就跌份的。
    於是乎,國王就邀請大明的使者來觀賞他們的軍隊。
    兩位王爺以及手下的幾個千戶,也想趁著這個機會了解一下這個國家的實力保不齊之後他們隨著明軍征伐此地也能事先做好功課。
    “聽好了,待會對於這個國家的實力要有一定的記錄,意思是後朝廷開拓海外知識的重要資料”
    “您瞧好了吧,王公公,咱家一定把這些國家的資料全部記錄下來。”
    王景宏身為此次的副使,是朝廷負責出海的內臣首席。
    他們此次出行不僅僅是監軍,更是負責記錄,尤其是王景宏這個老家夥在明朝的內宮之中存活了20多年,早已培養出機敏能幹的才能。
    也培養出來了一批小太監,而這批小太監便是負責這一次路上的記錄。
    以往之前的各個小國的實力參差不齊,但對於大明來說那就是一個字:弱。
    如今到了古裏,倒是給他帶來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當然了,身為古裏的主戰派以及老貴族們,他們可不想在外人麵前丟人,尤其是那些沉醉於戰爭的刹帝利以及婆羅門,他們以出身古裏為榮。
    平時在沒有外敵的時候,他們可以不斷內鬥壓榨下層民眾,但一旦是遇到外敵,尤其是強敵的時候。
    更是要:精神點,別丟分,好樣的!
    隻見數萬大軍排列有序,軍威嚴整,作為百戰之師,古裏王連皇宮近衛都拉出來溜了幾圈。
    於是便有了開頭一問。
    “哈哈哈哈”
    “古裏不愧西洋大國,軍威雄壯非凡,頗有強軍之資”
    馬和這花倒是沒有忽悠,相比較之前經過的那十幾個小國,那些軍隊給他的感覺怎麽描述呢?
    可以這麽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五花三層,非一日之饞”
    肥胖上次國王下刀將軍,他們的那些士兵給他的感覺都是一個肥胖,可能是因為南陽之地物產豐富吧,不過也是朝廷未來開拓的方向。
    “哈哈哈,那與周圍其他國度的兵力如何?”
    “那自然如小兒而麵大人一般”
    “哈哈哈,實在是過獎了,馬將軍,但不客氣的說,我國李大軍軍力確實雄壯,國力確實強盛,民眾確實富有,乃西方之冠”
    老國王也開始炫耀起他們國家的軍隊,不得不說,這支國家足有三萬步兵,一萬駱駝騎兵,五千海軍,當然,必要時候他們可以聚兵十萬來守護他們的國家。
    “當然”
    “不知道大明是否有如此雄壯的百戰之師嗎?”
    國王以炫耀的口吻看著來訪的大明眾人。
    同時他手下的將軍大神們也在等待著大明的回複。
    當然,能拿得出一支這麽龐大的艦隊的國度實力絕對不弱,保不齊他們的陸軍至少10萬以上。
    而且如果他們留下來的書籍沒有記錯的話,在幾百年前,有一個來自同一個地方的古都名叫唐朝。
    那個國度的一名出訪的使者就向兩個國家借了1萬多兵馬就把盤踞在恒河平原上的那個強大帝國給滅了。
    如果他們沒有記錯的話,那這個大明可能並不會比當初那個唐朝弱。
    “不知兩位王爺,我能否向古裏國王介紹一下我大明的軍隊”
    “馬大人,這有何不可,我大明軍隊天下無敵自太祖創基以來30餘年。百戰不勝,攻無不克,實力之強,有什麽不能與外人道的呢。”
    衡王輕鬆地說道。
    “既如此,那麽在下便向國王介紹一下我大明的實力”
    “我大明自太祖建基以來,至今已有34載,雄師百萬,良將千員,元帥,都督,千戶,雖為世職,即是能征善戰之士。”
    “如今我大明東據日本,西並流沙,北至北海,南下諸島,光是我此次所帶的海軍2萬餘人不過是其中一隻人馬罷了,並非全部”
    “如果真的陷入戰爭之時,想來我大明調動幾百萬人馬應該不成問題”
    沒錯,觀後世明朝滅亡,因為饑荒財富不平均的內亂造成的損失至少都有數百萬造反,從這方麵講,馬和說的倒是沒錯。
    “嘶”
    當定到這個恐怖的數據時,穀裏的君臣們都是倒吸了一陣冷氣,雖然他們對大明朝有多大的概念倒是並不清楚,不過光是從這些數字來說,都能給他們開開眼界了,到了,畢竟兩國相距甚遠,而且說實話也沒有什麽領土衝突。
    甚至在未來的貿易上都能實現共贏,這大有可為之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下古裏國王星月沉浮同時對於沙爾汗提出來的建議,他也心動了。這兩位王爺可都是那個大明帝國皇帝的親弟弟。
    當然他們兩位王爺有可能是被皇帝趕出來的,不管怎麽說,他們依舊有大明這個名義上的靠山。
    再遠的不清楚,反正前段時間他們在外的商人就曾經聽說那一個在東方海域上的一個小島,就是因為一個王爺屠殺了100多名大名的將士。
    那個國度就直接被連根拔起。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在。東南亞一到印度的這一塊地界自古以來都是海運興盛,並且這條古老的商路已經開通了1000多年。
    那個海島上的國度也是古裏國重要的商貿夥伴,也是重要的香料客戶。
    他們被滅亡的消息自然很快就傳到了古裏的貴族耳朵之中。
    當然上層的談論很快通過手下傳到那些消息靈敏的商人耳中。
    自古以來,成功的商人大多數背景通天,雖然說這話十分不好聽,但這也是事實。
    古裏國作為一個強盛的王國,他的商貿也是十分興盛,是周邊十幾個小國的商品重要集散地。
    布匹,椰棗,香料,琉璃,象牙,珊瑚等奇珍異寶,在穀裏的街市上不斷的流通,給古裏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稅收。
    婆羅門薩帝利等統治階級也通過這些商人獲得了足夠的富貴。當然作為交換他們保證了他們的財富,同時也為他們獲得更多財富提供了一些機密信息。
    而隨著大明船隊的到來,一些新奇的商品如同絲綢瓷器茶葉這些也出現在了古裏的集市上。
    這些商品在幾十年前曾大肆出現在這裏,不過自從幾十年前隨著老朱禁止海貿之事,這些產品一度消失。
    而當這些神奇的產品再次出現在這座繁華的反射之時,那麽曾經他們的應下將再次刷新當地商人的腦海之中。
    喜歡阿鬥:我為建文大帝請大家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