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一章 漢師入南中

字數:4501   加入書籤

A+A-


    “你這小娃娃,你是如何知道這句話的?”
    老村長的眼神從震驚疑惑不解,在到如今的和尚,當然更多的還有好奇疑惑。
    當然不管是怎麽樣的表情吧,都死死的盯著於謙,仿佛又把這小子的跟腳釘出來。
    “怎麽?你這老登難道是想危害於千戶?”
    幾名隨行的錦衣衛紛紛祭出寶刀。
    “不不不,非也非也軍爺,我實在是太意外了,老夫實在是太意外了”
    “於千戶嗎,好啊,很好啊”
    “還請這位於大人稍作等候”部族族長眼神中透露著別樣的意味,似乎是崇拜。轉頭又跪在諸葛亮的神像麵前三叩九拜。
    嘴裏念叨著一大串方言。
    隨後老村長下令吩咐,以最高的禮儀接待這幫從明朝遠道而來的漢人大軍。
    “告訴各位長老,阿公的繼承者來了”
    “什麽?”
    幾名年輕的小夥都愣著看向眼前的老村長。
    阿公,當然他們親切地稱之為阿祖阿公,也就是諸葛亮。
    當年諸葛亮帶兵深入不毛,最終一直南到他們這片不毛之地,對,也就是在此地上演了一出七擒七縱收孟獲的傳說。
    當然諸葛亮帶兵征服下囊中之後並不是軍事,征服完後拍拍屁股就離開的,把向寵留在南中,作為季漢的大後方。
    當然為了這大後方的穩定,諸葛亮還把旱地先進的農耕技術帶到了這裏,不僅教他們挖水渠,開梯田,更是傳授他們植桑耕種。
    讓原本刀耕火種的落後,原始人成功邁向了農業社會。
    由於生產力爆棚,發展一時之間南中的民眾,從吃不飽到一部分人能吃飽飯的問題,成功收攏了南中民眾的心。
    為此在季漢到滅亡的幾十年裏,南中一直都是季漢死忠。
    甚至當初季憨滅亡的時候,有一批不願意被俘的功勳子弟也在南中子明的庇護之下遁入南中,並在此繁衍生息。
    身為丞相的獨女諸葛果。也在此地成為了南中第一任聖女,帶領著五鬥米道,以及殘存的蜀漢功勳指,你正式入住南中。
    一邊修道的同時,一邊宣傳普及漢地帶來的技術。
    最終南中這塊地方的部落一並進入農業時代,而憑借這份深厚的功德,諸葛果也成功實現了飛升。
    隨著那一批遷入南中的人相繼死去,南中與漢地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也在加速推進中長久下來數百年。
    彼時中原板蕩,五胡亂華,南中也順勢起兵,一路打到成都,盡管沒有守住太長時間,但從某個角度來說,也算是為季漢報了一個小仇。
    隨著時間的流逝,囊中內部也是幾次分,分崩離析當然,最終到了十幾個穩定強大的部族聯盟穩定了南中之地。
    唐六詔,宋大理一直到如今。
    他們一直紮根在此地之中,在固守領土的同時也有不少子弟為了進步。前去與中原的老大哥交戰,當然這種也算不上什麽事情。
    反正他們當初給諸葛亮承諾的是永遠為漢家人守住中華南大門。
    但是漢家內部的矛盾,盾不管是唐宋還是什麽亂七八糟的王朝,隻要入主了中原,他們就接受不反抗。
    並且死死的盯死在這塊,其他蠻夷想要入侵,那麽將會遭受他們正義的鐵拳。
    而這1000多年的流傳,不管如何分裂內鬥,但是他們始終牢記,當年他們的老祖孟獲給諸葛亮許下的承諾。
    當然說的那句話發的那句是他們也口口相傳記在心中。
    甚至當初初代聖女諸葛果在飛升之時,曾預言到了未來的某一個時刻。他的父親會趁著七彩祥雲帶著自己的小弟子來到這裏。
    當然對於這種話他們也就聽一聽一聽,如果諸葛亮真的複生,還帶著自己的徒弟到來的話,那就真的太好了。
    1000年前,諸葛亮能讓他們還在刀耕火種的老祖宗邁入農業時代,那麽再一次來,也該讓他們從農業時代更進一步了吧?
    當傳說之中的天命人再次到來之時,南中內部各部的長老都愣住了,紛紛帶領著手下趕來朝拜。
    “拜見聖子”
    地鐵老人手機模樣的於謙呆愣在此地。
    “是啊,諸葛阿公的弟子,歡迎您的到來”
    隨行的士兵僅一位一臉懵逼,當然於天腦海之中的諸葛亮,卻仿佛有了計較。
    於是在隨行士兵不解的目光之中,於謙就這樣的被捧上了聖旨。的位置,當然作為南中的聖旨,餘切馬也開始了他的忙碌生活。
    由於土豆番茄這些高產作物早就傳入軍隊了很久目前軍隊的將士以此為主糧,在訓練之時渾身都冒著澱粉。
    而如今他們的老大成為了聖子,那麽理所應當,他們也該品嚐一下其他的食物。
    於是乎一臉懵逼的於謙也正式落戶南中,被尊稱聖子。
    不久之後其他部族的十幾家部落人馬也集中完畢,足足十幾萬,如今這十幾萬人,全部認於謙為聖子。
    “老師,我該怎麽辦呢?”
    哪怕他再怎麽天知足月,但是個孩子麵對如此龐大的場麵,他一時之間還是把握不住,在沒人注意的角落,一股熱浪流淌了他的衣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先這樣再這樣,總共分三步”
    “放鬆,別緊張也不要緊張”
    “好的老師我不緊張,我叫不緊張”
    接下來由諸葛亮全麵頂替於謙,雖然1000多年沒有做這件事情,但是很快啊,又熟練掌握。
    蜀王聽聞自己的弟子被這群從山裏冒出來的蠻夷稱為聖子,這件事情表示十分驚奇。
    當然對於自己弟子在南中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一次也是十分靠譜,當然從投資者的角度,自己的弟子越發有名能力越大的話,他這個當投資者的更加高興。
    畢竟這也是一種證據之後拿著這些證據到皇帝麵前,也能當做一個吹牛的資本。
    甚至在聽說他們尊諸葛亮為阿祖阿公之時也花費重金,大力修建諸葛亮的廟宇。
    漢相雖遠去,但川蜀上到權貴下到民眾,對於這位丞相都是抱有萬分尊敬的態度,而得知王爺要修建廟宇的時候也紛紛出錢。
    當然劃分兩頭於天這邊也在諸葛亮的指導下開始推行先進的農耕技術,諸葛亮對於這件事,那是有十足把握。
    自己新收的這個小弟子於謙也在幹中學學中幹。
    對於於謙的學習進度,諸葛亮是十分滿意。
    不同於上輩子當丞相時事無大小皆要他來把控而言這輩子他沒了這些負擔,隻需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培養這小徒弟於謙的身上就行。
    有著前幾次當老師的經驗,他有把握把於謙培養成伯約那般文武雙全之人。
    這段時間翻閱曆史之後,對於博越在大漢官場上的遭遇,他也十分痛心。
    對他不惜以身奉獻施展的一計害三賢之計更是誇讚連連。
    他發誓這輩子在把於謙培養成文武雙全的人才之時,一定要教育他。
    什麽叫政治智慧,讓他能夠順利的功成身退,絕對不希望薑伯約的遭遇再一次出現在他的身上。
    薑維:老師~)
    喜歡阿鬥:我為建文大帝請大家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