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最後一戰

字數:4524   加入書籤

A+A-


    江岸上是眾人非常熟悉的新縣街道,兩旁俱是民房,眾人觀察良久,靜悄悄的。
    不見有任何動靜,亦不像是有埋伏。
    李曉明一揮手,兩名遊徼帶著五百官兵紛紛登岸。
    之前探馬報說兩幫殘兵是在東城外火拚,於是大家小心翼翼,分成數隊向東城開進。
    眾人一直走到東城城下,終於看到了大隊的人馬。
    隻見蒲榮所帶著的三百騎兵,俱在城門口坐著玩。
    有打瞌睡的,有的兩人在玩抓石子遊戲,戰馬都拴在街邊的樹上。
    蒲榮正托著個罐子喝粥,連盔甲都脫在旁邊。
    李曉明和眾人看的目瞪口呆,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太爺,你們怎麽才來呀?我都在這裏等了你們兩個時辰了。”蒲榮抬頭看到了眾人,迎了上來。
    李曉明驚奇的問道:“你們怎麽都在這裏閑坐,張家堡和黑苗族的人馬呢?”
    蒲榮笑道:“都是一群嚇破了膽的鼠輩,我們來時倒是看到三、四百人在城外打鬥。
    咱們的騎兵還沒近前,他們就四處逃散了。
    看來日後少不得要帶著兵馬去附近山裏剿匪,這倒真是個麻煩事。”
    李曉明順著城門洞走出城外,看了一眼,果然見城外開闊地上一片狼藉,還有幾十具屍體橫七豎八地倒伏著。
    劉新對蒲榮笑道:“也不必十分認真的剿匪。
    張家堡賊兵多是漢葭縣百姓,在山裏躲上個幾日必然回家,改頭換麵,又成了百姓。
    那夥黑苗殘兵已是不成氣候,他們衣著習俗皆與本地不同,一出來就會被發現,在山裏又真正是坐吃山空。
    我猜他們必會趁夜翻山越嶺,跑回晉國祖地,所以也不用去管他。”
    兩人聽劉新分析的有理,都放下心來。
    去府庫查驗了,糧庫裏上百萬斤的糧食原封不動,八、九千貫銅錢也幾乎還是原來的模樣。
    李曉明和蒲榮、劉新商量了片刻,安排軍士將縣衙裏的賬冊、文書、簡卷,連帶辦公用品,都搬到船上。
    各人又跑回到自己的住處,把之前藏匿的黃金白銀,或從牆洞裏、或從門前樹下,各個隱蔽之處掏出來,都搬到船上。
    幸好黑苗兵和張家堡軍兵,進城就發現上當,都火速回轉了,要是再給他們些時間,幾人的財產藏的再嚴實,也必會被洗劫。
    李曉明還不忘記搬走了他的太師椅,這個時代其實沒有椅子,都是跪坐。
    整個縣城原來就一把椅子,這椅子其實叫做“胡床”,說白了就是個帶靠背的巨型馬紮。
    胡床一開始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首領們隨馬攜帶的。
    如果突然召開軍事會議,這些首領們,就會從馬上取下馬紮,坐在露天的草原上開會。
    因為遊牧民族的首領,個個都吃的極肥胖參見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身材),大胖子如果不坐在馬紮上,而坐在草地上,時間長了腰椎頂不住。
    後來馬紮傳入中原,因為是胡人發明的東西,中原人稱這個為胡床。
    後來不知道誰又給它加了個靠背,就成了椅子的模樣。
    這胡床還是朱水成調來做廷掾時,從別處帶來的,後來被陳縣令相中,霸占了去。
    又讓木匠照著樣子仿製了幾把,李曉明還畫了個草圖,讓木匠們做了個八仙桌,上次請吳主簿吃飯還用到了。
    其實這個時候八仙還沒出世修道呢!
    李曉明當時心想:反正你們都沒法坐,不如我拿了去。
    因為其他人無論穿的是深衣還是中衣,下擺裏麵都是真空狀態。
    如果跪坐在榻上的話,整理好衣服的下擺,尚能優雅端莊,侃侃而談。
    若是穿件真空的袍子,坐在胡床上。
    稍不留神,不是露著大腿,就是露著腚,十分不雅。
    畢竟,整個縣城隻有陳縣令裏麵穿了條自製的秋褲。
    搬完了東西,留下了兩名遊徼,帶著一百騎兵和三百步兵在此處鎮守。
    劉新又寫了數張告示,讓鎮守在這裏的官兵,這幾天去貼在洪渡河穀和阿依河穀。
    告訴那兩處的百姓,老縣城已經被官兵收複,等候縣衙通知分房、分田。
    忙完了這一切,眾人心情愉快的踏上了行程。
    兵船張開風帆,順流而下,兩岸江景美不勝收,縣令和主簿在船上和眾官兵高談闊論,暢快至極。
    傍晚時分,船隊幾乎和蒲榮的騎兵同時到達老縣城。
    兩處縣城皆已平定,除黑苗的遺民外,滿城官兵、百姓皆載歌載舞、歡天喜地的迎接縣令和眾官兵回城。
    老朱能成為郡裏的紅人不是偶然的,組織後勤能力堪稱一絕。
    短短小半天功夫,一場盛大的軍民同樂晚宴,準備的像模像樣。
    隻見城前江邊的空地上,一排十數個大篝火堆,熊熊燃燒的火焰映在烏江水中,十分壯觀。
    火堆旁都擺著條案、幾桌,不知朱水成從哪裏搜羅了這麽多的菜肴、酒水,都放在案幾之上。
    李曉明命人將船上的八仙桌和靠背胡床都搬下來,擺在一個篝火堆的前麵,請眾人入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天黑,也看不出露腿露腚,劉新、蒲榮、孫文宇、朱水成、昝瑞等人紛紛落座於胡床之上。
    李曉明悄悄問蒲榮道:“老蒲,東西準備好了麽?”
    “放心吧,太爺。”蒲榮站起身來,衝著旁邊的軍士喊了一聲“抬上來”。
    隻見兩名軍士,顫顫巍巍的抬著一個大木條案走了過來。
    那條案看起來十分沉重,條案上不知堆了些什麽,用塊紅綢布蓋著。
    蒲榮示意兩名軍士將調案放在篝火旁的空地上,然後大聲對一眾軍民喊道:“太爺有話要說,請諸人靜聽。”
    一眾軍民不知縣令有何言語,場上頓時安靜下來。
    縣令清清嗓子,大聲的對全城軍民喊道:“諸位,今日咱們收複失地,新、老兩縣城皆已平定,全賴一眾官兵不計生死、奮勇殺敵。
    我曾在戰前許諾,戰後將繳獲的黑苗白銀分與眾軍,今晚特請全城父老做個見證。”
    說著,一把扯下條案上的綢布。
    眾人看的都呆住了,條案上一堆白銀閃閃發光,少說也有上百斤。
    全縣隻有一千三百多名官兵,算下來每人能分得一兩多,這年頭,在哪個國家當兵能分銀子?
    一眾官兵齊聲呐喊歡呼起來。
    李曉明又開口喊道:“此戰殉職官兵之家,除撫恤外,免除子女一代賦稅,家中老幼由縣衙撥糧款供養。”
    他頓了頓,環視四周,又接著喊道:“收複失地,不光一眾官兵有好處。
    從明日起,縣衙丈量土地田產,清點城內房屋數量,按人頭分給全縣人民。”
    全城軍民聞聽此言,俱都歡呼雀躍,對縣令感恩戴德。
    不知是誰突然帶頭跪下,眾人紛紛也跟隨拜倒在地,口念陳縣令恩德。
    中間竟有人帶頭三呼‘萬歲’。
    喜歡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請大家收藏:()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