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火槍和鹽

字數:4525   加入書籤

A+A-


    老王這捕魚的工作,除了為換些錢,顯然也是個愛好,見李曉明對他的行當頗感興趣,還想逮個江豬玩,也來了興致。
    便把船拴了,跳上岸來跟李曉明打招呼。
    “咦,尊駕看起來這麽麵熟哩!”
    李曉明心想,如何不麵熟,我還給你們免了賦稅呢!
    嘴裏卻說道:“嗬嗬,在下卻是第一次來碼頭這裏,不知道海豬子如何才能逮到?”
    “須得備上漁叉,這東西一入網,一叉叉死,才能提的上來。
    若要活的,卻是不能,有幾十、上百斤重,長得又有尖牙咬人。因此,非得打死才能逮到。”
    李曉明弱弱的問了一聲:“好吃麽?”
    “極好吃的,肉質比豬肉細膩百倍,一身好肥膘,逮上一隻,熬出的油夠半年食用。”
    老王靠近些笑道:“你要是想逮這東西,下次可隨我一起去,隻帶些酒來便可。
    去個十次八次,總能遇見一回的。”
    李曉明隻為獵奇,哪有空真去隨他打魚,況且還要給他帶十次八次酒。
    嘴裏含糊答應道:“好好,有空一定跟你去”。說著轉身就走。
    “我家在北城布坊旁邊,過去一問打魚的老王,人人便知。”
    那老王走了兩步,回頭叫道:“去吃些豆腐呀,還能看西施。”
    李曉明聽著怪異,看那老王快步走到魚市對麵的一間木屋裏,再不出來。
    仔細一看,木屋一角掛著一片木牌,上麵小小的寫了兩個字,“朝食”。
    “厲害了,兩晉時期的早餐店。”李曉明十分驚訝。
    要知道,他自從穿越到這裏,從沒見過早餐店,跟大多數人一樣,一天隻吃兩頓飯。
    無論如何要進去看看。
    他也快步走了進去,見是一間不大的木屋,石頭鋪的地麵上,擺著幾個破木案,木案下麵墊著草席,供顧客坐著。
    老王見他也進來了,向裏麵一麵竹簾後招呼一聲:“給這個尊駕也來一碗。”
    李曉明謝過,看那老王踞座於席上,吃的嘖嘖有聲,分外香甜,往他碗裏一瞅,果然是豆腐。
    豆腐是劉邦孫子的偉大發明,中國人吃了兩、三千年,國人鮮有討厭吃豆腐的。
    李曉明不禁想起了,剛穿越過來時,昝瑞給他偷豆腐的情景,頗為感歎。
    正在低頭偷笑,一大碗豆腐擺在麵前,引人注目的是,端著碗的那雙纖纖玉指。
    李曉明抬頭一看,頓時驚的呆住了,腦子浮現出一行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隻見一女子,生的眉彎目秀,削肩長項,十分的端莊秀麗,隻是眉宇之間似有著些許憂愁煩惱。
    此刻正端著一碗豆腐給李曉明擺上,一看到李曉明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她看,臉上飛起兩道紅霞,頭一歪,一雙俏眼也微微含嗔。
    隻輕聲說了句:“客人請用。”便扭著細腰往竹簾後走去。
    李曉明忍不住問道:“請問姑娘芳名?”
    那女子並不回答,回到竹簾後忙碌起來。
    李曉明微感失望,看碗中之物,是一整塊冒著熱氣的豆腐,上麵淋了一勺不知是什麽醬料,灑著少許香蔥。
    舉箸搗爛拌勻,嚐了一口,不是現代的嫩豆腐,是非常老的豆腐,很有顆粒感,滿口豆香很是可口。
    吃完豆腐,老王已經回家,店裏無人。
    李曉明膽大了些,走到後麵,輕輕掀起竹簾,正要開口說些屁話。
    卻看到那女子正站著發呆,嫻靜的俏臉上有兩行清淚,李曉明看在眼裏,不由得一顆心都化了。
    女子突然看見這個陌生男人,慌忙擦去眼淚,伸手拉竹簾將二人隔開,背轉了過去,怒道:“豆腐十文。”
    李曉明看到這一幕,張口結舌,也說不出什麽了,掏出一把銅錢,也不知道有幾十文,放到門口桌上。
    踟躕了半天,才一步三回頭地從木屋裏晃悠出來,朝鹽泉走去。
    嘴裏不禁嘟囔道:我是人間惆悵客,問君何事淚縱橫?
    一直走到鹽泉跟前,腦子才略略清醒過來,見劉新正拿著個賬冊,站在旁邊,前麵一大堆人,正在忙碌。
    這個酒鬼書生,倒是十分辛勤,雖然有酗酒等惡習,但正事從不遲到偷懶。
    劉新抬頭看縣令來了,走過來打了招呼,帶縣令進去查看鹽泉情況。
    這鹽泉本是懸崖腳下的露天泉眼,後來人們在此熬鹽曬鹽,怕雨水落入,稀釋了泉水,遂在泉眼上蓋了數間大房。
    古人迷信,認為自流鹽泉不可多得,必是上天神靈的饋贈。
    人心不足,想要世世代代受用,擔心鹽泉被神靈收回,於是又在裏麵刻了兩條石龍,鎮壓著鹽泉。
    李曉明和劉主簿走了進去,先看到滿地的鹽灶,足有二百多個,鹽灶上都座著熬鹽的大牢盆,工人此時正在先刷,準備開工。
    每到製鹽之時,這二百多口大鍋同時開火熬煮,數量之多,熱火朝天,蔚為壯觀。
    再往裏頭走,隻見一處石崖上,探出兩個大龍頭,龍身在崖壁上作翻騰狀,龍頭往外吐著鹹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鹹水落在前麵的大池子裏,濺起白沫,嘩嘩作響。
    天長日久,鹽和礦物在龍頭龍身上凝結了一層黃晶,遠遠一看,真像是兩條鱗片光亮的黃龍正在戲水。
    那鹽泉其實就是崖壁上的三處冒鹹水的裂縫,被人為砌石牆圈起,引導鹹水從龍頭流出。
    巴蜀之地在遠古時期就是汪洋大海,有億年的海鹽累積,有泉水恰巧從山體鹽層中流動,泉水將鹽分從山體中帶到地表,就形成了自流鹽泉。
    李曉明是現代人,對這種現象了然與胸。
    劉新道:“大人,此處鹽坊又叫做二龍廟,每逢初一、十五,也多有遠近鄉鄰的癡男信女來此祭拜,祈求心中所願。
    除這兩百多牢盆熬鹽外,坊外還有數十畝梯狀鹽田,用來曬鹽。
    若是熬鹽、曬鹽兩項作業全力運作,可每月產鹽兩萬斤以上,隻要銷路打開,錢來的如流水一般。”
    李曉明心中大慰,問劉新道:“如今鹽價如何?”
    劉新道:“鹽價沒有一定的時候,最低時隻需數文,最高時千文不賣。
    況且各地情況也不一樣,北方貴些,南方又便宜些,但據說當年南中之戰後,南方數年的鹽價也能達近百文。
    想想以前強漢之時,商路暢通,這裏的鹽能販到北方匈奴,胡人能用兩、三頭牛馬才換得一石鹽。
    但此時早已不複當年神奇,就算是黑苗如此強悍,也隻能販賣到周邊地區。
    好在一年賺個數千貫,就已不是小數目,足以令本縣富足了。”
    李曉明聽得乍舌,心想:難怪古人對此處自流鹽泉如此敬畏,當真是世世代代受用不盡的神跡。
    想那郡守李輝真是可笑,白讓黑苗占了鹽泉兩年,竟能無動於衷。”
    想到鹽路一旦打開,漢複縣騰飛,實現經濟自由,自己也能徹底躺平逍遙玩耍。
    李曉明不禁心潮澎湃,心中打定主意。
    “組建火槍隊,為販鹽護航保駕。”
    喜歡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請大家收藏:()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