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絕地之出
字數:4460 加入書籤
太子抬頭看著李許道:“辛苦賢弟操心了,隻不知這四條出秦嶺的穀道,你們要走哪一條呢?”
李許遲疑了一會,說道:“這事漢中的李霸最清楚,可就算那王八蛋知道,也不會給咱們說,
若大張旗鼓地去問別人,肯定又會泄密......
不過我從前線的戰況上,也能推斷出哪條路能夠通行。
子午穀就不用說了,絕路一條,若真能走這條路直通長安,那當年諸葛亮為何沒走過一次?
那李霸與匈奴劉趙小戰過數場,但一次都沒提到過此處,
可見所謂的子午穀捷徑,隻是虛妄之談罷了,完全過不去,此處可以排除。
前些年倒是有大批長安洛陽的流民,從儻駱道而來,
但這些人都是步行,據說還隻有半數能活著抵達咱們大成,
而且之前匈奴劉趙曾從此處派兵過來,但因全是步兵,且人數不多,
被那李霸殺的大敗,此事還被他大吹大擂,向朝廷要了不少好處。
可見這儻駱道雖能通行,但必是奇險無比,徒步都難穿越,更不用說推著鹽車、架著馬車了,這裏也可以放棄。”
李班指著地圖道:“你們看,這褒斜道似乎距離並不遠,不如你們走這裏吧,
我看《漢書》中有記載,當年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驅逐到這巴蜀之地時,就是走的這褒斜道,
可見此處必是能行軍的,隻要能行軍,也必能通鹽車、馬匹。”
李曉明疑問道:“聽說當年劉邦退到巴蜀之地後,隨即就放火燒毀了此處的棧道,不知咱們大成修過棧道嗎?”
李許苦笑道:“棧道極難修複,況且一條穀道裏麵的棧道,斷斷續續有幾十、上百裏,
咱們大成從來就沒想過要修這玩意。”
他停了一會又道:“據漢中發往成都的戰報來看,李霸與匈奴劉趙共打過四場仗,
一處在儻駱道、一處在南鄉縣附近,那次是匈奴借道晉國翻越大山而來,
這兩次都是匈奴主動進攻,但都被李霸殺敗。
另外兩次是李霸主動進攻劉趙,這兩次都是在陳倉道,但兩次又都被匈奴殺敗,李霸將敗因歸結於糧草不濟。”
太子和李曉明順著地圖,看見上麵標注的陳倉道,彎彎曲曲,幾乎比其它幾條穀道長兩三倍。
太子皺眉道:“這條路看起來可遠了去了,你們走這條路耗費的時間,估計是其它路數倍。”
李許也皺起眉頭,沉吟不決。
李曉明問道:“劉胤和石興是從哪裏來的?咱們走他們來的路不就行了?”
本章結束)
出蜀古道的曆史資趣談:
所謂蜀道,就是古代關中平原長安周邊地區)通往蜀地的四條古道,
如果算上諸葛亮出兵的岐山道,其實算是有五條,若是算上陰平小道,那就是六條,
但岐山道太過遙遠,要經過隴西繞到關中平原的西側,陰平小道要從懸崖上滾下去,根本就算不得是條路,
這兩條路,通常不算在蜀道之中。
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這四條蜀道其實都是,天上下的雨,落在秦嶺的大山上,經過山體的漏鬥效應,匯聚在一起形成的河流,
經千萬年的時間,在群山之中衝出來的山澗空洞,
除了陳倉道的河兩邊,有能容人站腳之處外,
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這三條所謂的通道,多是中間一條水,兩岸是筆直的絕壁,根本無下腳之處,
隻能靠在絕壁上修棧道,才能勉強通行,而棧道又極其難修,數百人修個幾年都不一定修通,
而敵人要破壞棧道,僅需一把火而已,
就算硬著頭皮,非要率軍從這狹窄的通道出兵,
你人再多,人家隻需一支小部隊守著瓶口,你死再多人也過不去,
諸葛亮曾率領三萬大軍,想從褒斜道出去,結果被郝昭用一千軍隊打敗,不得以又退回漢中。
明末的闖軍將領高迎祥,信了魏延的鬼話,率領數萬農民軍,從子午穀出發,意圖攻擊關中,
結果在穀中苦苦摸了十多天,被孫傳庭的明軍當穀攔住,一陣大殺,全軍覆沒,自己也被逮住淩遲處死。
而且就算有棧道,也過不了大型戰車輜重,甚至一次僅能通行一匹戰馬。
帶著大量的步兵前出到關中平原,對上關中的騎兵,大概率也是有死無生。
因此,通過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出兵關中,純屬是贏麵極小的賭局。
不光諸葛亮不會冒這個險,腦子正常的武將,沒一個會擔著這麽大的風險,從這幾處出兵。
這也是為什麽,諸葛亮寧願繞那麽遠從岐山出兵,幾乎每次都要吃糧草不濟的虧,也不從這幾處小道進兵的原因。
漢代的兵仙韓信,明修棧道,修的就是褒斜道,
暗渡陳倉,渡的就是陳倉道水道,也就是沿南北走向的嘉陵江進軍關中,
因為嘉陵江的上遊白龍江源頭就在關中,坐船上去就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成功是有原因的,漢中郡有一條河,叫做漢水。
東西走向的漢水與南北走向的嘉陵江,形成了一個十字,韓信的兵船可以從漢中的漢水,直接開船向西進入嘉陵江,
再北上白龍江,抵達關中的門戶散關,攻破散關,就能進入關中了。
可誰知道,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一場罕見的大地震,導致秦嶺西段山體崩塌,
硬生生切斷了漢水,東邊漢中的漢水成了死河,與嘉陵江不通了,西側的漢水源頭直接匯入了嘉陵江,
導致嘉陵江水暴漲,嘉陵江的上遊也不太適宜通航了。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地理事件——“嘉陵奪漢”。
正因如此,韓信可以走陳倉道水路進兵關中,
到了諸葛丞相時,漢水東段已經不通嘉陵江了,沒辦法從漢中行船走陳倉道了。
他一生謹慎,讓他率領大軍沿著精窄傾斜的河沿,在數百裏的山穀中徒步行進,他是絕不願意冒這個險的。
所以隻能繞行更遠的岐山道,以伐中原,結果功敗垂成,令人扼腕長歎。
陳倉道的地形,總體上起伏不大,
其中的白龍江,包括白龍江的支流清薑河,水流相對較緩慢,勉強可以通航。
不像其它三條通道,水流湍急,有些地方甚至是瀑布。
這一點,從後世修的道路上,就能看出,
隻有陳倉道修了國道316國道),其他幾條山穀,要麽仍然隻能徒步通行,要麽就是高架橋高速公路。
如果真是現代發生戰爭,把那條高速公路用炸彈炸塌,316國道炸斷,派一個裝甲團,修好工事洞穴把守,照樣仍是天險。
四川一樣可以割據,並且萬一割據了,仍然是個大麻煩……
喜歡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請大家收藏:()至暗時代:五胡十六國曆險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