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俏丫鬟抱屈夭風流 美優伶斬情歸水月
字數:14060 加入書籤
一、《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概述
1.回目含義闡釋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回目“俏丫鬟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精準概括了本回核心情節與人物命運。“俏丫鬟”指的是晴雯,她風流靈巧、心比天高,卻遭王善保家的挑唆,被王夫人視為勾引寶玉的“狐狸精”。晴雯本無過錯,卻含冤被攆出賈府,最終抱屈夭亡,“抱屈夭風流”正是對她悲慘命運的寫照。她將精心養護的長指甲鉸下留給寶玉,這一細節體現出她對寶玉的深情和自身命運的無奈。“美優伶”則指芳官、蕊官和藕官,她們本是唱戲的優伶,在被通知讓幹娘帶走後,斬斷世間情思,選擇出家,前往水月庵,“斬情歸水月”描述的就是她們的這一抉擇,反映出她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也暗示了在封建家族的壓迫下,這些女子的無奈與淒涼。
2.情節內容梗概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情節跌宕起伏,諸多事件相互交織,深刻展現了賈府內部的複雜矛盾與人物的悲慘命運。
中秋過後,鳳姐的病雖有好轉但仍需服藥調養。王夫人為給鳳姐配調經養榮丸,派人四處尋找上等人參。然而,找遍各處都未能如願,即便到賈母處搜尋,也發現人參因存放時間過久基本失效。關鍵時刻,寶釵出手相助,幫王夫人聯係購買到上好的人參。
之後,王夫人叫來周瑞家的,詢問前幾日搜檢大觀園的情況。當得知司棋的事後,她當即決定將司棋逐出賈府。寶玉眼見司棋被逐,預感晴雯也會遭殃,匆忙趕回怡紅院,卻發現王夫人已先一步到來。晴雯平日行事直率,遭人嫉恨,被王夫人視為勾引寶玉的“狐狸精”,最終難逃被攆的厄運。晴雯滿心冤屈,卻不知自己究竟所犯何錯。
寶玉對襲人等人未被牽連感到懷疑,一度認為是襲人從中使壞。但得知襲人已將晴雯的東西收拾好,並給了她幾吊錢準備送去時,寶玉才放下戒備。他掛念著生病的晴雯,在答應給看門婆子錢後,得以去探望晴雯。兩人見麵,悲從中來,晴雯將自己精心養護的兩根長指甲鉸下留給寶玉,寶玉則把自己的衣服給了晴雯作為交換,這一情節盡顯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回到怡紅院,寶玉夜裏做夢,夢到晴雯前來告別,驚醒後忙說晴雯死了。次日,賈政因賈環和賈蘭作詩,也叫寶玉來作詩。王夫人見寶玉與父親相處融洽,十分高興。
正當王夫人準備去賈母處時,芳官、蕊官、藕官的幹娘前來告知,三個女孩非要削發做尼姑。王夫人起初不同意,但在水月庵的智通和地藏庵的圓心一番勸說下,認為這也是在做功德,便答應放她們走。最終,芳官跟隨水月庵的智通,蕊官和藕官則跟了地藏庵的圓心。本回中,寶玉身邊的女子,該被趕出去的被趕出去,該出家的出家,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二、本回情節背後的家族命運隱喻
1.人參事件與家族興衰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人參事件猶如一麵鏡子,清晰映照出賈府家族經濟狀況的惡化和生命力的衰退,深刻揭示了賈府由盛轉衰的曆史命運。
從經濟層麵來看,人參事件直接反映出賈府經濟的捉襟見肘。鳳姐生病需要上等人參配藥,這在以往對於賈府而言本應是輕而易舉之事。然而,此次王夫人派人四處搜尋,偌大的賈府竟難以找到像樣的人參。賈母處雖有一大包“手指頭粗細的”人參,但因存放時間過長,早已成了朽糟爛木,失去了藥性。這一細節表明,賈府在經濟上已陷入困境,連日常儲備的藥材都無法保證質量和數量。過去,賈府作為鍾鳴鼎食之家,必定有充足的物資儲備,人參這類名貴藥材自然也不例外。但如今,人參的匱乏暗示著賈府的經濟實力已大不如前,家族的財富在不斷流失。
人參從有到無、從有效到失效的過程,與賈府的興衰緊密相連。曾經的賈府,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在經濟上富足有餘,能夠輕鬆購置和儲備各種珍貴物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府內部的揮霍無度、管理不善以及外部的各種消耗,使得家族的經濟狀況逐漸惡化。就像人參一樣,曾經的賈府充滿生機與活力,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但如今,賈府如同那失去藥性的人參,徒有其表,內部的衰敗已無法掩蓋。
從家族生命力的角度來看,人參事件也象征著賈府生命力的衰退。人參在傳統觀念中具有滋補身體、增強生命力的功效,它的缺失暗示著賈府家族生命力的減弱。在賈府的鼎盛時期,家族成員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隨著家族的衰敗,賈府內部矛盾重重,人際關係複雜,家族成員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也逐漸變差。鳳姐的生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作為賈府的管理者,日夜操勞,身體早已不堪重負。而此時連人參都難以找到,更凸顯出賈府在應對危機時的無力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外,人參事件還反映出賈府管理的混亂。偌大的賈府,竟然連基本的物資管理都無法做好,人參的存放和保管出現問題,導致其失去藥性。這說明賈府在內部管理上存在嚴重的漏洞,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製度。這種管理上的混亂不僅影響了家族的經濟狀況,也削弱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紅樓夢》中,作者通過人參事件這一細節,巧妙地揭示了賈府由盛轉衰的曆史命運。它讓我們看到,一個家族的興衰不僅僅取決於外部的環境和機遇,更與內部的管理、經濟狀況以及家族成員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賈府的衰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人參事件則是這一衰敗過程的一個縮影,它警示著我們要珍惜當下,注重家族的管理和發展,避免重蹈賈府的覆轍。
2.抄檢大觀園餘波在本回的體現
抄檢大觀園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其餘波依舊蕩漾不息,深刻影響著賈府的方方麵麵。本回中,王夫人對丫鬟們的一係列處置,正是抄檢餘波的集中體現。
王夫人為給鳳姐找人參,卻發現賈府連像樣的人參都難以找到,這一細節暗示著賈府內部管理的混亂,而抄檢大觀園更是這種混亂的集中爆發。抄檢過後,王夫人對丫鬟們的處置毫不留情。司棋因與潘又安的私情被發現,被王夫人果斷逐出賈府。迎春雖為主子,但性格軟弱,麵對司棋被逐,也隻能無奈接受,這反映出抄檢對賈府主仆關係的衝擊。
晴雯的遭遇更是抄檢餘波的典型代表。王夫人聽信王善保家的挑唆,認定晴雯是勾引寶玉的“狐狸精”,將她從怡紅院攆出。晴雯本是風流靈巧之人,卻含冤受屈,直到被攆出都不知自己所犯何錯。她的悲慘命運,是抄檢大觀園後無辜受害者的縮影。
此外,蕙香四兒)與寶玉同一天生日,被認為有“同日生日就是夫妻”的嫌疑,也被趕出配人。芳官、蕊官、藕官等唱戲的優伶,也被強行認領出去,最終選擇出家。這些丫鬟們的命運在抄檢過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她們成為了抄檢餘波的犧牲品。
3.王夫人處置丫鬟反映的家族內部管理問題
王夫人對丫鬟們的處置,暴露出賈府家族內部管理的諸多問題。首先,在人員管理方麵,賈府缺乏有效的監督機製。王夫人僅憑王善保家的一麵之詞,就對晴雯等丫鬟進行嚴厲處置,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核實。這說明賈府在管理丫鬟時,沒有建立起公正、透明的考核製度,導致一些丫鬟被冤枉。
其次,賈府的物資管理也存在嚴重問題。如前文所述,為鳳姐找人參時,偌大的賈府竟找不到可用的人參,這反映出賈府在物資儲備和管理上的混亂。同樣,在丫鬟管理方麵,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王夫人對丫鬟們的情況了解甚少,隻是在抄檢時才發現一些問題,這說明賈府對丫鬟的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
再者,賈府的家族內部缺乏有效的溝通機製。王夫人與寶玉之間,對於丫鬟的管理存在明顯的分歧。寶玉對晴雯等丫鬟充滿感情,而王夫人卻將她們視為威脅,這種分歧反映出賈府內部溝通不暢,導致管理決策出現偏差。
4.主仆矛盾與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
王夫人對丫鬟們的處置,也反映出賈府內部的主仆矛盾和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在抄檢大觀園的過程中,王夫人代表著封建家長的權威,她對丫鬟們的嚴厲處置,是為了維護賈府的封建秩序和家族利益。而丫鬟們則代表著被壓迫的一方,她們在賈府中處於弱勢地位,隻能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
晴雯的反抗精神,正是主仆矛盾的體現。她心比天高,不願屈服於王夫人的權威,最終成為了主仆矛盾的犧牲品。芳官等優伶的出家,也是對封建壓迫的一種反抗,她們選擇斬斷塵世情緣,以逃避現實的苦難。
此外,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也在本回中有所體現。王善保家的在抄檢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她的目的是為了打擊異己,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王夫人則利用抄檢的機會,整頓怡紅院,加強對寶玉的控製。這些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使得賈府內部矛盾更加複雜,加速了賈府的衰敗。
抄檢大觀園的餘波在本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王夫人對丫鬟們的處置反映出賈府家族內部管理的混亂、主仆矛盾的激化以及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共同推動了《紅樓夢》悲劇的發展。
三、主要人物形象塑造與命運悲劇
1.晴雯:風流靈巧的悲劇紅顏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晴雯的悲慘遭遇令人痛心疾首,她的命運如同劃過夜空的流星,短暫而璀璨,卻又充滿了無盡的哀傷。晴雯的性格特點鮮明獨特,這些性格特質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她的形象,卻也為她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晴雯最為突出的性格特點之一便是風流靈巧。她容貌出眾,眉眼兒像林黛玉,模樣標致,針線活更是無人能及。在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寶玉的雀金裘被燒了個洞,眾人皆束手無策,唯有晴雯拖著病體,連夜將其補好。她的心靈手巧可見一斑,而且她的風流韻致也在賈府中頗為出眾。然而,這種風流靈巧卻成為了她被人嫉妒和陷害的根源。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麵前挑唆說:“別的都還罷了,太太不知道,頭一個寶玉屋裏的晴雯,那丫頭仗著他生的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掐尖兒要強。一句話不投機,他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趫趫,大不成個體統。”王夫人本就對寶玉身邊的丫鬟有所警惕,聽了這番話,便認定晴雯是個“狐狸精”,會帶壞寶玉。
晴雯的心比天高也是她性格的一大特點。她雖然身為丫鬟,卻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不甘於被人隨意踐踏。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晴雯因跌了扇子骨而與寶玉發生口角。她毫不畏懼寶玉的身份,直言自己並非故意,還說:“要嫌我們就打發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這種敢於反抗的精神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是極為難得的。然而,她的心比天高卻與她身為丫鬟的卑微身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得她在賈府中顯得格格不入。她不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不善於迎合他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直率潑辣是晴雯性格的又一顯著特征。她說話做事從不拐彎抹角,總是直來直去。在對待墜兒偷蝦須鐲一事上,她毫不留情地打罵墜兒,還用簪子戳她的手。她的這種做法雖然是出於對寶玉財物的保護,但也過於衝動和魯莽。她沒有考慮到墜兒的感受,也沒有顧及到賈府的規矩和顏麵。她的直率潑辣讓她在賈府中樹敵眾多,也為她的悲劇命運埋下了隱患。
結合她被攆出賈府的具體情節來看,晴雯的悲劇命運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直接原因來看,王夫人聽信了王善保家的挑唆,認定晴雯是勾引寶玉的“狐狸精”,將她從怡紅院攆出。晴雯本無過錯,卻含冤受屈,直到被攆出都不知自己所犯何錯。她的悲慘遭遇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然而,從深層次的社會根源來看,晴雯的悲劇命運是封建社會等級製度和封建禮教的必然產物。在封建社會中,丫鬟的地位極其低下,她們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權利,隻能任由主子擺布。晴雯雖然風流靈巧、心比天高,但她始終無法擺脫丫鬟的身份束縛。她的反抗和掙紮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麵前顯得微不足道,最終隻能以悲劇收場。
晴雯的判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也準確地概括了她的性格和命運。“霽月難逢,彩雲易散”暗示了晴雯的命運如同雨後的明月和空中的彩雲一樣,美好而短暫。“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則突出了她的性格與身份之間的矛盾。“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揭示了她因出眾的容貌和才華而招人嫉妒,最終被人毀謗陷害的悲慘結局。“多情公子空牽念”則表達了寶玉對她的深情和惋惜。
晴雯的悲劇命運是《紅樓夢》悲劇主題的一個縮影。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光輝。她的風流靈巧、心比天高和直率潑辣,雖然為她帶來了悲劇,但也讓她成為了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她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讀者的心中,成為人們對封建社會批判和反思的重要素材。
2.芳官:倔強反抗的優伶之殤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芳官的命運走向令人感慨,她獨特的性格特征以及背後複雜的遭遇,深刻展現了封建社會下小人物的無奈與抗爭。
芳官性格倔強且叛逆,這在她的言行舉止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她本是唱戲的優伶,進入賈府後,依然保留著率真的個性。在薔薇硝事件中,趙姨娘因芳官給了賈環一包薔薇硝而非茉莉粉而大鬧怡紅院。麵對趙姨娘的無理取鬧,芳官毫不畏懼,跳起來便與她對質,“我便學戲,也沒往外頭去唱。我一個女孩兒家,知道什麽是粉頭麵頭的!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買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呢!”這番話盡顯她的倔強,絲毫不肯向趙姨娘低頭。她不把趙姨娘的主子身份放在眼裏,敢於直接反抗,這種叛逆的性格在封建等級森嚴的賈府中顯得格格不入。
芳官被王夫人視為“狐狸精”,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她容貌出眾,且打扮得與眾不同。她常將頭發剃得溜光,隻留頭頂的一撮,用紅絨繩紮起來,這種獨特的裝扮在王夫人眼中是“不成體統”的,認為她有勾引寶玉之嫌。其次,芳官性格活潑,與寶玉等人相處親密無間。她和寶玉之間有許多互動,如在寶玉生日時,她和寶玉同榻而眠,這在封建禮教的規範下是不被允許的。王夫人認為她會帶壞寶玉,影響寶玉的學業和前途。再者,芳官的伶人身份也讓她成為王夫人眼中的異類。在封建社會,戲子地位低下,王夫人對這類人存在偏見,認為她們品行不端,會給賈府帶來不良影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芳官選擇出家,背後充滿了無奈和對現實的反抗。在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對丫鬟們進行了嚴厲的處置,芳官等唱戲的優伶首當其衝。她們被強行認領出去,麵臨著未知的命運。對於芳官來說,回到原來的生活或者被賣給他人,都不是她所願意的。她在賈府雖然也遭受了一些委屈,但畢竟還有一定的自由和尊嚴。而一旦離開賈府,她將失去這些,重新陷入社會底層的苦難之中。因此,出家成為了她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同時,出家也是芳官對現實的一種反抗。她不願意屈服於王夫人的安排,不願意被封建禮教所束縛。出家意味著她可以斬斷塵世的情緣,擺脫封建等級製度的壓迫。她選擇與蕊官、藕官一起出家,前往水月庵,這是她們共同的選擇,也是她們對命運的一種抗爭。在庵堂中,她們可以相對自由地生活,不必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然而,芳官的出家並不能真正改變她的命運。在封建社會,尼姑庵也並非是一片淨土,依然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她雖然擺脫了賈府的束縛,但又陷入了另一種困境。她的倔強和叛逆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麵前顯得微不足道,她的出家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對現實的一種無力反抗。
芳官的故事是《紅樓夢》悲劇主題的又一體現。她的倔強反抗和最終的無奈出家,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她的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慘遭遇,也讓我們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寶玉:無力反抗的悲情公子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寶玉經曆了身邊眾多丫鬟命運的巨變,其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猶如洶湧的波濤,起伏不定,深刻展現出他在封建禮教和家族權威麵前的無奈與悲痛。
當司棋被逐時,寶玉敏銳地預感到晴雯也將麵臨厄運。他匆忙趕回怡紅院,卻發現王夫人已先一步到來,晴雯最終還是被無情地攆出。這一事件讓寶玉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擔憂。他深知晴雯的清白,也明白她是被冤枉的,但在王夫人的權威麵前,他卻無能為力。他對襲人等人未被牽連感到懷疑,一度認為是襲人從中使壞,這反映出他在極度焦慮下的敏感和多疑。他的這種懷疑並非毫無道理,在賈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每個人都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擇手段。而寶玉對晴雯的深厚感情,使他無法接受晴雯被冤枉的事實,他渴望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哪怕這個解釋可能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寶玉對晴雯的牽掛之情在他去探望晴雯的情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掛念著生病的晴雯,在答應給看門婆子錢後,終於得以見到晴雯。兩人見麵時,悲從中來,晴雯將自己精心養護的兩根長指甲鉸下留給寶玉,寶玉則把自己的衣服給了晴雯作為交換。這一細節展現出他們之間超越主仆的深厚情誼。寶玉深知這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麵,他的內心充滿了不舍和悲痛。他想要留住晴雯,想要保護她,但在封建禮教和家族權威的重壓下,他的力量顯得如此渺小。他隻能默默地接受這一切,將痛苦深埋在心底。
回到怡紅院後,寶玉夜裏做夢,夢到晴雯前來告別。這個夢境是他內心深處情感的真實寫照。在夢中,他與晴雯的交流充滿了溫情和不舍,而當他驚醒後忙說晴雯死了,這表明他在潛意識裏已經預感到晴雯的命運。這個夢境讓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失去晴雯的痛苦,也讓他對封建禮教和家族權威的不滿達到了頂點。他在夢中或許試圖挽留晴雯,或許想要改變這一切,但當他醒來,麵對的依然是殘酷的現實。
除了晴雯,芳官等優伶的出家也讓寶玉感到無比的無奈和悲痛。芳官、蕊官、藕官等唱戲的優伶,在抄檢大觀園後被強行認領出去,最終選擇出家。寶玉與她們相處融洽,她們的活潑和率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然而,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她們不得不選擇出家來逃避現實。寶玉看著身邊的這些女孩一個個離他而去,他的內心充滿了孤獨和無助。他想要為她們做點什麽,但卻無能為力。他無法改變封建禮教的規則,也無法違背家族的權威。
在封建禮教和家族權威麵前,寶玉的無力反抗表現得十分明顯。他雖然對身邊丫鬟們的命運充滿同情和不滿,但卻無法采取有效的行動來改變她們的命運。他的言行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他不能違背王夫人的意願,也不能挑戰家族的權威。他隻能在內心深處默默地反抗,用自己的情感和夢境來表達對封建禮教的不滿。他的這種無力反抗,反映出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在那個時代,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無法與強大的封建勢力相抗衡。
寶玉在本回中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深刻地展現了他在封建禮教和家族權威麵前的無奈和悲痛。他對晴雯、芳官等丫鬟命運的關注和同情,體現了他善良和重情重義的一麵。然而,他的無力反抗也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他的故事是《紅樓夢》悲劇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本回體現的封建社會文化與製度
1.封建家長製下的子女教育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王夫人對寶玉的教育方式以及整頓怡紅院丫鬟的行為,深刻反映了封建家長製下的子女教育特點,同時也對寶玉的成長和心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夫人對寶玉的教育方式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封建家長製強調長輩對晚輩的絕對權威,子女必須遵循長輩的意願和教導。王夫人作為寶玉的母親,肩負著培養寶玉成為家族棟梁的重任。她認為寶玉應該走仕途經濟之路,通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以光宗耀祖。因此,她對寶玉的言行舉止、學習情況都極為關注,不允許他有任何偏離封建正統觀念的行為。
王夫人整頓怡紅院丫鬟的行為背後,有著明確的動機和目的。首先,她認為寶玉身邊的丫鬟會對他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她看來,晴雯、芳官等丫鬟風流靈巧、性格活潑,容易帶壞寶玉,使他沉迷於兒女情長,荒廢學業。例如,王夫人聽信王善保家的挑唆,認為晴雯是勾引寶玉的“狐狸精”,將她從怡紅院攆出。她覺得隻有將這些“不良”影響清除,才能讓寶玉專心於學業,走上正道。其次,王夫人整頓怡紅院丫鬟也是為了維護賈府的封建秩序和家族利益。在封建家族中,主仆關係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丫鬟必須絕對服從主子的命令。王夫人通過整頓丫鬟,加強對寶玉身邊人的控製,以確保寶玉的行為符合家族的規範和利益。
然而,王夫人的這種教育方式對寶玉的成長和心理產生了諸多負麵影響。從成長方麵來看,寶玉本就對仕途經濟不感興趣,他更注重情感和精神上的追求。王夫人強行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期望強加給寶玉,使他感到壓抑和束縛。他無法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隻能在封建禮教的框架內生活。這種教育方式阻礙了寶玉的個性發展,使他難以實現自我價值。
在心理方麵,王夫人的行為讓寶玉感到痛苦和無奈。他深知晴雯、芳官等丫鬟的清白,也明白她們是被冤枉的,但在王夫人的權威麵前,他卻無能為力。他對王夫人的做法感到不滿和憤怒,但又不敢公然反抗。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紮使寶玉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開始對封建禮教和家族權威產生懷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結合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來看,王夫人的教育方式是封建家長製的典型體現。在封建社會,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往往以維護家族利益和社會秩序為出發點,忽視了子女的個性和需求。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維護封建統治,但卻壓抑了人性的發展,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王夫人對寶玉的教育方式以及整頓怡紅院丫鬟的行為,是封建家長製下子女教育的一個縮影。它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禮教觀念對子女成長和心理的影響。通過對這一情節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以及人性在封建壓迫下的掙紮和反抗。
2.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與丫鬟命運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如同一張大網,將丫鬟們緊緊束縛,深刻影響著她們的身份地位、與主子的關係,進而決定了她們的悲慘命運。
從身份地位來看,丫鬟們處於封建社會的底層。她們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隻是主子的附屬品。以晴雯為例,她雖然在怡紅院地位相對較高,且風流靈巧、心比天高,但本質上仍是寶玉的丫鬟。她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王夫人僅憑王善保家的挑唆,就認定她是勾引寶玉的“狐狸精”,將她無情地攆出賈府。晴雯含冤受屈,卻毫無反抗之力,隻能在貧病交加中悲慘死去。這充分體現了丫鬟們身份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她們的生死榮辱全憑主子的一念之間。
芳官等唱戲的優伶出身的丫鬟,地位更為低下。在封建社會,戲子被視為下九流,受到人們的歧視。芳官進入賈府後,盡管努力融入這個環境,但她的伶人身份始終是她的“原罪”。王夫人對她們充滿偏見,認為她們品行不端,會帶壞寶玉。在抄檢大觀園後,王夫人毫不留情地將她們強行認領出去,最終她們隻能選擇出家來逃避現實。這表明丫鬟們的出身決定了她們在等級製度中的低賤地位,無論她們如何努力,都難以擺脫這種命運的枷鎖。
丫鬟們與主子之間的關係是絕對的主仆關係,主子擁有絕對的權威,丫鬟必須無條件服從。司棋與潘又安的私情被發現後,王夫人果斷決定將她逐出賈府。迎春作為司棋的主子,雖然心中難過,但性格軟弱的她無法改變司棋的命運,隻能無奈接受。這體現了在封建等級製度下,主子對丫鬟的生殺予奪大權,丫鬟們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蕙香四兒)與寶玉同一天生日,被認為有“同日生日就是夫妻”的嫌疑,也被趕出配人。這一事件反映出丫鬟們在與主子的相處中,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犯主子的忌諱,從而遭受嚴厲的懲罰。她們與主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地位差距,這種差距使得丫鬟們在主子麵前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的越軌行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決定了丫鬟們的悲慘命運。她們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隻能任由命運擺布。晴雯的風流靈巧、芳官的倔強叛逆,在等級製度麵前都顯得微不足道。她們的反抗和掙紮隻會換來更嚴厲的懲罰,最終隻能以悲劇收場。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通過丫鬟們的身份地位、與主子的關係等方麵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種等級製度如同一個無形的牢籠,將丫鬟們困在其中,使她們的命運充滿了無奈和悲哀。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以及人性在封建壓迫下的扭曲和掙紮。
五、藝術手法與美學價值
1.象征手法的運用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極為精妙,宛如一幅細膩的工筆畫,生動地勾勒出人物形象,深刻地表達了主題思想,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充滿隱喻和暗示的藝術世界。
人參在本回中象征著家族的生命力。鳳姐生病需要上等人參配藥,然而偌大的賈府卻難以尋覓到像樣的人參。賈母處雖有一大包人參,但因存放時間過長,早已成了朽糟爛木,失去了藥性。這一細節暗示著賈府的家族生命力已經逐漸衰退。曾經的賈府,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經濟富足,物資儲備充足。但如今,人參的匱乏反映出賈府經濟的捉襟見肘,家族的財富在不斷流失。人參從有到無、從有效到失效的過程,與賈府由盛轉衰的命運緊密相連,象征著賈府如同那失去藥性的人參,徒有其表,內部的衰敗已無法掩蓋。
晴雯象征著美好與純潔。她容貌出眾,眉眼兒像林黛玉,模樣標致,針線活更是無人能及。在“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她拖著病體連夜將寶玉燒壞的雀金裘補好,展現出她的心靈手巧和忠誠。然而,她的美好與純潔卻不被封建禮教所容。王夫人聽信王善保家的挑唆,認定她是勾引寶玉的“狐狸精”,將她從怡紅院攆出。晴雯含冤受屈,最終悲慘死去。她的命運象征著美好事物在封建社會的摧殘下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和對美好人性的讚美。
芳官等優伶象征著自由和反抗。她們本是唱戲的優伶,性格活潑、率真,進入賈府後依然保留著這種個性。在薔薇硝事件中,芳官麵對趙姨娘的無理取鬧,毫不畏懼,跳起來便與她對質,展現出她的倔強和反抗精神。然而,在封建等級製度的壓迫下,她們的自由和反抗隻能以出家的方式來實現。她們選擇斬斷塵世情緣,前往水月庵,這象征著她們對封建禮教的逃避和反抗,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人性解放的向往。
象征手法的運用對主題表達和人物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象征手法,作者將抽象的主題思想具象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同時,象征手法也豐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立體、生動。在本回中,人參、晴雯、芳官等象征物的運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酷,以及人性在封建壓迫下的掙紮和反抗,使《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更加深刻、內涵更加豐富。
2.悲劇美學的呈現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呈現出了極高的悲劇美學價值,通過晴雯、芳官等人物的悲劇命運,深刻展現了封建社會的殘酷與不公,同時也凸顯了人性的光輝與偉大。
魯迅曾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本回中,晴雯的命運便是這一論述的生動寫照。晴雯風流靈巧、心比天高,她的美好品質和出眾才華無疑是有價值的。然而,在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她卻成為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王夫人聽信讒言,將她視為勾引寶玉的“狐狸精”,無情地將她攆出賈府。晴雯含冤受屈,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悲慘死去。她的悲劇命運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殘酷與不公,在封建家長製的權威下,一個無辜的生命就這樣被輕易地摧毀。但即便身處絕境,晴雯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尊嚴和驕傲,她將精心養護的長指甲鉸下留給寶玉,這一行為展現出她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命運的不屈,體現了人性的光輝。
芳官等優伶的命運同樣令人唏噓。她們本是唱戲的優伶,性格活潑、率真,充滿了對自由的向往。然而,在封建等級製度的壓迫下,她們的自由和尊嚴被無情踐踏。王夫人對她們充滿偏見,將她們視為“狐狸精”,強行將她們認領出去。為了反抗這種不公的命運,芳官、蕊官、藕官選擇出家,斬斷塵世情緣。她們的出家雖然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也體現了她們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這種反抗精神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中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人性的偉大。
本回通過這些人物的悲劇命運,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人性的掙紮。在封建社會的重壓下,人們的命運往往不由自己掌控,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被毀滅。然而,正是在這種悲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大。晴雯、芳官等人物在麵對命運的不公時,沒有選擇屈服,而是勇敢地抗爭,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所呈現的悲劇美學價值,不僅讓我們對封建社會的殘酷和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它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追求自由和平等,同時也讓我們對人性的光輝充滿了希望。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