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癡魂驚惡夢
字數:13327 加入書籤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精湛的藝術技巧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部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長篇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從多個角度描寫了18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活百態,揭示了封建禮教的腐朽和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衰敗的曆史命運。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回目為“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癡魂驚噩夢”。此回情節圍繞寶玉和黛玉展開。寶玉重新進入家塾學習,與往日在怡紅院的自在生活截然不同。他雖厭惡八股文,但迫於賈政的壓力,不得不努力克服困難,逐漸投入到學業中。賈代儒作為老師,認真負責,通過講解儒家經典來警醒寶玉的頑劣之心。而黛玉則做了一個寓意深刻的噩夢,夢中她遭遇家庭變故,被父親許配給他人做續弦,向賈母求救卻遭冷漠對待。絕望中她向寶玉求助,寶玉甚至想剖心以表真心,卻未能如願。夢境驚醒後,黛玉深感無依無靠,情緒崩潰,咳嗽吐血,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寶玉放學歸來,心急如焚地去探望黛玉,兩人的情感在這一情節中展現得更加深厚。
一、情節詳細剖析
1.寶玉上學情節
寶玉上學這一情節在本回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其背後有著複雜的背景。此前,賈寶玉在父親賈政的命令下,再次前往自家學堂讀書。賈政對寶玉的學業極為重視,期望他能通過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封建家族中,讀書入仕是家族子弟的重要出路,賈政作為家族的長輩,自然希望寶玉能承擔起家族的責任,這便是寶玉上學的主要背景。
寶玉第一天上學,學堂裏的表現頗為值得玩味。代儒並沒有給他安排過多的作業,早早便放了學。這一細節暗示著代儒對寶玉的一種特殊關照,或許是考慮到寶玉的身份,又或許是覺得他需要逐步適應學堂的生活。然而,寶玉在學堂中的心思似乎並不完全在學業上。盡管他身處學堂,聽著先生講學,但內心卻一直牽掛著黛玉。放學回家後,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去見黛玉,可見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重。
賈政對寶玉上學一事態度堅決。他明確發話給下人,不許他們再和寶玉胡鬧,否則就會按照晴雯和司棋的例子來處理。這表明賈政對寶玉的管教十分嚴格,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寶玉收收玩心,專心讀書。在賈政的威嚴下,寶玉即便身體不適,也不敢拒絕去學堂。襲人發現寶玉身上發熱,但他依然堅持前往,隻因不想讓父親覺得自己是在逃避讀書,這體現了寶玉在父親的壓力下的無奈與妥協。
在學堂中,代儒與寶玉有一段師生問答。代儒給寶玉出了兩道題,讓他分別講講對“後生可畏”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兩句話的理解。寶玉說出自己的理解後,代儒又給他講解了這兩句話的意思。代儒選擇這兩句話來教導寶玉,其目的在於警戒寶玉要用心讀書,不要玩心太重。從這一情節可以看出,代儒作為學堂的老師,希望通過儒家經典教義來激勵寶玉上進,引導他走上正途。
而寶玉對黛玉的牽掛貫穿了整個上學情節。在學堂時,他心係黛玉;放學之後,立刻前往黛玉處。這種牽掛不僅體現了他對黛玉的深情,也從側麵反映出他對封建禮教所要求的學業並不熱衷,他的內心更向往與黛玉之間純真的感情。寶玉上學情節看似平常,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展現了封建家族對子弟的期望、寶玉內心的矛盾以及他與黛玉之間深厚的情感。
2.黛玉病情發展
黛玉的病情在本回中愈發嚴重,其表現令人揪心。此前,黛玉從傻大姐處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這如同一記重錘,給她本就脆弱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她本就多愁善感,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急轉直下,身體也愈發虛弱。
黛玉病情嚴重的表現十分明顯。她神色大變,常常又哭又歎,心中的痛苦難以言表。在寶玉下學後前來探望時,她的狀態更是糟糕。麵對寶玉,她哽哽咽咽,心中幹急卻又說不出話來,這簡單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她內心的焦急與痛苦無法言說的狀態。她的身體也每況愈下,晚間休息時,病情更是進一步惡化。
黛玉做的噩夢將她的痛苦推向了極致。在夢中,她夢到自己被許配給別人,賈雨村升了湖北糧道,自己還有了繼母,繼母給她安排了一樁親事。不想離開賈府的她,隻好向賈母求救,抱著賈母的腰苦苦哀求,希望老太太能救她,不要讓她去南邊。然而,賈母卻呆著臉說這事與她無關,還稱做了女人終是要出嫁的,在此地終非了局。這冷漠的回應讓黛玉陷入了更深的絕望。她又想到寶玉,找到寶玉後,寶玉為了證明自己對她的真心,竟將自己的心挖了出來,結果卻沒有心,這驚悚的場景讓黛玉從夢中驚醒。醒來後的她吐血不止,病情急劇加重。這個噩夢是黛玉心理活動的延伸和放大,進一步揭示了她潛意識裏對愛情的執著和對命運的恐懼。她害怕失去寶玉,害怕被家族安排的命運所左右,而夢中賈母的冷漠則讓她感受到了封建禮教和家族安排下的無奈與悲慘命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人的探望情況也反映出黛玉病情的嚴重。紫鵑見黛玉咳醒,趕忙起來照顧,在給黛玉換痰盒時,發現了她咳出的血,這一細節體現出紫鵑對黛玉的悉心照料,同時也暗示著黛玉病情的危急。翠縷跟翠墨在知曉黛玉的情況後,馬上回去告訴了探春、湘雲等人。探春、湘雲聽說後,立刻前來探望。然而,黛玉因夢中想起連老太太都不管她了,耍起脾氣不願意搭理他們。湘雲看到黛玉咳出血後,竟當著她的麵說了出來,這讓黛玉心情頓時不好,幸虧探春及時救場,才避免了黛玉更加生氣。眾人的探望雖然體現了對黛玉的關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黛玉敏感的內心,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使得她的病情更加難以好轉。
這些情節對黛玉的心理和病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讓她陷入絕望,噩夢則進一步加劇了她內心的恐懼和無助。眾人的探望雖然有溫暖的一麵,但也因各種情況刺激到了她,導致她的心理防線一次次被衝擊,病情也在這種心理壓力下不斷惡化。黛玉的病情發展不僅展現了她個人的悲劇命運,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賈寶玉形象
賈寶玉的形象在《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中有著多麵的展現,其中他對八股文的態度是理解其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麵。在封建時代,八股文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士子們通往仕途的關鍵。然而,寶玉對八股文卻極為反感。他認為那些追求功名利祿、鑽研八股文的人都是“國賊祿蠹”。在學堂裏,盡管代儒以儒家經典教義教導他,希望他能用心讀書考取功名,但寶玉的心思顯然不在這上麵。他在聽代儒講學的時候,常常走神,並沒有真正把精力放在對八股文相關知識的學習上。放學之後,他也沒有像其他學子那樣認真複習功課,而是一心想著去見黛玉。這充分表明,寶玉對封建禮教所推崇的八股文有著本能的抵觸,他不願意被這種功利性的學問所束縛。
寶玉對黛玉的深情在本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學堂放學回家,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看望黛玉。即便身體發熱,他心中牽掛的依然是黛玉的情況。在見到黛玉時,他的關切之情自然流露,完全沒有因為身處封建家族的壓力而減少對黛玉的愛意。他與黛玉相處時,那種純真的情感讓人動容。當黛玉又哭又歎、神色大變時,他能敏銳地察覺到黛玉的情緒變化,試圖去安慰她。這種深情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是一種靈魂上的契合。他理解黛玉的多愁善感,懂得她內心的孤獨和痛苦,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把黛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父親賈政的威嚴下,寶玉不得不做出妥協。賈政對寶玉的學業有著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能通過讀書走上仕途,為家族爭光。他明確要求下人不許和寶玉胡鬧,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在這種壓力下,寶玉即便對讀書沒有興趣,即便身體不適,也不敢違抗父親的命令。他帶病前往學堂,努力去完成代儒布置的任務,盡管他的心思並不在學業上。這體現了寶玉在封建家族的權威麵前的無奈和妥協。他雖然內心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在強大的封建禮教和家族壓力下,他不得不暫時壓抑自己的本性。
寶玉的性格具有複雜性。他既有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如對八股文的反感和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又有在封建權威麵前的軟弱和妥協。他渴望擺脫封建製度的束縛,追求自由和真愛,但又無法完全掙脫家族的枷鎖。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紮,這種複雜性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真實。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叛逆者,也不是一個完全順從的封建子弟,而是一個在封建禮教的大環境中努力尋找自我、追求真愛的複雜個體。在本回中,通過他對八股文的態度、對黛玉的深情以及在父親威嚴下的妥協等情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他性格的多麵性和複雜性。
2.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的形象在《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中,鮮明地展現出敏感多疑、癡情執著的性格特點,同時深刻體現出她內心的孤獨無助以及對封建禮教的無奈。
敏感多疑是黛玉性格的顯著特征。本回中,黛玉從傻大姐處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後,身心遭受巨大衝擊。她本就心思細膩,對周圍的人和事極為敏感。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她的精神幾近崩潰,病情也隨之愈發沉重。她的敏感不僅體現在對寶玉感情的關注上,還體現在對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的察覺。當寶玉下學後前來探望她時,她的神色大變,又哭又歎,心中的痛苦難以言表。她會因為寶玉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而心生猜疑,擔心寶玉對自己的感情是否發生了變化。這種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她在麵對感情時常常陷入痛苦和焦慮之中。
癡情執著是黛玉性格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即便在病重之時,她對寶玉的愛依然堅定不移。她對寶玉的感情真摯而深沉,夢中的情景充分反映出她內心深處對寶玉的極度依賴和害怕失去的恐懼。在夢中,她夢到自己被許配給別人,寶玉為了證明對她的真心,竟將自己的心挖了出來。這個驚悚的夢境,正是她癡情執著的體現。她無法想象失去寶玉的生活,所以在夢中也會出現這樣極端的場景。她對寶玉的愛超越了一切,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她的感情始終如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結合病情來看,黛玉的內心充滿了孤獨無助。她的病情日益加重,身體的虛弱讓她更加依賴他人的照顧。然而,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她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她隻能默默地承受著痛苦,獨自麵對命運的安排。紫鵑雖然對她悉心照料,但卻無法真正理解她內心深處的痛苦。她的孤獨無助在病情的折磨下愈發明顯,她渴望有人能真正懂她、關心她,但在封建家族的環境中,這樣的願望顯得如此遙遠。
夢境則進一步揭示了黛玉對封建禮教的無奈。在夢中,她向賈母求救,希望老太太能救她,不要讓她去南邊。然而,賈母卻冷漠地回應她,稱做了女人終是要出嫁的,在此地終非了局。這冷漠的回應與現實中賈母對她的疼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禮教和家族安排下的無奈與悲慘命運。她無法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隻能任由命運擺布。她的反抗在強大的封建製度麵前顯得如此無力,她隻能在夢中發泄自己的痛苦和不滿。
黛玉的敏感多疑使她在感情中常常陷入痛苦,癡情執著讓她對寶玉的愛堅定不移,而病情和夢境則深刻地反映出她內心的孤獨無助以及對封建禮教的無奈。她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她的悲劇命運讓人感到惋惜和痛心。在《紅樓夢》的世界裏,黛玉的形象如同一朵柔弱而又堅韌的花朵,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艱難地綻放,最終卻隻能無奈地凋零。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封建製度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現代社會中自由、平等的愛情和人權。
3.賈代儒形象
賈代儒作為《紅樓夢》中的老學究,其形象鮮明地體現出傳統嚴謹的特點,同時也展現出對寶玉的期望與關注。
從傳統嚴謹方麵來看,賈代儒是封建傳統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以儒家經典教義教導學生,遵循著傳統的教育模式和道德規範。在學堂裏,他嚴格要求學生,注重知識的傳授和道德的教誨。當寶玉來到學堂後,他給寶玉出了講解“後生可畏”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兩道題,以此來考察寶玉對經典的理解。這種教學內容的選擇,體現了他對儒家經典的重視,希望學生能夠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準則。他在講解這些內容時,也是一絲不苟,認真地給寶玉講解其中的含義,展現出他對待教學的嚴謹態度。
賈代儒對寶玉有著較高的期望和關注。他深知寶玉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白家族對寶玉的期望,即通過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所以,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導,讓寶玉能夠收收玩心,用心讀書。他選擇這兩句話來教導寶玉,其目的在於警戒寶玉要珍惜時光,不要玩心太重,要在學業上有所上進。他對寶玉的關注還體現在對他的特殊關照上,第一天上學並沒有給寶玉留太多作業,早早便放了學,或許是考慮到寶玉需要逐步適應學堂的生活。
然而,賈代儒的傳統嚴謹和期望關注也受到封建禮教的局限。他所遵循的教育模式和道德規範,是封建製度下的產物,雖然注重知識和道德的培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寶玉對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並不熱衷,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與黛玉的感情上。賈代儒雖然期望寶玉能夠走上正途,但他沒有意識到寶玉內心的真實想法和追求,隻是一味地按照封建禮教的要求去教導他。
賈代儒作為老學究,他的傳統嚴謹和對寶玉的期望關注,既體現了封建傳統教育的特點,也反映出封建禮教對人物的影響。他在《紅樓夢》中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過他的形象,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封建教育製度和家族對子弟的期望。
三、藝術特色探究
1.細節描寫藝術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中,對寶玉上學、黛玉病情等情節的細節描寫極為精妙,這些細節生動地展現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在寶玉上學情節裏,有諸多細節值得品味。“寶玉第一天上學,代儒並沒有給寶玉留太多的作業,而是早早就給他放了學”,這一細節暗示了代儒對寶玉的特殊關照。代儒深知寶玉身份特殊,或許也明白他對讀書的態度,所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寶玉慢慢適應學堂生活。這不僅體現了代儒作為老師的謹慎和周全,也從側麵反映出寶玉在家族中的特殊地位。而“襲人在給寶玉掖被子時,發現寶玉身上有些發熱”,此細節展現出襲人對寶玉的悉心照料,同時也暗示了寶玉即便身體不適,仍堅持上學,體現出他在父親威嚴下的無奈與妥協。
黛玉病情的細節描寫更是入木三分。“黛玉此時心中幹急,又說不出來,哽哽咽咽”,短短幾個字,就將黛玉得知寶玉定親消息後內心的焦急與痛苦無法言說的狀態生動地表現出來。她的這種痛苦不僅源於對寶玉的深情,更源於封建禮教下無法自主掌控命運的無奈。在描寫黛玉的噩夢時,“恍惚又是和賈母在一處的似的,心中想道:‘此事惟求老太太,或還可救。’於是兩腿跪下去,抱著賈母的腰說道:‘老太太救我!我南邊是死也不去的!’”這一係列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將黛玉在夢中的恐懼、無助和絕望展現得淋漓盡致。她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賈母身上,卻換來賈母冷漠的回應,這與現實中賈母對她的疼愛形成鮮明對比,更增添了悲劇色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細節描寫對展現人物情感和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寶玉上學的細節,我們看到了他對讀書的抵觸以及在封建家族壓力下的無奈,同時也感受到了襲人對他的關懷。而黛玉病情的細節描寫,則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她敏感脆弱、癡情執著的性格特點。她對寶玉的深情在痛苦和絕望中愈發凸顯,她在封建禮教下的無奈和掙紮也讓讀者為之動容。細節描寫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大門,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紅樓夢》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作品的強大藝術魅力。
2.伏筆與照應手法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中巧妙地運用了伏筆與照應手法,為後文情節的發展埋下了諸多線索,使整個故事更加連貫和富有邏輯性。
黛玉病情的加重是一個重要的伏筆。本回中,黛玉從傻大姐處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後,身心遭受巨大衝擊,病情愈發沉重。她神色大變,又哭又歎,晚間還做了噩夢,從夢中驚醒後吐血不止。這一係列情節暗示了黛玉的身體狀況將持續惡化,為後文她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黛玉無法與寶玉自由結合,她的愛情充滿了痛苦和無奈。病情的加重反映了她內心的絕望和對命運的無力抗爭,預示著她最終可能會因情而亡。這種伏筆的設置讓讀者對黛玉的命運產生了深深的擔憂,也為後文情節的發展增添了悲劇色彩。
寶玉上學的情節同樣為後文埋下了伏筆。寶玉在父親賈政的命令下前往學堂讀書,盡管他對八股文極為反感,但在父親的威嚴下不得不做出妥協。他在學堂中的表現以及與代儒的問答,暗示了他在封建禮教的壓力下內心的矛盾和掙紮。他對黛玉的牽掛也表明他對自由愛情的向往,與封建家族對他的期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情節為後文寶玉在學業和愛情之間的抉擇埋下了伏筆,也預示著他與封建禮教的衝突將會進一步加劇。他可能會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與家族的期望產生更大的矛盾,從而引發一係列的悲劇事件。
此外,本回中還存在一些細節上的伏筆。例如,襲人跟寶玉說起如果他們再跟寶玉胡鬧,老爺就會按照晴雯和司棋的例子處理他們,這暗示了寶玉身邊的丫鬟們可能會麵臨同樣的命運,為後文丫鬟們的悲慘遭遇埋下了伏筆。還有,黛玉夢中賈母的冷漠回應,與現實中賈母對她的疼愛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不僅揭示了黛玉在封建家族中的無奈處境,也為後文賈母在寶玉婚姻問題上的態度埋下了伏筆。
這些伏筆在情節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使故事更加緊湊和連貫,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情節的層層推進。同時,伏筆的設置也增加了故事的懸念和吸引力,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讀者會隨著情節的發展,不斷回憶起前文的伏筆,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涵和人物的命運。《紅樓夢》通過巧妙運用伏筆與照應手法,構建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故事體係,展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3.象征與隱喻意義
在《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中,黛玉的噩夢和寶玉上學這兩個情節蘊含著深刻的象征與隱喻意義,生動地展現了封建禮教對人物的束縛和壓迫,以及人物在這種環境下的反抗與妥協。
黛玉的噩夢是封建禮教對她束縛和壓迫的集中體現。在夢中,她被許配給別人,向賈母求救卻換來冷漠回應,這象征著在封建禮教的大環境下,她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封建禮教規定了女子的婚姻要聽從家族安排,個人的意願往往被忽視。黛玉對寶玉的深情在這種禮教麵前顯得蒼白無力,她就像一隻被困在籠子裏的鳥兒,無論如何掙紮都無法逃脫命運的枷鎖。夢中寶玉挖心的驚悚場景,隱喻著黛玉內心深處對失去寶玉的極度恐懼,以及她為了愛情願意付出一切的決心。然而,這種反抗在強大的封建禮教麵前是如此渺小和無力,她隻能在夢中發泄自己的痛苦和不滿,醒來後依然要麵對殘酷的現實。
寶玉上學則象征著封建禮教對他的壓迫以及他的反抗與妥協。在封建家族中,讀書考取功名是子弟們的重要出路,賈政期望寶玉能通過讀書光宗耀祖,這是封建禮教對他的要求。寶玉對八股文極為反感,認為追求功名利祿的人是“國賊祿蠹”,這體現了他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他在學堂裏心思不在學業上,而是牽掛著黛玉,表明他內心向往自由和真愛,不願意被封建禮教所束縛。然而,在父親的威嚴下,他不得不做出妥協,即便身體不適也堅持上學,努力完成代儒布置的任務。這反映出他在封建權威麵前的無奈,雖然內心有著反抗的意識,但無法完全掙脫封建禮教的枷鎖。
從人物的反抗與妥協來看,黛玉和寶玉都有著反抗封建禮教的一麵。黛玉對寶玉的深情就是對封建婚姻製度的一種反抗,她渴望自由的愛情,不願意聽從家族的安排。寶玉對八股文的反感和對黛玉的牽掛,也是對封建禮教所倡導的功名利祿的一種否定。然而,他們的反抗是有限的。黛玉在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後,隻能以淚洗麵,病情加重,她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寶玉在父親的壓力下,也隻能暫時壓抑自己的本性,去迎合封建家族的期望。他們的妥協體現了封建禮教的強大和人物在其麵前的渺小與無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黛玉的噩夢和寶玉上學這兩個情節,通過象征與隱喻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禮教對人物的束縛和壓迫,以及人物在這種環境下的反抗與妥協。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紅樓夢》中人物的悲劇命運,也讓我們對封建製度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主題思想挖掘
1.封建禮教的壓迫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深刻地體現了封建禮教對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阻礙,以及對人物命運的掌控,通過多個具體情節展現出封建製度的殘酷與無情。
在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方麵,封建禮教成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從社會層麵來看,封建禮教強調門當戶對和家族利益,婚姻往往被視為家族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盟,而非個人情感的結合。寶玉作為賈府的重要繼承人,家族對他的婚姻有著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迎娶一位出身名門、能為家族帶來利益的女子。而黛玉雖然出身也不低,但她體弱多病,且性格敏感,不符合封建家族對未來媳婦的標準。這種社會觀念使得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從一開始就麵臨著巨大的壓力。
具體情節中,賈政對寶玉學業的嚴格要求,實際上也是封建禮教對他們愛情的一種間接阻礙。賈政期望寶玉通過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這是封建家族對子弟的傳統期望。為了讓寶玉專心讀書,他嚴禁下人跟寶玉胡鬧,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在這種壓力下,寶玉即便對讀書沒有興趣,即便心中牽掛著黛玉,也不得不暫時放下兒女情長,前往學堂讀書。他在學堂裏雖然心思不在學業上,但也不敢違抗父親的命令,這體現了封建禮教的權威對他個人情感的壓抑。寶玉和黛玉見麵的時間因此減少,他們之間的感情交流也受到了限製,愛情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黛玉的噩夢則更加直接地反映了封建禮教對他們愛情的威脅。在夢中,黛玉被許配給別人,她向賈母求救卻遭到冷漠回應。這暗示著在封建家族的安排下,她無法與寶玉在一起,封建禮教的力量強大到讓她感到絕望。夢中的情景是她內心恐懼的真實寫照,她害怕失去寶玉,害怕被封建禮教的婚姻製度所束縛。這種恐懼不僅來自於對愛情的執著,更來自於對封建禮教的無奈和無力反抗。
封建禮教對人物命運的掌控在本回中也表現得十分明顯。以黛玉為例,她的病情在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後急劇加重,這不僅僅是因為她對寶玉的深情,更是封建禮教對她命運的無情捉弄。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她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婚姻。她隻能默默地承受著痛苦,病情日益加重,最終走向悲劇的結局。她的命運就像一隻被絲線操控的木偶,完全由封建禮教和家族的意誌所決定。
寶玉同樣也無法逃脫封建禮教對他命運的掌控。盡管他對封建禮教所推崇的八股文和功名利祿極為反感,但在父親的威嚴下,他不得不做出妥協。他被迫前往學堂讀書,努力去適應封建家族對他的期望。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紮,但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未來很可能是按照封建家族的安排,考取功名,迎娶一位符合家族利益的女子,而他與黛玉之間純真的愛情隻能成為一場泡影。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通過寶玉上學、黛玉噩夢等具體情節,生動地展現了封建禮教對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阻礙,以及對他們命運的無情掌控。這些情節深刻地揭示了封建製度的腐朽和對人性的壓抑,讓讀者感受到了那個時代人物的無奈和悲哀。
2.人性的複雜與掙紮
在《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中,賈母、襲人等人物在封建家族利益麵前做出了無奈選擇,而黛玉則展現出對愛情的執著反抗,深刻體現了人性在封建製度下的複雜表現。
賈母作為賈府的最高長輩,她的決策和態度對家族的走向起著關鍵作用。從表麵上看,賈母疼愛寶玉和黛玉,然而在封建家族利益麵前,她的愛變得複雜而無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家族的延續和繁榮是頭等大事,寶玉作為家族的繼承人,他的婚姻需要考慮到家族的利益和聲譽。賈母雖然明白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感情,但她不得不從家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可能會傾向於為寶玉選擇一個更能助力家族的媳婦。這種選擇並非出於她對黛玉的不愛,而是封建禮教和家族責任讓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她內心或許也有掙紮,一方麵是對寶玉和黛玉感情的憐惜,另一方麵是對家族未來的擔憂。她的無奈選擇反映出封建製度對人性的扭曲,即使是位高權重的長輩,也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襲人作為寶玉身邊的丫鬟,她的行為和選擇同樣體現了人性的複雜。襲人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一心希望寶玉能夠走上正途,考取功名,為家族爭光。她向寶玉傳達賈政的命令,不許下人再和寶玉胡鬧,這看似是對寶玉的約束,實則是她在封建家族利益麵前的無奈之舉。她明白隻有寶玉符合封建家族的期望,自己的未來才有保障。同時,她也暗中提點黛玉,希望黛玉能勸寶玉讀書。她的這些行為既有對寶玉的忠誠和關心,也有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她在封建製度的框架下,努力尋找著自己的生存之道,這種在利益和情感之間的權衡,展現出人性的複雜和無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賈母和襲人不同,黛玉對愛情展現出了執著的反抗。她深知封建禮教對女子婚姻的束縛,但她依然堅守著對寶玉的感情。在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後,她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病情愈發嚴重。她的噩夢更是她內心痛苦和反抗的體現。在夢中,她向賈母求救,希望能擺脫被許配給別人的命運,這表明她不願意屈服於封建家族的安排。她對寶玉的愛堅定不移,即使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她也沒有放棄。她的反抗雖然無力,但卻展現出了人性中對真愛的追求和對封建製度的不滿。
在封建製度下,人性變得複雜而矛盾。賈母和襲人在家族利益麵前做出了無奈的選擇,他們的行為既有對封建禮教的順從,也有內心的掙紮和無奈。而黛玉則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著封建製度,她的執著和勇敢讓人敬佩。這些人物的不同表現,共同構成了《紅樓夢》中人性的複雜畫卷,讓我們看到了封建製度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在困境中對真善美的追求。
3.悲劇命運的預示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通過諸多情節和藝術手法,對寶玉、黛玉等人物的悲劇命運進行了深刻預示,進一步深化了作品整體的悲劇主題。
從黛玉的角度來看,本回中她病情的急劇惡化是其悲劇命運的重要預示。得知寶玉定親的消息後,她身心遭受重創,神色大變,又哭又歎,噩夢連連,醒來後吐血不止。這一係列情節暗示著她的身體狀況將每況愈下,最終可能會因情而亡。她在夢中向賈母求救卻遭到冷漠回應,這象征著她在封建家族中孤立無援,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隻能任由封建禮教的擺布,其愛情和生命都將以悲劇收場。
寶玉的命運同樣充滿悲劇色彩。他雖對封建禮教所推崇的八股文極為反感,向往自由和真愛,但在父親的威嚴下,不得不妥協去學堂讀書。這預示著他在未來將不斷地在個人追求與家族期望之間掙紮,最終可能無法擺脫封建家族為他設定的命運軌跡。他與黛玉的愛情也會因封建禮教的阻礙而無法圓滿,他可能會被迫迎娶他人,與黛玉陰陽兩隔,其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可想而知。
在藝術手法上,伏筆與照應的運用強化了悲劇命運的預示。黛玉病情加重、寶玉上學等情節為後文的悲劇發展埋下了伏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情節的層層推進和悲劇的不可避免。象征與隱喻手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黛玉的噩夢象征著封建禮教對她的壓迫,寶玉上學象征著他在封建製度下的無奈妥協,這些都暗示了人物無法逃脫悲劇的結局。
《紅樓夢》整體的悲劇主題在本回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它揭示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以及人物在封建製度下的無奈和掙紮。無論是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是其他人物在封建家族利益麵前的無奈選擇,都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不合理。作者通過對這些悲劇的描寫,表達了對封建製度的批判和對人性自由的向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那個時代人物的悲哀和命運的無常,從而對作品的悲劇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