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因訛成實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寶玉瘋癲

字數:21471   加入書籤

A+A-


    一、回目解析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回目“因訛成實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寶玉瘋癲”,精準概括了本回的兩大關鍵事件,深刻揭示了賈府命運的急轉直下。“因訛成實元妃薨逝”,元妃之死起初或許有傳言訛誤,但最終成為殘酷現實。元妃作為賈府在宮廷的重要倚靠,她的離世象征著賈府失去了最有力的庇護,家族的榮耀與權勢開始搖搖欲墜。“以假混真寶玉瘋癲”,寶玉丟失通靈寶玉後,眾人慌亂中竟有人送來假玉,寶玉陷入瘋癲狀態。通靈寶玉是寶玉的命根子,它的丟失與真假混淆,暗示著寶玉精神世界的崩塌,也預示著賈府內部的混亂與衰敗。
    回目用詞精妙,“因訛成實”“以假混真”對仗工整,生動展現了事件的荒誕與無常,增添了悲劇色彩,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命運的捉弄和賈府的岌岌可危。
    二、主要情節梳理
    1.寶玉失玉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寶玉失玉這一情節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引發了賈府上下的軒然大波。
    事情的開端頗為蹊蹺,寶玉在換衣服時,竟不知何時弄丟了那塊通靈寶玉。襲人發現玉丟失後,嚇得花容失色,深知這玉對寶玉的重要性,更不敢貿然回明王夫人和賈母,隻好先命人在各個園中仔細尋找。消息傳開後,李紈等眾人紛紛趕來,大家聚在一起,開始出謀劃策。鳳姐當機立斷,提出先限製各位在園中活動,禁止外出,以便更方便地查明情況。
    與此同時,焙茗帶來了一個看似有希望的消息。他稱在當鋪裏似乎找到了寶玉的玉,這讓眾人的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寶玉聽聞後,也覺放心不少,急忙走到門口詢問詳情。然而,當焙茗詳細講述在當鋪的經曆後,眾人發現情況並非如此簡單。當鋪裏有很多類似的小玉,難以確定哪一塊才是寶玉丟失的通靈寶玉。襲人憑借自己的經驗判斷,認為那些玉並非正經東西,眾人聽後,仔細一想,便覺得此事不靠譜,於是打消了從當鋪取玉的念頭。
    為了探尋玉的下落,岫煙想到了妙玉。她來到櫳翠庵,請求妙玉扶乩。妙玉起初拒絕,認為岫煙聽信謠言來糾纏她,且聲稱自己不懂扶乩之事。但在岫煙誠懇地訴說了襲人等性命關係的話後,妙玉最終被打動,破例進行扶乩。扶乩後得出的乩語“噫!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鬆。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讓眾人更加困惑。大家對乩語進行解讀,認為一時難以找到玉,但玉不會丟失,隻是不知何時會自行出現。然而,“青埂峰”究竟在何處,“入我門來”又指的是誰的門,這些問題都成了不解之謎。
    此後,王夫人等派人到當鋪裏查問,鳳姐也暗中設法找尋,但一連鬧了幾天,始終毫無下落。寶玉因為失玉,變得怔怔的,不言不語,沒心沒緒,好幾天都不上學。而襲人等每日提心吊膽,生怕賈母和賈政知道此事。寶玉失玉這一事件,不僅讓寶玉陷入了混沌狀態,也讓整個賈府陷入了慌亂與不安之中,仿佛預示著一場更大的危機即將來臨。
    2.元妃薨逝
    在寶玉失玉引發的慌亂尚未平息之時,元妃薨逝的噩耗如晴天霹靂般降臨到賈府。
    元妃自入選鳳藻宮後,聖眷隆重,然而身體卻每況愈下。她身體發福,舉動費力,日常起居勞乏,還時常發作痰疾。此次,因前日侍宴回宮偶沾寒氣,勾起了舊病,且病情來勢洶洶。太醫院奏明是痰厥之症,用藥後卻毫無起色,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也不見效。內官憂慮之下,奏請預辦後事,並傳旨命賈氏椒房進見。
    太監匆忙趕到賈府報信,賈政滿臉淚痕、喘籲籲地讓王夫人即刻進宮,並囑咐她告知老太太時說得寬緩些,不要嚇壞了老人家。王夫人聽聞,大哭起來,但在賈政的催促下,強忍著悲痛去請賈母。她隻說元妃有病,進去請安,賈母雖念佛祈禱,但心中也不免擔憂。
    賈母和王夫人匆忙穿戴整齊,進宮見到元妃時,隻見她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到賈母隻有悲泣之狀,卻流不出眼淚。賈母進前請安,說著寬慰的話,然而元妃已目不能顧,臉色漸漸改變。內官太監考慮到國家製度,擔心派各妃看視,椒房姻戚不便久留,便請她們在外宮伺候。賈母和王夫人怎忍心離開,但無奈隻能遵旨,心中悲感卻不敢表露。
    朝門內官員傳來消息,太監出來立傳欽天監,賈母便知情況不妙。稍刻,小太監傳諭,宣布賈娘娘薨逝。這一消息如同一把重錘,狠狠地砸在眾人的心上。元妃薨於十二月十九日,此時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
    賈母含悲起身,出宮上轎回家。賈政等也已得知消息,一路悲戚。回到家中,邢夫人、李紈、鳳姐、寶玉等出廳迎接,大家分東西迎著賈母請安,隨後便是一片哭泣之聲。
    次日早起,凡有品級的人都按貴妃喪禮進內請安哭臨。賈政身為工部官員,既要按照儀注辦理喪事,又要在堂上周旋,還要應對同事的請教,兩頭忙碌,更添了幾分哀傷。元妃的薨逝,讓賈府失去了在宮廷中的重要倚仗,也為賈府的衰敗敲響了喪鍾,整個賈府沉浸在一片悲痛與絕望的氛圍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3.衝喜安排
    寶玉失玉後變得瘋瘋癲癲,整日不言不語、沒心沒緒,這可急壞了賈府眾人。與此同時,元妃薨逝的噩耗又讓賈府陷入了巨大的悲痛與恐慌之中。在這雙重打擊之下,賈母等人決定采取衝喜的辦法來挽救寶玉,而衝喜的對象,他們選定了寶釵。
    賈母作為賈府的大家長,在這個決定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她深知寶玉的狀況已經十分危急,需要用喜事來衝衝晦氣,讓他恢複正常。而寶釵端莊穩重、知書達理,又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與賈府親上加親,在賈母看來,是寶玉妻子的合適人選。
    王夫人也極力促成這門婚事。一來,她一直偏愛寶釵,認為寶釵符合封建禮教下賢妻良母的標準,能夠操持好賈府的家務,幫助寶玉成就一番事業。二來,薛家雖然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與薛家聯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鞏固賈府的地位。
    王熙鳳則是這場婚事的具體策劃者。她精明能幹,深知賈母和王夫人的心意,為了討好她們,同時也為了維護賈府的穩定,她想出了掉包計,打算瞞著寶玉,讓他以為娶的是黛玉,實際上迎娶的卻是寶釵。
    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這一決定也是賈府為了挽救自身命運而做出的無奈之舉。元妃的薨逝讓賈府失去了在宮廷中的重要靠山,家族的地位岌岌可危。他們希望通過寶玉與寶釵的婚姻,借助薛家的財力和人脈,以及寶釵的賢能,來重振賈府的聲威。同時,他們也認為婚姻能夠讓寶玉收心,承擔起家族的責任,帶領賈府走出困境。
    然而,他們沒有考慮到寶玉對黛玉的深情,也沒有預料到這場衝喜的婚事會給寶玉、黛玉和寶釵帶來怎樣的痛苦和悲劇。這一決定,看似是為了挽救寶玉和賈府,實則是將他們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三、人物形象分析
    1.賈母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賈母在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這兩大事件中的表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她作為家族長輩的複雜心理和威嚴。
    當太監前來報信,告知元妃狀況不佳時,賈政雖滿臉淚痕,卻仍不忘囑咐王夫人告知賈母時說得寬緩些。王夫人領命去請賈母,隻說元妃有病,進去請安。賈母聽聞後,趕忙念佛祈禱,這一細節體現出她對元妃的疼愛與擔憂。她深知元妃在宮中的不易,也明白元妃對於賈府的重要性。
    進宮見到元妃時,元妃已痰塞口涎、不能言語,隻有悲泣之狀。賈母進前請安,說著寬慰的話,盡顯長輩的慈愛與關懷。然而,內官太監考慮到國家製度,讓她們在外宮伺候,賈母和王夫人雖不忍離開,但也隻能遵旨,這顯示出她在麵對皇家規矩時的無奈與順從。當朝門內傳來元妃薨逝的消息,賈母含悲起身,出宮上轎回家,她的悲痛之情溢於言表,但在眾人麵前,她依然保持著端莊和鎮定,維護著家族長輩的威嚴。
    回到家中,麵對眾人的哭泣,賈母雖也沉浸在悲痛之中,但她並未被悲傷完全擊垮。她深知自己作為家族的主心骨,此時需要穩定局麵,於是強忍著悲痛,處理著元妃喪事的相關事宜。
    而在寶玉失玉瘋癲這件事上,賈母同樣展現出複雜的心理。寶玉是她最疼愛的孫子,失玉後的瘋癲狀態讓她心急如焚。她一方麵心疼寶玉的遭遇,希望能盡快找到玉,讓寶玉恢複正常;另一方麵,她也明白賈府此時麵臨的困境,需要采取果斷的措施來挽救局麵。
    在決定給寶玉衝喜,讓他與寶釵成婚時,賈母展現出了作為家族長輩的權威和決斷。她深知這一決定可能會傷害到寶玉和黛玉的感情,但為了賈府的未來,她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她考慮的不僅僅是寶玉個人的幸福,更是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
    賈母在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事件中的表現,既體現了她對親人的深厚情感,又展現出她在麵對家族危機時的威嚴和擔當。她的複雜心理和決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家族中長輩的無奈與責任,也預示著賈府在風雨飄搖中的命運走向。
    2.賈寶玉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賈寶玉失玉後的瘋癲狀態,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徹底打亂了他原本的生活節奏,也讓賈府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通靈寶玉對賈寶玉而言,絕非僅僅是一塊普通的玉石,它更像是賈寶玉與這個世界連接的紐帶,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撐。從出生時便含玉而生,這塊玉就與他的命運緊密相連。它見證了賈寶玉在賈府的成長曆程,陪伴他經曆了與姐妹們的嬉笑玩鬧、詩詞唱和,也目睹了賈府內部的勾心鬥角、興衰榮辱。在賈寶玉的心中,通靈寶玉是他純真本性的象征,是他在這紛繁複雜的塵世中保持自我的標誌。失去了通靈寶玉,就仿佛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靈魂,讓他陷入了無盡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自玉丟失後,賈寶玉的狀態急轉直下。他變得怔怔的,整日不言不語,沒心沒緒。往日裏那個活潑開朗、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的公子哥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眼神呆滯、行動遲緩的癡傻之人。他不再關心園中的花草樹木,不再與姐妹們吟詩作畫,甚至連上學這件他原本就不太熱衷的事情,也提不起絲毫興趣。他的世界仿佛一下子變得灰暗無光,隻剩下一片混沌和迷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瘋癲之中,賈寶玉對黛玉的深情愈發凸顯。盡管他的意識已經有些模糊,但黛玉的身影卻始終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常常在恍惚中呼喚著黛玉的名字,仿佛隻有黛玉才能拯救他於這無盡的痛苦之中。當他聽到別人提及黛玉時,會突然變得興奮起來,眼神中閃爍著一絲光芒,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會急切地詢問關於黛玉的情況,關心她是否安好,是否也在為他的遭遇而擔憂。
    這種深情,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是一種靈魂的契合。賈寶玉和黛玉在精神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們都厭惡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和真性情。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裏,他們是彼此唯一的知己。失去了通靈寶玉,賈寶玉的內心變得更加脆弱,而對黛玉的思念和依賴也變得愈發強烈。他渴望見到黛玉,渴望在黛玉的懷抱中找到一絲安慰和溫暖。
    然而,命運卻對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賈府為了挽救賈寶玉的命運,決定采用衝喜的辦法,讓他與寶釵成婚。這一決定,無疑是對賈寶玉和黛玉愛情的沉重打擊。在瘋癲的狀態下,賈寶玉或許還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他內心深處對黛玉的深情,卻注定了他將在這場婚姻中承受巨大的痛苦。
    賈寶玉失玉後的瘋癲狀態,深刻地揭示了通靈寶玉對他的重要意義,也展現了他對黛玉堅定不移的深情。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愛情變得如此脆弱,人性被無情地扭曲,讓人不禁為之扼腕歎息。
    3.薛寶釵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薛寶釵得知寶玉失玉和婚事安排後的反應,充分展現了她穩重端莊、識大體、顧大局的性格特點和處事態度。
    當聽聞寶玉失玉的消息時,薛寶釵心中不免一驚。她深知通靈寶玉對寶玉的重要性,也明白此事可能會給寶玉帶來極大的打擊。但她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驚慌失措,而是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靜。她沒有過多地詢問事情的細節,而是默默地觀察著周圍人的反應,思考著應對之策。這種冷靜和理智,體現了她在麵對突發事件時的沉穩和成熟。
    在得知賈母等人決定讓她與寶玉衝喜成婚的安排後,薛寶釵的內心或許也有過一絲波瀾。畢竟,她一直以來都對寶玉有著特殊的感情,也希望能夠與寶玉結成連理。然而,她並沒有表現出過度的欣喜或激動,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受了這一安排。她明白,這不僅僅是她個人的事情,更是關係到整個家族的命運。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她無法抗拒家族的決定,隻能選擇順從。
    在籌備婚事的過程中,薛寶釵積極配合王熙鳳等人的安排,展現出了她的識大體和顧大局。她沒有因為自己是新娘而提出過多的要求,而是一切以賈府的利益為重。她深知,此時的賈府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元妃的薨逝和寶玉的瘋癲讓家族陷入了困境。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賈府帶來一絲生機和希望。
    當她得知王熙鳳想出的掉包計,要瞞著寶玉讓他以為娶的是黛玉時,薛寶釵雖然心中有些不忍,但還是選擇了配合。她明白,這是為了挽救寶玉的生命,也是為了維護賈府的穩定。她沒有因為自己的感情而反對這一計劃,而是以大局為重,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
    在與寶玉見麵時,薛寶釵依然保持著端莊大方的儀態。她雖然知道寶玉此時處於瘋癲狀態,但還是盡力與他交流,試圖讓他恢複正常。她的溫柔和體貼,讓寶玉在恍惚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薛寶釵在得知寶玉失玉和婚事安排後的反應,充分展現了她作為封建禮教下大家閨秀的典範。她的穩重、識大體和顧大局,讓她在複雜的環境中能夠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她的這種性格也注定了她在這場婚姻中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和無奈。她的命運,也成為了封建社會女性悲劇的一個縮影。
    4.林黛玉
    在寶玉失玉和元妃薨逝期間,林黛玉的內心宛如被狂風肆虐的湖麵,波瀾起伏,痛苦不堪。
    寶玉失玉的消息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林黛玉的心坎上。她本就心思細膩、敏感多疑,對寶玉的感情更是刻骨銘心。聽聞寶玉失玉後變得瘋瘋癲癲,她的心瞬間揪緊,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攥住。她深知通靈寶玉對寶玉的重要性,那玉就如同寶玉的命根子一般,失去了玉,寶玉便如同失去了靈魂。她擔心寶玉的安危,害怕他從此一蹶不振,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每一個關於寶玉的消息,都如同針一般刺痛著她的心,讓她坐立不安,食不知味。
    而元妃的薨逝,更是讓林黛玉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殘酷。元妃作為賈府在宮廷中的重要倚仗,她的離世預示著賈府的命運即將急轉直下。林黛玉深知自己寄人籬下,賈府的興衰與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她擔心賈府的衰敗會影響到自己與寶玉的愛情,害怕他們的愛情會在這殘酷的現實麵前化為泡影。這種擔憂如同陰霾一般籠罩在她的心頭,讓她感到無比的壓抑和絕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這雙重打擊之下,林黛玉的敏感和對愛情的執著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常常獨自落淚,暗自傷神,將自己的痛苦和憂慮都深埋在心底。她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害怕被別人看穿,更害怕自己的愛情會成為別人的笑柄。然而,她對寶玉的思念卻如同潮水一般,洶湧澎湃,無法抑製。她渴望見到寶玉,渴望在他的身邊安慰他、照顧他,但又害怕自己的出現會給他帶來更多的痛苦。
    她的敏感讓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警惕,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化都能觸動她的神經。她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而心生猜疑,擔心自己與寶玉的感情出現了問題。而她對愛情的執著,又讓她在這痛苦的深淵中堅守著,不願意放棄與寶玉的感情。她相信,他們的愛情是堅不可摧的,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們都能夠攜手走過。
    林黛玉在寶玉失玉和元妃薨逝期間的心理活動,深刻地體現了她的敏感和對愛情的執著。她的痛苦和無奈,讓人為之動容,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
    四、精彩段落賞析
    1.寶玉與寶釵對話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寶玉與寶釵的對話猶如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出寶玉對黛玉的深情,以及他對自身與黛玉命運的無奈與絕望。
    當寶玉處於瘋癲狀態時,與寶釵有了一番對話。此時的寶玉,意識雖已混沌,但內心深處對黛玉的思念卻如暗流湧動,隨時都可能衝破理智的堤壩。在對話中,寶玉常常不自覺地提及黛玉,他的言語中充滿了對黛玉的牽掛和眷戀。他會詢問寶釵關於黛玉的情況,眼神中透露出焦急和關切,仿佛隻有得到黛玉的消息,他那顆慌亂的心才能稍稍安定下來。
    這種深情並非一時的衝動,而是在長期的相處中逐漸積累而成的。寶玉和黛玉在精神上高度契合,他們都厭惡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和真性情。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裏,他們是彼此唯一的知己。然而,命運卻對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賈府為了挽救寶玉的命運,決定采用衝喜的辦法,讓他與寶釵成婚。這一決定,讓寶玉陷入了深深的無奈與絕望之中。
    在與寶釵的對話中,寶玉的言語間偶爾會流露出對命運的抗爭和對現實的不滿。他或許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的婚姻並非如自己所願,但卻無力改變這一切。他的無奈,不僅僅是對自己婚姻的無奈,更是對整個封建禮教的無奈。他深知,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個人的情感和意願是如此的渺小,根本無法與家族的利益和長輩的意誌相抗衡。
    而他的絕望,則源於他對與黛玉愛情結局的預感。他明白,自己與黛玉的愛情就像一朵在風雨中飄搖的花朵,隨時都可能被無情地摧殘。盡管他心中充滿了不舍和不甘,但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卻無能為力。
    寶玉與寶釵的對話,深刻地展現了他對黛玉的深情,以及他在封建禮教壓迫下對自身與黛玉命運的無奈與絕望。這不僅是兩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讓人不禁為之歎息。
    五、藝術特色探究
    1.情節設置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元妃薨逝與寶玉瘋癲兩大事件相互交織的情節設置,宛如一幅交織著悲傷與絕望的畫卷,營造出了濃厚的悲劇氛圍,同時也對家族命運和人物關係產生了深遠的推動作用。
    這兩大事件的交織,首先營造出了一種強烈的悲劇氛圍。元妃作為賈府在宮廷中的重要倚仗,她的薨逝無疑是賈府的重大損失。賈府眾人進宮見元妃時,元妃已痰塞口涎、不能言語,隻有悲泣之狀,最終含悲離世。這一場景充滿了哀傷與無奈,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而與此同時,寶玉失玉後變得瘋瘋癲癲,整日不言不語、沒心沒緒,往日的活潑開朗消失殆盡。他的瘋癲不僅讓他自己陷入痛苦之中,也讓賈府上下為他憂心忡忡。這兩大悲劇事件同時發生,使得整個賈府沉浸在一片悲痛和絕望的氛圍之中,仿佛預示著這個家族即將走向衰敗。
    從家族命運的角度來看,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加速了賈府的衰敗。元妃在宮廷中的地位,為賈府帶來了榮耀和庇護。她的離世,讓賈府失去了在宮廷中的重要靠山,家族的地位岌岌可危。而寶玉作為賈府未來的希望,他的瘋癲讓賈府失去了精神支柱。賈府眾人試圖通過衝喜的方式來挽救寶玉,但這也隻是無奈之舉,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賈府的命運。這兩大事件的交織,使得賈府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逐漸走向衰落,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隨時都有崩塌的危險。
    在人物關係方麵,這兩大事件的交織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賈母作為家族的長輩,在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的雙重打擊下,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策。她決定讓寶玉與寶釵成婚,以衝喜的方式挽救寶玉,這一決定不僅傷害了寶玉和黛玉的感情,也改變了寶釵的命運。寶玉在瘋癲中依然對黛玉深情款款,而黛玉在得知寶玉失玉和元妃薨逝的消息後,內心痛苦不堪,她的敏感和對愛情的執著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寶釵則在得知婚事安排後,雖然表現出了穩重和識大體,但她的內心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兩大事件的交織,讓人物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和微妙,也讓每個人都陷入了痛苦和無奈的境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元妃薨逝與寶玉瘋癲兩大事件相互交織的情節設置,通過營造悲劇氛圍,加速了賈府的衰敗,同時也深刻地影響了人物之間的關係,使得《紅樓夢》的悲劇色彩更加濃厚,讓讀者感受到了封建家族的興衰榮辱和人性的複雜多樣。
    2.人物描寫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作者通過精妙的人物對話與行為描寫,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使讀者能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波瀾。
    在人物對話方麵,以寶玉與寶釵的對話為例,充分展現了寶玉對黛玉的深情以及他內心的無奈與絕望。當寶玉處於瘋癲狀態時,他在與寶釵的交談中,常常不自覺地提及黛玉。他會焦急地詢問關於黛玉的情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牽掛。這種對話描寫,生動地表現出寶玉即使在意識混沌的狀態下,心中依然惦記著黛玉,凸顯了他對黛玉感情的真摯和深沉。而寶釵在回應寶玉時,言語中既有溫柔的安撫,又透露出一絲無奈。她深知寶玉心係黛玉,但為了配合賈府的安排,隻能壓抑自己的情感,這種對話體現了寶釵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隱忍和無奈。
    再看賈母與王夫人在元妃薨逝後的對話。賈母雖悲痛萬分,但在王夫人麵前仍保持著長輩的威嚴,她囑咐王夫人要處理好元妃的後事,言語中既有對元妃的不舍,又有對家族事務的擔當。王夫人則在回應中表現出對賈母的順從和對元妃的哀傷,兩人的對話展現了她們在麵對重大變故時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角色定位。
    在行為描寫上,襲人發現寶玉丟玉後的表現十分典型。她嚇得不輕,不敢回明王夫人和賈母,而是先命人到各個園中尋找。這一係列行為,生動地刻畫了襲人謹慎、忠誠的性格特點。她深知玉對寶玉的重要性,也明白此事若讓賈母和王夫人知道會引發更大的風波,所以選擇先自行尋找,體現了她對寶玉的悉心照料和對賈府規矩的遵循。
    妙玉扶乩的行為也極具深意。岫煙請求妙玉扶乩探尋玉的下落,妙玉起初拒絕,後被岫煙的誠懇打動而破例。她在扶乩過程中的嚴肅和專注,以及扶乩後眾人對乩語的解讀,不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從側麵反映出妙玉的清高和對神秘事物的敬畏。
    通過這些人物對話與行為描寫,作者將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封建大家庭中,與書中人物一同感受著喜怒哀樂,使《紅樓夢》的藝術魅力更加深入人心。
    3.線索運用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妙玉扶乩得出的乩語“噫!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鬆。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猶如一條神秘的虛幻線索,在連接小說開頭和結尾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小說開頭來看,青埂峰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在開篇,女媧煉石補天剩下一塊石頭,棄在青埂峰下,這塊石頭經過修煉後幻化成通靈寶玉,隨賈寶玉一同入世。乩語中提到“青埂峰下倚古鬆”,直接將通靈寶玉的來曆與當下寶玉失玉的情節聯係起來。它暗示著通靈寶玉的去蹤與青埂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仿佛在提醒讀者,這塊玉本就來自青埂峰,如今失而複歸,是一種宿命的安排。這一線索的出現,讓讀者的思緒瞬間回到小說的起始點,感受到故事的連貫性和宿命感。
    而從連接結尾的角度分析,乩語中的“入我門來一笑逢”則充滿了神秘的預示性。雖然“我門”具體所指尚不明確,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與故事的結局有著某種關聯。或許在小說的結尾,寶玉會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下,重新與通靈寶玉相逢,而這個相逢的地點或情境就與“我門”有關。這一線索為故事的結尾埋下了伏筆,引發讀者對結局的無限遐想。
    此外,妙玉扶乩這一情節本身就帶有神秘色彩,乩語作為虛幻線索,增添了故事的奇幻氛圍。它讓整個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人物命運敘述,更融入了一種超自然的元素,使小說的內涵更加豐富。在小說的發展過程中,這條線索如同一條隱藏的脈絡,貫穿始終,將各個情節串聯起來,使故事更加緊湊和連貫。
    妙玉扶乩的乩語所撬動的虛幻線索,巧妙地連接了小說的開頭和結尾,為整個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宿命的意味,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紅樓夢》獨特的藝術魅力。
    4.情節跌宕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運用了情節忽悲忽喜、一抑一揚的跌宕起伏手法,使故事充滿張力,扣人心弦,尤其是結合元妃之死和林黛玉的命運,更凸顯出這種手法的精妙。
    元妃之死是本回的一大悲劇情節。元妃自入選鳳藻宮後,聖眷隆重,卻身體每況愈下。此次因偶沾寒氣勾起舊病,病情迅速惡化,最終不治身亡。賈府眾人進宮見元妃時,她已痰塞口涎、不能言語,隻有悲泣之狀,這一場景充滿了哀傷與無奈。元妃的薨逝,讓賈府失去了在宮廷中的重要倚仗,家族的命運急轉直下,整個賈府沉浸在悲痛之中,氣氛壓抑到了極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就在這極度悲傷的氛圍中,情節出現了一絲“喜”的轉機。寶玉失玉後瘋癲,賈府為了挽救他,決定采用衝喜的辦法,讓他與寶釵成婚。這一決定看似是喜事,給賈府帶來了一絲希望,仿佛能讓寶玉恢複正常,也能讓賈府的運勢有所好轉。眾人開始籌備婚事,氣氛似乎有了些許緩和。
    但這種“喜”隻是短暫的假象,很快又被更深的悲劇所取代。林黛玉在寶玉失玉和元妃薨逝期間,內心痛苦不堪。她心思細膩、敏感多疑,對寶玉的感情刻骨銘心。聽聞寶玉失玉後瘋癲,她擔心寶玉的安危,害怕他們的愛情會在這殘酷的現實麵前化為泡影。而當她得知寶玉要與寶釵成婚的消息時,更是如遭雷擊,她的愛情徹底破滅,生命也隨之走向盡頭。林黛玉的命運急轉直下,從對愛情的憧憬到絕望,她的悲劇結局讓讀者為之動容。
    這種情節的跌宕起伏,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興衰榮辱和人性的複雜多樣。元妃之死象征著賈府的衰敗,而寶玉的衝喜和林黛玉的悲劇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衰敗的趨勢。作者通過這種手法,讓讀者在情感上經曆了大起大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故事的悲劇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人物的命運是如此的無奈和悲慘,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
    六、象征意義解讀
    1.元妃之死
    元妃之死在《紅樓夢》中具有深遠的象征意義,它標誌著賈府在宮廷中失去了重要倚仗,同時也對賈府的命運起到了預示作用。
    元妃作為賈府的女兒,入選鳳藻宮成為貴妃,聖眷隆重,她的存在為賈府帶來了無上的榮耀和庇護。在宮廷這個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元妃是賈府與皇室之間的重要紐帶,憑借她的地位和影響力,賈府得以在官場和社會上擁有較高的地位和資源。她的每一次賞賜和關懷,都如同給賈府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賈府眾人感受到來自皇室的恩寵和支持。
    然而,元妃的薨逝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打破了賈府表麵的繁榮與安穩。失去了元妃在宮廷中的庇護,賈府在政治上失去了重要的靠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的大廈,搖搖欲墜。朝廷中的各方勢力開始重新審視賈府的地位和影響力,那些曾經依附於賈府的人可能會逐漸疏遠,而那些心懷不滿或覬覦賈府財富的人則可能會趁機發難。
    從經濟層麵來看,元妃在世時,賈府為了迎接她省親,不惜耗費巨資修建大觀園,這使得賈府的經濟負擔日益加重。元妃的薨逝,意味著賈府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和支持,同時還要承擔元妃喪事的巨大開支,這無疑讓賈府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元妃之死也預示著賈府內部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在元妃在世時,賈府眾人還能在表麵上維持著和睦與團結,共同應對外部的壓力。但隨著元妃的離去,賈府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利益紛爭可能會更加激烈,家族的凝聚力也會逐漸減弱。
    元妃之死是賈府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象征著賈府在宮廷中失去了重要倚仗,預示著賈府將逐漸走向衰敗。這一事件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封建家族的興衰榮辱,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
    2.寶玉瘋癲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寶玉瘋癲這一情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家族精神支柱的崩塌,與賈府的命運緊密相連。
    寶玉在賈府中一直被視為家族的希望和未來。他是賈母最疼愛的孫子,承載著家族的榮耀與期望。從出生時含玉而生,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被認為是家族的祥瑞之兆。他聰明伶俐,才情出眾,雖然不喜讀四書五經等科舉之書,但在詩詞歌賦方麵卻有著極高的天賦,深受姐妹們的喜愛。他的純真善良、叛逆不羈,為這個封建大家庭帶來了一絲清新的氣息,成為了家族中獨特的存在。
    然而,通靈寶玉的丟失,讓寶玉陷入了瘋癲狀態。他整日不言不語、沒心沒緒,往日的活潑開朗消失殆盡。這一變化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象征著家族精神支柱的崩塌。寶玉的瘋癲,意味著賈府失去了那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未來之星。他無法再承擔起家族的責任,無法帶領賈府走向繁榮。家族眾人對他寄予的厚望,瞬間化為泡影。
    從家族命運的角度來看,寶玉瘋癲與賈府的衰敗息息相關。賈府本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元妃的薨逝讓家族失去了在宮廷中的重要靠山,而寶玉的瘋癲則讓家族內部陷入了更深的混亂和絕望。賈府眾人試圖通過衝喜的方式來挽救寶玉,但這也隻是無奈之舉,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賈府的命運。寶玉的瘋癲,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了賈府內部的腐朽和衰敗。家族的矛盾和問題在他的瘋癲中逐漸暴露出來,預示著賈府即將走向滅亡。
    寶玉瘋癲象征著家族精神支柱的崩塌,是賈府衰敗的一個重要標誌。他的命運與家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他的瘋癲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家族的悲劇。這一情節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讓讀者感受到了封建家族興衰榮辱的無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3.通靈寶玉丟失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通靈寶玉的丟失具有豐富而深刻的象征意義,它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情節轉折,更暗示了寶玉與塵世命運的脫離以及一係列深層次的變化。
    通靈寶玉自寶玉出生便相伴左右,它是寶玉在塵世的一個重要標識,也是他與這個世界緊密相連的紐帶。從某種程度上說,通靈寶玉代表著寶玉在塵世的身份和使命。它見證了寶玉在賈府的成長,經曆了家族的興衰榮辱,目睹了他與姐妹們的悲歡離合。寶玉的喜怒哀樂、情感糾葛,都與這塊玉息息相關。
    然而,當通靈寶玉丟失後,寶玉的狀態急轉直下,變得瘋瘋癲癲。這一變化象征著寶玉開始逐漸脫離塵世的束縛。在封建禮教的重重壓迫下,寶玉一直處於痛苦和掙紮之中。他厭惡科舉仕途,反感封建禮教的種種規矩,渴望自由和真性情。通靈寶玉的丟失,仿佛是一種解脫的信號,讓他有機會擺脫塵世的紛擾,回歸到自己內心真正向往的世界。
    從家族層麵來看,通靈寶玉的丟失也預示著賈府的衰敗。寶玉是賈府未來的希望,而通靈寶玉則是寶玉的命根子。玉的丟失,意味著賈府失去了這一重要的精神寄托和未來保障。賈府眾人在尋找玉的過程中,陷入了混亂和恐慌,這也反映出家族內部的脆弱和不堪一擊。隨著玉的丟失,賈府的命運也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此外,通靈寶玉的丟失還暗示了寶玉與黛玉愛情的悲劇結局。在寶玉的心中,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和靈魂伴侶。而通靈寶玉作為他的象征,它的丟失也象征著他與黛玉之間的愛情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最終,寶玉在瘋癲中與寶釵成婚,而黛玉則含恨而死,他們的愛情在塵世的無奈中以悲劇收場。
    通靈寶玉的丟失象征著寶玉與塵世命運的脫離,預示著賈府的衰敗和寶玉與黛玉愛情的悲劇。它是《紅樓夢》中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情節,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人性的無奈。
    4.海棠花枯而複榮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海棠花枯而複榮這一情節宛如一抹神秘的色彩,為故事增添了別樣的意味,其象征意義耐人尋味,結合賈母的看法分析,更能洞察其中深意。
    海棠花本已枯萎,卻在此時突然盛開,這一奇異現象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在傳統的象征意義中,海棠花通常代表著美好、繁榮和吉祥。然而,在本回中,它的枯而複榮並非是真正的好兆頭。從故事的整體背景來看,此時的賈府正麵臨著諸多困境,元妃薨逝、寶玉瘋癲,家族的命運急轉直下。海棠花的反常開放,更像是一種回光返照,預示著賈府表麵的繁榮即將消逝,衰敗的命運已無法避免。
    賈母對海棠花枯而複榮的看法,也體現了她作為家族長輩的敏銳洞察力。她認為這花來得怪異,並非好兆頭。賈母深知家族的處境,明白此時的繁榮隻是虛幻的表象。海棠花的突然盛開,在她眼中更像是一種警示,提醒著她賈府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她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在封建迷信的觀念中,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往往被視為不祥之兆。
    此外,海棠花的枯而複榮也與寶玉的命運有著微妙的聯係。寶玉是賈府的希望所在,而他失玉後的瘋癲狀態,讓賈府陷入了恐慌。海棠花的盛開,或許暗示著寶玉的命運也將經曆一場巨大的變故。他與黛玉的愛情悲劇,以及賈府的衰敗,都如同這海棠花一般,看似美好,實則隱藏著無盡的悲哀。
    海棠花枯而複榮這一情節,通過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賈府的命運走向,以及封建家族在時代變遷中的無奈與悲哀。賈母的看法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悲劇色彩,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故事的內涵。
    七、與前後文關聯
    1.前文伏筆呼應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的情節與前文伏筆存在多處呼應,使得故事前後連貫、邏輯嚴密,展現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通靈寶玉的來曆是前文重要的伏筆,在開篇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中,一塊石頭經過修煉後幻化成通靈寶玉,隨賈寶玉一同入世。本回中寶玉失玉,這一情節與前文通靈寶玉的來曆緊密呼應。通靈寶玉自寶玉出生便相伴左右,它不僅是寶玉的命根子,更是他在塵世的重要標識。丟失通靈寶玉後,寶玉變得瘋瘋癲癲,這表明通靈寶玉與寶玉的命運息息相關,呼應了前文它作為寶玉命運象征的伏筆。
    元妃的身體狀況在前文也有伏筆。前文提到元妃身體發福,舉動費力,日常起居勞乏,還時常發作痰疾。本回中,元妃因偶沾寒氣勾起舊病,病情迅速惡化,最終不治身亡。這一情節與前文對元妃身體狀況的描述相呼應,使得元妃的薨逝顯得合情合理,也讓讀者感受到命運的無常。
    此外,妙玉扶乩得出的乩語“噫!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鬆。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與前文青埂峰的描寫相呼應。青埂峰是通靈寶玉的出處,乩語中提到“青埂峰下倚古鬆”,暗示了通靈寶玉的去蹤與青埂峰有關,將當下寶玉失玉的情節與前文通靈寶玉的來曆聯係起來,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和宿命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還有,前文對寶玉和黛玉愛情的描寫,也為後文他們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本回中,寶玉失玉後瘋癲,賈府為其衝喜安排與寶釵成婚,而黛玉在得知消息後痛苦絕望。這一係列情節與前文寶玉和黛玉之間純真而深沉的愛情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凸顯了他們愛情的悲劇性,呼應了前文對他們愛情的鋪墊。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通過與前文伏筆的巧妙呼應,使整個故事更加完整、連貫,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精心布局的魅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內涵和人物的命運。
    2.後文情節鋪墊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為後文情節發展做了諸多重要鋪墊,深刻影響著故事走向,尤其是寶玉與寶釵的婚姻以及賈府的衰敗。
    本回中,為給失玉瘋癲的寶玉衝喜,賈母等人決定讓他與寶釵成婚,這一情節為後文寶、釵二人的婚姻生活埋下伏筆。寶玉對黛玉情深意篤,卻在瘋癲狀態下被蒙騙娶了寶釵,這注定他們的婚姻不會幸福美滿。婚後,寶玉清醒時發現新娘不是黛玉,必然會陷入巨大的痛苦和絕望之中,他與寶釵之間也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寶釵雖端莊賢淑,但麵對寶玉對黛玉的深情,她的內心也會充滿無奈和痛苦,夫妻二人同床異夢,婚姻生活充滿悲劇色彩。
    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加速了賈府的衰敗,為本回之後賈府的命運走向埋下了沉重的伏筆。元妃作為賈府在宮廷中的重要倚仗,她的離世使賈府失去了政治靠山,家族地位岌岌可危。朝廷中的各方勢力可能會趁機打壓賈府,賈府在官場的處境將愈發艱難。而寶玉作為賈府未來的希望,他的瘋癲讓家族失去了精神支柱,賈府內部的管理和決策也會陷入混亂。經濟上,為元妃辦喪事和籌備寶玉的婚事耗費了大量錢財,進一步加劇了賈府的經濟危機。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府內部的矛盾會不斷激化,外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最終走向衰敗和覆滅。
    此外,妙玉扶乩得出的乩語“噫!來無跡,去無蹤,青埂峰下倚古鬆。欲追尋,山萬重,入我門來一笑逢”,也為後文情節發展留下了懸念。乩語暗示通靈寶玉的去蹤與青埂峰有關,且最終會有相逢的契機,這可能預示著寶玉在經曆一係列磨難後,會與通靈寶玉重新相遇,而這一相遇或許會成為他命運的轉折點,也可能與賈府的最終結局有著某種聯係。
    本回通過這些情節的設置,為後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悲劇以及賈府的衰敗覆滅做了充分的鋪墊,使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發展的必然性和悲劇性。
    八、個人感悟與啟示
    1.封建禮教下的愛情悲劇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寶玉與黛玉的愛情宛如一朵在封建禮教狂風中搖曳的花朵,脆弱而無奈,深刻展現了封建禮教下愛情的悲慘境遇,以及家族利益和長輩意誌對青年人愛情與命運的無情碾壓。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精神契合之上的。他們都厭惡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和真性情。在那個虛偽的世界裏,他們是彼此唯一的知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然而,封建禮教卻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他們緊緊束縛,讓他們的愛情舉步維艱。
    家族利益成為了他們愛情的最大阻礙。元妃薨逝後,賈府失去了在宮廷中的重要靠山,家族的命運岌岌可危。為了挽救賈府的頹勢,賈母、王夫人等長輩決定讓寶玉與寶釵成婚。寶釵出身薛家,端莊穩重、知書達理,與賈府親上加親,且薛家雖家道中落但仍有一定財力,與薛家聯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鞏固賈府的地位。在家族利益麵前,寶玉和黛玉的愛情顯得微不足道,他們的個人意願被完全忽視。
    長輩意誌更是讓他們的愛情陷入絕境。賈母作為賈府的大家長,擁有絕對的權威。她的決定代表了整個家族的意誌,無人可以違抗。王夫人也極力促成寶玉與寶釵的婚事,她偏愛寶釵,認為寶釵符合封建禮教下賢妻良母的標準,能夠操持好賈府的家務,幫助寶玉成就一番事業。王熙鳳則想出掉包計,瞞著寶玉讓他以為娶的是黛玉,實際上迎娶的卻是寶釵。在長輩們的精心策劃下,寶玉和黛玉的愛情被徹底摧毀。
    黛玉在得知寶玉要與寶釵成婚的消息後,如遭雷擊,她的愛情徹底破滅。她本就心思細膩、敏感多疑,在這巨大的打擊下,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含恨而死。而寶玉在瘋癲中與寶釵成婚,清醒後發現新娘不是黛玉,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絕望之中。他的精神支柱徹底崩塌,從此一蹶不振。
    寶玉與黛玉的愛情悲劇,是封建禮教下無數青年男女愛情悲劇的縮影。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愛情變得如此脆弱和無奈,家族利益和長輩意誌成為了決定青年人愛情與命運的主宰。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讓人不禁為之歎息。
    2.家族興衰的思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紅樓夢》第九十五回中,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成為賈府衰敗的重要轉折點,從中我們可以深入思考家族興衰的原因和規律。
    元妃作為賈府在宮廷中的重要倚仗,她的薨逝使賈府失去了政治上的強大靠山。在封建王朝,家族的興衰與政治地位緊密相連。元妃在世時,賈府憑借她的恩寵享受著榮華富貴,各方勢力紛紛巴結。然而,元妃的離世讓賈府在朝廷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經的榮耀如過眼雲煙。朝廷中的其他勢力開始對賈府虎視眈眈,賈府失去了庇護,麵臨著巨大的外部壓力。
    寶玉瘋癲則象征著家族精神支柱的崩塌。寶玉是賈府寄予厚望的未來之星,他的聰明才智和獨特性格本被視為家族複興的希望。但通靈寶玉的丟失讓他陷入瘋癲,無法承擔起家族的責任。這不僅讓賈府內部失去了主心骨,也讓外界看到了賈府的脆弱。家族成員們在麵對寶玉的狀況時,陷入了混亂和絕望,內部凝聚力大大削弱。
    從內部來看,賈府的衰敗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家族內部管理混亂,經濟上入不敷出。為了迎接元妃省親,賈府耗費巨資修建大觀園,此後維持園子的日常開銷更是巨大。同時,家族成員們生活奢靡,鋪張浪費成風,卻不懂得開源節流。這種經濟上的困境在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後更加凸顯,使得賈府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此外,賈府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利益紛爭也是導致其衰敗的重要因素。家族成員之間為了爭奪財產和權力,明爭暗鬥,勾心鬥角。這種內部的不團結削弱了家族的力量,使得賈府在麵對外部壓力時更加脆弱。
    從家族興衰的規律來看,一個家族的興盛往往離不開政治、經濟、人才等多方麵的因素。政治上的支持可以為家族帶來資源和地位,經濟上的穩定是家族發展的基礎,而優秀的人才則是家族持續繁榮的保障。然而,一旦這些因素出現問題,家族就可能走向衰敗。賈府的興衰正是這一規律的生動體現。它告訴我們,一個家族要想長久繁榮,不僅要注重外部的政治環境和經濟實力,更要加強內部的管理和團結,培養優秀的人才,才能在曆史的長河中屹立不倒。
    3.人性的多麵性
    在《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所呈現的巨大變故麵前,人物的渺小與無力展露無遺,同時也凸顯出人性在複雜環境中的多麵性。
    賈母作為賈府的大家長,在元妃薨逝和寶玉瘋癲這兩大變故麵前,展現出了人性的多麵。她疼愛元妃,進宮見元妃病重時,念佛祈禱、進前請安,盡顯長輩的慈愛與關懷。然而,麵對皇家規矩,她雖不忍卻隻能順從,體現出在皇權麵前的無奈與渺小。在寶玉失玉瘋癲後,她一方麵心疼寶玉,希望他能恢複正常;另一方麵,為了賈府的未來,她果斷決定讓寶玉與寶釵成婚,展現出為了家族利益犧牲個人情感的一麵。她的威嚴與慈愛、無奈與決斷相互交織,反映出人性在家族責任和親情之間的掙紮。
    賈寶玉在失玉後陷入瘋癲,他的人性在這一過程中也呈現出複雜的一麵。通靈寶玉的丟失讓他失去了精神支柱,變得癡癡傻傻,此時他展現出脆弱無助的一麵。但在瘋癲之中,他對黛玉的深情卻愈發堅定,這體現出他內心深處對真愛的執著。他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隻能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痛苦掙紮,凸顯出人物在命運麵前的渺小與無力。
    薛寶釵得知寶玉失玉和婚事安排後,表現出了穩重、識大體的一麵。她冷靜應對寶玉失玉的消息,接受與寶玉衝喜成婚的安排,積極配合籌備婚事,展現出她在複雜環境中的理智和成熟。然而,她內心深處或許也有對愛情的渴望和無奈,隻是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她選擇了壓抑自己的情感,以大局為重,這也反映出人性在現實麵前的妥協。
    林黛玉在寶玉失玉和元妃薨逝期間,敏感和對愛情的執著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擔心寶玉的安危,害怕他們的愛情會因家族的變故化為泡影,常常獨自落淚、暗自傷神。她的脆弱和無助在這一過程中展現得一覽無餘,但她對愛情的堅守又體現出人性中堅韌的一麵。
    在巨大的變故麵前,賈母、寶玉、寶釵、黛玉等人物都顯得渺小而無力,他們的人性在複雜的環境中呈現出多麵性,既有善良、深情的一麵,也有無奈、妥協的一麵,這正是《紅樓夢》對人性刻畫的深刻之處。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