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王鳳姐力詘失人心
字數:19577 加入書籤
一、《紅樓夢》第一百十回概述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王鳳姐力詘失人心”,在全書中是一個極具轉折意義的章節,它如同一記重錘,敲響了賈府衰敗的喪鍾。
本回開篇,賈母坐起後與眾人交談,回顧自己在賈府六十多年的時光,表達對子孫的期許,尤其希望寶玉能生個重孫子。她分別叫來寶玉、賈蘭、鳳姐等人,一一交代後事。在感慨湘雲未來看望自己後,賈母喝了一口參湯,溘然長逝,享年八十三歲。賈母的去世,無疑是賈府的重大變故,主上念及賈府功勞,賞賜一千兩,但這對於操辦一場體麵的喪事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賈府眾人在賈母去世後,各自有著不同的反應。家人們各處報喪,忙亂中開始籌備喪事。賈璉被安排負責外事,而鳳姐則承擔起內事的重任。然而,當鳳姐拿到名冊時,才發現賈府如今上上下下隻剩下四十人,人手嚴重不足,這讓她陷入了困境。
鴛鴦找到鳳姐,希望她能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隻因她聽賈政說不必奢靡浪費。鳳姐雖答應了鴛鴦,可賈璉隨後告知她手中沒錢,手下人都不辦事。轉眼三天過去,府內依舊亂作一團,王夫人因此質問鳳姐。麵對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責備,鳳姐滿心委屈,她深知手下人不幹活是因為沒錢可拿,大家都不願義務勞動,但她又不敢把這情況跟王夫人說,隻能自己默默咽下苦水。
為了辦好賈母的喪事,曾經威風凜凜的鳳姐放下身段,求起了下人們,希望他們能幫忙渡過難關。幸虧李紈及時出場,替鳳姐解了圍,並向大家講述了鳳姐的難處。李紈回到家中,兒子賈蘭見母親勞累,便安慰她好好休息,李紈看著懂事的兒子,既欣慰又感慨。想到後天送殯,賈府連車都湊不齊,李紈不禁感歎賈府落魄後,眾人都躲著他們。
在送葬的前一日,賈府表麵上熱鬧起來,但鳳姐因忙不過來,被王夫人責備躲著享受。鳳姐聽小丫頭說完,一口鮮血吐了出來,隨後倒在地上吐血不止。她的性命如何,也為後續情節留下了懸念。
這一回在全書中處於關鍵位置,它是賈府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賈母作為賈府的核心人物,她的去世象征著家族失去了主心骨,內部矛盾開始激化,各種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鳳姐操辦喪事的困境,更是直接反映出賈府財力的匱乏和管理的混亂。本回為後續賈府的衰敗、人物的命運轉折等情節埋下了伏筆,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深化了《紅樓夢》關於家族興衰、世態炎涼的主題。
二、賈母之死的象征意義
1.家族興衰的轉折點
賈母,作為賈府的核心人物,宛如一棵參天大樹,支撐著賈府這一龐大的家族體係。她在世時,憑借著自己的威望、智慧和豐富的人生閱曆,維係著家族的和諧與穩定。
在賈母的管理下,賈府表麵上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她善於平衡各方利益,協調家族內部的人際關係。無論是長輩之間的矛盾,還是晚輩之間的紛爭,她都能巧妙地化解,讓家族成員們和睦相處。例如,在處理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時,她雖然心中有自己的考量,但始終沒有明確表態,避免了家族內部因感情問題而產生的激烈衝突。
同時,賈母也是家族文化和傳統的守護者。她重視家族的禮儀和規矩,每逢重要節日和慶典,都會精心安排,讓家族成員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歸屬感。在她的影響下,賈府的子孫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養了高尚的品德和修養。
然而,賈母的去世,無疑給賈府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成為了家族興衰的轉折點。家族失去了這位主心骨,就像一艘失去了舵手的船,開始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首先,家族內部的矛盾逐漸激化。賈母在世時,各方勢力都有所忌憚,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但她去世後,隱藏在表麵和諧之下的矛盾迅速浮出水麵。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更加激烈,她們為了爭奪家族的控製權,不惜互相指責、互相拆台。而賈府的年輕一代,如賈璉、賈珍等,也開始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導致家族內部的秩序陷入混亂。
其次,家族的管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鳳姐雖然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但在操辦賈母喪事時,由於賈府財力匱乏,她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導致喪事辦得一團糟。這不僅讓賈府在外界麵前丟了麵子,也讓家族內部的成員對她產生了不滿和質疑。同時,賈府的經濟狀況也日益惡化,入不敷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規劃,家族的產業逐漸衰敗,收入減少,而開支卻不斷增加。
最後,家族的凝聚力也大大減弱。賈母在世時,家族成員們圍繞在她的身邊,形成了一個緊密的整體。但她去世後,家族成員們開始各奔東西,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而努力。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淡薄,親情的紐帶也變得越來越脆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母的去世,讓賈府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走上了衰敗的道路。她的離世,不僅是一個人的離去,更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象征著賈府這一封建家族的衰落和滅亡。
2.封建製度的衰落
賈母之死,宛如一記沉重的警鍾,敲響了封建家族製度衰落的喪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封建製度已如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千瘡百孔,腐朽不堪,其不可持續性在《紅樓夢》這一文學巨著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封建製度的腐朽首先體現在家族等級森嚴和權力的高度集中上。賈府作為封建家族的典型代表,等級分明,尊卑有序。賈母處於權力的巔峰,擁有絕對的決策權和統治權。家族中的大小事務,都需經過她的首肯才能施行。這種高度集中的權力結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家族的秩序,但也導致了權力的濫用和腐敗。例如,王熙鳳憑借賈母的信任,在賈府中獨攬大權,肆意弄權,為了一己私利,不惜草菅人命,包攬詞訟。她的所作所為,嚴重破壞了家族的公正和秩序,也讓賈府的內部矛盾日益尖銳。
封建禮教的束縛也是封建製度腐朽的重要表現。在賈府中,封建禮教無處不在,它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每一個人。女子們必須遵守三從四德,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李紈青春喪偶後,隻能恪守婦道,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而賈寶玉雖然對封建禮教充滿了叛逆,但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麵前,也隻能無奈地屈服。這種封建禮教的束縛,不僅扼殺了人性的自由和發展,也讓整個家族變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機和活力。
封建家族製度的不可持續性還體現在經濟的困境上。賈府表麵上繁華富貴,但實際上已經入不敷出。家族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田莊的收入和朝廷的賞賜,但隨著土地兼並的加劇和朝廷的腐敗,田莊的收入逐漸減少,朝廷的賞賜也越來越少。而賈府的開支卻不斷增加,為了維持表麵的風光,他們不得不大肆揮霍,購買奢侈品,舉辦豪華的宴會。這種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讓賈府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在操辦賈母喪事時,賈府連基本的費用都難以籌集,王熙鳳四處奔波,卻依然無法解決資金問題,這充分暴露了賈府經濟的困境。
此外,封建製度下的家族傳承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賈府的子孫們大多沉迷於酒色,不思進取,缺乏擔當和責任感。賈珍、賈璉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做出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他們的行為不僅敗壞了家族的聲譽,也讓家族的未來變得黯淡無光。這種家族傳承的危機,使得封建家族製度難以長久維持。
賈母之死,是封建家族製度衰落的一個縮影。它揭示了封建製度的腐朽和不可持續性,預示著封建家族的滅亡和封建社會的崩潰。《紅樓夢》通過對賈府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封建製度走向衰落的曆史畫卷,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封建製度的弊端和危害。
3.傳統價值觀的崩塌
賈母在賈府中,一直是傳統價值觀的象征和守護者,她所秉持的尊老愛幼、家族榮譽等觀念,如同堅固的基石,支撐著賈府的道德體係。然而,隨著她的離世,這些傳統價值觀如同大廈失去根基,迅速崩塌。
尊老愛幼本是賈府一直宣揚和遵循的美德。賈母在世時,晚輩們對她恭敬有加,家族中充滿了對長輩的敬重之情。但她去世後,這種敬重之情迅速消散。在操辦喪事的過程中,眾人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利益,對逝者的尊重變得微不足道。王熙鳳為了辦好喪事四處奔波,卻得不到眾人的支持和理解,邢夫人和王夫人不僅不出力,還對她橫加指責,完全沒有了對長輩喪事應有的莊重和敬意。而對於年幼的晚輩,如賈蘭等,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受到眾人的關愛和嗬護。家族成員們忙於爭奪權力和利益,無暇顧及這些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家族榮譽也是賈母極為看重的價值觀。在她的帶領下,賈府一直努力維護著自己的聲譽和地位。然而,賈母去世後,家族成員們為了個人私利,不惜損害家族的榮譽。賈璉在操辦喪事時,因資金短缺,竟打起了家族財產的主意,甚至不惜與外人勾結,做出有損家族聲譽的事情。賈府的子孫們也不再以家族榮譽為重,他們沉迷於酒色,揮霍無度,將家族的名聲拋諸腦後。
這種傳統價值觀的崩塌,對賈府眾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王熙鳳來說,她一直努力維護著賈府的秩序和榮譽,但在傳統價值觀崩塌的情況下,她的努力變得徒勞無功。她的精明和能幹在眾人的自私和冷漠麵前顯得蒼白無力,最終力詘失人心,落得個吐血倒地的悲慘下場。對於賈府的年輕一代來說,他們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變得更加墮落和放縱。他們不再懂得尊老愛幼、家族榮譽的重要性,隻追求個人的享樂和利益。這種價值觀的扭曲,讓他們的未來變得一片黑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母去世後傳統價值觀的崩塌,使得賈府失去了精神支柱,內部矛盾加劇,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和自私。這不僅加速了賈府的衰敗,也讓我們看到了封建家族在失去傳統價值觀支撐後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三、鳳姐操辦喪事的困境與人物性格
1.能力與現實的衝突
王熙鳳向來以精明能幹、殺伐決斷著稱,在賈府中掌管著大小事務,以往操辦喪事也頗有成功經驗。當年秦可卿去世,她協理寧國府,將喪事辦得井井有條,上上下下都對她的能力讚不絕口。她憑借著自己的鐵腕手段和過人的管理才能,迅速整頓了寧國府的混亂局麵,各項事務都安排得妥妥當當,讓眾人見識到了她的厲害。
然而,此次操辦賈母的喪事,情況卻截然不同。盡管鳳姐依舊滿懷信心地想要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以盡自己的一份心意,同時也維護賈府的體麵,但現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擊。賈府此時早已是外強中幹,財力匱乏到了極點。
鳳姐拿到名冊,看著寥寥無幾的人手,心中便已犯難。可她還是強打起精神,努力思索著如何安排人手,把喪事操辦得周全。鴛鴦找到她,懇求她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光些,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想著憑借自己的能力,總能克服困難。
但很快,賈璉帶來的消息讓她的希望破滅。賈璉無奈地表示手中沒錢,手下人都不肯辦事。沒有了錢財的支撐,再好的計劃也無法實施。鳳姐深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她又不甘心就此放棄。她試圖用自己的威嚴去督促下人們做事,可在沒錢的現實麵前,她的威嚴也漸漸失去了效力。
三天過去了,府內依舊亂作一團。王夫人前來質問,邢夫人也在一旁指責,鳳姐滿心的委屈卻無處訴說。她明白,手下人不幹活並非是自己管理不善,而是因為沒錢可拿,大家都不願意義務勞動。她不敢把這個情況跟王夫人說,隻能自己默默咽下這苦水。
為了辦好喪事,曾經威風凜凜的鳳姐放下身段,低聲下氣地求下人們幫忙。她的無奈和困境,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她空有一身能力,卻被現實的困境束縛住了手腳,無法施展。
在送葬的前一日,賈府表麵上熱鬧起來,可實際上鳳姐卻忙得焦頭爛額。王夫人的責備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她一口鮮血吐了出來,隨後倒在地上吐血不止。鳳姐的能力在賈府財力匱乏的現實麵前,顯得如此渺小和無力,她的無奈和困境,也讓人為之歎息。
2.弱點的暴露
在操辦賈母喪事的過程中,王熙鳳愛逞強、愛出風頭的性格弱點暴露無遺,這也直接導致了她力詘失人心的悲慘結局。
鳳姐向來爭強好勝,總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麵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威風。當鴛鴦懇求她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光些時,她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應承了下來。此時的她,或許沒有充分考慮到賈府如今財力匱乏的現實狀況,一心隻想著要把喪事辦得超過以往,讓所有人都對她的能力刮目相看。這種逞強的心態,使她在一開始就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在操辦喪事的過程中,即便麵臨著人手不足、資金短缺等重重困難,鳳姐依然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力。她試圖憑借自己以往的經驗和手段,強行推動各項事務的進行。她不斷地發號施令,想要掌控每一個細節,卻忽略了下人們的實際需求和感受。她以為隻要自己足夠強硬,就能讓所有人都服從安排,把喪事辦好。然而,在沒錢可拿的情況下,下人們自然不願意盡心盡力地做事。鳳姐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現實的困境,反而一味地責怪下人們不聽話,這使得她與下人們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愛出風頭的性格也讓鳳姐在處理與邢夫人、王夫人等長輩的關係時陷入了困境。她過於注重在眾人麵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卻沒有充分考慮到長輩們的感受和意見。在喪事操辦過程中,府內混亂不堪,王夫人前來質問,邢夫人也在一旁指責。鳳姐此時本應虛心接受批評,誠懇地解釋自己的難處,但她愛出風頭的性格讓她無法放下身段,反而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出了不滿和抵觸。這不僅讓邢夫人和王夫人對她更加不滿,也讓其他家族成員對她產生了反感。
最終,鳳姐的這些性格弱點導致她在操辦賈母喪事時力不從心,失去了人心。她的逞強和愛出風頭,讓她在麵對現實困境時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也讓她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她的悲慘遭遇,也讓我們看到了性格弱點對一個人命運的影響。
3.命運的預示
王熙鳳在操辦賈母喪事時的遭遇,宛如一麵鏡子,清晰地預示著她未來命運的走向,其中她的精明逐漸喪失、在賈府的地位逐漸下降尤為明顯。
曾經的王熙鳳,精明能幹、心思縝密,在賈府中掌管著大小事務,將府中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她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果斷決策,在賈府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然而,在操辦賈母喪事的過程中,我們卻看到了她精明的逐漸喪失。麵對賈府財力匱乏、人手不足的困境,她雖然努力掙紮,但卻顯得力不從心。她無法有效地解決資金問題,也無法調動下人們的積極性,導致喪事辦得一團糟。她的決策開始出現失誤,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簡單粗暴,不再像以往那樣深思熟慮。這種精明的喪失,預示著她在未來的日子裏,將難以應對更加複雜的局麵,也將逐漸失去人們對她的信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熙鳳在賈府的地位曾經如日中天,她是賈府的管家奶奶,掌握著家族的財政大權和管理事務的決策權。但在本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她的地位在逐漸下降。王夫人和邢夫人對她的指責和不滿,反映出長輩們對她的信任已經大打折扣。下人們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對她敬畏有加,而是開始消極怠工,甚至對她的命令陽奉陰違。在送葬的前一日,王夫人責備她躲著享受,這更是對她地位的一種公然挑戰。隨著賈母的去世,賈府的權力格局發生了變化,王熙鳳失去了賈母這一強大的靠山,她在賈府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王熙鳳在本回中的遭遇,預示著她未來的命運將充滿坎坷。她的精明逐漸喪失,使她在複雜的家族鬥爭中難以立足;她在賈府的地位逐漸下降,也讓她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和權力。等待她的,很可能是更加悲慘的結局,如被賈府拋棄、陷入困境等。這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四、賈府眾人的眾生相
1.忠心與癡情之人
在《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中,鴛鴦和史湘雲的表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她們對賈母的忠心與癡情。
鴛鴦,作為賈母身邊最得力的丫鬟,她與賈母的感情深厚而真摯。在賈母去世後,她的忠心體現得尤為明顯。當她得知賈政認為不必將賈母的喪事辦得過於奢靡浪費時,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鳳,懇求她無論如何都要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這一行為,不僅僅是出於對賈母的敬重,更是她內心深處對賈母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鴛鴦深知賈母一生尊貴,在賈府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她希望賈母的身後事能夠配得上她的身份和地位。在以往的情節中,鴛鴦一直盡心盡力地侍奉賈母,賈母的衣食起居她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拒絕賈赦的威逼利誘,堅決不做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舍不得離開賈母。她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都奉獻給了賈母,這份忠心日月可鑒。
史湘雲,這位性格開朗、心直口快的姑娘,同樣對賈母懷著深深的眷戀之情。盡管她因照顧老公走不開,但在送殯的前兩天,她還是克服困難前來探望賈母。當她看到賈母的遺體時,悲痛之情溢於言表,不禁悲從中來,痛哭流涕。史湘雲自幼父母雙亡,是賈母將她接到賈府撫養長大,在她心中,賈母就如同親人一般。她在賈府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那些美好的回憶都與賈母息息相關。在書中其他情節裏,史湘雲常常與姐妹們在賈母身邊嬉笑玩鬧,賈母對她也是疼愛有加。如今賈母離世,她的內心充滿了不舍和悲痛。她的到來,讓賈府眾人感受到了她對賈母的深情厚誼。
鴛鴦和史湘雲,一個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賈母的忠心,一個用悲痛的淚水抒發對賈母的癡情。她們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忠誠與深情。在賈府這個複雜的環境中,她們對賈母的這份情感顯得格外珍貴,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賈母在眾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守財與挑刺之人
在賈母的喪事上,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表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她們守財和挑刺的特點,她們的行為不僅加劇了賈府內部的矛盾,也進一步凸顯了賈府的衰敗。
邢夫人向來以吝嗇和自私著稱,在賈母喪事這件事上,她的守財本性暴露無遺。整個喪事過程中,她既不出錢也不出力,仿佛賈母的離世與她毫無關係。她心裏隻盤算著自己的利益,想著如何從這場喪事中撈到好處。當賈府麵臨資金短缺,操辦喪事困難重重時,邢夫人卻視而不見,沒有拿出一分錢來支持。她甚至還在暗地裏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妄圖從喪事的各項開支中克扣錢財,中飽私囊。她的這種行為,充分體現了她的貪婪和自私,完全不顧及家族的體麵和尊嚴。
王夫人雖然不像邢夫人那樣明目張膽地守財,但她在喪事上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她不出力也就罷了,還總是對負責操辦喪事的王熙鳳橫加指責。在喪事進行了三天後,府內依舊混亂不堪,王夫人便氣勢洶洶地前來質問王熙鳳。她沒有看到王熙鳳為了辦好喪事所付出的努力和麵臨的困境,隻是一味地責怪王熙鳳辦事不力。她不理解王熙鳳在沒錢沒人的情況下,已經竭盡全力在維持局麵。王夫人的這種挑刺行為,讓王熙鳳感到無比委屈和無奈。她不敢把沒錢導致下人們不幹活的實情告訴王夫人,隻能自己默默承受著壓力。
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守財與挑刺,反映出她們的短視和自私。她們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意識到賈府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賈母的去世,本應是家族成員團結一心、共度難關的時刻,但她們卻為了個人私利而互相指責、互相拆台。這種內部的矛盾和紛爭,加速了賈府的衰敗。
在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中,邢夫人和王夫人作為長輩,本應起到表率作用,帶領家族成員共同應對困難。然而,她們的行為卻讓人心寒。她們的守財和挑刺,不僅傷害了王熙鳳,也讓賈府的其他成員感到失望和不滿。這種家族內部的不和諧,使得賈府在麵對外部壓力時更加脆弱,最終走向了衰敗的結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3.理解與無奈之人
在賈母喪事的混亂局麵中,李紈成為了理解王熙鳳且心懷無奈的那個人,充分展現出她善良的本性和身處困境的無奈。
李紈向來是個端莊守禮、善良寬厚之人。在書中,她青春喪偶後便謹守婦道,帶著年幼的兒子賈蘭在賈府中低調生活。她不參與府中的紛爭,一心教導兒子讀書識字,是賈府中難得的清淨之人。
當王熙鳳在操辦賈母喪事時陷入困境,麵臨著人手不足、資金短缺以及眾人的指責時,李紈對她的處境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她深知王熙鳳並非辦事不力,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王夫人和邢夫人責備王熙鳳,府內眾人也對王熙鳳不滿時,李紈及時出場,替王熙鳳解了圍。她向大家講述了王熙鳳的難處,讓眾人明白王熙鳳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這一行為,體現出李紈的善良和公正,她不會隨波逐流地去指責他人,而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然而,李紈的理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王熙鳳所麵臨的困境,她自己也充滿了無奈。李紈雖然心疼王熙鳳,但她在賈府中的地位並不高,沒有足夠的權力和財力去幫助王熙鳳。她隻能在言語上給予支持,卻無法在實際行動上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她看著王熙鳳為了喪事操勞奔波,卻無能為力,心中滿是無奈。
從李紈對兒子賈蘭的態度也能看出她的無奈。賈蘭看到母親勞累,便安慰母親讓她好好休息,還不忘自己讀書。李紈看著懂事的兒子,心中既欣慰又無奈。欣慰的是兒子如此懂事,無奈的是自己隻能困於這深宅大院,無法給兒子更好的未來。她深知賈府已經走向衰敗,卻無力改變現狀。
李紈對王熙鳳的理解和她自身的無奈,讓我們看到了她善良的內心和在封建家族製度下的無奈處境。她就像一朵在風雨中飄搖的花朵,雖有善良和美好,卻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五、本回的藝術特色
1.情節設置的巧妙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情節設置精妙絕倫,通過賈母去世這一核心事件,巧妙地引出眾人的不同表現,生動展現出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深刻的社會現實。
賈母作為賈府的核心人物,她的去世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引發了賈府眾人的連鎖反應。這一情節設置為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關係提供了絕佳的舞台。鴛鴦,這位對賈母忠心耿耿的丫鬟,在賈母去世後,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鳳,懇求她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光些。她的這一行為,不僅體現了她對賈母的深厚感情,也從側麵反映出她與王熙鳳之間的微妙關係。鴛鴦深知王熙鳳有能力操辦喪事,但又擔心王熙鳳會因賈政的節儉要求而有所懈怠,所以才會急切地去提醒和懇求。而王熙鳳,麵對鴛鴦的請求,雖然滿口答應,但內心卻充滿了無奈和焦慮。她既要顧及鴛鴦的請求,維護賈府的體麵,又要麵對賈府財力匱乏的現實困境,這種矛盾的心理通過情節的推進展現得淋漓盡致。
邢夫人和王夫人在賈母喪事上的表現,更是將她們之間的矛盾和各自的性格特點暴露無遺。邢夫人守財吝嗇,既不出錢也不出力,還妄圖從中撈取好處;王夫人則挑刺指責,對王熙鳳的努力視而不見。她們的行為不僅加劇了賈府內部的矛盾,也讓讀者看到了封建家族中長輩之間的勾心鬥角和自私自利。
同時,本回情節設置還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賈府作為封建貴族家庭,表麵上繁華富貴,但實際上已經千瘡百孔,內部矛盾重重。賈母的去世,讓賈府失去了最後的遮羞布,各種問題和矛盾紛紛浮出水麵。王熙鳳在操辦喪事時的困境,如資金短缺、人手不足等,反映了賈府經濟的衰敗和管理的混亂。而眾人在喪事中的不同表現,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下人們為了錢而消極怠工,家族成員為了利益而互相指責,這些情節都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人性的醜惡。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通過賈母去世這一情節,巧妙地串聯起眾多人物和事件,展現出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深刻的社會現實,讓讀者在感受故事精彩的同時,也能對封建社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2.人物描寫的細膩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中,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對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了精妙刻畫,使得眾多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王熙鳳的委屈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得入木三分。在操辦賈母喪事時,她麵臨著重重困難。當賈璉告知她手中沒錢,手下人都不辦事時,她內心的無奈和焦急可想而知。然而,麵對王夫人和邢夫人的指責,她卻隻能將委屈往肚子裏咽。“委屈的鳳姐,不敢把這個情況跟王夫人說,隻好自己咽進肚裏”,短短一句話,將鳳姐的委屈和無奈刻畫得淋漓盡致。她深知下人們不幹活是因為沒錢,但又不能向王夫人說明實情,這種有苦難言的心境,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她的處境。在送葬前一日,王夫人責備她躲著享受,“鳳姐聽小丫頭說完,一口鮮血吐了出來,隨後倒在地上吐血不止”,這一行為描寫更是將她內心的委屈和壓力推向了極致,讓讀者為她的遭遇感到痛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鴛鴦的忠心同樣被作者細膩地描繪出來。賈母去世後,鴛鴦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鳳,“鴛鴦找到鳳姐,希望她能把賈母的喪事,能辦得風風光光,隻因她聽賈政說不必奢靡浪費”。從她的這一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賈母的深厚感情和一片忠心。她深知賈母一生尊貴,希望賈母的身後事能夠配得上她的身份和地位。她的言語和行動,都體現出她對賈母的敬重和不舍,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忠誠、重情的丫鬟形象。
此外,作者對李紈的描寫也十分細膩。當王熙鳳陷入困境時,李紈及時出場替她解圍。“幸虧李紈及時出場,替鳳姐解了圍,並跟大家講述了鳳姐的難處”,這一情節展現了李紈的善良和公正。她能夠站在王熙鳳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她的難處,這種善解人意的品質在她的行為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同時,從她對兒子賈蘭的態度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她內心的無奈。“李紈看著兒子在想著自己的同時,還不忘記讀書,很是欣慰”,但她又深知賈府的衰敗無法改變,自己也無力給兒子更好的未來,這種複雜的情感通過她的神態和心理活動被細膩地表現出來。
作者通過對人物心理和行為的細膩描寫,使《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中的人物形象鮮活生動,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封建家族的世界中,與人物一同感受著喜怒哀樂。
3.語言表達的精準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在語言表達上展現出了極高的精準度,作者憑借高超的語言功底,對各種場景和人物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圍。
在對主上賞賜的描述中,語言簡潔而精準。“賈母去世後,主上念及賈府的功勞,賞賜一千兩”,短短一句話,便清晰地交代了賞賜的緣由和具體數目。“念及賈府的功勞”體現出主上賞賜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有其依據,暗示了賈府曾經的輝煌和地位。“賞賜一千兩”則明確了賞賜的具體數額,讓讀者對賈府所獲的恩遇有了直觀的認識。這種精準的描述,既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製度和賞賜慣例,又為後文賈府操辦喪事時的資金困境埋下了伏筆,凸顯出賈府經濟的衰敗。
對眾人反應的刻畫更是精準到位,生動地展現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當賈母臨終前交代後事時,“寶玉嘴裏答應,心裏一酸,那眼淚便要流下來,又不敢哭,隻得站著”,“嘴裏答應”表現出寶玉對賈母的尊重,“心裏一酸”和“眼淚便要流下來”則體現出他對賈母的深厚感情,而“又不敢哭,隻得站著”則反映出他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不能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將寶玉複雜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
王熙鳳在麵對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責備時,“委屈的鳳姐,不敢把這個情況跟王夫人說,隻好自己咽進肚裏”,“委屈”一詞精準地概括了鳳姐此時的心情,她為了辦好喪事盡心盡力,卻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不敢說”和“咽進肚裏”則進一步體現出她在賈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的無奈和隱忍,將鳳姐的性格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在本回中通過精準的語言表達,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節發展合情合理,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封建家族的世界中,深刻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和作者的高超技藝。
六、本回在全書中的地位和影響
1.情節發展的推進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在全書情節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為後續賈府的衰敗和人物的命運轉折埋下了諸多伏筆,與前後章節緊密關聯,推動著故事的發展。
本回中賈母的去世是一個重大的情節轉折點,標誌著賈府開始走向衰敗的加速階段。賈母在世時,憑借其威望和能力維持著賈府表麵的繁榮與穩定。她的離世,使得賈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內部的矛盾和問題迅速暴露出來。這與前文所描繪的賈府表麵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為後文賈府的徹底衰敗埋下了伏筆。例如,在操辦賈母喪事時,賈府財力匱乏、人手不足的問題凸顯,這暗示著賈府經濟上的困境和管理上的混亂,預示著賈府在未來將難以維持現有的局麵。
王熙鳳在本回中的遭遇也對她個人的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她在操辦喪事時力詘失人心,不僅身體垮了,還失去了眾人的信任和支持。這一情節與前文她在賈府中風光無限、掌管大權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為她未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在後續的情節中,我們可以預見王熙鳳將逐漸失去在賈府的地位和權力,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此外,本回中賈府眾人在喪事中的不同表現,也反映出家族內部的矛盾和分裂。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守財與挑刺,下人們的消極怠工,都表明賈府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凝聚力。這種內部的矛盾和分裂將在後續的情節中進一步激化,加速賈府的衰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與前後章節的關聯來看,本回是前文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前文已經多次暗示了賈府的衰敗跡象,如經濟上的入不敷出、家族內部的勾心鬥角等。而賈母的去世則是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爆發。同時,本回也為後文的情節發展奠定了基礎。後續章節中,賈府將麵臨更多的困境和挑戰,人物的命運也將發生更大的轉折。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在全書情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過賈母的去世、王熙鳳的遭遇以及賈府眾人的表現,為後續賈府的衰敗和人物的命運轉折埋下了伏筆,與前後章節緊密相連,推動著故事朝著悲劇的結局發展。
2.主題深化的體現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通過諸多情節和人物的刻畫,進一步深化了全書展現世態炎涼、封建家族腐朽等主題,讓讀者對封建社會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世態炎涼在本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賈母在世時,賈府門庭若市,眾人圍繞左右,極盡奉承。然而,她一去世,往日的繁華景象瞬間消散。賈府在操辦喪事時,麵臨著資金短缺、人手不足的困境,下人們為了錢消極怠工,完全沒有了往日對主子的敬畏和忠誠。曾經與賈府有往來的親友,此時也大多避之不及,生怕沾染麻煩。這種前後的巨大反差,生動地展現了世態的炎涼。人們在利益麵前,親情、友情都變得微不足道,充分揭示了封建社會人際關係的虛偽和冷漠。
封建家族的腐朽在本回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展現。賈府作為封建貴族家庭,表麵上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內部已經千瘡百孔。在操辦賈母喪事時,賈府的經濟困境暴露無遺。王熙鳳四處奔波,卻依然無法解決資金問題,這反映出賈府入不敷出、管理混亂的現狀。而家族內部成員的表現更是令人失望。邢夫人和王夫人為了個人私利,在喪事中互相指責、互相拆台,完全不顧及家族的體麵和尊嚴。她們的行為體現了封建家族中長輩的自私和短視,也揭示了封建家族製度下權力鬥爭的殘酷。
本回還深化了對封建禮教束縛人性的主題。在賈府中,封建禮教無處不在,它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每一個人。王熙鳳雖然精明能幹,但在操辦喪事時,卻受到封建禮教和家族規矩的束縛,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她不敢違背長輩的意願,也不敢打破傳統的規矩,隻能在困境中苦苦掙紮。而李紈青春喪偶後,隻能恪守婦道,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這些情節都表明,封建禮教嚴重地束縛了人性的自由和發展,讓人們失去了自我。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通過對世態炎涼、封建家族腐朽和封建禮教束縛人性等主題的深化,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更是對封建社會的深刻批判和反思。
3.讀者感受的影響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投入讀者情感的湖麵,激起層層波瀾,引發了讀者多方麵的深刻感受。
在人物命運層麵,讀者極易對書中人物產生深切的同情。王熙鳳,曾經在賈府呼風喚雨、精明能幹的管家奶奶,在操辦賈母喪事時卻陷入了絕境。她空有一身本領,卻因賈府財力匱乏,無法施展拳腳。麵對王夫人和邢夫人的指責,她有苦難言,隻能默默承受,最終吐血倒地。讀者看到她如此悲慘的遭遇,很難不為之動容,為她的命運感到惋惜和同情。還有李紈,善良寬厚卻在賈府地位不高,雖理解王熙鳳的難處,卻無力相助,隻能眼睜睜看著局麵越來越糟,她的無奈也讓讀者心生憐憫。
而在社會現實方麵,本回促使讀者進行深入思考。賈府表麵上是鍾鳴鼎食之家,但賈母去世後,各種問題暴露無遺。經濟上的困境、家族內部的勾心鬥角、下人的消極怠工,都反映出封建社會的腐朽和虛偽。讀者會思考,這樣一個看似繁華的封建家族,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這背後是封建製度的弊端,等級森嚴、權力集中、禮教束縛等問題,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人性的解放。同時,世態炎涼的現象也讓讀者對人際關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利益麵前,親情、友情變得如此脆弱。
此外,本回還讓讀者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曾經高高在上的賈母,最終也難逃一死,而賈府也隨著她的去世逐漸走向衰敗。王熙鳳從風光無限到力詘失人心,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些情節讓讀者意識到,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無論多麽輝煌的人或家族,都可能在瞬間走向衰落。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通過精彩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刻畫,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引發了讀者對人物命運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啟迪。
七、《紅樓夢》的社會意義與現實啟示
1.對封建社會的批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及全書,宛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析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對封建家族製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深刻批判。
封建家族製度的弊端在本回中暴露無遺。賈府作為封建家族的典型代表,表麵上繁華昌盛,實則內部矛盾重重。賈母去世後,家族失去了主心骨,各種問題紛紛浮出水麵。經濟上,賈府入不敷出,操辦賈母喪事時資金短缺,王熙鳳四處奔波也難以解決。這反映出封建家族製度下,家族產業管理不善,經濟基礎逐漸崩塌。家族內部,邢夫人和王夫人為了個人私利,在喪事中互相指責、互相拆台,完全不顧及家族的體麵和尊嚴。這種權力鬥爭和勾心鬥角,體現了封建家族製度下等級森嚴、權力集中的弊端,導致家族成員之間親情淡薄,為了爭奪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
封建禮教的束縛也是《紅樓夢》批判的重點。在賈府中,封建禮教無處不在,它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每一個人。王熙鳳雖然精明能幹,但在操辦喪事時,受到封建禮教和家族規矩的束縛,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她不敢違背長輩的意願,也不敢打破傳統的規矩,隻能在困境中苦苦掙紮。李紈青春喪偶後,隻能恪守婦道,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這種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扭曲,使得人們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成為了封建製度的犧牲品。
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衰落,封建家族製度和封建禮教的腐朽性日益明顯。《紅樓夢》通過對賈府的描寫,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醜惡。書中的人物,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在封建製度的壓迫下掙紮求生。他們的命運,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
《紅樓夢》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不僅僅是對一個家族的描寫,更是對整個封建社會的反思。它揭示了封建家族製度的弊端和封建禮教的束縛,讓人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不可持續性。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它提醒人們要警惕封建思想的殘餘,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解放。在當今社會,我們仍然可以從《紅樓夢》中汲取教訓,反思社會製度和文化傳統,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對人性的洞察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宛如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出人性的多麵性,通過眾人在賈母喪事上的表現,深刻展現了人性的弱點與優點,讓我們對人性有了更為深刻的洞察。
人性的弱點在本回中暴露無遺。邢夫人的守財吝嗇體現了人性的貪婪。在賈母的喪事上,她既不出錢也不出力,隻想著從喪事中撈取好處,全然不顧及家族的體麵和親情。這種貪婪使她變得自私自利,為了個人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王夫人的挑刺指責則反映出人性的刻薄。她對王熙鳳操辦喪事的努力視而不見,隻看到表麵的混亂,便一味地指責和埋怨。她沒有站在王熙鳳的角度去理解她的難處,這種刻薄讓她失去了對他人的寬容和理解。王熙鳳愛逞強、愛出風頭的性格弱點,使她在麵對賈府財力匱乏的現實時,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力詘失人心。她的這種性格弱點導致她在處理問題時過於自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實際情況。
然而,人性的優點也在本回中熠熠生輝。鴛鴦對賈母的忠心令人動容。她在賈母去世後,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鳳,懇求她把賈母的喪事辦得風光些。她的這一行為體現了她對賈母深厚的感情和忠誠。在現實生活中,忠誠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品質,它代表著對他人的信任和承諾,能夠建立起深厚的人際關係。史湘雲對賈母的癡情同樣讓人感動。盡管她因照顧老公走不開,但還是在送殯的前兩天前來探望賈母,悲痛哭泣。她的這種癡情展現了人性中的深情厚誼,讓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李紈的善良和理解則給人帶來溫暖。她在王熙鳳陷入困境時,及時出場替她解圍,向大家講述王熙鳳的難處。她的善良和理解體現了人性中的寬容和關愛,能夠化解矛盾,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從現實生活的角度來看,《紅樓夢》中所展現的人性弱點和優點在我們身邊也屢見不鮮。我們應該警惕自己身上的人性弱點,如貪婪、刻薄、自私等,努力克服這些缺點,培養自己的優點,如忠誠、深情、善良等。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係,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紅樓夢》對人性的洞察,為我們提供了一麵鏡子,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
3.對現代社會的啟示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對現代社會在家族關係、人際關係和價值觀等方麵都有著深刻的啟示。
在家族關係方麵,賈母去世後賈府的衰敗警示我們,一個家族的穩定與繁榮需要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團結。現代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相互支持、相互關愛。就像賈府中,若眾人能在操辦賈母喪事時齊心協力,而非各懷私心,或許能避免許多矛盾和混亂。在現代家庭中,遇到困難時,家庭成員之間要摒棄個人利益的計較,共同麵對挑戰,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同時,長輩應發揮引領作用,傳承良好的家風和價值觀,為晚輩樹立榜樣;晚輩則要尊重長輩,關心長輩,形成良好的代際關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人際關係方麵,本回中展現的世態炎涼提醒我們,真正的友誼和親情不應建立在利益之上。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會因為利益而結交朋友,但當利益消失時,關係也隨之破裂。我們應該珍惜那些在困難時刻不離不棄的朋友,建立起基於真誠和信任的人際關係。王熙鳳在操辦喪事時的遭遇也告訴我們,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理解和包容他人的難處,不要一味地指責和埋怨。當朋友或同事遇到困難時,我們應伸出援手,給予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價值觀方麵,《紅樓夢》批判的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啟示我們在現代社會要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解放。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選擇,鼓勵人們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同時,我們也要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榮譽觀。賈府的子孫們沉迷於酒色,揮霍無度,最終導致家族的衰敗。在現代社會,我們不能隻追求物質財富,而忽視了精神追求和道德修養。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並且合理地使用財富,為社會做出貢獻。此外,我們要重視家族榮譽和社會責任感,以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引導自己的行為。
《紅樓夢》第一百十回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們在現代社會中能夠更好地處理家族關係、人際關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