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賈巧姐

字數:13305   加入書籤

A+A-


    一、賈巧姐的形象設定
    1.人物背景
    賈巧姐出身於赫赫有名的賈府,這是一個在當時社會極具權勢和財富的家族。她的父親是賈璉,乃榮國府二老爺賈赦之子,為人風流倜儻,但也有些浮浪不羈。母親則是精明能幹、殺伐決斷的王熙鳳,掌管著榮國府的大小事務,在賈府中權勢頗大。
    作為賈璉與王熙鳳的獨女,巧姐在賈府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她是嫡出的千金小姐,自出生便備受寵愛,享受著優越的生活條件。長輩們對她嗬護備至,尤其是王熙鳳,雖在府中手段狠辣,但對女兒卻是關懷備至,一心希望她能平安順遂。
    然而,賈府複雜的家族背景和人際關係也給巧姐帶來了潛在的影響。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勾心鬥角,以及外部社會的風雲變幻,都如同隱藏的暗流,隨時可能衝擊到這個年幼的孩子。賈府表麵的繁華之下,實則危機四伏,巧姐的命運也在這看似平靜卻又波濤洶湧的環境中悄然埋下了伏筆。她雖身處富貴之家,卻也難以逃脫家族興衰所帶來的命運轉折。
    2.外在形象
    在《紅樓夢》中,對賈巧姐外貌的直接描寫較少。不過,依據相關判詞及賈府的家族特征,可大致推測她的外貌。作為賈璉與王熙鳳之女,她大概率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王熙鳳容貌出眾,賈璉亦是儀表堂堂,巧姐或許生得眉清目秀、肌膚嬌嫩,有著一雙靈動的眼睛,模樣乖巧可愛。畢竟她是賈府的千金小姐,氣質中應帶著幾分嬌貴與純真。文中對其外貌著墨不多,或許是因為她年紀尚小,作者更側重於展現她的命運起伏與成長經曆。
    3.判詞曲子解讀
    賈巧姐的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以及曲子《留餘慶》,蘊含著深刻的命運暗示和因果報應觀念。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直接點明了巧姐命運的轉折點。賈府勢敗、家亡之際,往日的富貴如雲煙消散,親情也變得不堪一擊。在原著中,當賈府衰敗後,巧姐便陷入了困境。她的舅舅王仁、叔叔賈環以及賈薔、賈芸等人,不念親情,密謀將她賣給外藩王爺,企圖從中獲利。這正體現了“家亡莫論親”的殘酷現實,曾經的親人在利益麵前露出了醜惡的嘴臉。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則體現了因果報應的觀念。王熙鳳曾接濟過劉姥姥,這一善舉在賈府衰敗時得到了回報。劉姥姥得知巧姐的危險後,與平兒、王夫人合力營救了巧姐。這表明善有善報,王熙鳳不經意間的一次救助,為女兒在絕境中換來了生機。
    曲子《留餘慶》中“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再次強調了王熙鳳積下的陰功為巧姐帶來了轉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則是對巧姐遭遇的感慨,同時也是對世人的勸誡,提醒人們要多行善事,不要像巧姐的舅兄們那樣唯利是圖、忘恩負義。
    巧姐的判詞和曲子,不僅預示了她從富貴千金到險遭厄運,再到被救的命運軌跡,更通過因果報應的觀念,傳達了一種道德警示。它讓讀者看到了命運的無常,也明白了善惡有報的道理,在《紅樓夢》的悲劇世界中,為巧姐的故事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
    二、賈巧姐的主要經曆
    1.幼年多病之苦
    賈巧姐自幼體弱多病,這讓王熙鳳憂心不已。書中曾提及巧姐染上痘疹,這在當時是一種較為嚴重且傳染性強的病症。王熙鳳得知女兒患病後,立刻采取了一係列嚴格的措施。她先是命人打掃房屋,供奉痘疹娘娘,讓賈璉搬到外書房齋戒,以避免沾染穢氣影響女兒病情。同時,她還嚴格控製府中的人員往來,防止病菌傳播,對巧姐的飲食起居更是悉心照料,親自監督各項事宜,生怕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除了痘疹,巧姐還曾遭遇驚風之症。在第84回中,巧姐驚風發作,病情危急。王熙鳳心急如焚,四處求醫問藥。當賈環不慎打翻藥銱子時,王熙鳳更是怒不可遏,可見她對女兒病情的重視和焦慮。她不僅請來了眾多名醫為巧姐診治,還親自在床邊守護,日夜不離。
    這些病症對巧姐的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長期的病痛折磨讓她的身體更加虛弱,性格也可能變得更加敏感和膽小。在成長過程中,她可能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盡情玩耍,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然而,也正是這些磨難,讓她在麵對後來的困境時,或許能擁有比同齡人更多的堅韌和勇氣。王熙鳳對她的悉心照料,也讓她感受到了深深的母愛,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溫暖的種子。盡管幼年多病,但巧姐在母親的嗬護下,努力地成長著,等待著命運的轉折。
    2.佛手柚子之緣
    劉姥姥二進賈府時,帶來了自家種的瓜果蔬菜,其中便有柚子。在眾人歡聚的場景中,巧姐與板兒有了一次特別的互動。板兒一眼看中了巧姐手中的佛手,而巧姐則對板兒的柚子產生了興趣,兩人便交換了手中之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情節看似簡單,實則寓意深刻且暗藏伏筆。佛手在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福氣、吉祥,有辟邪、祈福之意;柚子則諧音“佑子”,有保佑孩子平安健康的寓意。巧姐與板兒交換佛手和柚子,暗示著兩人之間有著某種特殊的緣分。
    從伏筆的角度來看,這一情節為巧姐與板兒日後的姻緣埋下了線索。在《紅樓夢》的世界裏,許多情節都有著前後呼應的關係。巧姐與板兒交換物品,就像是命運的絲線悄然交織在了一起。後來賈府衰敗,巧姐陷入困境,而劉姥姥一家伸出援手,巧姐最終可能與板兒走到了一起。佛手柚子之緣,不僅是兩個孩子天真無邪的互動,更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情節,暗示了巧姐命運的走向,也為故事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和宿命感。
    3.撞花神與取名
    巧姐生病時,曾有撞花神的情節。在當時的習俗裏,孩子生病往往會被認為是衝撞了神靈。巧姐患病,王熙鳳心急如焚,便依照習俗安排了撞花神的儀式,期望借此讓女兒擺脫病魔的糾纏,恢複健康。
    王熙鳳深知莊稼人取名能鎮得住,便請劉姥姥為巧姐取名。劉姥姥得知巧姐生於七月初七,認為這個日子有些特殊,便提議取名為“巧哥兒”,也就是賈巧姐。劉姥姥說:“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巧”字含義豐富且作用顯著。一方麵,它對應了巧姐出生的特殊日子,七月初七本就是個充滿巧意的日子。另一方麵,“巧”字貫穿了巧姐的命運。她一生經曆諸多波折,卻總能在危急時刻逢凶化吉。王熙鳳接濟劉姥姥是“巧”,劉姥姥在賈府衰敗時營救巧姐也是“巧”。這個名字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暗示著巧姐雖命運多舛,但最終能憑借這份“巧”獲得相對圓滿的結局。
    4.結仇與危機
    在賈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巧姐與賈環、賈芸等人結下了仇怨。第84回中,巧姐驚風發作,病情危急,王熙鳳心急如焚,四處求醫問藥。就在這時,賈環不慎打翻了藥銱子,這一行為讓王熙鳳怒不可遏,也讓巧姐對賈環心生怨恨。一個小小的意外,卻在巧姐與賈環之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第88回裏,巧姐見到賈芸就哭,這一細節暗示了兩人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不愉快的過往。或許是賈芸的某些行為讓年幼的巧姐感到害怕或不安,從而導致她對賈芸產生了抵觸情緒。
    隨著賈府的逐漸衰敗,巧姐麵臨的危機也日益加劇。在第114回,王熙鳳去世後,王仁露出了貪婪的本性,想趁機撈一把。巧姐對他的行為十分不滿,直言“我媽媽在時舅舅不知拿了多少東西去”。王仁因此懷恨在心,與賈環、賈薔、賈芸、刑大舅等人為了謀取私利,密謀將巧姐賣給一個外藩王爺。
    這些所謂的“舅兄”們,在利益的驅使下,完全不顧及親情和道德。他們的行為不僅違背了人倫常理,也將巧姐推向了絕境。巧姐原本是賈府的千金小姐,享受著榮華富貴,卻因為家族的衰敗和這些人的陰謀詭計,陷入了生死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巧姐孤立無援。她年紀尚小,無法反抗這些人的惡行。而賈府此時也已搖搖欲墜,無力保護她。她的命運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朝著未知的深淵滑落。然而,命運的轉折往往就在不經意間,劉姥姥、平兒、王夫人的出現,為巧姐帶來了一線生機,她們能否成功營救巧姐,讓她擺脫這場危機,成為了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懸念。
    5.結局之謎
    《紅樓夢》原著未完成,不同版本中賈巧姐的結局存在差異,這也引發了眾多讀者和學者的探討。
    曹雪芹原意雖未明確呈現,但從脂批和探佚學可窺得一些線索。脂批和探佚學認為巧姐最後被賣到了青樓,後由劉姥姥贖身。這種結局有一定依據,從巧姐的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來看,賈府衰敗後,巧姐失去庇護,被親人出賣是極有可能的。而當時社會的殘酷現實,將她賣入青樓也符合家族敗落後的悲慘走向。同時,脂硯齋批語劉姥姥“有忍恥之心,故後有招大姐事”,暗示了劉姥姥會在巧姐危難時出手相救。87版紅樓夢采用了這一說法,編劇改編為巧姐剛被賣去青樓,還在學習唱曲,就被劉姥姥傾全家之力救出,帶回鄉下做了自食其力的村姑,最終嫁給板兒。這種結局體現了因果報應,王熙鳳曾接濟劉姥姥,劉姥姥便在巧姐落難時施以援手。
    高鶚續書中,巧姐的結局則有所不同。賈環攛掇著邢夫人將巧姐說給藩王當妾,自己坐享榮華富貴,結果被平兒發現,巧妙地放走了巧姐,把她送到了劉姥姥家的鄉下,最後巧姐嫁給了一個姓周的財主之子。然而,這種結局存在一些疑點。從前八十回的伏筆來看,巧姐與板兒的緣分已注定,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巧姐與板兒交換佛手和柚子的情節暗示了兩人的姻緣。而且按照巧姐的判詞,也不該是嫁給姓周的財主之子這種憑空出現的結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學者們對巧姐結局也有不同研究。部分學者認為,巧姐嫁給板兒更符合原著的邏輯和寓意。板兒是鄉村孩子,巧姐從富貴之家到鄉村與板兒結合,象征著她從繁華走向質樸,也體現了《紅樓夢》“盛極必衰”的主題。而巧姐被賣青樓的結局,更能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會的殘酷和人性的醜惡。
    不同結局的產生,一方麵是因為原著未完成,給後人留下了想象和創作的空間;另一方麵,不同的創作者和研究者對《紅樓夢》的理解和解讀存在差異。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賦予了巧姐不同的結局,這些結局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紅樓夢》的內涵。
    三、賈巧姐的人物關係
    1.與長輩的關係
    在賈府中,賈巧姐與多位長輩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長輩的疼愛與影響,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賈母作為賈府的最高長輩,對巧姐十分疼愛。賈母一生享受榮華富貴,對子孫後代充滿了慈愛。巧姐是賈府的嫡出千金,自然也在賈母的嗬護之下。賈母的疼愛讓巧姐在賈府中感受到了溫暖和安全感,這種來自家族長輩的關懷,使她在年幼時能夠無憂無慮地成長。同時,賈母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巧姐。賈母崇尚享樂、注重禮儀,這些觀念在巧姐心中種下了對富貴生活和家族規矩的認知種子。
    王熙鳳是巧姐的母親,她對巧姐的疼愛更是無微不至。王熙鳳精明能幹,掌管著榮國府的大小事務,但在女兒麵前,她展現出了母性的溫柔。巧姐幼年多病,王熙鳳心急如焚,為了女兒的病情,她采取了一係列嚴格的措施,親自監督各項事宜,日夜守護在巧姐身邊。王熙鳳的強勢和果斷也影響著巧姐。在巧姐的成長過程中,她看到母親在賈府中處理各種複雜事務的能力,這或許讓巧姐在麵對困難時,也能擁有一份堅韌和勇氣。然而,王熙鳳在賈府中的一些手段和行為,也可能給巧姐帶來了潛在的影響。賈府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勾心鬥角,讓巧姐在成長過程中麵臨著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對她的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作用。
    賈璉是巧姐的父親,他雖然風流倜儻,但對女兒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賈璉在賈府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行為和決策對巧姐的生活也有著影響。賈璉在家庭中的角色,讓巧姐感受到了父愛的存在。同時,賈璉與王熙鳳之間的夫妻關係,也間接影響著巧姐。他們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和權力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巧姐對家庭關係的認知。
    家族長輩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這種關係也對巧姐產生了間接的作用。例如,王熙鳳與其他長輩之間的權力鬥爭和矛盾,可能會讓巧姐在賈府中的地位和生活受到影響。當賈府內部出現紛爭時,巧姐也會成為其中的受害者。然而,長輩們之間的親情和團結,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巧姐。在她麵臨危機時,長輩們的合力營救,讓她能夠化險為夷。
    賈巧姐與長輩們的關係,既有長輩對她的疼愛和嗬護,也有家族環境對她的影響。這些關係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巧姐獨特的成長經曆,也為她後來的命運轉折埋下了伏筆。
    2.與劉姥姥的緣分
    賈巧姐與劉姥姥的緣分始於劉姥姥二進賈府。當時,劉姥姥帶著自家種的瓜果蔬菜來到賈府,在眾人歡聚的場景中,巧姐與板兒交換佛手和柚子,這是兩人緣分的初次體現,看似平常的互動,卻為後續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巧姐生病時,王熙鳳依照習俗安排撞花神儀式,還請劉姥姥為巧姐取名。劉姥姥得知巧姐生於七月初七,認為這個日子特殊,便提議取名為“巧哥兒”,也就是賈巧姐。她稱“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巧”字不僅對應了巧姐出生的日子,更貫穿了她的命運,也成為兩人緣分的一個重要紐帶。
    賈府衰敗後,巧姐陷入了被舅舅、哥哥等人密謀出賣的危機。關鍵時刻,劉姥姥挺身而出,與平兒、王夫人合力營救了巧姐。劉姥姥的這一救命之恩,是兩人緣分的升華。此前王熙鳳接濟過劉姥姥,如今劉姥姥在巧姐危難時施以援手,體現了因果報應、善有善報的觀念。
    巧姐與劉姥姥的緣分意義深遠。從個人層麵看,劉姥姥的出現改變了巧姐的命運,使她從絕境中得以解脫。從家族層麵看,這一緣分反映了賈府興衰過程中不同階層人物之間的聯係。劉姥姥雖是鄉村老嫗,但她的善良和感恩之心,與賈府中一些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緣分也豐富了《紅樓夢》的內涵,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與複雜,以及命運的無常和因果循環。
    3.與板兒的姻緣
    在《紅樓夢》中,多處情節暗示了巧姐與板兒的姻緣。劉姥姥二進賈府時,巧姐與板兒交換佛手和柚子的情節尤為關鍵。佛手象征福氣、吉祥,柚子諧音“佑子”,寓意保佑孩子平安。兩人交換物品,仿佛命運的紅線悄然纏繞,暗示著他們之間有著特殊的緣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兩人的家庭背景來看,賈府衰敗後,巧姐失去了往日的富貴生活,而板兒是鄉村孩子,生活質樸。這種從富貴到平凡的轉變,使得巧姐與板兒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巧姐經曆了家族興衰的磨難,或許能在板兒的鄉村生活中找到安寧與溫暖。
    兩人結合還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紅樓夢》中“盛極必衰”的主題,巧姐從賈府的千金小姐變為鄉村媳婦,體現了命運的無常和世事的變遷。同時,也反映了作者“遠富近貧”的思想,板兒雖出身貧寒,但有著淳樸善良的品質,與巧姐結合,是對富貴與貧窮、物質與精神的一種重新審視。這種姻緣暗示,為《紅樓夢》增添了一份別樣的色彩,也讓讀者對巧姐的命運有了更多的思考。
    四、賈巧姐的文學價值
    1.對《紅樓夢》悲劇主題的映襯
    賈巧姐從宦府千金到紡績村婦的命運轉變,深刻地映襯了《紅樓夢》的悲劇主題,與書中其他人物的命運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一幅宏大而悲愴的畫卷。
    巧姐出生於賈府,作為賈璉與王熙鳳的獨女,她自小享受著榮華富貴,是眾人嗬護的對象。然而,隨著賈府的衰敗,她的命運急轉直下。曾經的富貴生活如過眼雲煙,她險些被舅舅、哥哥等人賣給外藩王爺,陷入絕境。最終雖被劉姥姥等人營救,但也從養尊處優的千金小姐變成了需要依靠紡績為生的村婦。這種巨大的落差,體現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不可捉摸,正是《紅樓夢》悲劇主題的重要體現。
    與書中其他人物的命運相比,巧姐的遭遇有著相似之處。林黛玉為愛淚盡而逝,薛寶釵抱憾終身,她們都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無法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終以悲劇收場。巧姐同樣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家族的興衰決定了她的人生軌跡。她的命運轉變,進一步強調了個人在時代和家族命運麵前的渺小和無力。
    同時,巧姐的命運也與賈府的興衰緊密相連。她是賈府的後代,賈府的繁榮是她富貴生活的基礎,而賈府的衰敗則讓她陷入困境。這種家族命運對個人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是《紅樓夢》悲劇主題的核心之一。賈府的興衰如同一場盛大的筵席,最終曲終人散,隻留下無盡的淒涼和悲哀。
    巧姐從宦府千金到紡績村婦的命運轉變,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縮影。她的故事與書中其他人物的命運相互呼應,共同揭示了《紅樓夢》中“盛極必衰、榮辱無常”的悲劇主題,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命運的殘酷和人生的無奈。
    2.體現作者思想觀念
    賈巧姐的故事深刻體現了作者追慕農桑的朦朧憧憬和“遠富近貧”的思想。
    從追慕農桑的角度來看,巧姐最終的歸宿是鄉村生活,這反映了作者對農桑生活的向往。在《紅樓夢》中,賈府的生活奢華至極,充滿了權力鬥爭和勾心鬥角。然而,這種繁華背後隱藏著無盡的空虛和危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鄉村的質樸生活。巧姐在經曆了家族的興衰後,來到鄉村與板兒結合,過上了靠紡績為生的日子。作者通過巧姐的命運轉變,暗示了農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在鄉村,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自然和諧相處,沒有賈府中的爾虞我詐。賈寶玉在秦可卿出殯的路上,路遇農戶,看到村姑二丫頭演示紡線的過程,這一情節也體現了作者對農桑生活的關注和欣賞。巧姐最終融入鄉村生活,象征著作者希望人們能回歸到這種簡單、自然的生活狀態中去。
    “遠富近貧”的思想在巧姐的故事中也有明顯體現。巧姐原本是賈府的千金小姐,生活在富貴之家,但家族的衰敗讓她陷入困境。而板兒是鄉村孩子,出身貧寒。然而,作者卻暗示巧姐與板兒最終走到了一起。這表明作者認為富貴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貧窮也並非一無是處。板兒雖然沒有賈府的財富和權勢,但他有著淳樸善良的品質。在賈府衰敗後,劉姥姥一家伸出援手,幫助巧姐擺脫困境,這體現了鄉村人的善良和真誠。與賈府中那些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狠舅奸兄”相比,板兒和劉姥姥一家更值得信賴。作者通過巧姐與板兒的姻緣,傳達了“遠富近貧”的思想,即不要被財富和權勢所迷惑,要重視人的品德和內心的善良。
    賈巧姐的故事是作者思想觀念的載體,通過她的命運轉變,展現了作者對農桑生活的向往和“遠富近貧”的價值取向,為《紅樓夢》增添了深刻的思想內涵。
    3.代表賈府未來一代
    賈巧姐身為金陵十二釵中最年幼的一位,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賈府貴族女子的未來一代。她出生於賈府鼎盛之時,本應延續家族的榮耀與富貴,享受著優渥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然而,命運卻對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賈府的衰敗如狂風驟雨般襲來,將她的生活徹底改變。
    巧姐的命運軌跡與賈府的興衰緊密相連。賈府興盛時,她是備受寵愛的千金小姐,生活無憂無慮。但隨著家族的沒落,她陷入了被親人出賣的絕境,險些淪為他人的玩物。這種巨大的落差,反映出賈府貴族女子在家族興衰麵前的無奈和脆弱。她的遭遇預示著賈府未來一代女子的命運走向,即使曾經擁有高貴的身份和優越的條件,也難以逃脫家族命運的擺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巧姐最終的結局,無論是嫁給板兒成為村婦,還是經曆其他波折後回歸平凡,都象征著賈府的徹底衰落。她從富貴走向貧寒,從繁華走向質樸,意味著賈府曾經的輝煌已不複存在。曾經高高在上的貴族女子,如今隻能在鄉村中過著普通的生活,這是賈府興衰的一個縮影。
    同時,巧姐的命運也給人帶來了一絲希望。盡管她經曆了諸多磨難,但最終能夠化險為夷,獲得相對安穩的生活。這或許暗示著,即使家族走向衰敗,生命依然能夠延續,未來仍有一絲曙光。她代表著賈府未來一代女子在困境中掙紮求生的精神,也讓人們看到了命運的無常和生活的堅韌。
    五、賈巧姐的人物評價
    1.書內評價
    《紅樓夢》正冊判詞及曲子對賈巧姐的評價,蘊含著深刻的命運暗示與道德寓意。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短短幾句,道盡了巧姐命運的起伏。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揭示了賈府衰敗後巧姐的悲慘處境。曾經的富貴千金,在家族沒落時,被所謂的親人拋棄、算計,凸顯出人性在利益麵前的醜惡與親情的脆弱。這不僅是巧姐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家族衰敗的寫照,反映出封建社會家族興衰的無常。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則體現了因果報應的觀念。王熙鳳曾接濟劉姥姥,這份善舉在關鍵時刻救了巧姐一命。這表明善有善報,即使是不經意的一次救助,也能在困境中為自己或家人換來生機。
    曲子《留餘慶》中“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再次強調了王熙鳳積下的陰功為巧姐帶來了轉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則是對世人的勸誡,提醒人們要多行善事,不要像巧姐的舅兄們那樣唯利是圖。
    這些書內評價,不僅預示了巧姐的命運走向,更通過她的故事傳達了深刻的道德警示,豐富了《紅樓夢》的思想內涵。
    2.書外評價
    不同學者和讀者對賈巧姐有著多元的評價,她在讀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也獨具特色。
    部分學者認為,巧姐是《紅樓夢》悲劇世界中的一抹希望之光。她雖經曆了家族興衰、險遭厄運,但最終能化險為夷,獲得相對安穩的生活。與書中其他女子的悲慘結局相比,巧姐的命運轉折體現了善有善報的因果循環。王熙鳳接濟劉姥姥,為巧姐積下陰德,使其在困境中得遇恩人。這種結局讓讀者在感受到悲劇氛圍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命運的慈悲,給人以溫暖和慰藉。
    一些讀者則對巧姐充滿同情。她本是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卻因家族變故陷入絕境。年幼的她無力反抗命運的安排,隻能任由親人擺布。被舅舅、哥哥等人密謀出賣的遭遇,讓讀者為她的不幸命運感到痛心。她的經曆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殘酷和人性的醜惡,使讀者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還有讀者從巧姐的成長經曆中看到了堅韌和勇氣。盡管幼年多病,成長過程中又曆經磨難,但她在困境中努力生存。從富貴到貧寒的轉變,沒有擊垮她,反而讓她學會了適應和堅強。這種品質讓讀者對她產生了敬佩之情,認為她是一個值得尊重的角色。
    在讀者心中,巧姐既是悲劇的承受者,也是希望的象征。她的故事引發了讀者對命運、人性和社會的思考,使她在《紅樓夢》眾多人物中占據了獨特的地位,成為讀者心中難以忘懷的形象之一。
    3.性格分析
    從賈巧姐的經曆和表現來看,她可能形成了乖巧、堅強等性格特點。
    巧姐十分乖巧。在書中,她雖年幼,但麵對長輩時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和順從。王熙鳳對她關懷備至,她也能感受到母親的愛,在母親的教導下,懂得遵循賈府的規矩。例如,在賈府的各種場合中,她不會肆意哭鬧,而是安靜地待在一旁,展現出了與年齡相符的懂事和乖巧。這種乖巧的性格,既源於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體現了她善良溫順的本質。
    同時,巧姐也是堅強的。她自幼體弱多病,經曆了痘疹、驚風等病症的折磨。但在病痛麵前,她沒有被打倒,而是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努力恢複。尤其是在賈府衰敗後,她陷入了被親人出賣的危機。麵對舅舅、哥哥等人的陰謀詭計,她雖無力反抗,但也沒有輕易放棄。在困境中,她默默承受著一切,等待著轉機的到來。劉姥姥等人的營救讓她脫離了危險,而這段經曆也讓她變得更加堅強。她從富貴的千金小姐變成了需要麵對生活挑戰的村婦,但她依然能夠適應這種巨大的轉變,努力生活下去。
    此外,巧姐還可能具有感恩的性格。劉姥姥對她有救命之恩,她或許會銘記這份恩情。在未來的生活中,她可能會以自己的方式回報劉姥姥一家。這種感恩之心,也是她在經曆了諸多磨難後所形成的寶貴品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賈巧姐的性格特點是在她獨特的經曆中逐漸形成的。乖巧、堅強和感恩等品質,使她在《紅樓夢》的悲劇世界中,成為了一個令人敬佩和喜愛的角色。
    六、賈巧姐的衍生作品
    1.繪畫作品
    以賈巧姐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各有特色。
    部分作品采用傳統工筆重彩風格,畫師以細膩筆觸勾勒巧姐形象,線條流暢且精準,將她的嬌俏可愛展現得淋漓盡致。色彩運用上,多選用鮮豔明快之色,如粉色、鵝黃色等,凸顯其千金小姐的身份與純真無邪的氣質。在描繪巧姐與板兒交換佛手和柚子情節時,背景常繪以賈府熱鬧的場景,人物服飾、道具等細節刻畫入微,營造出溫馨歡快的氛圍。
    另有一些作品采用寫意風格,注重傳達情感與意境。畫師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巧姐輪廓,著重表現她在賈府衰敗後的落寞與堅韌。畫麵色彩淡雅,多以灰色、淡藍色為主,烘托出悲劇氛圍。在表現巧姐被救後在鄉村生活的場景時,用寥寥幾筆描繪出鄉村的質樸風光,與巧姐的形象相互映襯,展現出命運的轉折與生活的變遷。
    2.影視作品
    不同版本影視作品對賈巧姐形象的塑造和演繹各有千秋,存在一定的異同點。
    87版《紅樓夢》中,對巧姐形象的塑造較為貼合原著。它采用了脂批和探佚學的觀點,展現巧姐被賣到青樓後,被劉姥姥傾全家之力救出,帶回鄉下成為自食其力村姑並嫁給板兒的情節。演員將巧姐從嬌弱千金到曆經磨難後堅韌村婦的轉變演繹得十分到位,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命運對她的殘酷捉弄以及她在困境中頑強生存的精神。
    高鶚續書改編的影視作品裏,巧姐的結局是被平兒巧妙放走,送到劉姥姥家鄉下,最後嫁給姓周的財主之子。這類作品中,巧姐更多展現出柔弱無助的一麵,在麵對家族變故和被賣危機時,她的反抗能力較弱,更多是依賴他人的救助。
    相同點在於,各版本都突出了巧姐命運的坎坷,從富貴到落魄的巨大轉變。不同版本也都表現出她在困境中得到他人救助的情節,體現了善有善報的主題。不同之處在於結局的差異,這也導致對巧姐形象的側重點有所不同。87版更強調她的堅韌成長,而高鶚續書改編版則更凸顯其柔弱與無奈。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