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麝月

字數:9816   加入書籤

A+A-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精湛的藝術技巧和豐富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宛如一幅宏大而細膩的社會畫卷,生動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生活百態、家族興衰以及人性的複雜多樣。
    麝月是《紅樓夢》中主人公賈寶玉身邊的一等丫鬟。在第五回眾丫鬟的排序“襲人、晴雯、麝月,秋紋”裏,她雖不十分突出,但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她見證了賈府由盛轉衰的全過程,目睹了眾多女兒的薄命命運,在寶玉寶釵落魄後仍在身邊服侍,是陪伴寶玉走完紅樓一夢的最後一人。
    研究麝月這一人物具有重要意義。她性格獨特,介於襲人和晴雯之間,綜合了二人的優點,又有自身的特點。通過對她的研究,能讓我們更全麵地了解《紅樓夢》的人物體係和封建社會的丫鬟群體,深入體會作者曹雪芹塑造人物的精妙之處。
    一、麝月的身世與背景
    1.丫鬟身份定位
    在《紅樓夢》的怡紅院,丫鬟有著明確的等級製度。最高等級是賈母撥來的一等丫鬟,如襲人、晴雯;其次是二等丫鬟;再次是小丫鬟。麝月屬於一等丫鬟,排在襲人、晴雯之後。她雖與晴雯級別相當,但襲人和晴雯太過耀眼,一個至賢周全,一個才貌出眾,相比之下,麝月的光芒被掩蓋。不過,她在怡紅院的地位也不容小覷,是寶玉身邊盡職盡責的重要丫鬟,在怡紅院的日常運轉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名字寓意解讀
    “麝月”之名寓意深遠,與書中情節和人物命運緊密相連。“麝”是一種珍貴香料,象征著麝月自身的價值與獨特;“月”則給人清幽、嫻靜之感,暗示她低調內斂的性格。
    從植物角度看,“麝月”與荼蘼花相關。《爾雅  釋草》記載“荼,苦菜”,預示著寶玉日後生活的艱苦,如批語中提到的“寒冬噎酸齏”。佛教裏荼縻是來生的花,也叫“佛見笑”,有意預示寶玉最後大徹大悟、出家為僧。其花色像黃酒,稱為酴醾,暗合寶玉題蘅蕪院對聯中“睡足酴醾夢也香”。這一係列伏筆表明,麝月是陪伴寶玉走完紅樓一夢的最後一個人物,見證了賈府的興衰和女兒們的薄命,她的名字也成為了書中命運軌跡的一個象征。
    二、麝月的性格特征
    1.安分守己與體貼照顧
    麝月安分守己的性格在書中表現得十分明顯。第二十回,寶玉回到房中,發現別的丫頭都去玩了,隻有麝月一人在外間屋裏抹骨牌。當寶玉詢問時,她不疾不徐地說:“都玩去了,這屋裏交給誰呢?那一個又病了。滿屋裏上頭是燈,地下是火。那些老媽媽子們,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該叫他們歇歇。小丫頭子們也是伏侍了一天,這會子還不叫他們玩玩去。所以讓他們都去罷,我在這裏看著。”這番話體現出她的盡職盡責,甘願留下來守屋,維持屋子的正常秩序。
    麝月體貼他人的行為也屢見不鮮。襲人病了,她體諒老媽媽子們的辛苦,讓她們休息,也讓小丫頭子們去玩耍,盡顯關懷。這種性格的形成與她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經曆有關。在等級森嚴的怡紅院,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職責,明白做好本職工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同時,長期的丫鬟生活讓她懂得體諒他人的不易,從而養成了安分守己、體貼照顧他人的性格特點。
    2.善解人意與顧全大局
    麝月善解人意和顧全大局的特點在書中有諸多體現。晴雯抱怨林之孝家的嘮叨時,麝月卻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認為“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著些兒。也堤防著怕走了大褶兒的意思”。她理解林之孝家的是出於職責,並非故意刁難,展現出善解人意的一麵。
    在處理事情時,麝月也顧全大局。當芳官與幹娘發生衝突,襲人深知自己不善拌嘴,晴雯性子太急,便讓麝月過去處理。麝月趕到後,有理有據地指出在主子屋裏,自有主子和大些的姑娘姐姐們管教,幹娘不應半中間管閑事,說得那婆子羞愧難當、一言不發。她這番話既維護了芳官,又避免了矛盾進一步激化,顧全了怡紅院的和諧與秩序。
    再如墜兒偷竊被攆,墜兒娘來吵鬧問訊,抓住晴雯直呼寶玉名字的把柄。麝月及時“救駕”,讓墜兒娘帶了人出去再說,強調這裏不是她叫喊講禮的地方,即便賴奶奶林大娘也得擔待她們三分。她巧妙化解了晴雯的危機,維護了怡紅院丫鬟們的尊嚴和地位,盡顯顧全大局的智慧。
    3.伶俐機智與口才出眾
    麝月的伶俐機智和出色口才在處理墜兒娘、芳官幹娘等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五十二回,晴雯攆墜兒後,墜兒娘前來吵鬧問訊。她能說會道,還抓住晴雯直呼寶玉名字這一要害。晴雯一時急紅了臉,說出“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說我撒野,也攆出我去”這樣沒道理且帶有撒潑之嫌的話。而麝月則表現得十分機智,她忙道:“嫂子,你隻管帶了人出去,有話再說。這個地方豈有你叫喊講禮的?你見誰和我們講過禮?別說嫂子你,就是賴奶奶林大娘,也得擔待我們三分。便是叫名字,從小兒直到如今,都是老……”一番話說得條理清晰、有理有據,成功鎮住了墜兒娘,化解了晴雯的危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五十八回,芳官與幹娘發生衝突,襲人自知不善拌嘴,晴雯性子又急,便讓麝月過去處理。麝月趕到後,說道:“你且別嚷。我且問你,別說我們這一處,你看滿園子裏,誰在主子屋裏教導過女兒的?便是你的親女兒,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罵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們打得罵得,誰許老子娘又半中間管閑事了?……他不要你這幹娘,怕糞草埋了他不成?”這番話讓那婆子羞愧難當、無言以對。之後麝月安撫芳官時,還巧妙地笑道:“把一個鶯鶯小姐,反弄成拷打紅娘了!”盡顯幽默。
    相比之下,襲人雖賢良周全,但在處理這類紛爭時缺乏口才和果斷;晴雯雖伶俐,但過於急躁,容易激化矛盾。而麝月憑借自己的伶俐機智和出色口才,能在關鍵時刻平息紛爭,既解決了問題,又不得罪人,在怡紅院的丫鬟中脫穎而出。
    4.低調內斂與韜光養晦
    在怡紅院,襲人至賢周全,晴雯才貌出眾,她們如璀璨星辰般耀眼,而麝月則顯得低調內斂。麝月很少主動表現自己,總是默默做好分內之事。例如在眾人玩樂時,她安靜地守著屋子;麵對一些事情,也不急於發表意見,而是沉穩應對。
    麝月如此行事,原因是多方麵的。她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在才學和容貌上不如襲人、晴雯,與其爭強好勝,不如韜光養晦。同時,怡紅院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等級製度,也讓她懂得低調行事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低調內斂的性格對她的命運產生了積極影響。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她沒有像晴雯那樣因鋒芒畢露而招來災禍,也沒有像襲人那樣陷入爭榮誇耀的漩渦。她憑借踏實本分贏得了眾人的信任,平兒隻將墜兒偷竊之事告訴她,襲人出嫁時也囑咐“好歹留著麝月”。在賈府衰敗後,她成為陪伴寶玉走完紅樓一夢的最後一人,這種低調內斂的性格使她在動蕩中得以保全自己,見證了興衰變遷。
    三、麝月的人際關係
    1.與賈寶玉的純粹感情
    麝月與賈寶玉之間有著幹淨純粹的相處模式,這種感情在書中的多個情節中得以體現。第二十回,寶玉為麝月篦頭,兩人對鏡而坐,畫麵溫馨而和諧。寶玉一邊篦頭,一邊與麝月閑聊,麝月也自然地回應著,沒有絲毫的扭捏和做作。這一場景展現出他們之間親密無間、毫無雜念的關係。
    還有一回,寶玉讓麝月去取銀子,麝月打趣說:“你倒會派活兒,自己不去,倒支使我。”寶玉則笑著回應,兩人的對話充滿了生活氣息和趣味。這種輕鬆愉快的互動,體現了他們之間純粹的情感,沒有主仆之間的森嚴等級,更像是朋友般的相處。
    這種感情對賈寶玉來說意義非凡。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他身邊圍繞著各種利益和算計,而麝月的純粹讓他感受到了難得的溫暖和真實。麝月的陪伴和理解,成為他心靈的慰藉。在他迷茫和痛苦時,麝月的存在讓他有了一份依靠。她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對寶玉阿諛奉承,也不會刻意迎合他,而是以最真實的自己與寶玉相處,這份純粹的感情在賈寶玉的生命中顯得尤為珍貴,是他在紅樓世界中一抹溫暖的亮色。
    2.與襲人、晴雯的關係
    麝月與襲人、晴雯同為怡紅院的一等丫鬟,但性格差異明顯。襲人至賢周全,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心思細膩且有城府;晴雯才貌出眾,性格潑辣爽直,鋒芒畢露;而麝月則介於二者之間,有襲人的穩重,卻無其城府心機,聰慧不遜於晴雯,卻少了她的潑辣。
    在相處方式上,麝月與襲人情感深厚,基本屬於同一陣營。襲人對麝月較為信任,在處理一些事情時會與她商量。襲人出嫁時,還特意囑咐“好歹留著麝月”,可見對她的看重。麝月也尊重襲人,在日常相處中配合她的工作,維護怡紅院的秩序。
    與晴雯相比,麝月和她雖有性格上的不同,但也能友好相處。晴雯性子急,遇到事情容易衝動,麝月則會在一旁適時提醒和化解。例如在墜兒娘吵鬧時,晴雯急紅了臉,麝月及時出麵“救駕”,避免了矛盾進一步激化。
    麝月與襲人、晴雯之間的情感紐帶,源於她們在怡紅院共同的生活經曆。她們一起侍奉寶玉,見證了賈府的興衰,在這個過程中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盡管性格不同,但她們在怡紅院這個大家庭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共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3.在怡紅院的人緣
    麝月在怡紅院人緣頗佳,深受眾人信賴。平兒告知墜兒偷竊之事,隻與麝月說,而未聲張,足見對她的信任。這是因為麝月行事穩重,值得托付機密。她不會像一些人那樣口無遮攔,將事情宣揚出去,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在日常相處中,麝月善解人意、顧全大局的性格也為她贏得了好人緣。她能體諒他人的難處,無論是對老媽媽子還是小丫頭,都關懷備至。當別人遇到問題時,她總是能伸出援手,幫忙解決。比如在處理芳官與幹娘的衝突、墜兒娘的吵鬧等事件中,她都能妥善處理,既維護了當事人的尊嚴,又顧全了怡紅院的整體和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外,麝月安分守己、低調內斂的處事方式,也讓她在怡紅院的複雜環境中不樹敵。她不參與無謂的紛爭,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種踏實本分的態度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所以,麝月在怡紅院成為了一個備受信賴的存在。
    四、麝月的重要情節與作用
    1.給麝月篦頭事件
    《紅樓夢》第二十回中,寶玉給麝月篦頭這一情節,看似平常,實則蘊含深意。當時,寶玉回到房中,見麝月獨自守屋,便主動為她篦頭,二人對鏡而坐,氣氛溫馨。這一細節展現出他們之間親密無間、毫無隔閡的關係,體現了寶玉對麝月的特殊關照,也反映出麝月在寶玉心中的重要地位。
    此時晴雯回來,看到這一幕便冷笑道:“哦,交杯盞還沒吃,倒上頭了!”晴雯的嘲諷暗示了她對寶玉和麝月親密舉動的不滿。晴雯心直口快,她的話也從側麵反映出在怡紅院眾人眼中,寶玉和麝月的關係已超越普通主仆。同時,這也暗示了怡紅院丫鬟之間微妙的情感競爭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在等級森嚴的賈府,丫鬟們都渴望得到寶玉的關注,晴雯的嘲諷正是這種心理的一種宣泄。
    2.撕扇子事件關聯
    晴雯撕扇子這一經典情節看似與麝月並無直接關聯,實則存在潛在聯係。在撕扇事件發生時,麝月也在現場。當時寶玉為博晴雯開心,讓她盡情撕扇,麝月雖有勸阻,但也未強硬製止,這體現出她顧全大局、不願激化矛盾的性格。
    扇子在《紅樓夢》中寓意豐富。扇子本是夏日消暑之物,象征著生活的愜意與舒適。晴雯撕扇,將扇子的價值破壞,暗示著美好事物的消逝,也預示著賈府繁華生活的逐漸衰敗。而麝月作為見證者,她的存在仿佛是一種旁觀者的視角,見證著這一美好被打破的過程。
    從人物命運來看,晴雯的任性撕扇展現了她的叛逆和不羈,最終導致她被攆出賈府,香消玉殞。麝月則與之不同,她的穩重和內斂使她在賈府的動蕩中得以保全。扇子寓意的變化,也映射出麝月和晴雯截然不同的命運走向。
    3.生病轉折事件
    在襲人母親病重回家時,晴雯讓麝月睡在寶玉房裏,結果麝月因此生病,這一事件看似平常,實則意義重大。從情節發展來看,它是怡紅院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卻反映出丫鬟們之間的情誼和相處模式。晴雯讓麝月陪寶玉,體現出她們對寶玉的盡心侍奉,也展現了丫鬟們之間相互協作的關係。
    從伏筆意義來講,麝月生病暗示了賈府表麵繁華下潛藏的危機。麝月平時安分守己、盡職盡責,卻因一次安排而生病,這象征著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即使謹慎行事也難以避免災禍。同時,這也為麝月後續的命運埋下伏筆。在賈府衰敗的大背景下,麝月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全自己,但也無法逃脫生活的磨難,生病或許就是她命運轉折的一個小小開端,預示著她未來將經曆更多的艱辛。
    4.處理紛爭事件
    麝月在處理墜兒娘、春燕娘等紛爭事件中,充分展現了她在怡紅院的管理能力和作用。
    第五十二回,晴雯因墜兒偷竊將其攆走,墜兒娘前來吵鬧問訊,還抓住晴雯直呼寶玉名字的把柄發難。晴雯一時急紅了臉,言語失當,有撒潑之嫌。而麝月迅速反應,忙道:“嫂子,你隻管帶了人出去,有話再說。這個地方豈有你叫喊講禮的?你見誰和我們講過禮?別說嫂子你,就是賴奶奶林大娘,也得擔待我們三分。便是叫名字,從小兒直到如今,都是老……”她條理清晰、有理有據的一番話,成功鎮住了墜兒娘,化解了晴雯的危機,維護了怡紅院的秩序。
    第五十九回,春燕娘打罵春燕,麝月聽聞後趕來處理。她先是製止了春燕娘的打罵行為,然後嚴肅地指出在主子屋裏,婆子們不應隨意打罵丫鬟,強調了怡紅院的規矩。她的處理方式既維護了春燕的尊嚴,又讓春燕娘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了矛盾的進一步升級。
    相比之下,襲人雖賢良周全,但處理紛爭時有時會顯得優柔寡斷;晴雯雖伶俐,但過於急躁,容易激化矛盾。而麝月憑借自己的伶俐機智和出色口才,能在關鍵時刻冷靜應對,以理服人,既解決了問題,又不得罪人。她在處理紛爭時,不僅考慮到當下的情況,還能顧全怡紅院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展現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和領導風範,是怡紅院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5.掣花簽事件寓意
    在“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這一情節中,麝月掣得的荼蘼花簽意義深遠。簽上“韶華勝極”四字,“韶華”代表青春年華,“勝極必落”暗示美好時光即將消逝。簽中引用“開到荼蘼花事了”的詩句,荼蘼花是最晚開放的花,蘇軾有詩“荼靡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曹雪芹以花喻人,表明“諸芳盡”,象征著大觀園女兒們的美好時光走向終結。
    從麝月的命運來看,這花簽預示她是陪伴寶玉到最後的女兒。在賈府衰敗、眾人離散後,她依然守在寶玉身邊。而荼蘼花所預示的“苦”,也對應著寶玉日後“寒冬噎酸齏”的艱苦生活。同時,佛教裏荼縻是來生的花,“佛見笑”暗示寶玉最終大徹大悟、出家為僧。所以,麝月掣得的荼蘼花簽,不僅是她個人命運的寫照,也與《紅樓夢》整體的悲劇情節緊密相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麝月的命運結局與象征意義
    1.結局推測與依據
    結合脂評和書中線索,麝月的結局推測與寶玉密切相關。“開到荼蘼花事了”暗示她是陪伴寶玉走完紅樓一夢的最後一人。在賈府衰敗、眾人離散後,麝月極有可能依舊守在落魄的寶玉和寶釵身邊,見證了寶玉最終的大徹大悟與出家為僧。
    有觀點認為,麝月會在寶玉出家後,繼續留在寶釵身邊,陪伴其度過餘生。這一觀點有一定合理性,麝月性格穩重、安分守己,且與寶玉、寶釵相處融洽,在賈府巨變後,她出於忠誠和情義,留下來照顧寶釵是符合其性格邏輯的。
    也有人覺得,麝月最終會離開,開始自己新的生活。畢竟她在經曆了賈府的興衰榮辱後,可能渴望平凡安穩的日子。但從書中她對寶玉的純粹感情以及盡職盡責的態度來看,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小。麝月見證了賈府從繁華到衰敗的全過程,目睹了女兒們的薄命,她與寶玉的緣分深厚,更傾向於堅守到最後,成為這段悲劇故事的見證者。
    2.象征意義探討
    麝月在《紅樓夢》中的象征意義豐富而深刻,與荼蘼花的象征以及寶玉的生活緊密相連。
    荼蘼花是麝月的重要象征。“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花開意味著群芳凋零,象征著美好事物的終結。在書中,這暗示著大觀園女兒們的青春和繁華逐漸消逝,賈府走向衰敗。麝月掣得荼蘼花簽,預示著她是見證這一切的人,是陪伴寶玉走到最後的丫鬟,她的存在如同荼蘼花,在繁華落盡後依然堅守。
    從寶玉的生活來看,麝月象征著一種平淡而真實的溫暖。寶玉身邊圍繞著眾多性格各異的女子,有的才情出眾,有的嫵媚動人,但麝月與他的感情幹淨純粹,充滿人間煙火氣。她的安分守己、體貼照顧,為寶玉在複雜的賈府生活中提供了一份寧靜和安心。她見證了寶玉從富貴公子到落魄之人的轉變,預示著寶玉在經曆人生起伏後,回歸到最本真的生活狀態。
    此外,麝月也象征著堅韌和忠誠。在賈府的興衰變遷中,她始終堅守自己的職責,不離不棄。她沒有像其他丫鬟那樣在賈府衰敗時各奔東西,而是陪伴寶玉度過艱難時光,這種堅韌和忠誠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也為《紅樓夢》的悲劇結局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六、麝月形象的文學價值與現實啟示
    1.文學價值體現
    麝月形象在《紅樓夢》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學價值,對人物群像塑造、情節推動和主題表達貢獻顯著。
    在人物群像塑造方麵,麝月豐富了《紅樓夢》的丫鬟形象體係。她不同於襲人、晴雯等性格鮮明突出的丫鬟,以低調內斂、安分守己的形象獨樹一幟。她介於襲人的世故和晴雯的率真之間,使丫鬟群體的性格更加多元立體,讓讀者看到了不同性格的丫鬟在賈府的生存狀態和處事方式。
    在情節推動上,麝月參與的諸多事件成為書中情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處理墜兒娘、春燕娘等紛爭事件,展現了她的伶俐機智和管理能力,推動了怡紅院內部矛盾的解決和情節的發展。給麝月篦頭、掣花簽等情節,也為故事增添了生活氣息和情感色彩,使情節更加豐富生動。
    在主題表達上,麝月的命運與賈府興衰緊密相連,她見證了賈府從繁華到衰敗的全過程,是《紅樓夢》悲劇主題的有力體現者。她掣得的荼蘼花簽暗示了“諸芳盡”的結局,象征著美好事物的消逝和命運的無常,深化了小說對人生、命運和社會的思考,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紅樓夢》的悲劇意蘊。
    2.現實啟示意義
    麝月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能為當代人在人際交往和職場發展等方麵帶來諸多啟示。
    在人際交往中,麝月善解人意、顧全大局,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處理矛盾時既維護他人尊嚴又顧全整體和諧。這啟示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多理解包容他人,避免因小事引發衝突,以和為貴,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職場發展上,麝月安分守己、盡職盡責,默默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又伶俐機智、有出色的應變能力。我們應學習她這種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不浮躁、不張揚,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遇到問題時,要冷靜應對,發揮自己的智慧解決難題。此外,她低調內斂、韜光養晦的性格,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避免樹敵,穩步前行,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