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司棋
字數:10435 加入書籤
一、司棋概述
司棋在書中的基本信息
司棋是《紅樓夢》中賈迎春的頭號丫頭,掌管著紫菱洲事務。她在賈府丫鬟群體中地位較高,是迎春身邊最得力的助手。
在人物關係上,司棋與迎春為主仆,迎春生性懦弱,被稱為“二木頭”,事事無主見,司棋則事事自己做主,行為潑辣,常為迎春出頭。她與表弟潘又安青梅竹馬,私定終身,二人感情深厚。
司棋首次出場於第六十一回,她派小丫頭蓮花兒到廚房要碗雞蛋羹,因柳嫂子推脫,她便帶人砸了廚房,展現出潑辣的性格。七十一回,她在大觀園中私會潘又安,被鴛鴦撞破,嚇得不知所措,此後大病一場。抄檢大觀園時,她箱子裏的同心如意、潘又安的情書被當眾翻出,最終被攆出大觀園。
二、司棋名字的諧音與寓意
1.名字的表麵含義
“司棋”從字麵看,“司”有掌管、負責之意,“棋”即棋局,整體寓意著掌握棋局之人。在古代,棋藝不僅是娛樂,更象征著謀略與智慧。司棋之名暗示她有著掌控局麵的能力和主見。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她確實展現出了這種特質。她身為迎春的大丫頭,在紫菱洲事務上有自己的決斷,麵對不如意之事,敢於采取行動,如砸廚房事件,就體現出她不輕易妥協、試圖掌控局麵的性格,這也算是名字引申義的一種體現。
2.諧音的悲傷寓意
“司棋”與“死棋”“死期”諧音,這暗示著她悲慘的結局。在封建禮教森嚴的賈府,司棋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如同陷入了一盤死局。她與表弟潘又安相愛,這本是美好的情感,卻因違背封建規矩而不被允許。她大膽追求愛情,與潘又安私會,如同在危險的棋局中冒險落子。
抄檢大觀園時,私情被曝光,這成為她命運急轉直下的關鍵。麵對眾人的審視和王熙鳳的質問,她雖剛烈不屈,但也無法改變被攆出大觀園的命運。此後,她母親不同意她與潘又安的婚事,她以死相逼,最終絕望撞死在牆上,仿佛是“死期”的應驗。司棋的一生,就像那諧音所預示的,在封建禮教的重重束縛下,無法掙脫悲慘的結局。
3.與主子迎春的關聯
司棋的名字對主子迎春擅長棋藝有著巧妙暗示。“司棋”意為掌管棋局,而迎春在《紅樓夢》中正是精通棋藝之人。在書中,迎春居住的紫菱洲,布置常與棋相關,凸顯她對棋的喜愛。第七十三回,眾人在大觀園中玩鬧,提到迎春時,便有對她棋藝的側麵描寫。迎春雖性格懦弱,但在棋藝上卻有自己的造詣。司棋作為迎春的大丫頭,名字與之呼應,仿佛是迎春在棋藝世界的守護者,從側麵襯托出迎春在棋藝方麵的獨特之處。
三、司棋的性格特征
1.性格剛烈、潑辣
“砸廚房事件”是司棋性格剛烈、潑辣的典型體現。在《紅樓夢》第六十一回中,司棋想吃雞蛋羹,便打發小丫頭蓮花兒去廚房要。柳家的卻以雞蛋短缺為由拒絕,蓮花兒回來後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柳家的態度,這讓司棋心頭火起。她伺候迎春飯罷,帶著小丫頭們氣勢洶洶地來到廚房。此時廚房眾人見她來勢不善,都起身陪笑讓坐,但司棋毫不理會,喝命小丫頭動手,“凡箱櫃所有的菜蔬,隻管丟出來喂狗,大家賺不成”。小丫頭們一擁而上,一頓亂翻亂擲。眾人趕忙拉勸央告,稱柳嫂子已知錯並正在蒸雞蛋,司棋這才在眾人好言相勸下,氣漸平息。即便如此,她連說帶罵鬧了一回,最後柳家的送來蒸好的雞蛋,也被她全潑在了地下。
司棋如此潑辣的行為,背後有著多方麵的性格原因。她身為迎春的大丫頭,在紫菱洲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力,平日裏養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她認為自己要雞蛋羹是合理要求,柳家的拒絕是對她的冒犯,所以毫不留情地采取激烈行動來維護自己的麵子和權威。而且她性格直爽,眼裏容不得沙子,一旦覺得受到委屈或不公正對待,便會立刻爆發,不會隱忍退讓。
在抄檢大觀園時,司棋的剛烈性格再次展現得淋漓盡致。當周瑞家的在她箱子裏抄出一雙男人的綿襪、緞鞋,一個同心如意以及潘又安給她的一封信時,私情敗露。但她神色正常,未見一點愧疚之色,反而表現得十分鎮定。麵對王熙鳳的審問,她毫不畏懼,一一承認了與潘又安的私情。她的這種表現,既體現了她對自己感情的堅定和勇敢,也顯示出她剛烈不屈的性格。她不會因為私情被發現而感到羞恥或害怕,更不會為了討好他人而否認事實。在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她敢於直麵自己的愛情,哪怕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和後果,也絕不低頭。這種剛烈、潑辣的性格,讓她在賈府的丫鬟中顯得與眾不同,但也注定了她在封建製度下的悲慘命運。
2.勇敢無畏、敢愛敢恨
司棋與潘又安的愛情故事,是《紅樓夢》中一段令人動容的篇章,充分展現了司棋勇敢無畏、敢愛敢恨的性格特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司棋與潘又安是青梅竹馬,二人感情深厚,在封建禮教的重重束縛下,他們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在那個男女大防極為嚴格的時代,年輕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是被絕對禁止的,稍有不慎便會遭受嚴厲的懲罰。然而,司棋毫不畏懼這些規矩,她大膽地與潘又安在大觀園中私會,享受著屬於他們的甜蜜時光。這種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枷鎖、追求真愛的勇氣,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極為罕見的。
第七十一回,他們的私情被鴛鴦無意撞見。潘又安嚇得連家也不敢回,匆忙逃走。司棋得知此事後,又氣又怕,生了一場重病。但她的憤怒並非針對潘又安的懦弱,而是恨封建禮教的壓迫讓他們的愛情如此艱難。在鴛鴦的勸解下,她的身體逐漸康複,而她對潘又安的感情卻絲毫未減,依然堅守著這份愛情。
抄檢大觀園時,司棋與潘又安的來往信件和信物被查出,私情徹底敗露。她被攆出了大觀園,回到家中又遭到母親的打罵,母親還想將她許配給別人。但司棋堅決不從,她對自己的感情忠貞不渝,認定了潘又安就是自己一生的伴侶,絕不會再嫁給他人。她曾對母親說:“我是為他出來的,我也恨他沒良心。如今他來了,媽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一個女人配一個男人。我一時失腳上了他的當,我就是他的人了,決不肯再失身給別人的。”這番話擲地有聲,充分體現了她敢愛敢恨的堅定態度。
後來,潘又安發了財回來找司棋。司棋滿心歡喜,以為終於可以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了。她苦苦哀求母親成全他們的感情,然而母親卻堅決不同意。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司棋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撞牆而死,用自己的生命扞衛了這份愛情。她的表哥潘又安也被她的深情所感動,隨後用小刀抹了脖子,與她雙雙殉情。
司棋的愛情悲劇令人痛心疾首,但她在封建禮教下勇敢追求愛情的精神卻令人敬佩不已。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勇敢和堅定,她的敢愛敢恨在那個壓抑的時代裏猶如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們對自由愛情的向往。盡管她最終未能逃脫悲劇的命運,但她的愛情故事卻成為了《紅樓夢》中一段永恒的傳奇。
3.對主子忠誠、有擔當
司棋對主子迎春的忠誠與擔當,在書中有諸多體現。迎春生性懦弱,被下人欺負也是常有的事,司棋便常為她出頭。在“累金鳳事件”中,迎春的攢珠累絲金鳳被奶媽偷去賭錢,這對迎春來說是很重要的物件。迎春卻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不願追究。司棋得知此事後,氣憤不已,她帶著繡桔等丫頭去找奶媽理論。她言辭犀利地質問奶媽,要求歸還金鳳,還指責奶媽的偷竊行為。她對奶媽說:“姑娘的東西,你怎麽敢私自拿去賭錢?這不是偷是什麽?”在她看來,維護迎春的財物和尊嚴是自己的責任,不能讓下人如此欺負迎春。
還有一次,迎春的丫鬟們在園子裏與其他丫鬟發生口角,對方仗著人多勢眾欺負迎春這邊的人。司棋聽聞後,立刻趕過去,她站在丫鬟們身前,毫不畏懼地與對方對峙。她大聲說道:“你們不要以為我們姑娘好欺負,就可以隨意撒野,今天這事必須有個說法。”她的強硬態度讓對方不敢再輕易造次,成功維護了迎春丫鬟們的權益,也間接維護了迎春的麵子。
司棋忠誠和擔當的性格形成有其原因。一方麵,她在迎春身邊多年,主仆之間有了深厚的感情。迎春雖然懦弱,但對司棋也有一定的信任和依賴,這讓司棋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迎春。另一方麵,她在賈府中作為迎春的大丫頭,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力,她認為自己應該為迎春撐起一片天,不能讓迎春受委屈。而且她性格剛烈,看不慣那些欺負弱小的行為,迎春的軟弱更激發了她保護迎春的決心。她把維護迎春的利益當作自己的使命,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始終堅守著這份忠誠與擔當,成為了迎春身邊最可靠的人。
4.有一定的特權思想和魯莽之處
司棋身為賈迎春的頭號丫頭,掌管紫菱洲事務,在賈府丫鬟群體中地位較高,這使她產生了一定的特權思想。她習慣了以較高的姿態行事,認為自己的要求理應得到滿足,別人都要對她恭敬有加。
“砸廚房事件”便是司棋特權思想和魯莽行為的典型例證。她想吃雞蛋羹,便打發小丫頭去廚房索要,當柳家的以雞蛋短缺為由拒絕時,她立刻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在她看來,自己作為迎春身邊的大丫頭,要一碗雞蛋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柳家的不應拒絕。這種想法正是她特權思想的體現,她沒有考慮到廚房的實際情況,隻認為自己有權力得到想要的東西。
隨後,她帶著小丫頭氣勢洶洶地來到廚房,不問青紅皂白,喝令小丫頭動手砸東西,“凡箱櫃所有的菜蔬,隻管丟出來喂狗,大家賺不成”。這種行為極其魯莽,完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她沒有給柳家的解釋機會,也沒有想過這樣做會帶來什麽後果,隻是憑借一時的怒氣行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棋的魯莽行為帶來了一係列不良後果。在廚房中,她的舉動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和反感,雖然當時眾人礙於她的身份不敢多說什麽,但心裏肯定對她有了意見。這也讓她在賈府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複雜,樹敵眾多。而且,這件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迎春的聲譽。迎春本就性格懦弱,司棋如此魯莽行事,可能會讓別人覺得迎春管教不嚴,從而對迎春也產生不好的看法。
從長遠來看,司棋的特權思想和魯莽行為為她後來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在賈府這樣一個等級森嚴、人際關係複雜的環境中,她的這種行事風格很容易得罪人。當抄檢大觀園時,她的私情被曝光,那些對她有意見的人可能會趁機落井下石,加速了她被攆出大觀園的命運。司棋的這些行為警示著人們,無論處於何種地位,都不應有特權思想,做事也不能魯莽衝動,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四、司棋的情感世界
1.與潘又安的愛情
司棋與潘又安的愛情,宛如封建禮教籠罩下的一抹微光,雖微弱卻熾熱。他們自幼相識,是青梅竹馬的玩伴,在朝夕相處中,感情逐漸萌芽,從兒時的純真情誼發展為男女之間的愛慕。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份愛意在兩人心中愈發濃烈。在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男女之間的交往受到嚴格限製,但他們勇敢地衝破了這層枷鎖,開始了私下的幽會。大觀園成為了他們愛情的秘密花園,每當夜幕降臨,他們便會偷偷相約在園中的某個角落,互訴衷腸。
第七十一回中,對他們的一次私會有詳細描寫。那夜,月色如水,灑在園中的小徑上。司棋與潘又安在一處幽靜的地方相聚,他們緊緊相擁,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彼此。他們說著甜蜜的話語,憧憬著未來的生活,全然忘記了周圍的危險。然而,他們的甜蜜時刻被鴛鴦無意撞見。潘又安嚇得魂飛魄散,連家也不敢回,匆忙逃走。司棋得知此事後,又氣又怕,氣的是潘又安的懦弱,怕的是私情被曝光後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她因此生了一場重病,在鴛鴦的勸解下,身體才逐漸康複。但她對潘又安的感情並未因此而改變,依然堅守著這份愛情。
他們的愛情具有勇敢和堅定的特點。在封建禮教的重重束縛下,他們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這種勇氣難能可貴。司棋在麵對私情被發現的巨大壓力時,毫不退縮,堅定地承認自己與潘又安的感情,展現出了對愛情的忠貞。
然而,他們的愛情在封建環境中舉步維艱。封建禮教對男女大防極為重視,未婚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被視為大逆不道。他們的私情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受嚴厲的懲罰。抄檢大觀園時,他們的來往信件和信物被查出,司棋被攆出了大觀園。回到家中,她又遭到母親的打罵,母親堅決不同意她與潘又安在一起,還想將她許配給別人。這一係列的打擊讓他們的愛情陷入了絕境。
司棋與潘又安的愛情是一場悲劇,他們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但他們的愛情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對自由和真愛的渴望,即使在黑暗的時代,也有人願意為了愛情付出一切。
2.愛情挫折與堅守
潘又安逃走後,司棋的內心經曆了複雜的心理變化。起初,她又氣又怕,氣的是潘又安的懦弱,在關鍵時刻拋下自己獨自逃走;怕的是私情被曝光後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嚴重的後果。這種又氣又怕的情緒交織在一起,讓她陷入了極度的痛苦和焦慮之中,以至於一病不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司棋內心對潘又安的愛逐漸戰勝了憤怒和恐懼。她開始理解潘又安的苦衷,畢竟在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一旦私情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她堅信潘又安對自己的感情是真摯的,隻是一時被恐懼衝昏了頭腦。於是,她在病中依然堅守著這份愛情,期待著潘又安能夠回來。
抄檢大觀園時,司棋與潘又安的私情徹底敗露,她被攆出了大觀園。回到家中,她又遭到母親的打罵,母親堅決不同意她與潘又安在一起,還想將她許配給別人。麵對這些挫折,司棋沒有絲毫動搖,她對愛情的堅守更加堅定。她對母親說:“我是為他出來的,我也恨他沒良心。如今他來了,媽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一個女人配一個男人。我一時失腳上了他的當,我就是他的人了,決不肯再失身給別人的。”這番話表明了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她都不會放棄潘又安。
後來,潘又安發了財回來找司棋。司棋滿心歡喜,以為終於可以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了。然而,母親卻依然堅決反對他們的婚事。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司棋選擇了以死扞衛愛情。她一頭撞在牆上,用自己的生命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和對愛情的執著。
司棋以死扞衛愛情的行為,具有深刻的意義。在那個封建禮教壓迫下的社會,女性的命運往往不由自己掌控,婚姻更是被視為家族利益的交換。司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種精神是對封建製度的有力挑戰。她的死,不僅是為了扞衛自己的愛情,更是為了向那個黑暗的社會發出抗議,表達了對自由、平等和真愛的渴望。雖然她的生命消逝了,但她的愛情故事卻成為了《紅樓夢》中一段永恒的傳奇,激勵著後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對迎春的主仆情
司棋對迎春的忠誠和照顧在書中多有體現。在“累金鳳事件”裏,迎春的攢珠累絲金鳳被奶媽偷去賭錢,迎春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不願追究。司棋得知後,氣憤難平,帶著繡桔等丫頭去找奶媽理論,言辭犀利地指責奶媽的偷竊行為,堅決要求歸還金鳳,一心維護迎春的財物和尊嚴。
還有一次,迎春的丫鬟們在園子裏與其他丫鬟發生口角,被對方仗著人多勢眾欺負。司棋聽聞後,立刻趕過去,站在丫鬟們身前,毫不畏懼地與對方對峙,強硬要求對方給出說法,成功維護了迎春丫鬟們的權益,也間接維護了迎春的麵子。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她們的主仆情十分深厚。這種主仆情的形成,一方麵是因為司棋在迎春身邊多年,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礎,迎春對司棋的信任和依賴,讓司棋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迎春。另一方麵,迎春性格懦弱,在賈府複雜的環境中容易受欺負,這激發了司棋保護迎春的決心,她把維護迎春的利益當作自己的使命,始終堅守著這份忠誠與擔當。
五、司棋的悲劇命運
1.命運的轉折點
繡春囊事件和私情被撞破,成為了司棋命運急轉直下的關鍵轉折點。
繡春囊在大觀園被發現後,引起了軒然大波,賈府上下如臨大敵,決定進行抄檢。這一事件使得原本平靜的賈府變得風聲鶴唳,也讓司棋的命運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私情被撞破則是司棋命運的另一個致命打擊。第七十一回,她與潘又安在大觀園私會時,被鴛鴦無意撞見。潘又安嚇得逃走,司棋雖在鴛鴦勸解下身體逐漸康複,但此事卻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抄檢大觀園時,箱子裏的同心如意、潘又安的情書被當眾翻出,私情徹底敗露。
這兩件事的疊加,讓司棋陷入了絕境。在封建禮教森嚴的賈府,繡春囊本就被視為禁忌之物,而她的私情更是違背了道德倫理。她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罪人”,失去了在賈府繼續生存的可能。王熙鳳對她進行審問時,她雖剛烈不屈,但也無法改變被攆出大觀園的命運。從此,她從一個有一定地位的丫鬟,淪為了被人唾棄的對象,生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結局。
2.被攆出大觀園
私情敗露後,司棋被王熙鳳等人審問。她神色鎮定,毫不畏懼地承認了與潘又安的私情,沒有絲毫的退縮和隱瞞。王熙鳳見她如此,也不禁對她的膽量感到驚訝,但封建禮教的規矩容不得私情存在,她下令將司棋攆出大觀園。
司棋聽到這個決定,心中五味雜陳。有對封建禮教的憤怒,她不明白自己追求愛情為何會遭受如此懲罰;有對大觀園的不舍,這裏曾是她生活多年的地方,承載著她的喜怒哀樂;還有對未來的迷茫,離開大觀園後,她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何去何從。
在被攆走的過程中,司棋強忍著淚水,保持著最後的尊嚴。她沒有哭鬧,也沒有哀求,隻是默默地收拾著自己的東西。周圍的丫鬟們有的投來同情的目光,有的則帶著一絲幸災樂禍。司棋對這些目光毫不在意,她的心中隻有對愛情的堅守和對命運的抗爭。
這一事件對司棋的打擊是巨大的。她失去了在賈府的地位和生活,失去了與迎春主仆相伴的情誼,更失去了在大觀園中與潘又安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但她並沒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堅定了與潘又安在一起的決心。即便未來充滿了未知和艱難,她也願意為了愛情去勇敢麵對。
3.殉情而死
司棋被攆出大觀園後,回到家中,母親堅決不同意她與潘又安的婚事,還想將她許配給別人,司棋卻始終堅守著對潘又安的感情,堅決不從。
後來,潘又安發了財回來找司棋,他滿心歡喜,以為能與司棋長相廝守。然而,司棋母親依舊不鬆口,強硬地拒絕了這門親事。司棋苦苦哀求母親成全他們,可母親不為所動。在這絕望的時刻,司棋心中的希望徹底破滅,她深知在封建禮教和母親的阻撓下,自己與潘又安再無在一起的可能。於是,她毅然決然地一頭撞向牆壁,瞬間鮮血四濺,香消玉殞。
潘又安看到司棋的屍體,悲痛欲絕。他被司棋的深情所感動,覺得自己若獨活於世,有負司棋的一片真心。於是,他拿出小刀,毫不猶豫地抹了脖子,追隨司棋而去。
他們殉情的原因,一方麵是封建禮教的壓迫,讓他們的愛情無法得到認可和成全;另一方麵,是他們對彼此感情的忠貞不渝,在無法在一起的情況下,選擇以死來扞衛這份愛情。他們的殉情是一場悲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和對自由愛情的扼殺,也讓人們看到了在黑暗時代中,人們為了追求真愛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4.悲劇的成因分析
司棋的悲劇命運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從性格、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三個方麵進行分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性格因素上,司棋性格剛烈、潑辣且魯莽,同時具有一定的特權思想。她身為迎春的大丫頭,習慣了在紫菱洲說一不二,一旦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便會立刻采取激烈行動。“砸廚房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她想吃雞蛋羹,柳家的拒絕後,她不問青紅皂白就帶人砸了廚房,這種魯莽行為不僅得罪了廚房眾人,也讓她在賈府樹敵眾多。而且她的特權思想使她做事不考慮後果,隻圖一時之快,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社會環境因素方麵,封建禮教的束縛是司棋悲劇的重要原因。在那個時代,男女大防極為嚴格,未婚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被視為大逆不道。司棋與潘又安的愛情雖然真摯,但違背了封建規矩,私情一旦被發現,就會遭受嚴厲的懲罰。繡春囊事件引發的抄檢大觀園,讓他們的私情曝光,司棋因此被攆出大觀園。封建家長的權威也不容置疑,司棋母親不同意她與潘又安的婚事,她無力反抗,最終隻能以死抗爭。
人際關係因素也對司棋的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賈府這個複雜的環境中,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司棋的魯莽行為讓她得罪了不少人,當她的私情被曝光後,那些對她有意見的人可能會趁機落井下石。王熙鳳作為賈府的管理者,嚴格維護封建禮教的規矩,對司棋的私情毫不留情地進行處理。而迎春性格懦弱,無法為司棋提供有效的庇護,使得司棋在麵對困境時孤立無援。
綜上所述,司棋的悲劇命運是性格、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等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對人性的壓抑,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時代,人們為了追求自由和真愛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喜歡【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請大家收藏:()【紅樓夢】逐回深度解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