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疑點重重
字數:8461 加入書籤
<特別鳴謝:tijin的大神認證,特此加更!>
楊炯信步踱至院中,見西北角青石桌上擱著半壺新茶,茶煙嫋嫋升起,倒與這喧鬧之景顯得格格不入。
楊炯緩步至此,執起茶壺,也不待旁人相邀,自斟自飲起來。
熱茶入喉,疏解了幾分喉嚨幹澀,這才抬眼望向對麵倚石而坐的男子,含笑道:“神荼兄好雅興,莫不是把這思悔院當作了戲園茶館?”
沈高嶽手中茶杯輕輕一轉,杯壁映出他眉間幾點塵埃,卻無損那一身的書生氣度。
聽得此言,他唇角微勾,似笑非笑道:“若學他們,爭得麵紅耳赤、斯文掃地,豈不讓人笑話?”
說罷端起茶盞,就著杯沿啜了口茶,目光越過楊炯肩頭,望向遠處仍在推搡扭打的眾人,眼中盡是疏淡之意。
楊炯雙手抱臂,忽地啞然失笑:“神荼兄這話,倒似說我是那隔牆觀火的好事之徒了。”
他眯起眼望向場中混戰,隻見李飛一襲錦袍沾滿泥汙,正被三人逼得連連後退,發冠歪斜,模樣狼狽不堪。
“鯤鵬啊鯤鵬!” 楊炯猛地提高嗓音,“當日你在樊樓豪言要做什麽飛將軍,如今倒被打得抱頭鼠竄,莫不如改叫‘鑽地雉’來得貼切!”
說罷仰頭大笑,笑聲在這思悔院內回蕩不絕。
正扭作一團的眾人聽聞此語,動作皆是一滯。
待看清發話之人是楊炯,眾人麵麵相覷,或呆立如木樁,或慌忙整冠束帶,方才喧囂如沸的場麵,霎時間鴉雀無聲,唯餘粗重的喘息聲此起彼伏。
李飛發髻鬆散,嘴角淌血,見對手聽聞楊炯言語後分神呆立,眼中精光驟閃。他借勢翻身躍起,雙掌疾推,正是一招“雙龍出海”。
那兩人尚未回神,已覺眼眶劇痛,踉蹌跌退數步。
李飛落地未穩,旋即欺身而上,一招“黑虎偷心”直擊第三人小腹。
那人悶哼一聲,癱倒在地。
“好個李鯤鵬,你小子玩陰的!”兩名傷者捂著烏青眼眶,暴喝著撲來。
一人順手拾起半截斷木,另一人解下腰間絛帶揮舞如鞭,口中叫罵聲不絕:“今日定要拔了你這雜鳥的翎毛!”
李飛哪敢停留,抹了把嘴角血跡,跌跌撞撞便往楊炯處奔去。
眾人如夢初醒,拳風驟停,彼此對視一眼,皆是重重哼了一聲,各自整了整淩亂的衣衫,腳步雜亂地跟了上去。
長安城中的權貴子弟,平日裏雖鬥雞走狗、惹是生非,可骨子裏的人情世故卻半點不差。
雖說楊炯自投軍以來便與眾人斷了往來,不再醉心於花天酒地的荒唐日子,可同為皇城根下長大的發小,那幼時一同偷酒翻牆、惹先生動怒的情分,又豈是說斷便斷的?
更何況如今楊炯沙場建功,官運亨通,一身功名皆是拿性命換來,便是他們父輩見了,也要禮讓三分。這般實打實的本事,又如何叫人不心服口服。
早知楊炯要查學子案,如今見他前來,自是要言說個一二。
李飛連滾帶爬躲到楊炯身後,青石桌被他撞得哐當作響,茶盞傾倒,茶水在石麵蜿蜒如溪。
他探出頭來,鬢發散亂間猶自咧嘴笑道:“老大,你可算來了!再晚些,我這張臉便要被打得比戲台上的醜角還難看啦!”
楊炯側身避開飛來的半截木棍,劍眉微蹙:“我何時成了你老大?”
話音未落,李飛突然矮身躲過一記飛腳,順勢抄起石凳上的茶壺當作兵器揮舞,壺嘴噴出的殘茶濺得眾人滿頭滿臉。
“想我李飛自幼便立誌踏平遼國、攻滅西夏,如今這等功業,唯有大哥你一人做到!你不是我老大,誰是我老大?” 他一邊說,一邊左閃右避,倒把個避禍之所,生生演成了慷慨陳詞的戲台。
楊炯眉頭微蹙,瞥了李飛一眼,右手隨意擺了擺,阻住兩個仍揮拳追打的世家子弟。
他眼神沉沉掃過圍攏過來的眾人,沉聲道:“諸位想必都已知曉,學子一案已著落在我身上。今日前來,便是想向各位了解些內情。”
話音剛落,一縣侯之子便搶步而出,麵上滿是怨懟:“行章,這案子還有甚可查?若非這混小子惹是生非,咱們何苦在這思悔院裏圈禁?每日對著這四麵高牆,連口酒都喝不上!”
“誰說不是!” 馬軍司指揮的侄子一拍大腿,粗聲道,“那些窮酸書生,分明是受人指使來尋晦氣的,何苦與他們計較?如今倒好,沾了一身腥,甩都甩不脫!”
眾人聞言,皆是一陣竊竊私語,滿是埋怨。
嶽展揉著發疼的額頭,忽地冷聲喝道,“事發之時,諸位又有何人袖手旁觀?與其在此互相推諉,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才能洗脫嫌疑!”
“老嶽,你莫不是貴人多忘事?李飛不過與書生口角幾句,偏生那酸儒口出狂言,說什麽‘六公主和長公主狼狽為奸轉移國庫錢財’,你便沉不住氣先動了手。若論起責任,隻怕你才是罪魁禍首!”一人搶出人群,大聲嗬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不是麽!” 另一人雙手抱胸,撇著嘴道,“若不是看在多年的情分上,誰願蹚這渾水?他書生罵公主,與我等何幹?倒白白受這圈禁之災!”
嶽展青筋暴起,脖頸間血管突突直跳,額前碎發因怒氣得微微顫動,張口欲辯,卻被兩人連珠炮般的話語堵了回去,急得滿臉漲紫,卻偏生找不出話來反駁,隻聽得周遭傳來陣陣竊笑,好不尷尬。
楊炯眉頭深蹙,忽的長身而起,轉身便要往院外走去,靴底踏在青石板上,發出 “蹬蹬” 聲響,驚得眾人皆是一愣。
李飛見狀,哪裏肯放,三步並作兩步搶上前去,一把拽住楊炯的衣袖,臉上堆滿討好笑容:“老大留步!留步啊!”
楊炯回首,目光如電,冷冷掃過這滿臉淤青的少年,沉聲道:“我沒閑工夫聽這些閑言碎語!”
說罷,便要甩開李飛的手。
李飛急得麵色漲紅,幹脆整個人撲上前去,死死抱住楊炯大腿:“老大!這些日子我們被困在此處,如同籠中困獸,度日如年!你若是不肯為我們主持公道,我們怕是要老死在這思悔院裏了!”
李飛扯著嗓子大聲喊冤,聲音裏帶著哭腔,倒真有幾分可憐模樣,直把一旁眾人看得目瞪口呆。
眾人見狀,雖心中仍有不忿,卻也知曉楊炯此番前來,絕非尋常探看,更是代表梁王府的態度。
當今朝堂之上,梁王一語,重若千鈞,便是滿朝文武,也要屏息靜聽,更何況他們這些被困的世家子弟?
想那梁王跺一跺腳,整個大華都要顫上三顫,若能得他援手,這樁案子便有了轉機。
比起與眼前人爭一時長短,誰又願在這思悔院中多受一日煎熬?
念及此處,眾人麵上的戾氣漸漸消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是將滿腹牢騷咽回肚裏。
一時間,偌大的院落裏鴉雀無聲,唯餘粗重的喘息聲。
楊炯負手而立,目光在眾人麵上一一掃過,忽地冷哼一聲:“既肯消停,便聽好了,我來問話,諸位據實以答。”
眾人聞言,皆是身子微凜,忙不迭點頭應下。
卻見楊炯忽地話鋒一轉,沉聲道:“私募國債向行邀請之規,諸位頭次去壓樊樓認購,既已簽了契書,後續銀錢自有府中下人送往錢莊交割。可為何偏偏在三日後,也就是那書生橫死當日,又齊齊折返樓中?”
他頓了頓,目光如刀般掃過眾人:“莫要同我說,隻因書生幾句挑唆之言、一場拳腳之爭,便惱羞成怒,殺人泄憤。在座諸位皆是世家子弟,若真如此行事,豈止是氣量狹小,簡直愚不可及!”
楊炯話音方落,眾人目光齊刷刷射向李飛、嶽展、沈高嶽三人。
李飛仍死死抱著楊炯大腿,活像溺水之人抱住浮木,卻冷不防被楊炯一把薅起,整個人踉蹌得險些栽倒:“說!為何折返壓樊樓?”
李飛縮著脖子,結結巴巴道:“我聽聞新政國債竟有利五之高,不過需得驗資,想著去問問鄭夫子其中緣由,才……才又去了。”
“荒唐!” 楊炯怒極反笑,食指重重戳在李飛額間,震得少年腦袋吃痛後仰,“利四已是國庫底線,利五?你當朝廷是善堂嗎?去之前怎不知讓魏國公向長公主問個明白?”
李飛苦著一張臉,求救似的望向一旁悠然品茶的沈高嶽,扯著嗓子喊道:“是神荼兄說的!我起初也不信,總不好事事驚動長公主,這才想去厭樊樓自問個清楚。”
楊炯聞言,鬆開揪住李飛的手,轉身麵向沈高嶽:“神荼,這消息從何而來?”
沈高嶽輕啜一口茶,喉結微動,目光落在杯底幾片沉浮的茶葉上,良久方道:“枸桔巷聽來的。”
楊炯心中微動,瞬間領會到這話中深意。
出征西夏前,沈槐盛情相邀,席間談及枸桔巷房產開發,自己便應下與沈家合作。後來田甜無所營生,便將此事交由她打理。
這其中關節盤根錯節,沈高嶽這般含糊其辭,分明是在為自己遮掩,畢竟與太子遺孀往來過密,難免惹人非議。
他目光平靜,心中暗自思忖:既是假消息,田甜究竟是懵懂不知,還是另有圖謀?看來這蜀中小歌女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呀。
這般想著,楊炯看向嶽展,疑惑道:“你也是從神荼這得到的消息?”
嶽展搖搖頭,思索了下,還是如實道:“是公主告訴的我,說是在長公主那裏得到的消息,讓我去找鄭夫子問一下具體的細節。”
“哪個公主?李清?”楊炯眉頭皺做一團,心中愈發疑惑。
“嗯!”嶽展重重點頭。
楊炯神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
李飛說是沈高嶽聽聞的消息,嶽展又說是李清自李漟處聽得,利五國債於情於理皆是荒誕不經,鄭秋豈會應允如此離譜之事?
這樁學子命案,非但未因三人之言撥雲見日,反倒如墜迷霧,愈發難辨虛實。
李漟身為長公主,在朝中權勢滔天,她究竟是否插手此事?田甜一介歌女,又如何攪入這朝堂紛爭?李清是受人指使,還是另有圖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千頭萬緒在楊炯腦中亂作一團,倒好像越查越亂。
見眾人目光齊聚,楊炯深吸一口氣,沉聲道:“三法司定你們謀劃學子案,可曾有真憑實據?即便你們與書生先前有過齟齬,即便案發當日去過壓樊樓,若無確鑿證據,他們怎敢妄下定論?還有你們,既未涉足壓樊樓,又為何被牽連其中?”
沈高嶽微微挑眉:“行章竟未看過三法司卷宗?”
楊炯冷哼一聲:“七大箱文書堆得比人還高,翻來覆去不過些模棱兩可的證言。與其在故紙堆裏耗功夫,倒不如聽你們親口說來實在。”
李飛眼眶一紅,抱著楊炯大腿,大喊大叫:“老大這番信重,李某人粉身碎骨也難報!若能脫得此厄,李某願鞍前馬後,做牛做馬!”
說罷涕淚橫流,直往楊炯身上撲。
楊炯滿臉嫌惡,一腳將他踹開:“少在這哭喪!先說說,為何大理寺第一個拿你開刀?”
李飛一骨碌爬起,抹著臉上涕淚:“他們拿著千牛衛的金牛令牌找上門,硬說在案發現場拾得!”
“金牛令?” 楊炯目光如電,“你不過十一歲白身,怎會有四品武官的信物?”
“冤枉啊!” 李飛跳腳大叫,“三個月前我才入千牛衛當差,祖父一生清正,豈會徇私授我令牌?再說就算我豬油蒙了心要殺人,也斷不會把這要命的證物落在現場,更犯不著親自動手呀!”
楊炯不再理會他聒噪,轉頭看向嶽展與沈高嶽:“二位又是如何卷入這樁案子的?”
嶽展長歎一聲,麵色如霜:“這些日子我翻來覆去思量,那黑麵書生兩次當街折辱公主,第二次更是故意在激我出手。他言辭陰毒,句句帶刺,哪裏像是個讀聖賢書的寒門子弟?
當時我怒從心頭起,雖掌力剛猛,卻也留了三分餘地。原以為他至多臥床三日,誰料當晚大理寺便找上門來,說那書生暴斃,胸口還留著我的掌印!”
這般說著,他猛地捶了下石桌,震得杯盞叮當作響:“細細想來,寒門書生即便對長公主,也犯不著衝著不問政事的六公主撒潑。那人說話時陰陽怪氣、句句帶刺的模樣,倒像是早有預謀!”
楊炯微微頷首,栽贓嫁禍之事,幕後黑手多半會安插眼線內應,以保萬無一失,可如今已過數日,想要查證那書生來曆,怕是難了。
沈高嶽一直靜靜聽著,此刻終是開口:“我事先與諸位兄弟提過新政國債之事,原想集眾人之力認購,也好分些紅利。可到了壓樊樓才知鄭夫子根本不在,所謂五利國債更是聞所未聞。”
他神色凝重,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杯沿:“當時我仍存僥幸,便寫了拜帖,與李飛、嶽展二人聯名,還附上諸位兄弟的名字,請夥計轉交鄭夫子,期望能好好談一談。
哪料案發後,大理寺竟拿出一張‘投名狀,弑殺揚名’的字條,說是我們共謀殺人的鐵證!” 沈高嶽冷笑一聲,眼中寒芒閃爍,“那字跡雖與我相似,卻絕非出自本人之手。我質問大理寺證據來源,他們卻支支吾吾,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如今想來,怕是從一開始,壓樊樓的夥計、甚至大理寺都早已卷入了這場陰謀!”
楊炯忽地轉頭看向夜合花:“壓樊樓那夥計,你可知底細?”
夜合花垂首斂目,輕聲道:“案發後,此人便失足落水,蹤跡全無。”
“好個失足落水!” 楊炯嘴角勾起一抹森然笑意,袖中雙拳不自覺握緊。這死無對證的手段,當真是幹淨利落。
楊炯雙眉深鎖,心中念頭如走馬燈般飛轉。
李漟、田甜、大理寺,乃至皇太後、李澤李清,眾人身影在他腦中交織成一張錯綜複雜的大網。而那荒誕的 “國債利五” 之說,恰似絲線交織處的繩結,一旦解開,或可窺見這場陰謀的全貌。
“當務之急,便是查清消息源頭。” 他暗自思忖,目光如炬,“李漟與田甜二人,必是破局關鍵。”
想到此處,楊炯再不遲疑,揚手朗聲道:“諸位暫且安身,十日之期,必還諸位清白!”
言罷,轉身大步流星而去,待登上馬車,便闔目靜坐,不再言語。
阿福握著韁繩等了半晌,聽車內毫無動靜,忍不住回頭喊道:“少爺,咱們這是要往何處去?”
車簾內窸窣有聲,楊炯微微睜眼,目光透過簾子縫隙望向街衢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見此時日過中天,當即吩咐道:“青雲街的麵攤,此時辰怕是食客盈門,若去晚了,連個靠牆的竹凳都尋不著。”
阿福咧嘴一笑,手中馬鞭 “啪” 地甩了個脆響:“少爺坐穩了!定讓你吃上這碗麵!”
兩匹棗紅馬吃痛嘶鳴,揚起四蹄踏碎滿地日影,車輪碾過石板路的 “軲轆” 聲驟然急促,驚起路邊簷角兩隻白鴿,撲棱棱飛向碧空。
喜歡風流俏佳人請大家收藏:()風流俏佳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