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檉邑之盟

字數:4052   加入書籤

A+A-


    第 569章 檉邑之盟
    齊桓公等人看到鬥章從鄭國撤兵,並沒有立即從陳國撤兵,而是繼續增兵陳國,揚言陳國背信棄義,一定要陳國付出代價。
    齊桓公意思很明確,陳國不是要和楚國結盟對付齊國嗎?我今天就打你陳國,看看楚成王敢不敢來陳國和齊國聯軍作戰。
    楚成王知道齊國有聯軍作戰,自己楚國從鄭國撤軍,在趕赴陳國,楚軍定然疲憊不堪,補給線都是個問題,於是楚國隻是增兵楚國邊境,防止齊國突然襲擊楚國,但是並不去救援陳國。
    陳宣公一看楚成王不來救援,自己陳國定然打不過六國聯軍,於是陳宣公向齊桓公認錯,決定背楚向齊。
    齊桓公於是在檉邑聯合宋桓公,鄭文公,陳宣公,曹昭公,邾文公舉行了檉邑之盟,陳國重新返回齊國陣營,史稱“檉之會”。
    此次會盟除了斥責了陳國不守盟約之外,並且要求陳國拿出糧草和財物,作為彌補其他五國聯軍的開銷,第一次對於背棄盟約做出處罰。
    大會結束後,齊桓公又找到鄭文公,對於去年救援衛國一事,齊桓公嚴厲訓斥了鄭文公,竟然在黃河南岸隔岸觀火,不履行盟友救援義務。
    鄭文公直言將責任推脫給了高克,說這都是大夫高克怕死畏戰,不敢渡河,回去之後定會嚴懲高克。
    鄭文公完美的將責任推給了高克,達到他名正言順的清除高克,齊桓公這才滿意,隨後大家各回各家。
    鄭文公回到都城新鄭,立即派人前去共邑黃河邊找高克回來,來人到了鄭國軍營,高克正在大營內喝酒行樂。
    外麵鄭國軍隊也是懶懶散散,無所事事,有些人居然在黃河邊釣魚,嬉戲打鬧,完全沒有軍隊的樣子。
    鄭文公使者來到大營,質問高克,君侯讓你領兵前去救衛國,為何將軍卻帶著鄭國軍隊在此嬉戲,使鄭國陷於背信棄義之地。
    高克隻好以周天子征召守護雒邑為由,搪塞使者。
    使者告訴高克,國君有令,楚國頻繁來襲,命高大夫率領軍隊立即返回都城新鄭,國君另有任命。
    高克回答道“臣遵命,我這就收拾行裝,立即返回新鄭複命”。
    高克心想“鄭文公不喜歡自己,早就想著除掉我,這次回去定然凶多吉少,幹脆跑吧!”
    於是高克立即收拾行裝,偷偷跑出軍營,繞道衛國境內,然後向南直奔陳國,流亡陳國不再回鄭國。
    鄭文公得知消息大怒,但是既然高克已經走了,自己總不能去陳國要人,此事就此作罷!
    公元前658年春,晉獻公召集了晉國卿大夫,文武群臣在絳城朝議,那就是準備和虢國爭奪邢地,準備攻打虢國。
    大司空士蒍道“如今齊桓公在中原高舉“尊王攘夷”大旗,東征西討,存邢救衛,驅逐夷狄,南下震懾荊楚,聯合諸侯,匡正天下,可謂是大顯身手”。
    但是我們晉國卻被虢國緊緊鎖在這西北偏隅之地,並且牢牢控製住了晉國的商貿之路,將晉國經濟掐死。
    如果長久以往,我們晉國就會發展滯後,今後就沒有機會入主中原爭霸,所以對於晉國和虢國之間的戰事,將會是滅國之戰。
    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虢國雖然虢公醜政治無能,國內也沒有什麽大才之士,但是他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依靠函穀關,黃河兩道天塹,易守難攻 ,所以滅虢國比較費勁。
    這時候晉國大夫荀息出來道“君侯,我有一計,可以滅掉虢國,隻是這個計劃有點損……”。
    晉獻公一看荀息那滿臉奸詐表情,就知道這貨肯定是出的餿主意,最起碼是上不了台麵的主意,於是道。
    荀大夫先說來聽聽,既然是朝議,就是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荀息道“我們滅虢國需要兩個盟友幫助才。
    國君請看,虢國的北方重鎮次都城下陽,正好麵對我們的魏地,但是中間有個虞國當著,最早虢國聯合霍國,魏國,耿國,虞國,結成聯盟。
    最後被我們的邢地誘餌破壞,滅掉了耿國,魏國和霍國,如今已經是打草驚蛇,虞國和虢國於是報團取暖結成聯盟,成了唇齒相依的鐵杆盟友。”
    但是我聽說那個虞公比虢公醜還要廢物,貪財好色,昏庸無能,我們趁機間係虞國和虢國。
    拿出咱們晉國壓箱子底的財寶,將晉國府庫一多半金銀珠寶,青銅禮器全部送給虞公,在挑選西戎美女,寶馬,那虞公定然心動。
    我們告訴虞公,隻需要虞國借道給晉國去伐虢國,這些東西都是他的。
    隨後我們聯合我們的老朋友,白狄和赤狄,哦!對,赤狄被打廢了,聯絡白狄和翟戎,讓他們去襲擊邢地和虢國北部。
    到時候虢公醜定然揮師北伐白狄,這樣一來,虢國次都城下陽城定然空虛,我們借道虞國直接襲擊下陽城,乘機將虢國一分為二。
    到時候北邊聯合白狄,晉軍出汾隰南北夾擊,虢國定然會失去下陽和北部邢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要咱們奪取下陽城,站穩腳跟,把邢地這塊肥沃的土地吞並,晉國用不了幾年,就能徹底滅掉虢國和虞國,到時候整個函穀關,河津,孟津都是我們晉國的,晉國就可以爭霸天下。
    此言一出士蒍立即反對,士蒍道。
    “你這不是損,是太他媽的損了,齊桓公那邊尊王攘夷,你這邊聯合夷狄偷襲虢國,這要是讓齊桓公知道了,還不得討伐晉國”。
    荀息道“大司空不用擔心,咱們不說誰人知道我們勾結戎狄,再說了就算齊桓公知道,那有能把晉國怎麽樣?”。
    好賴咱們君侯是齊國的姑爺,就算齊薑夫人死了,還有太子申生呢!
    再說了,現在誰不知道,楚成王和齊桓公為了霸主馬上就要撕破臉了,齊桓公才不會在這個時候惹是生非,得罪了晉國,且不說他到這裏能不能占便宜。
    他要是敢討伐晉國,就不怕我們聯合楚國嗎?
    但是晉獻公聽聞荀息所講,心中甚是不快,他倒不是礙於麵子跟戎狄勾結,晉國從立國之後,晉國靠近戎狄,能征善戰,也不講什麽禮法。
    因此,在晉國國內存在著眾多位高權重的大臣,其中諸如狐突、狐毛以及羊舌氏等,他們皆具有戎狄血統。
    再者而言,曆任的晉侯皆將開疆拓土視為首要任務,對於所謂的臉麵與信義則毫不在意。
    自西周時期起始直至東周時代,晉國一直以來都是最為缺乏信譽可言的國家。
    這個國家常常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隨時隨地地翻臉不認人,絲毫不會顧及任何情分,見利忘義。
    正因如此,待到後來晉國遭遇韓、趙、魏三家分晉之時,竟然沒有哪怕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替晉侯說句好話。
    然而,晉獻公之所以會心生不滿,主要還是因為聽從了荀息所言,需要將晉國超過一半數量的金銀禮器贈予虞公。
    對此,晉獻公內心實在難以接受。
    歡迎閱讀下一章,荀息獻策。
    喜歡曆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曆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